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大學組織的演變

博洛尼亞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以研究法學著稱,1158年經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l'empereur Frédéric)的赦令使之成為正式的大學。薩萊諾(Salerno)大學建立于11世紀初,以研究醫學著稱,1231年得到政府承認。巴黎大學系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學校發展而來,以研究神學著稱。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Celestine Ⅲ)賜給巴黎大學許多特權。1215年正式稱大學,1231年羅馬教皇肯定該大學的自決權。該校分文、法、醫、神學四科,后來發展為西歐各大學“典范”,被譽為“世界(歐洲)大學之母”。

英國大學出現大約比法國巴黎大學晚20年。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HenryⅡ)和法國不和,下令召回在巴黎大學的全部學者。在牛津成立該國的第一所大學——牛津大學,它是以巴黎大學為母本所形成的學校。1209年,由于牛津學者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部分學者逃離牛津到劍橋落腳,逐步出現了劍橋大學(這兩所大學一直受到政府的關照,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所有高等教育資源都在這兩所學校之間分配)。

美國的哈佛大學創建于1636年,是由移居美國的英國清教徒仿效劍橋大學的模式建立的,因此始稱劍橋學院。1639年更名為哈佛學院,目的是為了永久紀念學校的創辦人之一和辦學經費的主要捐贈者、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文學碩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

1701年,以詹姆士·皮爾龐特牧師為首的一群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公理會牧師,說服該州法院投票贊成建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1668屆畢業生亞伯拉罕·皮爾遜(Abraham Pierson)被推選為第一任校長。1718年托管人將它命名為耶魯學院,以感謝英國商人伊萊休·耶魯(ElihuYale)對學校的慷慨捐贈。由耶魯大學校友擔任第一任校長的美國大學有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廉姆斯學院、康乃爾大學、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佐治亞大學、密西西比大學、密蘇里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因此耶魯大學享有“美國學院之母”的美譽。

雖說大學創立于12世紀,但直到18世紀末,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研究工作還是在諸如英國皇家學會之類學術機構的主持下進行,大學只是進行教學與培訓的機構,研究工作僅僅起著一種附帶的作用。雖然日內瓦學院、萊頓大學、愛丁堡大學、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等歐洲名校已經重視原創性研究與研究生培養,但直到1810年柏林大學的建立,其科學研究功能才逐步得到確認并得以發展。

由于政治分裂、經濟落后、地理位置上又處于歐洲文明發源地——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邊緣,也遠離當時宗教神學和文化傳播中心——巴黎,直至14世紀,德國才創立大學。它的第一所大學是建于1348年的布拉格大學。但到18世紀末,德國共有40所大學,是同期歐洲國家中最多的。

新人文主義的大學改革導致了1810年柏林大學的創立。支配柏林大學的觀念是以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為基礎的新人文主義教育觀,它強調通過積極學習以發展個性,認為大學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古希臘精神的個性充分發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普魯士內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長——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昂楸な酱髮W”觀念的核心內容是:大學由國家舉辦,但享有廣泛的內部自治權;大學由講座教授即正教授負責管理;強調科學研究應超脫社會的種種實際利益;強調大學應進行陶冶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學校教育和實用的職業教育。教學自由和學習自由、研究與教學統一是洪堡大學的原則,創立習明納(Seminar)和研究所則是洪堡大學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德國新大學區別于傳統大學的根本所在。美國、日本、俄國、丹麥、中國等國均受其影響。史學家將柏林大學稱為近代大學的開端,這標志世界高等教育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美國大學特別是其部分私立大學尤其熱衷于向德國大學學習。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大約有一萬多名美國學生留學德國,其中又有一半的學生入讀柏林大學。美國學習德國模式的標志性步驟是其大學研究生院的建立。德國沒有研究生院這種組織形式,只是具有一種雛形。可以判斷,美國的研究生院制度是受到德國對于研究的重視所啟發。科塞(Lewis Coser)指出,美國大學至少是從兩個不同的起源演變而來:早期的學院與現在的專業學院和研究生院。直到19世紀中葉,美國的大學主要是培養牧師、律師和紳士的學校。內戰結束以后,當美國的工業化開始取得長足進展時,一種新型大學出現了。通過效法德國大學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率先開辦研究生院,芝加哥大學在管理上進行了系列創新,使得現代大學模式得以在美國真正確立。美國大學的主體模式體現在以英國式的本科學院為基礎,再建德國式的研究生院于其上,其周圍輔以職業學院及其他相對獨立的附屬機構,如國家實驗室、醫學中心、大學出版社、繼續教育學院、博物館等。由此,美國大學形成了獨特的“雙學院制”。

美國高等教育既吸收了歐洲大學的精華,更注入了本土的新鮮血液。喬治·凱勒(George Keller,2001)認為,美國加入的幾種教育形式有:“強調就業培訓和面向勞動階級子女的政府贈地公立學校的創建,夜校和成人教育的引入,新興的有近一千個免試入學名額的兩年制大學的建成,代替教學型大學的研究型大學的普及,不分種族的高校的出現,高校間運用電子技術等手段進行合作以及遠程高等教育的興起。跟這些教育形式一樣,主要的營利性大學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7)可見,美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顯然并非簡單照搬歐洲大學經驗的結果,而是具有自己大量的制度和實踐創新。其多樣化的大學類型為差異懸殊的學生提供了層次不同但又相互補充的教育。

日本的大學雖然傳承了德國柏林大學的傳統,但拋棄了歐洲大學的自治制度。1886年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帝國大學令》明確規定:“帝國大學適應國家之需要,以教授學術、技術理論及研究學術、技術之奧秘為目的?!睆闹锌梢娙毡緩娬{大學要適應國家需要,加強國家對大學的控制。

從大學組織的演變過程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大學的遷徙、與政府的合作、相互借鑒,還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都表現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堅守真理取向,保持大學組織的特殊性;二是創新組織形式適應社會需求,在人才培養、研究取向乃至容忍政權的控制都是為了獲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三是大學組織場域本身以及該場域與外部場域之間的關系在權力爭奪中不斷得到平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平塘县| 宕昌县| 渝北区| 呼玛县| 江川县| 抚远县| 湖南省| 岳普湖县| 武宁县| 绥宁县| 峨眉山市| 镇康县| 吉木萨尔县| 达州市| 宝坻区| 镇平县| 喜德县| 武宣县| 绥宁县| 阳泉市| 沙田区| 都匀市| 萍乡市| 揭阳市| 宾阳县| 正定县| 武隆县| 霸州市| 石景山区| 新绛县| 湖州市| 奇台县| 美姑县| 吉木萨尔县| 张掖市| 肇源县| 义马市| 交口县| 温州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