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崛起的秘密
- 辛童 冉濤 陳攀峰 芮斌 熊玥伽
- 2758字
- 2020-07-14 18:32:36
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一個生態網絡
在走近華為、了解華為的供應鏈系統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供應鏈是什么。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
今天的供應鏈已經不是一道簡單的鏈條,而是一個由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運輸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所組成的生態網絡。換句話說,供應鏈就是從物料獲取、物料加工直至將成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所涉及的各個企業和部門組成的網絡。
我們拿華為手機來舉個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你拿到一部華為手機之前,它已經繞地球大半圈了,跨越了北美、歐洲,再到亞洲。也就是說,一部華為手機里的芯片、顯示屏、攝像頭、電池等100多個零部件,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模組生產商,再到組裝廠,經過無數次輾轉,到達專賣店,最后送到你的手上,你的手機幾乎走完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流程。
每個供應鏈中都有一個核心企業(比如產品制造企業或大型零售企業)。節點企業在需求信息的驅動下,通過供應鏈的職能分工與合作(如尋源、采購、生產、分銷、零售等),以資金流、物流為媒介,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我們還是以華為手機為例。華為就是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在它的上游有各層級的物料供應商、元器件生產商、組裝制造廠,下游有各層級的批發商、經銷商,中間還有為華為手機提供運輸、倉儲服務的物流服務商。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花小錢干大事”
前面我們已經對供應鏈有了初步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么是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指處理商品或服務的整個流程活動,管理對象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一直到將最終產品交付給消費者這一系列的活動。按照國際供應鏈理事會SCC(Supply Chain Council)的定義,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五大管理活動:計劃管理(plan)、采購管理(buy)、生產/制造管理(make)、交付/物流管理(deliver)和退/換/返修管理(return)。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運作、控制和優化,將客戶所需的正確的產品或服務,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質量和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并使這一過程所耗費的總成本最小。簡單來說,其目標就是“花小錢干大事”。
為了確保供應鏈管理的順暢和成功,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套支持系統以監控整個供應鏈中的信息,并確保供應鏈中的各方遵守所有法規。這一支持流程或系統包括財務、人力資源、IT、設施管理、項目管理、產品設計、銷售和質量保證等,幾乎覆蓋了公司管理的所有活動。所以華為總裁任正非說:“一旦供應鏈問題解決了,也就基本解決了公司的管理問題。”
供應鏈管理的六大核心模塊
供應鏈管理涉及以下六大核心模塊。
(1)客戶需求管理
市場和客戶需求是供應鏈的開端和導向。客戶需求管理強調的是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管理,它能把客戶的當下需求和潛在需求及時反饋給設計研發、需求計劃和生產制造部門,引導它們制造出使客戶滿意的產品。通過這個過程,管理者可以識別出關鍵客戶和客戶的關鍵需求。供應鏈的運作應始終以客戶的需求為驅動力,通過信息流來驅動和協調供應及需求,通過各部門協同作業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簡單一點說,客戶需求管理就是供應鏈的需求訂單管理,市場和銷售人員需要對客戶進行管理,清楚準確地捕捉到客戶的真實需求和需求量。
(2)產品開發管理
產品的開發管理要避免“閉門造車”。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研發團隊需要和客戶及供應商共同開發產品,最終將產品投放市場。負責產品設計和商業化過程的團隊需要和市場部門合作以確認客戶的精準需求,和采購團隊合作來選擇原材料和元器件供應商,和生產團隊合作來發展和應用新的生產制造工藝和工程技術。
這是公司的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要做的工作。
(3)計劃需求管理
計劃需求管理是通過有預見性地預測需求數據,使需求量和供給量相匹配,并使計劃得到更有效的執行。計劃需求管理不僅僅指下達訂單指令,還包括設計經濟訂貨批量(EOQ)、平衡生產產能,在配送成本最小化的基礎上滿足客戶需求。這是一個平衡客戶需求、平衡生產計劃和供應能力的過程,包括協調供給和需求、減少波動和降低不確定性,并對整個供應鏈提供有效支撐。
在現實實踐中,很多公司設立計劃部或調度部來管理計劃及預測的工作。
(4)采購供應管理
原材料供應商與生產制造商、模組供應商與組裝裝配廠的采購與供應代表之間需要進行有關成本、生產作業、出貨計劃、質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與溝通,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同時,采購還需要對供應商實施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機制,對供應商的關鍵業績指標進行評價,促使供應商不斷改進和進步。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大部分采購人員都在從事此類工作。
(5)生產運營管理
生產運營管理是指統籌組織工廠資源(如廠房的規劃和布局、生產線的安排和配備、勞動組織和勞動力的配備、物料的齊套管理、生產管理系統的配置等)、安排生產計劃(如編制生產計劃、生產技術準備和生產流程、操作指導書等)和生產控制工作(如控制生產進度、生產庫存、生產質量和生產成本等),以實現預期的產品類別、質量、產量、生產成本、交付時間等目標。
這些都是工廠和制造企業的主要職責。
(6)倉儲物流管理
倉儲與物流的日常管理活動主要包括進、出、存三個方面。在倉儲和物流管理中,信息化和可視化的應用十分必要,如果不能及時采集、整理、分析和使用信息,就會造成極大的資金浪費和庫存積壓。如何提高庫存的周轉率和資金利用率,降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庫存和流通費用,都是倉儲物流管理涉及的日常問題。
這部分工作,有些是生產制造企業自己完成,有些是外包給像順豐、聯合快遞這樣的物流企業去完成。
未來企業間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大成的思想和方法,是從供應商開始,經由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客戶的全要素、全過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如今企業管理的重心已從單個企業的內部管理轉向對整個供應鏈生態網絡的管理,強調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以達到全局最優。
我們知道,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同行業中單個企業的研發、質量、銷售等管理水平會逐漸趨同;而一旦有效進行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總體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甚至保持技術和市場的領先性,獲得競爭優勢。此外,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效率高,也能使企業在營銷渠道中創造更多的銷售機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進一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
所以說,誰把供應鏈管理得好,誰就能獲得競爭優勢。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供應鏈的競爭。
舉例來說,在消費電子行業,蘋果的供應鏈管理就是其競爭優勢之一;在汽車行業,豐田就是一家通過供應鏈管理獲得競爭優勢的公司;在服裝行業,Zara就是一家通過供應鏈管理獲得競爭優勢的公司;零售行業的沃爾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