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脈即命脈:花點心思和人交往(1)
- 每天學點社交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余春榮編著
- 5595字
- 2014-02-15 16:00:25
機智主要的用處是教我們與沒有它的人相處得很好。
——愛默森
人脈是一筆無形資產
人脈資源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是一種潛在的財富。雖然,表面上看來,它不是直接的財富,可生意人沒有它,就很難聚斂財富。不是嗎?即使你擁有很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且具有雄辯的口才,卻不一定能夠成功地促成一次生意。但如果有一位關鍵人物協助你,為你開開金口,相信你的生意一定會一帆風順。
人脈資源越豐富,賺錢的門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脈檔次越高,你的錢就來得越快、越多,這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不爭事實!
仔細分析一下生意人做生意所需要的各種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種:
首先便是資金。而資金在銀行里。
其次是技術,這也不用擔心,因為有人以販賣技術為生,所以你當然也能夠買得到。即使找不到,和其他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也是可行的。
第三,事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是人。
人、技術、資金這三大條件的核心就是“人”。如果你有足夠豐富的人脈資源,那么資金和技術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人”才是決定你事業成功的關鍵。
作為生意人,當你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定有“如果和哪位關鍵人物能夠牽扯上關系,那辦起事來可就方便多了”的感觸吧!因為,只要我們和那些關鍵人物有所聯系,當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與其商量討論時,總是能夠得到很好的回應。
這種與關鍵人物取得聯系的有利條件,就是“人脈力量”。事實上,人脈資源越寬廣,做起事來就越方便。每個生意人都希望那些有影響力的大人物能夠助己一臂之力,使他們在事業的發展上,能夠少遇些障礙。
可見,搭建豐富有效的人脈資源是我們到達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門,是一筆看不見的無形資產!
所以,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你所要關心的不僅僅是賺了多少錢,積累了多少經驗,而更重要的是你認識了多少人,結識了多少朋友,積累了多少人脈資源。這種人脈資源是你寶貴的無形資產,擁有它之后,今后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你就知道該打電話給誰請求幫助了。
別小看你平日里積累起來的人脈資源。它將是令你終身受用的無形資產和潛在財富!還是那句老話,人有智商、情商、財商,情商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挖掘人脈潛力、聚攏無窮人氣、成就非凡人望,從而書寫事業篇章。
人脈可為你提供有效情報
李芳華是一位極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她的人脈很廣,又能很科學地加以管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的個人財富不斷增長。
2000年的時候,她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去了廈華電信公司,擔任行政主管。2003年的時候,又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她買了北京的一處房產。在2007年的時候,在朋友幫助下又變賣了這處房產,就是這么短短四年,獲利幾百萬。2008年的時候,她又在朋友的幫助下,盤下了位于繁華市區的一家飯店,這一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她的飯店每天都是座無虛席,一年下來,盈利20多萬。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朋友給李芳華提供信息,那么李芳華也不可能從2000年一路走來那么幸運,那么成功。
商場上稱人脈信息為“情報”。一個生意人怎樣獲得工作上必需的情報呢?我們所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第一,經常看報;第二,與人建立良好關系;第三,養成讀書習慣。
換句話說,生意人最重要的情報來源是“人”。對他們來說,“人的情報”無疑比“鉛字情報”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經營人才,越重視這種“人的情報”,越能為自己的發展帶來方便。
日本三洋電機的前總裁龜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譽為“情報人”,對于情報的收集別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創一格的“情報槽”理論。他說:“一般匯集情報,有從人身上、從事物身上獲得兩個來源。我主張從人身上加以匯集。如此一來,資料建檔之后隨時可以活用,對方也隨時會有反應,就好像把活魚放回魚槽中一樣。把情報養在情報槽里,它才能隨時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把人的情報比喻成魚非常有趣。一位有名的評論家也說:“我每一次訪問都像燒一條魚一樣,什么樣的魚可以在什么市場買到,應該怎么烹調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對于生意人來說,如何從人身上得到情報及處理情報,這樣的工作,其實是和記者一樣的。許多記者都知道:在沒有新聞時,設法找個話題和人聊聊,有時就能捕捉靈感。生意人也是這樣。也許沒有辦法隨時外出,那就利用電話來向朋友們討教吧!
