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要和你對著干
有一位青春期女孩對媽媽說:“為什么我一聽見你說學習的事情就來氣,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心里很反感,或許這是一種叛逆心理。假如你不跟我說學習的事情,我很愿意跟你親近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我害怕與你交流。”可以說,這是一位青春期女孩的內心獨白。
進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在生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體慢慢開始發育成熟。不過他們生理上的成熟并沒有帶來心理上的成熟,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了叛逆心理。通常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特點上最希望表現出成人感,有較強的獨立意識。
一位媽媽無奈地這樣說:
女兒一直很乖巧,我和她一直像無話不說的朋友一樣。不過昨天女兒當面撞我讓我非常生氣,恨不得揍她一頓。這好端端的乖巧女兒怎么會頂撞老媽呢?
事情的起因是我給女兒報了一個補習班,她一直不太情愿,最后幾天是堅決不去,氣得我把她罵了幾句,她當時頂撞我說:“你去給我報補習班,你經過我的同意了嗎?你尊重過我嗎?你這簡直不像當親媽的……”我氣慘了,差點動手打了她,她最后堅決不去補習,我也沒辦法了。后來我在收拾女兒房間時,無意中看到了她的日記,大概內容是自己為什么不想去補課,因為一個同學都不認識,坐在教室里感覺很孤獨。結尾,她是這樣寫的:“爸媽從來不會考慮我的感受,只顧分數,就是因為分數,我失去了以往的活潑個性,我很高興爸媽如此看重我的前途,不過為什么做任何決定都不經過我的同意?是國家規定我必須去補習嗎?我之前也沒有補習啊,我還不是考了前三名。我本來學習已經很累了,我不想去補習,我心情煩躁,我覺得壓力大,你讓我補習,我偏偏就不想去……”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是:情感豐富,情緒波動大。青春期的孩子感情相對脆弱,有時開心,有時莫名傷心,對父母不愿意談及心事,對朋友卻可以敞開心扉,自我意識強。他們自我感覺像個小大人,不過思維情感卻還是個孩子;他們開始偷藏自己的日記本,有成人的感覺,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比如涂指甲,討厭父母的嘮叨。不管自己對錯,只要是來自父母的批評,她們都要積極反抗。
青春期孩子處于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中,他們需要與同齡人,尤其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之間敞開心靈。不過,由于每個人的性格和想法并不一樣,青春期孩子的這種渴求心理難以滿足。甚至,有的孩子會把心里話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中寫下的心里話,又因為好強的自尊心,不愿意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了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別人了解的矛盾心理,同時也是他們與父母產生叛逆的原因。
小貼士
1.把孩子當成人對待
父母應該學會平等地面對孩子,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否則父母高高在上就不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可,得不到認可,就不容易知道他們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的心事就難以對癥下藥,這樣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2.不要總是拿孩子去比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較,給孩子一種強大的壓力,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欠妥當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自己,他們也有自己的優點,只是經常被父母忽視而已。假如父母總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那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就自然會觸動孩子的逆反情緒。
3.與孩子進行日記溝通
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時不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寫到日記里,然后給對方看。跟孩子約好,互相看日記,這樣容易諒解對方。當然,這需要征得孩子的同意,也可以讓孩子把心事寫到紙條里交給父母,有啥煩惱第一時間回復孩子,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
4.了解孩子叛逆的特點
父母可以通過了解孩子叛逆的特點,并告訴他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實際上,叛逆的個性也并非全都不好,但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假如他開始反駁父母,那證明他已經長大了。當然,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叛逆的缺點和優點,幫助他順利度過青春期。
5.傾聽孩子的煩惱
實際上,叛逆的孩子不喜歡父母的嘮叨,不過他們卻喜歡向別人傾吐自己的心事。父母可以心平靜氣地當個好聽眾,他需要被傾聽,這樣會分散他們心中的委屈、煩惱。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散步,或跟孩子一起運動,這樣彼此都感覺會很輕松。
6.少批評,多鼓勵
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以鼓勵教育為主。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批評,假如父母經常批評他們一定可以激起其內心的反感。反之,假如父母經常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激勵他們,那他們就會如父母所想的那樣去努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