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清潔衛生(2)
- 生活中來的智慧(大全集)
- 靜濤 鳳蓮編著
- 3781字
- 2014-01-25 10:24:49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品牌的清潔劑都是化學合成品,其中不少化學成分對機體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極易對人體產生慢性積累性損害。但是,只要使用清潔劑的方法得當,就可以消除損害。
洗餐具不應把清潔劑直接放在餐具上,這樣容易殘留在餐具上,正確的方法是用白潔布(洗餐具用布)蘸上清潔劑,搓揉出泡沫后再去擦拭碗碟,并即可沖掉,以免清潔劑殘留在碗碟上。餐具有殘缺,特別是碗碟有缺口有紋縫時,清潔劑易粘在粗糙不平的破損處,難以洗去,容易進入人體,所以不要用清潔劑洗殘缺餐具。一些木制的筷子如長時間浸泡在清潔劑里,就會有大量清潔劑浸入進去,不易清洗掉,而進人人體內。
有的人洗碗碟時,為了更好地除去油污,就放入過多的清潔劑。由于濃度過大,餐具上殘留的清潔劑不易洗掉,可隨食物進入人體內。而且用清潔劑洗的筷子、碗、碟等要用清水充分沖洗,不可圖省水,簡單沖一下就完事。只有用水充分沖洗后,才不會有清潔劑殘留在餐具上。
現在有很多產品不合格,清潔劑不合格,危害更大,因此,一定要選購合格清潔劑,最好選用天然材料制品或是真正名牌的清潔劑。
★忌用化纖織物當抹布
有的人不分棉織物還是化纖織物,拿來就當抹布用。甚至有人認為,化纖布較結實耐用以及化纖布容易洗滌,很適合當抹布。
其實最好的抹布是白色毛巾或洗凈的口罩,它們都是純棉織品,其化學結構反比食物纖維的長一些,即使少量的純棉纖維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滯留在胃腸壁上也沒有什么刺激性,而且時間長了,也可以被胃酸和體內的生理活性酶所分解,轉化為單糖,對人體無妨。另外,還可以去商店買專門刷洗餐具的布。
而化纖織物有一些難以用肉眼發現的細小纖維,極易黏在餐具上,很容易隨食物一道進入人體的胃腸道內。科學研究證實,化學纖維不能被胃酸和體內的多種活性酶所分解,又容易滯留在胃腸道黏膜上,可刺激或誘發胃腸道疾病。如用彩色化學纖維織物洗餐具,則纖維上的染料對人體更有不良刺激作用,對兒童來說,還常會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菜板上的細菌宜常除
菜板一般多是用木質做成的,除了有很多縫隙,還有無數個肉眼看不見的“洞穴”。我們每天都用菜板來切菜,總會有些食物殘渣和汁液留在菜板上,這對各種病菌來說,是非常好的培養液。加之廚房一般都比較暖和,菜板就成了病菌得天獨厚的“王國”。數以百萬計的各種病菌每天都躲在這里。據檢驗,使用7天的菜板表面,每平方厘米有病菌 20多萬個,對人體的健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要消滅它們也不難,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洗燙消毒法。將菜板用硬刷和清水沖洗一遍,病菌數量可減少1/3,如果再用開水燙一遍,殘存的病菌就更少了。
(2)藥物消毒法。一是用新潔爾滅,即2千克水,加入5%的新潔爾滅8~10毫升,將菜板浸泡10~ 15分鐘;二是用漂白粉,即5千克水,放入漂白粉精片2片,將萊板浸泡10~15分鐘。
(3)陽光消毒法。晴天時,把萊板曬一下,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死病菌的作用。
(4)刮板撒鹽消毒法。每次啟用菜板后,用菜刀刮凈表面上的殘渣,每一周在板面撒一層面鹽,這樣既殺菌,又可防菜板干裂。
總之不管用哪種消毒方法,首先應把菜板清洗干凈,才能取得最佳消毒效果。藥物消毒后的菜板,還要用清水沖洗干凈。
★忌合用茶杯碗筷
人們在外邊,一般注意使用茶杯和碗筷的衛生,使用前多要進行洗擦和消毒,因為都怕用了別人的茶杯、碗筷,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在自己家里則不然,認為家里其他人沒有患病,不會受到感染,或者以為洗過的筷碗就沒有病菌了。這是一種不科學的看法。
家里人不一定都沒有病,也許有的人已患病,只是沒發現而已。茶杯和碗筷被患者或帶菌人用過后,往往沾上了唾液(即口水),如果是傳染病人的唾液,就會帶有很多傳染病菌和病毒。碗筷上面的飯菜、油膩雖被洗掉了,但上面的病菌和病毒經簡單的涮洗是難以除去的,健康的人用了這些茶具、餐具后,就有可能傳染上疾病。
家庭分別使用茶杯、碗筷看來簡單,但真正做到也并不容易。主要是要使每個家庭成員認識到茶杯和碗筷的衛生與身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并且互相監督,習慣了,也就自然了。
碗筷的洗涮也應注意,如果在洗涮時,同在一起進行,也同樣會被傳染的,因此,涮洗碗筷也要分開進行,特別是家有患病的人,這一點更應加倍注意。最好在涮洗碗筷時用流水的自來水洗,這樣可防止每個人的碗筷互相交叉傳染。有的地方使用河水、井水洗餐具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因為這種水里常帶有病菌和寄生蟲卵等病原微生物。用這種水洗涮也不衛生,易被污染。如果是用井水、河水的地區,就要用燒沸的水洗涮碗筷,或用凈化消毒過的水。洗過的碗筷,最好分別放置,以防在放置中互相感染。碗筷、茶杯,除保持日常的清洗外,還要定期進行消毒,以徹底除去細菌,保持清潔。所以,家庭成員應分別用自己的茶杯和碗筷。
