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9 虞舜之謎

五帝中最后一位偉大的君主—舜—是有虞氏的部落首領,也是炎黃聯盟的首領,姓姚,也有說姓媯,名重華,史稱虞舜。舜的一生似乎有許多謎團圍繞在他周圍,后人看來有很多頗為費解的地方,這里我們不妨先講一些。

歷史百科堂:仰韶文化是清晰反映母系氏族公社面貌的遺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陜西省中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

馬家窯文化·舞蹈紋盆

⊙骨肉相殘之謎

相傳,舜生于民間一個普通的家庭,他不僅是一個孝子,而且還是一個寬厚的兄長。不過,他家中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他的父親瞽叟是個很糊涂的人,在舜的母親去世后,又娶了一個性格乖僻的女人,生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妹,兄弟叫象,妹妹叫敤手。舜的后母是個心眼極小,又容不得舜的人,她總想把舜害死,以便謀奪家產給她的親兒子象。而舜的父親也不喜歡舜,所以他們就屢次設計謀害舜,即使舜后來輔佐堯處理天下事務取得了成功,瞽叟和后母的害人之心依然不死。

堯像

據說有一年,因為舜的政績突出,堯便賜給了他一些獎賞。賞賜之中有很柔軟的葛布衣和一把琴,另外堯還幫他建了糧庫,并給了些牛羊。后母看到舜得到了這么多好東西后,竟然妒忌心大起,動了殺心,與昏聵的瞽叟合謀害舜。舜的妻子娥皇、女英知曉他們的陰謀后,暗地里采取措施來保護她們的丈夫。一次,瞽叟要舜上房頂用泥土修補谷倉,舜的兩位夫人告誡他一定要帶上兩個斗笠。果然,等舜剛爬上房頂,瞽叟和象就立刻抽走梯子,放火燒屋。而舜借助兩個斗笠護著自己從房上跳下來,躲過一劫。又有一次,瞽叟又叫舜來挖井,可等舜挖到深處時,他和象再一次取土填井,要把舜活埋。幸運的是,這個陰謀再次被娥皇、女英探知,提前讓舜在水井的側壁鑿出一條暗道以便逃脫,最終舜借助這個暗道保住了一條性命。

中國大事記:約公元前1萬年,中國境內活動的晚期智人有山頂洞人、柳江人、資陽人、河套人、安圖人、新泰人、麗江人、下草灣人、穿洞人等。

世界大事記:約公元前1.2萬年,埃及進入舊石器文化晚期,原始居民由采集生活向漁獵-采集生活過渡。

雖然父親和弟弟一再加害自己,但舜卻并沒有懷恨在心,而是以德報怨,還同往常一樣善待他們。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事情,舜的做法令人感到十分的不理解。在屢遭別人陷害的情況下,舜反而依然能對那些人保持寬厚仁慈的態度,這似乎有些大度得過了頭。如果是普通人的話,也許我們會想,即便不去考慮別人,單單為自己設想一下,萬一舜自己真有了什么生命危險,那中國歷史上不就少了一位“偉人”了嗎?不過,也許正是因為舜能有如此肚量和德行,并能把這種對家人的仁愛推及到天下,所以只有他才能成為百姓擁護的圣明君主。

新石器時代稷神崇拜圖(巖畫)

⊙禪讓之謎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堯舜禪讓”,古來就有人不肯承認這個歷史事件。懷疑者們的理由也頗為充分,他們也搬出古人,說有記載稱:“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還有人聯系后來禹傳子的事例推測說:“舜逼堯,禹逼舜。”現在還有不少人相信,其實堯舜禹三代傳承的過程并不是通過和平手段實現的。當時成為最高統治者的人,大都是經過了一系列的政治斗爭實現奪權的。堯奪兄位、舜奪岳父的位子,以致禹再逼舜讓位等,都是通過宮廷政變實現的,只不過這些“政變”都被春秋時代的孔子善意地美化過了,成為后人理想中無法效仿的美德典范,蒙蔽了人們的眼睛,讓后世感嘆了幾千年!歷史確實有讓人不可捉摸的地方,堯舜禹不過三代,而社會風氣竟然能變化如此之快,由傳賢不傳子,一變成為傳子不傳賢,實在令人有些不能理解。不過,要是看看舜的家人對舜的行為,就會發現,其實堯統治末期,社會風氣已經開始敗壞了,人們的私欲膨脹,連親人都不能放過,何況沒有血親關系的人呢?

