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得失之心(4)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 王琳 春榮編著
- 4673字
- 2014-02-17 10:52:35
人世間就是有許許多多自己制造的煩惱。煩惱是很不討人喜歡的詞,因為它令我們感到無助、勞累。
人生總是在不斷地失去和擁有。擁有快樂,失去煩惱;撿到幸福,丟掉悲傷。
生活中,我們難免失去,如果失去什么之后,我們再失去快樂的心情,豈不是失去更多了?
追求美,但不是完美
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而且文才和口才都好。像這樣各種優(yōu)點集于一身的年輕未婚姑娘,追求她的小伙子自然也是論打統(tǒng)計的。每當夜深人靜,昭便對這些圍著她轉(zhuǎn)的小伙子逐個排隊比較,她發(fā)現(xiàn)每個人各有千秋,都有令她動心之處,但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她無法逐個放棄,因而也無法斷然選擇。那些追求昭的小伙子耐不住苦苦等待,熱情逐漸減退,都先后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歸宿。昭至今還是孤身一人。
昭的失策在于沒有學會放棄!
不會放棄,也就沒有選擇。如果當初昭能夠放棄,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一位,她就不會嘗盡孤單的滋味。她失去最佳的選擇時機,選擇余地就有限了。
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擁有的。人生有所失才會有所得,只有放棄一部分,我們才會得到另外一部分;只有放棄某種我們憑“慣性”而固守著的東西,我們才會得到另一些真正裨益人生的東西。下崗了,就應(yīng)轉(zhuǎn)變就業(yè)觀,放棄腦子里根深蒂固的面子觀念,到更廣闊的就業(yè)天地里去尋找生計;棄政而從商,到“海”里撲騰,就得放棄機關(guān)優(yōu)厚、舒適的工作條件;進入了婚姻“圍城”,就得放棄單身時的逍遙灑脫、自由自在……要適應(yīng)一種生活,就必然得放棄某些觀念和欲望。放棄得當,我們才會解脫種種有形或無形的羈絆,打破種種思想上和行動中的禁錮,甩掉“包袱”,輕裝前行,更快更好地進入“適應(yīng)”的角色。
譬如說,你愛上了一個人,而他卻不愛你,你的世界就“微縮”在對他的感情上了,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為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卻想去強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過于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結(jié)果不斷的努力,卻遭來不斷的挫折。兩情相悅有的靠緣分,有的靠機遇,有的需要人們能以游山看水的心情來贊賞,不是自己的不強求,無法得到的就放棄。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
放棄意味著失去,放棄意味著付出,放棄體現(xiàn)著放棄者的精神境界。記得有位詩人曾這樣說過:“要想采一束清新的鮮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白嫩的膚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擁有永遠的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當魚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時,就得把放棄擺到桌面上斟酌一番。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quán)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棄愛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應(yīng)該學會放棄。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加智慧和更有力量。
生活中缺少不了放棄。大千世界,取之棄之是相互伴隨的,有所棄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棄和爭取的矛盾統(tǒng)一體,要瀟灑地放棄不必要的名利,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童話故事中的完美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們可以追求生活中的美,但不能奢求完美,因此要懂得放棄的藝術(shù)。就像棄學從商的比爾·蓋茨,對于他來說,放棄了銀子是為了得到金子和鉆石,這就是放棄的藝術(shù)。
放棄,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過程。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也是生活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兩地相思的苦戀,就不會體驗到久別重逢的歡欣;如果你不放棄輕歌曼舞夜生活的刻意追求,就永遠體驗不到清風明月寧靜祥和的人生美妙意境……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放棄是一種智慧。有選擇就有放棄,學會放棄是一種生命的超脫。
非洲土人會用一種奇怪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狒狒。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東西。
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么不松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呢?但人們?yōu)槭裁床粚徱曇幌伦约耗兀坎⒉皇侵挥嗅翎舨艜高@樣的錯誤。
人的欲望也是如此。因為舍不得放棄到手的職務(wù),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shù)墓ぷ鳎灰驗樯岵坏梅畔抡T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不惜鋌而走險;因為舍不得放棄對權(quán)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于溜須拍馬、行賄受賄;因為舍不得放棄一段情感,有些人寧愿歲月蹉跎……人總是這樣,總是希望擁有一切,似乎擁有的越多,人越快樂。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郁、無聊、困惑、無奈,都是因為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zhí)著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喪失了一切本源的快樂。
一個人,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的,該放棄時就應(yīng)果斷地放棄,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靜觀世間萬物,適當?shù)赜兴艞墸@正是獲得內(nèi)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生命如舟,人的一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奢求。放棄那些不可能實現(xiàn)或帶你走上悲劇性道路的欲念吧!不然,生命之舟就有沉沒的危險。而在放棄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更加輕松而堅強!
放棄那段令你困惑煩惱的情感吧,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逝去,既然那個背影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守望呢?揮一揮手,果斷地放棄,勇敢地向前走,前方有更美的緣分之花在為你開放!