★冰箱忌不講衛生
食品之所以會腐壞變質,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細菌、霉菌、病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二是動植物食品組織中酶加速食品生化反應的結果;三是食品中所含的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色素被空氣氧化的結果。食品變質程度的強弱和速度的快慢,決定于食品貯藏的溫度。溫度高,食品變質程度就強,速度也快;溫度低,則弱或慢。
目前,電冰箱正在我國城鄉迅速普及,進入千家萬戶。電冰箱對食品、菜肴貯藏、保鮮有明顯功用。有人認為只要把食物放進冰箱,就可以保證食品質量。可是冰箱不是保險箱,使用不當,或食物存放過久,也會使食品、萊肴腐敗變質,食后仍會損害健康甚至造成食物中毒。
普通電冰箱有凍結室和冷藏室。凍結室的溫度一般為–6~12℃,可使一般微生物死亡或抑制,酶失去活性,使食物保存較長時間,但有些霉菌、酵母菌等嗜冷微生物依然起作用,即使在–34℃的低溫下它們也不會凍死,仍有很強的生命力,照樣能對食品起腐敗作用。其次在凍結條件下,一些食品也易被空氣氧化而變質。冷藏室的溫度一般是 0℃~14℃,它只能暫時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減弱酶和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只能短期貯藏。根據以上情況,在使用冰箱中應講究貯藏衛生。
(1) 生、熟食品放入冰箱,均應包好、蓋好。這可防止食品在貯藏過程中因脫水干縮,影響食品的風味和鮮度,又能防止互相串味和細菌的污染。
(2) 食品存放時間,不可過長。如牛奶、熟肉、豆制品等食品,在冷藏室內一般只宜保存3天左右;蔬菜、水果可存放2周;新鮮的魚、肉在冷凍室貯藏,以2~3個月時間為宜,不宜過久。
(3) 電冰箱門要關緊。盡量減少開門次數和時間,以保持冰箱內穩定的低溫環境。避免外界灰塵、雜菌進入冰箱。
(4) 冰箱應經常擦洗去污,排除異味。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冰箱除味器,對除去冰箱各種異味、臭味,有良好效果。
(5) 生、熟食品要分開冷藏,不能混放。熟食品最好放在冷藏室上層,生食品放在下面,并應包裝好,以免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存放時間比較長的熟食品,吃前還應該加熱滅菌。
(6) 剩飯剩菜應放涼后再放入冰箱。
★食具消毒的方法
食具消毒的方法有三種:
(1)煮沸消毒。把洗凈的食具放到開水鍋中煮沸3~5分鐘。這是一種簡便、可靠的方法。據研究,當水溫加熱至 80℃時,水中的一般細菌及腸道致病菌均可殺滅,故煮5分鐘即可,但對肝炎病人用過的食具,則應煮沸20分鐘。
(2)蒸氣消毒。把洗凈的食具放到籠屜里蒸5~10分鐘。肝炎病人用過的食具則應蒸20~30分鐘。
(3)藥物消毒。漂白粉在水中能水解成次氯酸,有很強殺菌作用。把5千克水中放15克漂白粉配成30/船的漂白粉溶液,把洗凈的食具放在消毒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洗凈。
經過消毒的食具,不要用不潔的抹布擦拭,也不要用不干凈的手去摸,可讓其自然干燥,并放在干凈的地方,蓋好,防止再次污染。
★家庭消毒方法
(1)蒸汽消毒請將洗刷干凈的餐具,放進蒸鍋或蒸籠內,應保持蒸鍋或蒸籠內的溫度在90℃以上,蒸10分鐘以上就可消毒殺菌了。
(2)烘烤消毒請將洗刷干凈的餐具,放進紅外線消毒柜或烘烤箱內,用100℃烘烤10分鐘。
(3)漂白粉消毒一般按含有效氯25%計算用量,常用食具消毒濃度為0.1%~1%,即每100毫升溶液中含有25%有效氯的漂白粉0.1~1克,浸泡30分鐘。處理污染地面可用5%的漂白粉溶液擦洗。
(4)過氧乙酸消毒消毒劑的濃度為0.2%,餐具浸泡2~5分鐘就可以了。
(5)沖洗消毒食用的水果用自來水沖洗,能去除部分微生物。廚具、餐具、茶具用2%堿水(食用堿面)洗滌可消除大部分病菌。
(6)煮沸消毒煮沸是家庭最簡便經濟而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痢疾、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繁殖體及甲肝病毒煮沸數分鐘會立即死亡;乙肝病毒煮沸5分鐘就失去傳染性了。此法適用于碗,筷、勺等餐具的消毒一般將用凈水洗過的餐具,再放進100℃的沸水中(即開水中)煮3~5分鐘即可。
★擦玻璃小竅門
(1)用干凈布蘸水擦玻璃,然后再用衛生紙(或干報紙)擦干,玻璃會很潔凈明亮。
(2)如果玻璃上有油漆點或污物,可在污物上涂些醋,待浸軟后再用干凈布去擦,就容易擦掉了。
(3)如果玻璃發黑,若用細布涂牙膏擦拭,會使玻璃既潔凈又光亮。
(4)往玻璃上滴點兒煤油,用干凈的布(舊的也可)或棉花擦,玻璃會光亮如新。
(5)把粉筆面兒和石膏粉蘸水涂在玻璃上,待干后用干凈布或棉花擦,玻璃會既干凈又明亮。
★廚房污垢去除法
(1)玻璃制品和陶器有積垢時,用食鹽和醋的混合液刷洗,污垢很容易去掉。
(2)木器上的污垢,用漂白粉水就可刷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