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宮殿:成為記憶高手的秘訣
- 林約韓
- 2586字
- 2020-07-17 13:49:00
第一節 這樣做11位手機號都記不住
一次與朋友聚餐,我們聊起工作,朋友問我:“記憶宮殿是什么?”我簡單地回答:“幫你提高記憶力的方法?!迸赃吜ⅠR響起一個聲音:“我記憶力衰退得厲害,現在手機號都記不住,還有救嗎?”
我很淡定地問:“真的記不住嗎?有沒有興趣測試一下?”
朋友好奇:“好,試試!不過我的記憶力真的很差?!彼€是強調了一下。
我:“13×-87-21-45-56,好,你試著回憶一下!”
朋友:“13×-872-1……”(后面“嗯”了很長時間,硬是沒背出來。)
我:“這樣,聽我解說一次,要是背下來,這杯酒你就干了吧!”
朋友驚喜道:“有這么神奇?別說一杯,三杯都行。”
“你喝定了!”我自信地說。接著,我說道:“13×是運營商的號,這個大家都知道,接下來想象“一條白癡的鱷魚,師傅看到叫我溜”。一條白癡鱷魚,就是8721;師傅叫我溜,就是4556。好的,現在你回想一下?!?/p>
朋友:“13×87214556,哈哈,厲害,厲害,干杯!干杯!”
為什么第一次他沒有背下來呢?原因很簡單,他的心里不斷在重復數字13×8721……多次重復時,我們觀察可以發現,他的嘴巴沒有發出聲音,但是喉嚨微微在動。為什么喉嚨處會微微在動呢?聰明的朋友一定想到了:他在讀,他的心里不斷在默讀這些數字。
心理學上把這種讀出來的重復記憶叫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記憶時間很短,只有30秒左右,最多1分鐘就忘記了。
如果你是推理高手或是喜歡偵探小說的朋友,你一定會順著這個思路,想到:重復聲音的記憶一定就是我們所說的死記硬背。對,沒錯,就是死記硬背。這樣的記憶有好處嗎?
大部分人會認為:沒有!因為這樣沒有效率,費時間,吃力不討好,記不住!
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死記硬背有它的好處,而且好處很大,關鍵在于怎么運用。如果死記硬背,想記住11位電話號碼并且記憶超過20分鐘,那是很困難的。因為短時記憶30秒后就開始遺忘,過20分鐘記憶就只剩一半左右。那如何才能長時間記住呢?如果硬背100次呢?1000次呢?1萬次呢?10萬次呢?假如你能讀完10萬次,估計這一輩子你都忘不了這個號碼!咦?我們有疑問了,重復次數決定了記憶的時長嗎?重復為什么能記住?如果搞清楚這個原因,也許我們就可以減少重復,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沒錯,科學家也在研究這些問題。他們發現,重復之后大腦會建立更多的神經細胞連接。
那么,所有的重復都可以建立神經細胞的聯系嗎?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重復都可以建立神經細胞的有效連接。也就是說,有時候你重復1萬次也沒有用,仍然無法建立深度記憶的腦回路。
聰明人此刻肯定會問:那什么樣的重復有效?
答案非常簡單,甚至你可能會不屑一顧。真話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還會被人小看。但是大道至簡,真理往往樸實無華。簡單地說,有效的重復就是:重復時用心并且有反饋。
小班訓練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因為上課不認真聽,漏掉了知識點。我和他的家長商量之后,為了讓他以后有認真的學習態度,也為了讓這個小朋友懂得不認真是需要承擔后果的,決定給他一個懲罰。于是我對小朋友宣布:因為他的不認真導致他沒學會,所以現在要補學。補學完成之后,因為他浪費了家長和老師的時間,所以必須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要求他抄寫指定的內容10遍,作為今天不認真導致大家被耽誤時間的懲罰,小朋友同意了。
結果出乎預料,這個小朋友10次全抄錯了。
原來,第一遍抄時他就粗心大意地抄錯了,第二遍復制第一遍的,同樣還抄錯字。這樣下來,10遍全部錯了??粗瓕懙膬热荩沂譄o語,家長也一臉無奈地望著我。我給了他的家長一個暗示,然后對小朋友說:“因為抄寫出錯,加大懲罰力度,再抄寫50遍,這次一個字都不能錯。”小朋友急了,眼眶瞬間紅了,看著他的家長說:“我再也不敢了,能不能只抄10遍?”他的家長很配合地告訴小朋友,不能討價還價,老師說多少遍就必須多少遍。做人要有擔當,錯了就必須認罰。
第二次抄寫的時候,小朋友全神灌注在抄寫上,每寫完一個詞都再讀一次保證一個字不錯,非常用心。抄到第10遍的時候,我們告訴他,因為表現好,為了鼓勵他,免去40遍的抄寫。
第二次抄寫的時候,因為這個小朋友很認真,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對于自己抄寫的內容都能脫口而出,完全背誦。
通過這件事,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什么叫有效的重復。用心的重復與不用心的重復,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假如第一次抄寫的時候,沒有人告訴小朋友,他抄寫出錯,并且就此對他進行懲罰,那么他是不可能認真、用心的,也不可能有后面的改變。這里,老師對他的行為進行的反饋是讓他獲得改變的一個重要指標。相信大家讀到這里就不難理解,什么是有效的重復,并且也能明白什么是“有反饋”。如果你的重復結果沒有指標,那永遠都不可能知道做得好不好。
所以,用心的重復加上準確的反饋是重復記憶最重要的核心。
也許你覺得有了“用心”和“反饋”這兩個法寶,重復就無敵了。那我便要問你,每次學習間隔多長時間、重復多少次最好?越多越好嗎?
每次講課,我問起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會發出感嘆:“還真沒想過這樣的問題?!?/p>
其實,科學家們也很關心這兩個問題。他們做了很多實驗,其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叫作長時程增強。由于實驗過程比較復雜,我在這里直接告訴大家結果。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以雙倍的努力學習,下狠勁,要比一次慢慢來好很多,大腦的印象會更深。
另外還有一個實驗,叫過量學習。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次學習最好的結果是超出50%,也就是說,如果你讀10次已經記住了,最好就是再讀5次,15次就是最佳效果。超過1.5倍之后,效率反而下降。
這些科學數據告訴我們,如果想學習一個信息,就需要連續學習,并且每次重復不要超過1.5倍。
那間隔多久復習更好呢?
一個叫艾賓浩斯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長期實驗,最后得到一個結論:遺忘是先快后慢的。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如果你背100個單詞,20分鐘之后可能只能記住50%,也就是一半,兩天之后還能想起來30%,也就是接近1/3的內容。20分鐘就忘了一半也就是1/2,但是兩天之后還能想起1/3,這個遺忘速度就是先快后慢。

(1850~1909)
上面這3個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下狠勁好好學習,只要學習量超過50%就可以了,每次學習都要認真地一口氣完成。
總結起來,就是要認真用心地重復,要有正確的反饋,還要保持一口氣重復1.5倍的量,事后1小時之內還要復習一次。這樣重復到脫口而出,基本上就不會再忘記了。但是,這樣效率太低了,我們有沒有辦法減少重復,也同樣達到最后脫口而出的效果呢?答案是有的,這也是本書存在的意義,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一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