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結拖延癥: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
- 舒湄
- 1258字
- 2020-07-17 13:40:48
05.心情不好的時候,什么都做不了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可以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或失敗。”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佳的時候,面對消極的情緒,有人能很好地控制它,有人則被壞情緒牽著鼻子走。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被壞情緒打擾一通后,無心工作。接手任何的事務,執行力都會變得緩慢,拖拖拉拉。
在會議上,老板給小易安排了一項工作,還給出了具體的工作計劃。小易根本不贊成這個計劃,無奈又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抵觸的情緒瞬間就冒了上來。小易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有任何一件事情不合他的心意,他就立馬變臉生氣。但職場容不得“少爺”脾氣,就算有不滿,他也不敢在老板面前耍小性,只好自己去慢慢消化那些情緒。
回到辦公室座位的時候,小易一個人生著悶氣。同事們都在爭分奪秒埋頭忙著自己的事,沒有人留意到小易的變化。因為心情不好,小易根本提不起工作的興致,望著辦公桌上的盆栽神游了幾分鐘,又起身給自己泡了一杯花茶,“或許茶香可以緩和我糟糕的心情”,小易這樣想著。再次坐下來的時候,小易看了一眼便簽和日歷,發現四天后就情人節了,還沒給女朋友買禮物,他又開始在網上看各類送女友禮品的帖子。
收拾好桌面,準備進入工作狀態,辦公室忽然嘈雜起來。同事小夏問坐在她對面的同事:“親愛的,中午吃什么呢?”這一句話也打開了其他人的話匣子。同事們的說話聲,吵得小易心煩意亂,嘈雜的聲音又讓他無法靜下心來。
第二天下午,老板的秘書找小易要任務結果,但小易的任務根本沒完成。原來,這兩天小易又和女朋友鬧矛盾了,整個人都不在狀態。
希臘先哲埃比提德曾說:“騷擾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意識,而不是事物本身。”
的確,影響工作質量的不是工作本身的難度,而是壞情緒和其他的因素,比如和同事鬧了不愉快、和親人朋友吵架或者遇到了一些糟心的麻煩,都會帶偏我們的情緒,攪得人心煩意亂,滿心浮躁。越浮躁,越靜不下心;越靜不下心,越無法做事。
周日下午,楠楠準備和朋友出去參加一場沙龍學習活動。結果,楠楠媽媽打來電話,和楠楠述說著親戚之間的家長里短。楠楠不想聽,就說了兩句不太好聽的話。沒想到,惹得媽媽生氣了,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懂事,不體貼,兩人最后大吵了一架。
到了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情緒低落的楠楠拖拖拉拉十幾分鐘后,還是不想出門,只好如實和朋友解釋,取消了這次出行。
在壞情緒占據上風時,本來應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那些工作或是期待已久的計劃,都會被打亂,順理成章地被拖延。即便是必須完成的工作,也是拖到最后期限,急匆匆地敷衍了事。面對這樣的拖延行為,還會把它“合理化”:“我不是故意磨蹭,我只是心情不好。”
消極的壞情緒,看似是由不開心的事情引發,但實際上往往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果可以,盡快脫離那個干擾自己情緒的圈子。如果由著自己的壞情緒來,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恢復平靜,只會把工作和計劃拖延得更久。很多時候,如果能減少壞情緒的發生頻率,就相當于扼住了拖延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