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篇
子瞻患赤眼
【原文】
余患赤目[1],或言不可食膾[2]。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子瞻不能決[3]。口謂眼曰:“他日我痼[4],汝視物吾不禁也。”
管仲有言:“畏威如疾,民之上也[5];從懷如流,民之下也。”又曰:“宴安酖毒[6],不可懷也。”《禮》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此語乃當書諸紳[7],故余以“畏威如疾”為私記云。
【注釋】
[1]赤目:即人們普遍所說的“紅眼病”,由病菌感染導致的眼白部分充血變紅。非致命性疾病。
[2]膾(kuài):指細切的肉、魚。出自《說文解字》《禮記·內則》等古籍。
[3]子瞻:即蘇軾,字子瞻。決:決斷。
[4]他日:以往;昔日。痼(gù):久病不治;或積久難治之病。據《玉篇》:“痼:久病也。”
[5]畏威如疾,民之上也:像怕疾病一樣地敬畏天威的人,是人中的最上者。
[6]宴安酖毒:指貪圖安逸享樂等于飲毒酒自殺。同“燕安酖毒”。酖(zhèn)毒:毒酒。引據《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懷也。”酖:同“鴆”。
[7]紳(shēn):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引申為束紳的人。
【譯文】
最近我患了紅眼病,有人說患病期間諸如細切的魚和肉類食物都不能吃。我本想聽信這些禁忌,可我的嘴巴卻不答應,埋怨說:“我給你當嘴巴,它給你當眼睛,為何你待它那樣厚道,而待我卻這樣薄情?因為它患病反而不讓我隨意吃食,你不可以這樣做。”我聽了這番話,一時不能決斷。接著口又對眼睛說:“以往我久病難以治愈,而眼睛你并沒患疾病之時,你視看萬物我從來都沒有制止過你啊!”
記得管仲曾經說過:“像懼怕罹患疾病一樣地敬畏天威的人,是人中的上品;那種隨心所欲隨波逐流的人,是人中的下等。”他還說過:“沉溺于安逸享樂無所作為,就如同飲入毒酒一般,不可懷戀啊。”《禮記》中說:“君子如能堅持莊嚴恭敬,則能一天天變得強大起來;若是耽于縱情安樂,行為放肆,就會一天天變得茍且偷安。”這些話真應當馬上書寫在每一位士人的腰帶上,以便他們時刻銘記,所以,我也把“畏威如疾”的告誡之語記下來,以便時刻警示自己對口腹之欲不可肆意放縱。
治眼齒
【原文】
歲日[1],與歐陽叔弼、晁無咎、張文潛同在戒壇。余病目昏,數以熱水洗之。文潛曰:“目忌點洗。目有病,當存[2]之,齒有病,當勞之,不可同也。治目當如治民,治齒當如治軍,治民當如曹參[3]之治齊,治軍當如商鞅之治秦。”頗有理,故追錄之。
【注釋】
[1]歲日:大年初一。一作“前日”。
[2]存:體恤,保養,保護。
[3]曹參:字敬伯,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之后的漢代第二位相國。
【譯文】
大年初一,我與好友歐陽叔弼、晁無咎、張文潛一同來到佛教僧徒傳戒之壇。當時我正患眼病,兩眼昏花視物不清,于是就想用熱水清洗眼睛。張文潛看到后對我說:“患眼病應該忌諱清洗。眼睛有病了,應當注重休息保養;倘若是牙齒有病,應當動而治之,二者不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對待。醫治眼病當如治民,醫治齒疾當如治軍,治民應該像當年曹參治理齊國一樣,治軍應當像前朝商鞅治理秦國一樣。”聽他這么一說覺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我追憶原話并把它全部記錄下來。
龐安常耳聵
【原文】
蘄州龐君安常善醫而聵[1],與人語,須書始能曉[2]。東坡笑曰:“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3]乎!”
【注釋】
[1]蘄(qí)州:隸屬今湖北省。聵(kuì):先天性耳聾。后泛指耳聾。
[2]曉:知曉,知道,明白。
[3]異人:不尋常的人;有奇異之才的人。
【譯文】
蘄州的龐安常醫術高明但是耳朵聾,他與別人語言交談的方式,必須依靠寫字才能知道對方所表達的意思。我患眼病前去求醫的時候跟他開玩笑說:“我和你都是奇人異士啊,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睛當耳朵,這難道不是奇人異士才具備的才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