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樣煉成的
- 蔣小華
- 1189字
- 2020-08-04 16:22:19
推薦序2 找到一把鑰匙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談到2016年的工作重點時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國經濟需要適應慢一些的節奏,企業則需要培養細一點的耐心。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打造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2016年8月,作為一個正處在改革發展轉型升級關口的傳統企業高管,我參加了湖南省國資委“工商管理與現代經濟理論”培訓班,有幸聆聽了蔣老師關于“互聯網+”與工匠精神怎么做到完美結合的主題授課。他的授課內容、課件準備、授課方式以及講課風格等讓我們對工匠文化感同身受。他的課程本身已經全面詮釋了“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月后,又收到蔣小華老師即將出版的《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樣煉成的》書稿,我一口氣讀完。本書為我們這些在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管理層開啟工匠之門,打開了一扇窗,找到了一把鑰匙。本書為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等各個層面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指導意見。圍繞“工匠”這一核心課題,本書用生動的案例和哲學思維的方式闡述了中國傳統“工匠”理論。還結合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為如何通過創新,不斷完善,不斷追求,以永無止境的時間與空間結合,打造企業全員“工匠”理念,提出了可操作的理論和指導性方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蔣小華老師以敏銳的眼光和戰略思維,把工匠理論培訓作為契機,在全國各地做有關“互聯網+”工匠方面的培訓,推廣普及工匠精神。現代社會,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快捷方便,然而卻總是發現它帶給我們的東西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精細、完美,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現一些不能容忍的瑕疵,這時候我們難免會去懷念過去那些能工巧匠帶給我們的心動與滿足。所以說,互聯網想長遠造福于大眾,非“咫尺匠心”莫屬。
要知道,互聯網時代,產品為王,內容為王,不死磕用戶的體驗,沒有工匠精神就是空談。作為一個見多識廣,對民族工業有擔當和責任的新銳學者,蔣老師走南闖北,勞碌奔波,像一個有堅定信仰的傳道者,以培訓方式不斷將工匠之道廣施眾播,正如他自己說的一樣:我們需要互聯思維,但我們更需要工匠精神。
互聯網思維、粉絲經濟、自媒體、電商社群……這些詞的熱度不減,愈演越熱,遠勝過國家層面倡導的“工匠精神”。蔣老師早在幾年前就致力于工匠精神的培訓,他說:“工匠精神培訓和培養若能火起來,那真是我的幸運,也是這個時代的幸運。”正如本書結尾所說:“今天,任何一個行業,要有高質量的發展,都離不開工匠精神。公務員,要精心做好每一項工作,把每一個服務都做到完美;工人,要精心做好每一件產品,對每一道工序精雕細琢;服務員,要精心做好每一個細節,給每一位顧客無微不至的關心。”
湖南省煤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 馬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