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儀容鑒人——姿容儀態,盡顯人性(1)
- 中華鑒人術(大全集)
- 雅瑟 凡禹
- 5683字
- 2014-01-21 14:51:20
【鑒人原經】
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胸腹手足,實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氣。相顧相稱,則福生;如背如湊,則林林總總,不足論也。
容貴“整”,“整”非整齊之謂。短不豕蹲,長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鵲寒,所謂“整”也。背宜圓厚,腹宜突坦,手直溫軟,曲若彎弓,足宜豐滿,下宜藏蛋,所謂“整”也。五短多貴,兩大不揚,負重高官,鼠行好利,此為定格。他如手長于身,身過于體,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羅紋滿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別,總之須看科名星與陰騭紋為主。科名星,十三歲至三十九歲隨時而見;陰騭紋,十九歲至四十六歲隨時而見。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資。科名星見于印堂眉彩,時隱時見,或為鋼針,或為小丸,嘗有光氣,酒后及發怒時易見。陰騭紋見于眼角,陰雨便見,如三叉樣,假寐時最易見。得科名星者早榮,得陰騭紋者遲發。二者全無,前程莫問。陰騭紋見于喉間,又主生貴子;雜路不在此格。
目者面之淵,不深則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則不靈。口闊而方祿千種,齒多而圓不家食。眼角入鬢,必掌刑名。頂見于面,終司錢谷:此貴征也。舌肥無官,橘皮不顯。文人有傷左目,鷹鼻動便食人:此賤征也。
——曾國藩《冰鑒》
【評析】
曾國藩說:“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在古代,容和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容是指人的整個身體及表現出來的情態,貌是指天庭至地閣之間的整個面部。容的范圍限七尺之軀,貌的范圍在兩儀之間。
三國時期的劉劭認為,“直容之動,矯矯行行;休容之動,業業蹌蹌;德容之動,颙颙卬卬。”即觀察一個人的“容”,能發現其正邪與謹散。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必然會在容止上有所表現,即便當事人極力掩飾,也如“羚羊掛角”,終有跡可循。容止不正,其人必懷他念,這就需要考察這種人的真實動機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內心純粹,心無龐雜,不會輕易地“見利忘義”。一般而言,容止莊猛的,勇武剛健;容止沉穩的,則謹慎有節;容止圣端的,則肅敬莊嚴。此即觀容。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曾國藩提出的以容貌觀人雖說是一種主觀的猜測難免有失偏頗,而且受時代所限難免有古人的迷信色彩存在,但也不是全無憑據的瞎猜,有時也可有一得之見。
古代圣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胸脯手足能接五行,耳鼻口舌能通四氣”,是指人要與自然相互和諧。曾國藩認為,人是由身體各部位相互關聯的整體,各個部位應當相輔相成,協調生動。即:胸脯手足互相般配,耳鼻口舌相互照應,只有這樣,才符合自然之理,既表明身體健康,還表明相貌不凡。反之,“如背如湊,林林總總”,即人體各部位生拼硬湊,雜亂無序,不符合自然協調的標準,這樣的相貌自然就是最差,其命運就更不值一提了。
曾國藩在《冰鑒》中提到根據一個人的容貌來相人命運的方法,建立在他成功的相人經歷上。
相傳淮軍大將劉銘傳將要隨李鴻章鎮壓太平軍,一日,隨其他眾多將領謁見時任兩廣總督的曾國藩。眾將領到曾國藩府上時,曾國藩因為午休未能及時接見他們。將士們等了近半個時辰,在人群中的劉銘傳是個急性子,大喊大叫道:“對部將如此怠慢,豈不令人寒心嗎?戰場上烽火連天,我們在這靜候,豈不延誤軍機!”
