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雖然已經決定留在札幌繼續學醫,但總也割舍不掉對京都的向往,于是就孤身一人從札幌出發去京都游玩。
當時,從札幌到京都還沒有飛機,只能坐輪船轉火車才能到達。即使銜接最合理也得耗費一天半時間。
特別是從青森到京都要倒好幾次車,有奧羽線、羽越線、北陸本線等,僅僅這段距離就用了整整一天,真是一段漫長的旅途啊。
三月初的青森依然春寒料峭,港口周圍的群山上殘雪片片。我早上六點從青森站出發,從大館到達日本海岸的時候,太陽才好不容易升起來。中午時分從秋田到了酒田,在從新發田到長崗的途中,天又暗了下來,黃昏中,佐渡島隱約可見。從柏崎到直江津期間,天已經完全黑了。過了富山到達金澤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半夜,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聽見列車員說:“福井,福井到了……”
不久,過了敦賀,離開日本海,到達米原的時候,東方泛起了魚肚白。
由于長途旅行,身體非常疲勞。我正望著車外發呆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晨靄中的琵琶湖。
沒有任何過渡,它一下子就出現在眼前,近得感覺只要跑幾步就能到達。特別溫柔,特別平靜,與昨天看膩了的粗獷兇猛的日本海完全不同。
在朝霞中看到如夢似幻般的琵琶湖時,我萬分激動:“啊!夢想的京都。遠方的我來了。”
這種感受,肯定和戰國時代劍指京都的武將們別無兩樣。
從前的前田[1]和淺倉的兵力們,他們離開北方的故土,從余吳[2]來到木之本[3],看到琵琶湖時,肯定對眼前的美景為之一振,覺得離一統天下的偉業更近一步了吧!織田[4]、武田[5]和齋藤[6]等人,當他們翻越伊吹山,看到琵琶湖,知道京都就近在眼前時,情緒肯定特別高漲吧!
因此,湖北[7]就成了連接北方與京都的戰略要地,成為多個歷史事件的舞臺。脫口而出的就有“賤岳合戰”“姊川合戰”“長濱城”“木之本城”,還有“小谷城跡”等等,舉不勝舉。
在經過這片有歷史故事的土地時,晨霧漸漸散去,琵琶湖已經清晰地展現在眼前了。
從這里南下,經過這片讓人感到溫馨的土地,就會到達京都,想到這里我便心花怒放。
如果沒有琵琶湖的話,這段漫長而單調的旅途會是多么的苦悶和無聊啊!換句話說,也許正因為旅途的漫長而單調才感覺琵琶湖分外美麗。
不管怎樣,自古以來,當人們去京都途中,看到琵琶湖的時候,心情肯定會特別激動吧!離開京都的人,在看到琵琶湖的時候,也肯定會增添一分感傷吧!
琵琶湖的總面積是六百七十二點八平方公里,毋庸置疑,是日本最大的湖。
淡路島的面積幾乎和琵琶湖一樣,所以,也有人說淡路島是由琵琶湖下沉的部分形成的,也有滋賀人深信這個島是滋賀縣借給兵庫縣的。
可是,如果把這個島要回來的話,那么滋賀縣的陸地面積就會增加,但與此同時,這么無與倫比、美麗的湖也隨之消失了。以琵琶湖為驕傲的滋賀縣,如果沒有了琵琶湖,滋賀縣的驕傲也就不復存在了吧。
據說,之所以把這個湖命名為琵琶湖,是因為它的北部相對開闊,南部相對狹窄,正好像一個倒著的琵琶。
以連接堅田和新田的琵琶湖大橋為界,南部的稱為湖南,形成了以大津為中心的工業地帶,湖邊有很多工廠和民居。當然,這里的湖水也被污染得很嚴重。
與此相對,湖北的工業化發展比較緩慢,民居也相對較少。所以從古代開始,這里一直湖水清澈,民風淳樸。
一提起琵琶湖,我首先就會想到湖北,這么說有點對不起湖南人。湖南近似河,越往北越像湖,最后簡直像大海了。
就像古人歌中唱的那樣“淡水之海”,在湖北,確實有海的影子。人們把琵琶湖看作是離京都最近的海,把這一帶稱為“近江”,把駿河灣看作是離東京較遠的的海,稱為“遠江”,也不無道理。
對古代交通不便的人們來說,琵琶湖就是真正的海了吧!不過這個海真的很安靜。
我曾經有一次,在十二月初下雪霰的夜晚,沿著湖畔開車繞行。即使在那種天氣情況下,湖面也非常安靜,水波不驚,并沒有涌起稱得上浪花的水波。即使稱之為海,這個海也是非常溫柔而安靜的海,特別符合大宮當地人喜歡的風雅。
提起琵琶湖八景,當屬“竹生島新綠”“賤岳新雪”“海津大崎曉霧”等,海就不具備這些小情調了吧。
無論春夏秋冬,來到湖北都饒有風情。如果想對湖使用風情這一詞的話,那也只有湖北才配。
這次我訪問湖北的時候,還到處是殘雪。我沒能坐上公園的纜車鳥瞰湖北全景,卻反而看到了被晚霞映照的雪景。在湖北的北端,雪中的小山到海津一帶萬籟俱寂,鴉雀無聲,甚至給人一種錯覺,好像穿越到了幾十年前。
我關掉引擎,下了車,周圍再也沒有任何聲響了。在曾經被稱為“淡水之海”的寂靜中,落日染紅了西天,不久,雪中的湖畔一步一步地走入日暮。
幾千年來,湖北也一直重復著這樣的美景,見證著世間的榮辱興衰。在游覽湖北的時候,我再次切身體會到人類的力量是多么渺小,時光的流逝是多么漫長。
注釋
[1]指前田玄以。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
[2]位于日本滋賀縣北部。
[3]位于日本滋賀縣北部,以林業為主。
[4]織田信長。日本戰國、安土桃山時代戰將。
[5]武田信玄。
[6]齋藤道三。日本室町末期武將。
[7]湖北町,位于日本滋賀縣北部,瀕臨琵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