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敢想敢做駛向成功(2)

人的一生,守著什么崗位并不重要,可貴的是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

每個人處在特定的人生崗位上,都會有讓人誘惑的“蛋糕”出現,這時,你可入鼻的只能是它的芳香,千萬不可入口。一旦做了物質上的俘虜,你就會迷失方向,看不見給人生導航的“燈塔”。

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

吉爾·金蒙特對自己的信念改變了她整個生活的方向。1955年,18歲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國最受人喜愛、最有名氣的年輕滑雪運動員了,她的照片被用作《體育畫報》雜志的封面。金蒙特躊躇滿志,積極地為參加奧運會預選賽做準備,大家都認為她一定能成功。

她當時的生活目標就是得奧運會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場悲劇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奧運會預選賽最后一輪比賽中,金蒙特沿著大雪覆蓋的羅斯特利山坡開始下滑,沒料到,這天的雪道特別滑,剛過幾秒鐘,便發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后就失去了控制,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直往下沖。她竭力掙扎著想擺正姿勢,可無濟于事,一個個的筋斗把她無情地推下山坡。在場的人都睜大眼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

當她停下來時已昏迷了過去。人們立即把她送往醫院搶救,雖然最終保住了性命,但她雙肩以下的身體卻永久性癱瘓了。金蒙特認識到活著的人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奮發向上,要么灰心喪氣。她選擇了奮發向上,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仍然堅信不疑。她千方百計使自己從失望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去從事一項有益于公眾的事業,以建立自己的新生活。幾年來,她整日和醫院、手術室、理療和輪椅打交道,病情時好時壞,但她從未放棄過對有意義的生活的不斷追求。

歷盡艱難,她學會了寫字、打字、操縱輪椅、用特制湯匙進食。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聽了幾門課程,想今后當一名教師。

想當教師,這可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她既不會走路,又沒受過師范訓練。她向教育學院提出申請,但系主任、學校顧問和保健醫生都認為她不適宜當教師。錄用教師的標準之一是能上下樓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此時,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為一名教師,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的決心。

1963年,她終于被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聘用。由于教學有方,她很快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她教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心不在焉的學生很有辦法。她向青年教師傳授經驗說:“這些學生也有感興趣的東西,只不過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罷了。”

從1955年到現在,很多年過去了,金蒙特從未得過奧運會的金牌,但她的確得了一塊金牌,那是為了表彰她的教學成績而授予她的。

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須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不論你說能或不能,你都算對。因為成功與失敗這兩種信念都有很大力量。

偉大和長遠的目標

一個默默無聞的墨西哥移民,卻胸懷大志,后來竟成為美國的財政部長。你能想象得到嗎?

她是一個出身卑微的墨西哥姑娘,離婚出走來到美國,開始能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攢錢。后來開了一家小玉米餅店。不久,她經營的小玉米餅店鋪發展成羅馬納墨西哥食品公司,這家公司后來成為美國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發商。

此后,這位勇敢的年輕婦女便將精力轉移到提高她的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她與伙伴們在一個小拖車里創辦起他們的銀行——泛美國民銀行。之后,這位女英雄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她成為美國第34任財政部長。

偉大和長遠的目標通常促使我們發揮自身最佳能力,激勵我們努力工作,瞄準目標,全力以赴,直到取得成功。

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凱絲·達萊是一位公共汽車駕駛員的女兒,她想當歌星,但不幸的是她長得不好看,嘴巴太大,還長著暴牙。當她第一次在新澤西的一家夜總會里公開演唱時,一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齒。她企圖讓自己看起來顯得高雅,結果卻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幸好,她有一位明智的友人,他直率地對她說:“看得出來你想掩飾什么,你覺得你的牙齒很難看。”“暴牙又怎么樣?不要試圖去掩飾它,張開嘴就唱,你越不以為然,聽眾就會越愛你。”

凱絲·達萊接受了那人的建議,把暴牙的事拋諸腦后,從那次以后,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觀眾身上。她開懷盡興地演唱,后來成為電影及電臺中走紅的頂尖歌星,現在,別的歌星倒想來模仿她了。

只有保持自己的本色,把握自己苦心經營的目標,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強項變成改變自己命運的手段。

敢于突破,成功在望

一次,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來的九位船員拼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幸存下來。

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曬下,每個人口渴得冒煙,水成為最珍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咸,根本不能用來解渴。現在,九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只發現他們。

等啊等,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天際除了海水還是一望無邊的海水,沒有任何船只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八個生存的船員支撐不下去了,他們紛紛渴死在孤島。

當最后一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地撲進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便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

他睡了一覺,醒來后發現自己還活著,船員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這島邊的海水度日,終于等來了救援的船只。

人們化驗這水發現,這兒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涌,所以海水實際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誰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飲用”,這是基本的“常識”。因此,八名船員被渴死了。是“環境”害死了他們,還是“經驗”?