話音剛落,曾國藩就出來了。眾人皆為劉銘傳捏了一把汗,擔心曾氏降罪于他。曾國藩環顧四周,只見說話之人“眼廣面長,鐘生鐵面”,有“雄俠威棱”之氣。于是曾國藩斷定此人日后的事業非其他將領可比。
后來的事實證明,曾國藩的判斷是正確的。劉銘傳不僅在36歲的時候就被封爵,而且在當時日薄西山的清王朝時期,他率兵在中法戰爭中力挫法軍而震驚中外。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40歲,便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其中也包含著這樣的道理:相由心生,人們后天的容貌往往會隨環境改變。環境不但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內在素養,還決定人的外相氣質。無論你是暴戾還是淡泊,是歷經滄桑還是無憂無慮,都可以從外貌上看出端倪。
從容貌上對人進行判斷,是曾國藩識人用人的重要部分,同樣也可以作為我們人際交往和人事工作的第一步。所謂“萬事開頭難”,走好這一步,我們對人就有了最為基礎的認識和把握。
考察儀容識人
觀察一個人的“儀”,能鑒別他的心地好壞、修養高低。儀態大方穩重的,修養深且素質高;儀態畏縮卑懦的,修養淺且素質低。古人說:“心質亮直,其儀勁固;心質休決,其儀進猛;心質評理,其儀安閑。”一般來說,耿介忠直的,儀態堅定端莊;果敢決斷的,儀態威猛豪邁;坦蕩無私的,儀態安詳閑靜。環境對儀態的形成有極重要的影響,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就是此理。高貴環境中的人自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和儀態。這可作為識別人物的一個外部根據。
曾國藩認為,人的姿容以“整”為貴,“整”是其規律的不二法門。整,不指人的長短漂亮英俊,而是指人的身體部位均衡、勻稱、協調與否。
容貴整
以長短肥瘦來論英雄,道理就在曾國藩所言的一個“整”字,這里包含著陰陽五行生克調和的辯證道理。簡單的道理可歸結為:木受金克,如果木弱金強,一克便沒了生的消息;如果木弱金弱,木雖不會消失,但也無大用;如果木強金弱,金不但克不了木,反受木辱;如果木金俱強,兩勢相當,則為有用之木。其中強弱分數不同,又會生出許多變化。
以長短肥瘦而論,矮者不懼其矮,分寸得度,則以短為貴。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一寸短,一分險,一寸長,一分強,指兵器而言,物的有用性也在于此。身材矮小無妨,但應有挺拔、氣度不凡之勢,自然不是普通人,胸中往往有奇氣。如果形如蹲著的豕(豬),無進取慷慨之志,當然不足為論。
晏嬰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但因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常常為人所輕視。
一次,齊王派他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來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墻下開了一個又低又小的門。晏嬰知道這是楚國人故意羞辱他,就說:“我是前來訪問的,這是狗洞,不是國門,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我就得從這個門進去。”楚國人一聽,馬上打開城門讓晏嬰進去了。
晏嬰見到楚王,楚王故意問他:“齊國沒有人了嗎,怎么派你來了?”晏嬰回答說:“我國派人出訪有一個規矩,上等國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國來了。”楚王又安排人在他們談話時押過來一名犯人。楚王問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人回答:“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晏子馬上說:“淮南的橘子樹到了淮北就結出了枳子;齊國人到了楚國就成了賊,看來是水土不同啊!”楚王聽后,覺得晏嬰很了不起,對他肅然起敬,并馬上向他致歉。
即使晏子做了齊國的相國之后,仍有人不滿地對他說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絕倫,雄偉無比,而今相國您,身高不足五尺,手無縛雞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說客罷了。單單依靠口舌,而沒有實際的本領,欺世盜名,不感到可恥嗎?”
晏子說:“我聽說稱錘雖小,能壓千斤;舟槳雖長,不免為水浸沒;紂王勇武絕倫,不免身死國亡,為什么呢?我承認自己并無出眾的本領,愧居相位,卻絕不是與您逞口舌之利,只是問有所答罷了。難道我拒不回答嗎?那也太無禮了。”
確實,晏子并非逞口舌之利而浪得虛名之人,晏子的勇氣、計謀、品德均為人們所稱道。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侍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冒犯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為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后,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范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
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談判中制敵取勝,即現在人們常說的“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它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孔子稱贊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人們一般以身材高長為美妙。然而,如果高長如風中茅草,雖長立在眾物之上,但風吹即搖擺不定,自然難以負重挺拔,終不可用。
