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池田湖
- 二十湖記
- (日)渡邊淳一
- 1511字
- 2020-08-03 16:53:16
不知為什么,日本的西南部,湖泊很少。從北海道到東北、關東及信州一路,有很多湖泊,可是一過關西,數量就明顯減少了。
最少的地方當屬中國地區和四國地區,這一地區幾乎沒有以湖命名的地方。
觀察一下當地的山脈,或許能略知一二。
不用說,很多湖泊是因為火山爆發形成的。在巖漿激烈噴發的過程中,火山周圍就會形成破火山口湖。
因此,形成湖泊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其一是位于火山帶上,其二是火山活動頻繁。
火山頻繁活動的山峰都險峻陡峭,巍然聳立,周圍有深谷急流。換言之,這些山峰形狀粗獷,年代較淺。
與此相對,古老的山脈山勢平緩,山頂圓滑,海拔不高。
在中國和四國地區,這樣平緩的山脈居多。
雖說日本的西南部湖泊很少,但也有例外,南九州就是特例。那里有很多湖泊,大多數分布在霧島山脈,只有池田湖離得較遠。
從池田湖所在的開聞岳算起,還有伸入鹿兒島灣的櫻島、霧島和阿蘇山,不難發現它們都位于南北延伸的九州山系中。換句話說,池田湖位于南北延伸的九州火山群的最南端。
從前,開聞岳爆發時形成了巨大的火山灰云,并在它的北部形成了圓形的破火山口湖,因此可以說開聞岳與池田湖是母子關系。
像富士山一樣美麗的開聞岳與池田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開聞岳也被稱為薩摩富士,它在池田湖邊就像一位母親慈祥地俯視著自己可愛的孩子。
特別是傍晚時分,湖里映照出開聞岳的倒影,簡直就是一幅畫,彰顯著南方湖泊的明亮與美麗。
通常情況下,破火山口湖都是周圍山脈險峻陡峭,茂密的樹木覆蓋著湖面。此湖也不例外,除了東西兩端很小的一部分能夠到達湖畔外,其余的區域或是懸崖斷壁或是草木叢生。
池田湖方圓十九公里,湖面面積十一平方公里,是九州地區最大的湖泊。透明度高達二十六點八米,是日本屈指可數的以透明度為榮的湖泊。
不知為什么,這個湖毫無怪異、神秘之感,總讓人覺得爽快自然,估計是充分沐浴了南方日光的原因吧。
即使是風雨到訪,周圍的明亮和歡快也取代了它面紗下隱藏的神秘。
因為湖水清澈見底沒有折射,所以就沒有煩惱和憂傷之感,不像北方的湖那樣,總給人以不祥的預感或毛骨悚然的壓迫感。相反,它卻能給人以明快、愉悅之感。這也體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伊希”水怪事件中。
曾經有傳聞說這個湖里有來歷不明的怪獸出沒,就像英國的尼斯湖水怪傳說一樣,人們懷疑這里棲息著幾個世紀以前的動物,“伊希”是模仿尼斯命名的。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人相信“伊希”的存在了。出租車司機笑著告訴我:“所謂的水怪其實是大鰻魚在交歡做愛。”
確實,池田湖與水怪傳說不相符。作為怪獸棲息地,當屬英國的尼斯湖和日本的屈斜路湖,北方湖泊陰暗凄慘的印象才與水怪傳說相配。
一想到雄鰻和雌鰻交歡的畫面,就覺得非常可笑,不過這個故事也符合南方人的豁達性格。
湖的西面有鰻池,池田湖水怪的傳說正好與大鰻魚有關,所以,人們在湖邊的養魚池里可以一睹伊希的廬山真面目。據說湖心有長兩米、粗六十厘米的巨大鰻魚。這條鰻魚的傳說與其說是驚悚,倒不如說是滑稽,在湖底溫暖的泥沼里,悠然地活動著的它和水怪有什么關系呢?
好不容易談起水怪的話題,卻因為南方明媚的陽光變成了一場無稽之談。
正因為如此,最應該在期盼春天的時候或者心情沉悶的時候來池田湖游玩。人在喪失信心時,如果能眺望著明亮的湖面,觀看著活力無限的鰻魚,肯定會鼓起活下去的勇氣。這里沒有“湖的憂愁”,只有“湖的開朗”。
不過池田湖也有多面性。
在黎明時分游覽時,與中午活力四射的它完全不同。此時,它完全沉浸在寂靜中,只有湖畔上開著的幾朵黃色的油菜花隨風搖曳。
傍晚,當所有的游客都離開之后,湖面又重歸寧靜,水中倒映著開聞岳的景色。也許是中午的陽光過于明亮了吧,此時顯得有點暗淡、冷清了。
如果沒有看過這兩種景色的話,那么就不能說真正游覽過池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