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有個聞名的“電話智囊團”。宮澤在碰到記者窮問不舍時,往往要求給予一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如果碰巧在夜里,則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答復,這些答復來自他的10名智囊團成員,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的情報”。
一個人思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建立品質優良的人脈網為你提供情報,成了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
環繞我們四周的多半是共同尋樂或有利害關系的人,和他們交往雖然愉快,關系卻不能長久。我們很容易分析得出結交朋友的過程,不外因為某種緣分與別人邂逅,對對方產生好感,然后開始進行交流,于是進入“熟識”階段。與朋友相處覺得有趣或愉快,通常都在這個階段。
熟識之后,開始有一種共患難的意識,彼此間產生友誼。認為朋友會對我們有幫助,通常是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友誼,聯系性強,彼此間也容易產生超過利害關系的親密感。說得更具體一點,交往的本質其實也就是“互相啟發”和互相學習。彼此從不斷摸索中逐漸改變逐漸成長,建立起穩固而深厚的友情。
人脈可以幫助你提高自身的素質
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負責向朝廷提意見的官員)。一次,唐太宗從長安到洛陽,中途在昭仁宮(現在的河南省壽安縣)休息,因為對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發脾氣。魏征當面批評唐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為常常責怪百姓不獻食物,或者嫌進獻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對,滅亡了。陛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如能知足,今天這樣的食物陛下就應該滿足了,如果貪得無厭,即使食物好一萬倍,也不會滿足。”唐太宗聽后不覺一驚,說:“若不是你,我就聽不到這樣中肯的話了。”
魏征為人耿直,有才干,是個忠臣,他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征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征愈來愈被重用,被李世民先后提升為秘書監、侍中,并封他為鄭國公。
現今,我們把能夠直言規勸的人稱為諍友。諍友遠勝于那些酒肉朋友、歌廳朋友、聊天朋友。這種朋友總是能客觀地為你分析現狀,冷靜地“吹毛求疵”,以便你戒驕戒躁,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因此,我們說良好的人脈有助于你提高自身素質。那么良好的人脈都能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呢?
1.透過人脈了解你的競爭對手,從而促進自己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你必須掌握競爭對手的特點、動向。比如他們是否重視教育訓練?是否鼓勵員工進修以加強他們的技能?他們在同業中的名聲如何?是否參加商展?有沒有加入商業性組織?
你的人脈網是了解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大部分真實可靠。你的朋友只會幫你,而不會去幫你的競爭對手。
越往高處走的人,越要有人照應。
當然在了解競爭對手,相比較后,重要的是取長補短:有優勢要保持,存在差距就應該追趕。
2.人脈可以讓你了解這個世界,進而豐富你的人生
檢查一下,你的人脈中,有多少人是外國朋友?如果沒有,你該去發展發展了。
也許你有許多次走出國門的機會,我想你也有和我同樣的感覺。那就是,沒有什么比身在國外一個人也不認識的感覺更空虛、更無聊了。
你獨自一個人走在國外的土地上,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你體驗這個國家真正的文化,沒有人邀你到他們家,讓你看看他們的實際生活,這是非常糟糕的事。
人脈有助事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的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出身于銀號學徒,沒有什么“學歷”,但是卻非常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因此成為清代紅頂商人,一代巨賈。胡雪巖說:“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可見,在胡雪巖的眼里,處理好人際關系是經商成功的一半。他所經營的胡慶余堂與北京的同仁堂平分天下,擁有巨大的財富。曾有一個外國人問:胡雪巖有多少財產?有人回答:他的財產可以買下半個浙江省!
由此可知,人脈對于一個人事業的發展多么有用。人脈活動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可能,即讓你結識他人,也讓他人認識你,當彼此間的品行、才干、信息得以了解的時候,活動就可能結出兩個甜美的果實:密切彼此的友誼和獲得發展的機遇。交際活動是機遇的催產術。著意開發人脈資源,捕捉機遇,成功的彼岸離我們就更近了!