肥也無妨。是胖的美,還是瘦的美,各時代標準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喜好也不一樣。以胖為美者喜其豐滿,以瘦為美者喜其纖麗,不可一概而論。胖,如無臃腫虛浮之態,也不像貪吃懶惰的肥熊,不失其靈便有力的特征,當然也是好的,自有其特長和用處。
瘦也無妨。瘦,如果不輕佻浮揚,不像風中竹竿,不像寒冬孤鵲,有穩重敦厚感,有筋有骨,筋勁骨植,高而不虛,長而不弱,輕而不飄,瘦而剛勁,當然也是不錯的。
由長短肥瘦而論,只要調停中和,互補互用,勻稱協調,折中均衡,即可任用。如果短過了頭,如卵石亂堆,不成形貌,自然丑陋無用;長過了分,如風中長蒿,纖弱單薄,自然不為棟梁;肥過了度,如惰食笨熊,臃腫虛浮,呆頭呆腦,自然不能當眾獸之王;瘦削若蜂腰之美,則形吊影單,孤苦凄弱,無力與命運抗爭,缺乏斗爭意志,自然難有成就。長短肥瘦的標準,就是以“不茅立”、“不豕蹲”、“不熊餐”和“不鵲寒”為標準。
長短肥瘦論人整體態勢,是遠觀的姿態。背腹手足則論述容貴整的若干細節形態,作長短肥瘦的補充。
長短肥瘦不以美丑為標準,腹背手足也不以形狀和美丑、膚色論人前程和才能,而是論其特點。
背宜圓厚,厚能負重,擔當大任的象征;圓可通融,是立于群人之中左右逢源、四通八達,行事有分寸、有辦法的靈活通變的象征。腹宜突坦,腹部外突而不失平坦之征,表明有承受大任、突出在眾人之外之象,但又有平坦之勢,給他人平穩可靠之感,這樣的人才有為他人著想的寬闊胸襟。
手宜溫軟,是貴人之相。大凡有地位有權勢有財富的人,脫離體力勞動多年,休養處尊,即便如劉邦一樣早年經歷艱辛的人,體勢勁力已大變,手上的繭消失得干干凈凈,成了溫軟之物,再加上香薰沐浴,自然不是勞動人民的粗硬大手可比了。
足宜豐滿,下宜藏蛋。這一點可用現代生理解剖學來解釋。足分弓形足和扁平足,弓形足高的,足弓下可藏雞蛋。扁平足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環,不勝長期行走,因此曾有一段時間征兵對扁平足有限制。弓形足彈性好,行動迅捷,血液循環快,不易疲勞,宜于長途跋涉,因此是軍人必備條件之一。
以上對背、腹、手、足“整”的要求,在現代解剖學上都可找到對應的依據。這是中國古人在認識人這個問題上的一種邏輯,可惜生理學的印證仍欠缺許多有說服力的數據,倒不如中國古人的直覺智慧來得快而直觀。
五短多貴,貴在其短,短得有分寸,不失勻稱協調,或互補有情,配合奇佳,自然不是一般的人。
兩大不揚,兩條腿纖細竿長,失去了協調之美,突破了習慣標準的長度,當然難看,是不值得稱揚的“修長玉腿”了,自然不足為論。
負重高官,行路有如重負在背,沉穩有力,堅實穩健,不疾不徐,而無大山壓頂之絕望吃力態,也是好的,是擔當重任的象征。這種任重道遠的類比取象手法,涵蓋了中國古人的思維方式。
鼠行好利,道理同一。行步像老鼠一樣細碎快速,無聲而疾。急速匆忙,左顧右盼,目光閃爍不定,稍有聲響,即如驚惶鼠竄。這種人是生性好利之人,不是重義氣重朋友的人。
觀察體型特征
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活動;通過對一個人的體型的觀察,更可以看出對方的某種特殊的潛質。
英國的行為學學者雷咨蒙度·摩利斯說:“人并不比其他動物特別高級或特別低級。”人也屬于動物的一種。動物有不同的體型,人也有不同的體型,如肥胖型、枯瘦型、筋肉型。這樣的體型出現在人類的身上,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多少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
現代科學雖沒有以體測質的理論根據,但從人們的習慣推斷大致可依據六種體型來分析人的性格。
一、體型筋骨強壯而結實的人
筋骨強壯而體格結實、筋肉和骨骼發達、肩膀寬大、脖子粗,故從事舉重、摔跤和土木工程方面的工作,可望出人頭地。然而,在公司、銀行當經理的人,也會有這種體型的。這種人做事認真、忠實,當公司或銀行里的經理是最恰當的。
二、體型肥胖而脂肪質的人
脂肪質和肥胖體型的人,往往胸部、腹部和臀部十分寬厚。因腹部附著脂肪,所以從整體上看像是有很多肉。一般說來,中年是最容易肥胖的年齡段。
這類人一般會兼有開朗、積極、善良、單純的多重性格,且活潑、幽默;另一方面,這種人具有穩重、柔和和正反兩面的性格,特別表現在歡樂和苦悶的時候。而這些,正是躁郁質的特征的外在表現。
這類人若從事政治、實驗工作或臨床醫師,往往能出類拔萃,且因天賦敏銳的理解力,凡事有迎刃而解的能力;唯對事情的思慮缺乏一貫性,言談間極易因輕率而失言,并且自恃高大,喜歡干涉對方。
三、體型單純而不成熟的人
在你的周圍可能經常會見到臉孔狀如小孩的未成熟體型的人。這種體型的人,通常具有自我觀念很強的性格。這類人的周圍經常是熱鬧非凡的氣氛,但話題的中心不是自己時就不開心,同時對別人所說的話一點兒都不聽,非常任性。
此種體型的特征是,各方面都有淺薄而廣泛的知識;有對小說、音樂、戲劇加以評論的才能;講話時妙趣橫生,經常使人捧腹大笑。
從另一角度看,這類人可謂是天真至極,渾然不知自己還有沒變成大人的地方,真讓人為他感到難過。這種人一旦受人冷淡或擯棄時,嫉妒心會變得很強烈,形成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對于這種人要特別注意。
在你所知道的女性中,若有這種歇斯底里型的人,最好不要多講話,只要聽她發言即可。如果你交際的此種類型的人和你有生意來往,要特別注意,過分信賴這種人,你自己往往會受到損害。
四、體型瘦瘦細條的人
瘦瘦細條體型的人最大的特征是心情不安定,情緒容易失去平衡且容易混亂,但他自己卻非常開心。其實這種性格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性格,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敏銳的感覺,是生活態度非常慎重的人。他們如果從事藝術性的工作,大多可以取得別人難以取得的成就。
五、體型略帶纖瘦但結實的人
這類人略顯纖瘦但體態結實,自我意識特別強烈且很固執,對任何事情都喜歡挑戰。有強烈的信念,充滿信心,不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都努力爭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