讓我們再來看看舜禹禪讓的故事,這似乎和堯舜禪讓故事如出一轍。舜年老時,雖然名義上選擇了禹為繼承人,可同時也給予他和女英生的兒子商均很大權力。在舜死后,禹也是辭去君主的位子躲避了起來,而讓舜之子商均即位。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拜禹,而不去朝拜商均。由此人們推測,舜代替堯,也許也是利用了一定的政治手腕而實現權力更替的。懷疑者們進而指出,“堯舜禪讓”并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感人,禪讓的傳說只能是個神話而已。

⊙“中華民族”族名之源

如果說炎黃時代是華夏族形成的初期,那么至虞舜時代,華夏族則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族體了。但是“中華民族”的概念卻是近代以來才出現的民族學名稱。迄今為止,這個族體已存在數千年之久,其族稱的形成與發展也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這一過程在世界上是頗為罕見的。經過現代學者考證,大約在五千年前,當“中華民族”開始形成時,其族只是被稱為“華”。到了漢朝以后,才開始出現了“中華”的稱呼。至19世紀末,作為近代民族學術語的“中華民族”概念才由海外傳入中國。

歷史百科堂: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的一個新石器文化,首次發現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主要分布于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前3300年。

中華民族的“華”究竟肇始于何時?人們比較傾向認為是源自五帝時代舜的名字“華”。在虞舜時代,軍事部落聯盟已經開始向民族和國家發展。按先秦文獻記載,有虞氏是中國歷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個朝代,雖然這個朝代還帶有若干部落聯盟的痕跡,但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史書《尚書》,即以《虞書》為開篇。人們在考察了大量歷史文獻后認定,按照氏族部落傳統,氏族首領的名稱即全體氏族成員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稱。因為我們在前面談到神話時,也談起過在上古時代的先民們只有姓氏,而無名字,個人擁有名字只是在商代才正式出現的。舜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后,人們沿襲古老的習俗,以舜的名字稱呼有虞氏部落及部落聯盟的人民為“華”。從那時起,華夏族便有了明確的族名和穩定的族體。從狹義上講,“華”在古意上是作為貴族的稱呼出現的,即上古社會的貴族。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華”所具有的內涵不斷擴大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族稱。“華”作為族稱流傳至今,成為約定俗成的對全體中國人的稱呼,即使遷徙到海外的中國人,也被叫作海外華人。如果擁有其他國籍,則被稱為外籍華裔。由此看來,虞舜時代不愧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重要的奠基時代。

⊙美麗的傳說還是殘酷的史實?

相傳,舜后來南巡,途中病死在蒼梧(今廣西省境內),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追尋到湘江,聽說舜已死而且葬在蒼梧山,于是悲慟不已,淚灑青竹,在竹皮上留下了斑斑淚痕,再也抹不下去了,人們后來將那些青竹稱為“斑竹”。再后來,娥皇和女英投湘江殉夫,化為湘夫人,為后世留下了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不過,如果我們聯系禪讓之謎的解釋,也許還會發現一些謎團,舜究竟是死于南巡途中還是被禹囚禁,再被流放到蒼梧,最后孤寂地死去呢?古書《禮記》上的記載也是語焉不詳,只是說:“舜葬蒼梧,二妃不從。”盡管后來人設想了許多解釋,諸如什么娥皇、女英本來是陪伴舜南巡的,但是巡至湘江,二妃為景色所吸引而不愿離去,以致舜帝獨自南下,病死蒼梧,使得夫妻未能見到最后一面而終成抱憾,等等。

舜帝二妃墓

中國大事記:公元前7000年~前6000年,淮河上游稻作農業與漁業、畜牧業并重,這是同期栽培稻作物的最北地區。

世界大事記:約公元前9000年~前7000年,美洲出現最早的瑪雅人建起的漁獵村落。

其實,堯舜禹時代的上古大同是否存在,可能只是后世人們想象的產物,即便存在,那也只是軍事民主社會的最后一抹余暉了。當年,禪讓的實施也不過是把部落首領的個人意志,披上了民主傳統的外衣。像“堯禪舜繼”,如果不是部落聯盟其他首領推薦和堯的個人意志,而是像氏族時代那樣全民選舉,舜也不一定會當選。而在社會的權力結構己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的舜禹交替時代,受到部落聯盟其他首領的支持的禹,很可能是通過強制手段逼迫舜交出權力,取而代之的。

不過,不管怎么樣講,我們還是可以理解從古到今,古人將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寄托于美麗的傳說的本意,那就是想用善良的愿望喚回一些完美的記憶和文化的良知。那么,就讓我們在盡可能尋找歷史本真的同時,不妨就相信一次他們的那些善良的“假定”愿望吧。

明·湘君湘夫人圖軸 文徵明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永兴县| 丰城市| 安化县| 厦门市| 安顺市| 潜江市| 方正县| 分宜县| 伊通| 巴彦县| 万年县| 庄浪县| 通许县| 青铜峡市| 永嘉县| 清丰县| 金塔县| 阿城市| 神池县| 东海县| 两当县| 井冈山市| 永安市| 三江| 娄底市| 永定县| 玉树县| 南宁市| 溧阳市| 呼伦贝尔市| 岳普湖县| 青田县| 泰宁县| 金溪县| 松潘县| 深水埗区| 灵山县| 莱芜市| 肇东市| 屏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