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心理學
- 魏星 趙玉臻
- 2321字
- 2020-07-17 13:46:55
孩子喜歡打鬧
孩子進入幼兒期,常常會在人多的場合出現“人來瘋”行為,異常活潑,非常調皮,讓父母感到手足無措。孩子“人來瘋”的行為,指的是孩子在客人面前或在有陌生人的場合表現出一種近似胡鬧的異常興奮狀態。比如,家里來客人了,孩子表現得十分高興,一開始還能正常說話玩耍,漸漸地卻陷入了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又吵又鬧、上躥下跳,讓客人大為吃驚,父母也尷尬不已,卻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擔心孩子的行為會給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許多父母都經歷過孩子的“人來瘋”,平時看起來很聽話的孩子,忽然之間在客人面前或公共場所,變得非常亢奮,如一只脫韁的小野馬,不僅大吵大鬧,而且還蠻橫無理。孩子為什么會喜歡“人來瘋”,大部分原因在于七八歲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喜歡給別人帶來樂趣,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不過,孩子在人們面前表現時又不能很好地掌握分寸,結果就瘋過頭了。
周末家里有客人來,王媽媽大清早就開始收拾屋子,準備食材,忙得沒有工夫管6歲的兒子。兒子剛開始安靜地待在客廳玩手機,不時還幫媽媽拿一下東西。
不一會兒,客人來了,王媽媽把客人請進屋子里,和好閨蜜很有興致地聊起天來。這時,本來安靜的兒子卻不安分起來,一會兒把電視機調到很大聲音,一會兒又把手機游戲聲放很大,或者在屋子里故意走來走去。王媽媽讓兒子安靜一點,沒想到兒子還沖著自己做鬼臉,甚至一副“要你管我”的樣子。王媽媽氣得大聲呵斥,但是根本沒有用。最后,王媽媽只能讓兒子回到他自己的房間,卻聽到兒子“砰”地一聲關起了門。王媽媽感到很難堪,無奈地跟朋友笑了笑,朋友安慰著:“沒事,孩子都這樣。”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人來瘋”呢?
1.缺乏自控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才剛剛發展,所以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他們平時的行為帶有很大的沖動型,而且自控行為會隨著場景而發生變化,一會兒好一會兒壞。當家里有了客人,父母會鼓勵孩子表現自己,哪怕孩子表現過火了,父母也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批評孩子。聰明的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寬容,便會徹底釋放自己的天性,所以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
2.父母太溺愛或太嚴厲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溺愛,不論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總是給予滿足,讓孩子變得自私、任性,在客人面前也不聽父母的話,無理取鬧;反之,有些父母對孩子太嚴厲,嚴重抑制了孩子喜歡玩的天性,當有人在場時,父母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客人身上,那孩子就會抓住機會來盡情表現自己。
3.孩子渴望得到關注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因平時工作繁忙,很少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在家里總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玩耍,不然就是電視、玩具,他們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所以,當家里來了客人,孩子會感到好奇、興奮,終于有人關注自己了。這時候如果父母只是跟客人聊天,那孩子心理就會覺得被冷落了,便會有意識地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從而引起別人的關注。哪怕這樣的行為會引來父母的批評,他們也會感到滿足。
4.客人出于表面的寬容
有時候,客人的寬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人來瘋”。當孩子在表演的時候,客人會出于表面夸獎孩子,以此來取悅父母;或者主動逗孩子,即便孩子做得不好,客人也不會過分苛求,非常寬容和縱容,這樣會讓孩子更加興奮,趁機會做一些平時不太敢做的舉動。
小貼士
那么,對孩子的“人來瘋”行為,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1.別當著客人面批評孩子
家里來了客人,當孩子出現“人來瘋”行為時,父母不必著急,更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難堪,會感到很沒面子甚至會出現逆反行為。同時會讓孩子感到只要客人來了自己就變得不重要了,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受尊重。
2.多讓孩子出門玩耍
父母想要減少孩子“人來瘋”行為,可以多為孩子制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帶孩子多參加一些聚會,讓孩子與同齡孩子玩耍,減少孩子看見陌生人的新鮮感。如果孩子不愿意與陌生孩子玩耍,父母也需要及時引導,讓孩子慢慢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學會主動與人交往。
3.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有的孩子平時看起來很乖,一旦有客人來了就出現“人來瘋”行為。這時父母應該反思是否平時的管教太過于嚴厲。如果是這樣,父母就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自由玩耍時間,給孩子買一些合適的玩具,引導孩子多交同齡朋友,讓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得到充分解放。
4.給孩子適當的表現機會
家里有客人來,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表現機會,比如讓孩子唱歌,講故事,朗誦詩,等等。然后告訴孩子“你的歌唱得真不錯,下次再給叔叔唱一首更好的,好不好?”如果孩子很興奮,還想繼續表演,那父母可以暗示“叔叔喜歡聽話的孩子,你先自己去玩吧”。
5.給孩子講道理
家里客人來之前,父母可以先給孩子講道理,不許“打鬧”,同時提出懲罰或獎勵的方法。比如,假如孩子出現“打鬧”行為,就給予批評,取消周末野炊的計劃等;假如孩子聽話,沒有出現“打鬧”行為,就及時表揚,滿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
6.別冷落孩子
家里有客人時,父母與客人聊天的時候,別把孩子冷落在一邊,這種時候應該讓孩子學會招呼客人,比如幫忙倒茶,幫忙拿東西,有時也可以參加聊天,問孩子一些感興趣的事情等。這樣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和客人對自己的喜歡,同時還能學一些待人接物的行為。同時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也不會給客人造成難堪局面。
7.別溺愛孩子
孩子出現“打鬧”行為在于缺乏自制力,所以父母在平時教育孩子時要特別注意。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總是滿足,特別是一些壞習慣,應該及時制止,不能縱容,不能讓孩子養成“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這樣漸漸地,孩子的自制力就會慢慢增強。
8.別過多關注孩子“打鬧”行為
父母需要避免強化孩子的“人來瘋”行為,一家人保持統一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現“人來瘋”行為時別過多關注孩子,假裝什么也沒看見。同時,也引導并暗示客人不要關注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覺得沒趣自然也不會再用這種方式吸引注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