學會放棄吧!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受辱的仇恨,放棄滿腹的憂怨,放棄心頭難以言說的苦澀,放棄費神的爭吵,放棄對權(quán)力的角逐,放棄名利的爭奪……
生活中,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理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學會放棄吧,朋友,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許多事情需要你做出選擇,而有選擇就有放棄。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須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達到夢的彼岸,必須放棄清晨甜美的酣睡;要想重拾往日羊腸小道的溫馨,必須放棄開闊平坦的公路……人生苦短,若想獲得,必須放棄,放棄,讓你可以輕裝前進,忘記旅途的疲憊和辛苦;可以讓你擺脫煩惱憂愁,整個身心沉浸在悠閑和寧靜中。
放棄不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顯得豁達豪爽也會使你得到朋友的依賴,使你變得完美堅強會帶給你萬眾矚目,使你的生命絢麗輝煌,還會使你變得聰明、能干,更有力量。
學會放棄吧,凡是次要的、枝節(jié)的、多余的,該放棄的都放棄吧!
兩個和尚一起到山下化齋,途經(jīng)一條小河,和尚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河邊發(fā)愣,原來婦人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婦人背過了河。兩個和尚繼續(xù)趕路,路上,那個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個和尚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怎可背個婦人過河。年紀較大和尚一直沉默著,最后他對另一個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后,同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只要你不把閑事常掛在心頭,快樂自然愿意接近你!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只是我們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yè)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yè)小有成就,但心里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后坐豪華游輪去環(huán)游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卻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了卻心愿。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
對此,臺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后,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gòu)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只有硬體,里面水管失修,配備不足,墻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
仔細咀嚼這段話,不就是因為“舍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放棄了之后并不會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jīng)走出很遠很遠的種種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quán)力與金錢的角逐……于是,我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不是嗎?現(xiàn)代人都精于算計投資回報率,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息息相關(guān)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掌間溜走?而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掌中所握有的生命沙子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
佛家說:“要眠即眠,要坐即坐。”這是多么自在的快樂之道啊,倘使你總是“吃飯時不肯吃飯,睡眠時不肯睡,千般計較”,這樣放不下,你又怎能快樂呢?
莊子云:人生如白駒過隙。哲人的結(jié)論難道不能使人有些啟迪嗎?我們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做個快樂的自由人呢?
放下心靈的重負
鄉(xiāng)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惟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子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只羊,再用羊換來一只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后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jīng)過,兩個英國人聽后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三個人于是一起來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jīng)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子的欽佩。她嘴里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樣好喝。”“哦,鵝毛多漂亮!”“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后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jīng)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jié)果,英國人輸?shù)袅艘淮饚拧?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領(lǐng)悟到:不要為失去的一匹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爛蘋果,就做一些蘋果餡餅好了,這樣生活才能妙趣橫生,這樣,你才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我們的心靈有著太多的負重,有得到,就會有失去。然而,倘若你緊緊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遠也不會到來。放下失敗,抓住成功,就可以讓生命重放光彩。而這一切,需要你有一顆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輸贏成敗之心。個性樂觀的人對得失看得很淡,他們認為“得”是勞作的結(jié)果,無論勞心勞力,“得”都是心愿的實施,了得了心愿,卻難免會失去追求。得到功名利祿的時候,滿心喜悅,但同時也失落了沉思與警醒;得到婚姻的時候,愛情的光芒免不了黯淡;得到虛榮的時候,靈魂卻在貶值;失去最愛的時候,便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賴的時候,便得到人生必備的磨礪;失去憧憬的時候,便得到現(xiàn)實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場游戲,有時你會贏,有時則會輸。你應(yīng)該訓練自己掌握游戲的規(guī)則,這樣你就會盡可能多地在游戲中獲勝。兩個工程師合作承擔了一個研究項目,在項目即將完成時,做了一次試驗,結(jié)果出乎意料地失敗了,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以前未曾預見的問題。面對困難與挫折,一位工程師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完成研究項目的能力,而另一位工程師卻為此感到欣慰:幸好現(xiàn)在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樣可以在這個項目投入實際運作時避免許多錯誤。
毫無疑問,只有抱著積極的心態(tài),才能使你有勇氣迎戰(zhàn)突如其來的挫折,不被挫折所擊垮。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從挫折中獲取有益的經(jīng)驗和教訓,繼續(xù)走上成功的道路。
對得與失的認知,看似平淡,卻折射出一種對人生使命的思考,對物質(zhì)和精神關(guān)系的透徹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與失互相交織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個人為了實現(xiàn)人生目標,體現(xiàn)人生價值,暫時放棄一些物質(zhì)上的享受,去追求讓更多的人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這種精神不僅讓人尊敬,而且那種目標達成后的精神愉悅是一般人所體驗不到的,是超越物質(zhì)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