韓曉,一個23歲的女孩,但她卻憑借自己廣泛的人脈成為某公司的公關經理。事業的成功真是來源于她的人脈。她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有一大幫記者、編輯朋友,娛樂、經濟、體育記者都有,如果需要舉辦活動,她的人脈資源可以從主持人、明星一直延伸到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但是讓她公司迅猛發展的卻跟她一個商業朋友要開一個記者招待會有關。她的朋友對這方面的人不是很熟悉,因此需要她幫忙。她在五天之內便把一切事情辦好了。朋友很是高興,隨后給她介紹了不少客戶。后來,她的客戶就越來越多,公司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韓曉的事業的發展,得利于她廣泛的人脈。做事就要與人打交道。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編織自己的人脈網。
人脈是鏡子,讓你看清自己
有一位牧師正在考慮第二天如何布道,卻總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講題,很著急。
而他6歲的兒子總是隔一會兒就來敲一次門,要這要那,弄得他心煩意亂。
為了安撫他的兒子,不讓他來搗亂,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志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游戲。你回房間去,把這張世界地圖拼好還原,我就給你一美元。”
兒子出去后,他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哈哈,這下終于可以清靜清靜了。”
誰知沒過幾分鐘,兒子又來敲門,并說地圖已經拼好。
他有點詫異,也有點不太相信,就跟著兒子一塊來到了兒子的房間。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怎么會這么快?”他吃驚地看著兒子,不解地問。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頭像,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牧師撫著小兒子的頭,若有所悟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已經找到明天布道的題目了。”
我們經常因為人際關系不暢而焦頭爛額,也常常抱怨這個社會太過復雜,覺得世事艱險、人心難測。
但實際上,我們之所以難以有所成就,之所以覺得事事難遂己愿,不是世界不對,而是我們自己有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與他人的接觸當中才能了解到這些。他人可以泛指你的一切人脈,包括親人、朋友、老板、同事等等。
“人脈資源”的第一層意義,便是從人與人的交往中學習。從人脈資源中獲得一種“人生資源”。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三種東西:
1.他人讓你更了解自己
一般人都愛犯一個毛病,就是自以為最了解自己。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所知極為有限,幾乎無法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當你以為“這就是真正的自己”時,通常只看到“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而這些僅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我們很難掌握自己,惟一的辦法只有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或者從人的交往中逐漸看清楚別人眼中的自己,有時候必須在多次受到長輩的斥責和朋友的規勸之后,才能恍然大悟,掌握到真實的自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除非有別人作為鏡子,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什么德行。
2.他人讓你更了解社會
我們習慣于從日常生活中了解這個社會,別人的生活經驗、書報雜志和傳播媒體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可是從生活體驗中捕捉到的社會畢竟太狹窄了,就如“井蛙窺天”一樣,使我們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報紙和其他傳播媒體所提供的也只不過是一張“地圖”,光靠這張地圖,當然更掌握不到活生生的現實。像這樣經由偏狹的個人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觀,都可能隨著人脈資源的擴大,慢慢得到修正。
我們都記得從學校剛畢業時,常常聽到父母師長訓勉我們:“外面的世界是很現實的。”的確,外面的世界和我們理想中的世界太不一樣了。簡單地說,只有與人交往才有可能了解真正的現實社會,進而端正自己的世界觀。
3.他人讓你更了解人生
我們的一生中無時不在受著他人的影響,這些人可能是父母、親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自己,更能了解整個社會,同時也因為他們的生活態度而認識人生是什么。
人脈是一面鏡子,通過它不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和了解人生。日常生活里,我們還可以從周圍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對于啟發靈感及增長智慧不無幫助。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好人脈,是借力辦事的基礎
著名青年企業家王英俊說,在商場中,你不想在競爭中垮掉,就必須懂得廣交朋友,善于用“情”。
王英俊領導的英俊科貿有限公司有很多外國朋友。其中,既有外國企業家,也有外國的一些著名人物,如美國人斯通和日本人竹下登。
英俊公司剛剛成立時,王英俊向斯通發出了邀請,他答應斯通:“凡有利于中美友好的事,我都做;凡不利中美友好的事,我都不做。”從此斯通多次訪問英俊科貿公司。在斯通的幫助下,他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
王英俊很注意人情的投資。一次,王英俊接待一位從德國來的客人,下飛機時恰逢大雨,那位客人渾身都濕透了。王英俊一見,立刻讓人把客人的衣服拿去弄干、燙平,10分鐘內送還。后來王英俊與這位客人的生意談得非常順利。
王英俊還特別注重私人友誼的維護,他常常做一些超越公務關系、表示私人友誼友情的舉動。日本企業家竹下登一次對王英俊說,因為最近一個時期太緊張,他突然脫發。王英俊回國后,立即買了20瓶毛發再生精送給竹下登,此外,他還送給一位日本企業家一件中國瓷雕,在一只瓷盒上刻上了這位企業家的照片。這些禮物并不貴重,它只是表示了王英俊的友情,王英俊稱之為“動腦筋的禮物”。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但人生畢竟不是戰場,無論在商場還是在職場,用心、用情比斗智斗勇還有效。做事先做人,既要講究游戲規則,更要講世故人情。一味講規則,板起面孔公事公辦;或者,一味講利害,扳起指頭精打細算,這樣都一定做不好人、辦不好事。
好人脈的獲得不是靠陽奉陰違的周旋,要靠與人相處的真心相待。信任與合作,是建立好人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