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庭訓格言全鑒作者名: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本章字數: 782字更新時間: 2020-07-21 15:35:57
惑則求明 錯即改之
訓曰:朕自幼讀書,間有一字未明,必加尋繹①,務至明愜②于心而后已。不特讀書為然,治天下國家亦不外是也。
訓曰:頃因刑部匯題③內有一字錯誤,朕以朱筆改正發出。各部院本章④,朕皆一一全覽。外人謂朕未必通覽,每多疏忽。故朕于一應本章,見有錯字,必行改正;翻譯不堪者,亦改削之。當用兵時,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親覽無遺。今一日中僅四五十本而已,覽之何難?一切事務,總不可稍有懈慢⑤之心也。
【注釋】
①尋繹:反復探索,推求。
②愜:滿足,暢快。
③匯題:匯齊題奏。清代辦理一些事務時,有歸口集中匯題之制,即不需要有關官員或有關衙門各自題奏。
④本章:即奏章。
⑤懈慢:懶惰,散漫。
【譯文】
訓言說:我從小讀書,偶爾有一個字不明白,一定會反復推求、探索,務必達到明白、內心滿意的程度才肯罷休。不僅是讀書是這樣,治理國家也不例外。
訓言說:近來因刑部呈上來的匯題中錯了一個字,我便用紅筆改正過來再發出去。各部各院的奏章,我也都逐一通覽。外人認為我不一定都能通覽,因而多有疏忽。所以,我對于所有的奏章,只要看到有錯字,一定進行改正;對于那些翻譯得不好的文字,也一定進行刪改。當年戰爭發生之時,一天多達三四百本奏章,我全都仔細看過,從不遺漏一份。如今一天到晚僅讀四五十份而已,讀完它們有什么困難呢?無論對待什么事情,都不要存有懈怠、散漫之心。
【解讀】
讀書學習要想學有所得沒有別的訣竅,唯有不懂的意思一定要弄懂,錯誤的字一定要糾正。千萬別把不懂的東西擱置一邊不理,就這么糊弄過去??滴踹@種讀書、處理事情一絲不茍的作風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對于那種認為錯一個字沒什么關系的麻痹思想,是一個很好的鞭策?!蹲髠鳌吩疲骸爸e能改,善莫大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少F的是有錯能夠改正,哪怕是一個字也不要放過。如果以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用來學習,用來做任何事情,還有什么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