在惡劣的環境下,如果墨守成規,死神就很容易降臨。只要敢于突破“經驗”,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把宏大的計劃分成幾段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后,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這個謎終于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么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分段實現大目標真可謂是經驗之談,這一思想甚至適應于所有的“行業”。

報紙上曾經報道一位擁有100萬美元的富翁,原來卻是一位乞丐。在我們心中難免懷疑:依靠人們施舍一分一毛的人,為何能擁有如此巨額的存款?事實上,這些存款并非憑空得來,而是由一點點小額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萬元,到百萬,就這么積聚而成。若想靠乞討很快存滿100萬美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舉重者練習舉重,通常是先從他們舉得動的重量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慢慢增加重量。優秀的拳擊經理人,都是為他的拳師先安排較易對付的對手,而后逐漸使他和較強的對手交鋒。聰明的人為了要達成主目標,常會設定“次目標”,這樣會比較易于完成主目標。許多人會因目標過于遠大,或理想太過崇高而最終放棄,這是很可惜的。若設定“次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能逐步完成“次目標”,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主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行動是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面的才干,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親近她并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只要有人愿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實什么也沒有!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么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面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臺藝術系上夜校。畢業之后,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復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愿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面的雜志,最后終于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臺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雨都沒有關系,她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職業,干什么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里工作了兩年,最后在洛杉磯的電視臺找到了一份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于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

為什么西爾維亞失敗了,而辛迪卻如愿以償呢?

西爾維亞那種失敗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分歧點就是: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后,終于實現了理想。

只有幻想而不采取行動的人,永遠不會成功。行動是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

腳踏實地行動

美國汽車工業巨頭福特曾經特別欣賞一位年輕人的才能,他想幫助這個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可這位年輕人的夢想卻把福特嚇了一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賺到10000億美元——超過福特現有財產的100倍。

福特問他:“你要那么多錢做什么?”

年輕人遲疑了一會兒,說:“老實講,我也不知道,但我覺著只有那樣才算是成功。”

福特說:“一個人果真擁有那么多錢,將會威脅整個世界,我看你還是先別考慮這件事吧。”

5年后的一天,年輕人告訴福特,他想創辦一所大學,他已經有了10萬美元,還缺少10萬。福特這時開始幫助他,他們再沒有提過那10000億美元的事。

經過8年的努力,年輕人成功了,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諾斯大學的創始人本·伊利諾斯。

理想不同于妄想和幻想,目標要切實可行,行動要腳踏實地。這樣,你離你的理想就不遠了。

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功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在36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17歲那年他參觀環球制片廠時,先偷偷摸摸地觀看了一場電影的現場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里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成那里的工作人員,以避開大門守衛。然后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于他夢寐以求的世界里。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并挖掘出越來越多關于電影制作的靈感來。

終于在20歲那年,他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他在環球制片廠放映了一部自己拍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份7年的合同,導演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這些由努力學習而得來的知識,便成了我們的產業。

創造學誕生記

1938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奧斯本當上了記者,他是一位有心人。

他用了整整一個星期,對各種報刊進行比較研究。星期一他到報社對主編說:“主編先生,我有一個想法。廣告是報紙的生命線,我們無法與各大報紙競爭大廣告,而小工廠、小商店做不起大廣告,我們何不創造一種收費低廉的小廣告,以滿足這一層次的工商業者的需要?”這就是現在報紙廣泛采用的一條一條的分類廣告。

奧斯本堅持發揮自己“神思遐想”的長處,堅持每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僅僅兩年,就使這張小報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報業托拉斯,他本人也由于獲得眾多專利,成為擁有巨資股份的副董事長,并于1941年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開創了“創造學”。

創造力是在對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加工構思,以新的方式解決前人未曾解決的課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彭水| 阳东县| 鄯善县| 南康市| 永州市| 綦江县| 兴和县| 滨州市| 肇庆市| 博罗县| 虞城县| 安图县| 抚松县| 泾阳县| 深水埗区| 深水埗区| 万安县| 瑞金市| 临安市| 大同市| 界首市| 肥西县| 鸡西市| 林西县| 缙云县| 金寨县| 昌宁县| 泉州市| 漳州市| 隆林| 林州市| 海安县| 彝良县| 唐山市| 西乡县| 天长市| 泸溪县| 巴林左旗| 石首市|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