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婦”養腸法,用運動解決“懶人式”腹脹
現代科技讓生活越來越便捷,人們也變得越來越懶。上班開車,到單位坐電梯,爬山乘坐纜車,等等。人們在享受種種便利的同時,身體慢慢發生了退化,進而影響到健康,比如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
上文說了,除了控制好我們的飲食和情緒外,運動養胃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運動,讓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可以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胃部飽脹感也會慢慢消失。
這又讓我想到了小夕媽媽的故事。
我把小夕的胃調養好沒幾天,小夕就把她的媽媽帶來了。
在門診部,小夕替媽媽說了一大堆的癥狀:腹脹,上腹隱痛,大便總覺得排不干凈。
我問阿姨:“做過什么檢查沒有?”
小夕搶著說:“查過腸鏡,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可就是癥狀一直沒有消除。”
我朝小夕笑笑說:“小夕,記得我跟你說的話吧?你又成了虎妞。阿姨的病,還是讓阿姨自己說吧。”
小夕媽媽說話很溫和:“大夫,小夕說得沒錯,我主要就是這兩個問題,上腹脹痛,大便不暢,而且,我周邊的老朋友跟我有一樣的困擾。大家好像互相傳染一樣。”
我詢問了小夕媽媽每年的體檢情況,得知體檢報告沒有任何問題,排除了臟器病變的可能,于是就告訴她:“阿姨,如果確實沒有器質性的病變,那這就是一個現代病。”
“現代病?”
“準確地說,是一個現代‘懶病’。”
“哦。”
“中老年女性經常莫名腹脹,原因大致和久坐、腹部發胖以及情緒急躁有關。您想想,我說的這些您都符合吧?”
小夕又憋不住了:“是的,李大夫,我媽老管閑事兒,每天也不出去活動,跳過一陣廣場舞,現在又不去了,還愛跟我著急。”
結合小夕媽媽的生活習慣,我耐心地給她說:“阿姨,針對您的情況,我做了研究,專門給您制定了一套方案。我把它總結為:‘貴婦’養腸法。就是說,您平時的生活,應該像‘貴婦’一樣——優雅,積極,健康。”
第一步,走路不著急。
走路不要著急,挺胸抬頭,讓節奏放下來,讓呼吸更自然。
走路可以讓身體臟腑摩擦和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如果走路總是匆匆忙忙,提著一口氣,胃腸就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不能得到自然的伸展,而是一直“吊著”,無法完成應有運動。所以,想要腸胃康健,就要慢慢走路。
第二步,肚臍按兩旁。
肚臍兩邊是中醫所稱的“天樞穴”,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雙向調節臟腑。
天樞穴是重要的腸道調節穴位,屬于足陽明胃經,是大腸募穴,位于肚臍旁開兩寸處,穴位下面深部為小腸。
按壓天樞穴可以治療胃腸疾病、腹脹、便秘、腹部不適等。一邊看電視,一邊泡腳,就可以做了。
第三步,旋轉理三焦(揉腹)。
按摩揉腹是人類自古以來的一個自然反應,用手來幫助胃腸運動,就可以達到緩解胃腸脹氣的作用。實際上,通過物理方法,促進胃腸的機械運動,也是我們從生活實踐中學到的。
肚臍,就是中醫的神闕穴,屬任脈。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揉腹主治瀉痢、繞臍腹痛等。在腹部中間按揉,可以通調三焦氣滯,讓氣機流動起來。這個動作,也可以在看電視、等公交時隨時隨地做,堅持最重要。
第四步,顛腹樂逍遙。
顛腹是可以在床上、沙發上做的一個簡單運動,平臥,屈膝,抬臀,讓髖關節和膝蓋以及肩關節保持一條直線,停頓三秒后,讓臀部自由落體,砸向床面,從而使腹部震蕩。
讓胃腸從自由落體到突然顛簸,利于胃腸的機械運動。這個方法可以間接鍛煉腹部肌肉和腸道肌肉,增強胃腸力量。
這四步就是我的“貴婦”養腸法,舉止如貴婦人般雍容,可以把胃腸變得像身體一樣從容、順暢。
“呀,李大夫,你這個方法很棒。簡單,可操作,還不用吃藥,我先讓我媽試試看。”小夕又忙不迭地插話。
“貴婦”養腸法,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并不一定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但至少要保證每天都做。不要找借口說沒時間,但凡你重視起來,總還是有時間的。健康是身體賜予我們的禮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呵護自己的健康,不去花時間重視,遲早有一天,健康會離你而去。
很多人不知道珍惜我們擁有的空氣、健康、食物,覺得擁有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實際上,萬事萬物都值得珍惜和感恩,如果我們不珍惜已經擁有的,而去肆意毀壞,到時候就追悔莫及。
“淑女”養胃法和“貴婦”養腸法的意思是相通的,都是讓大家緩下節奏,好好呵護身體。“淑女”也可以用“貴婦”法,“紳士”也可以用“淑女”法,這些方法是全民通用的。
記住了,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如果能經常走動走動,讓身體的各個臟器動起來,上腹脹痛、排泄不暢的毛病就會慢慢改善,還你一個健康身體。
至于運動的頻率,每周運動3次,每次持續出汗45分鐘以上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