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語錄:
1.踏上一步,踩實了,再踏上一步,再踩實,當確認腳下是堅實的黃土地以后,撒腿就跑。對于看不清楚的路,先走兩步,踩結實了,然后再跑,回頭看看,沒問題了,再撒開腳丫跑。走了兩步,發現不對,趕快折回來,腳上沾了點泥水,沒什么了不起,換雙鞋尋找新路再往前走。
2.先要看,看好了再去試。
3.聯想的核心業務是碗里的,正在成長的業務是鍋里的,種子業務是鍋里的。
4.孩子大,生起來就費勁。
5.不冒險怎么辦,不冒險在中國窩在這個地方也是不行的,不突破慢慢就只有萎縮。
6.最難磨合的是高層的磨合,如果高層的磨合解決得比較好的話,正面就不會有太多的事情發生。
7.我希望最后可以成功,而不愿意當第一個吃螃蟹而中毒的人。
8.他們是在穿著西裝賣油條,而聯想擅長從毛巾里擰水。
9.如果高層能夠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事情會變得很好處理。
10.能夠按照自己設立的目標,通過努力最后實現了自己的追求,就是一種幸福。
柳傳志簡介:
柳傳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蘇鎮江市。聯想公司總裁、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高級工程師。1961—1967年,在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學習;1967—1968年,在國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1968—1970年,在廣東珠海白藤農場勞動鍛煉;1970—1983年,在中科院計算所工作;1983—1984年,在中科院干部局工作;1984年至今,任聯想集團總裁;1988年,獲首屆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銀獎;1990年,獲第二屆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金獎;1993年,被國家科委評為“火炬計劃先進工作者”;1994年,獲北京市第二屆“科技之光”優秀企業家獎,被評選為北京市電子行業優秀企業家,當選“中國改革風云人物”。柳傳志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金獎”第一名、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改革風云人物、全國勞動模范、CCTV年度經濟風云人物等榮譽稱號。200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柳傳志喜歡讀的書有三本:施振榮的《再造宏基》、講組織結構的《道路只有一條》和《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柳傳志喜歡的體育運動是足球,他曾多次專門從香港趕到深圳,看電視直播。
柳傳志是一個創業的傳奇。這個傳奇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他領導聯想由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傳奇故事對許多立志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這個傳奇讓每一個創業青年都可以懷有這樣一個希望——“如果我足夠地努力,也可以像柳傳志那樣地成功?!?
柳傳志以其親身經歷告訴青年人,創業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實并不多。“十五大”鼓勵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前提,也使柳傳志樂觀地認為:“今后一個時期會涌現大量的創業者,因為創業的難度大大降低了。”
作為聯想的創始人和精神領袖,柳傳志所具備的企業家智慧體現在聯想發展中的幾乎每一個重要轉折點,并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聯想的成功,就是柳傳志眼光和能力的成功。
★第一節:偉大者在于管理自己
有創業者曾經給柳傳志發問過三個這樣的問題,第一,作為一個CEO,如何讓員工信服自己?第二,作為企業領導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待人處事?第三,怎樣考察下屬是否稱職?對于以上三個問題,柳傳志是這樣回答的,第一,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第二,內心仍然很性格,但為人處事確實能夠心平氣和;三做領導的完全跟著業績的風向轉,那誰都可以當領導。他的這三句話在明了不過,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有獨立性的,成功的人往往都具備自己的特點,但是換做別人去沿用的話,可能就不太合適。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身為企業管理者,你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管理自己的能力,那樣你才有資格去管理別人,以自己樹立典范,別人是不會說東說西的,這是管理最基本的一條法則。
曾經有人問柳傳志身邊的工作人員,“局外之人總會被柳總的個人魅力吸引、感佩,在你看來,柳總的最大優點是什么?”工作人員只說了四個字:自律、自持。不得不說,這四個字放在柳傳志身上真是在貼切不過了。柳傳志一直都在用管理的自己的方式在感召他人,而并不是所謂管理上的命令。在這里,員工的自覺性就是“感召”的明顯體現。
有這樣一個關于柳傳志的真實故事,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于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說那位知名企業家熱淚盈眶可能是一句過度渲染的話,但我們也可能從故事中揣摩到,那位知名企業家當時肯定為柳傳志的執著感動了。在這個商業沉浮的時代,取得信任已經成了必要的“手段”,而作為企業中充當基墊的錢,在這里只能排在后面,除非你取信于他人,你才可以去談企業,去談錢。這就是柳傳志,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罢f到的事情必須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傳志首先這樣約束自己,然后再去影響他人。時至今日,“說到做到”可謂聯想企業文化的精髓要義。
對于一個合格的領導,柳傳志是這樣認為的:“當企業小的時候,一定要身先士卒,但是當公司上了一定規模以后,一定要退下來?!蓖讼聛淼囊馑季褪欠艡?,把自己的權利欲望管束住,把權利拋出去讓給能力勝于自己的人。但是能做到這點的人確實太少,當他的企業從小規模逐漸變得龐大的時候,他可能要盡情地去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全權。這就限制了一個企業的發展,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全職的,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企業的各個領域都是精通的,但是有人精通的話,你就得放下自己的架子,把權利交付與他,相信他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成果,那樣才有發展下去的勢頭,控制不了自己的權利欲望的人,他的企業沒有什么作為和發展。
“第一把手建班子就是為了制約自已,重要的事情,要人人都知道。小的民營公司的一把手把財務控制在自已一個人的手里,什么事都不對別人說,這很容易造成相互猜忌和不團結?!绷鴤髦救绱苏f。柳傳志的這句話是對小的民營公司的一種提醒,如果想長遠的發展下去,特別是在企業初期,在“人情味”很濃的時候,就不能把事情做的過于隱藏,那樣所造成的后果其實就是一種頹廢狀態的延伸。
在聯想還有一件人盡皆知的事,聯想創業初期,沒有過多的寬余資金,公司號召大家艱苦奮斗,勤奮創業,作為領導更是要身體力行,起好模范作用。而當時公司為了規范員工的形象,決定為每位員工做一套價格為30元的西服,為了給公司節約30元,柳傳志自已沒有做。
柳傳志在工作方面嚴格約束自已,在生活方面卻處處關心他人。曾經的香港一行讓老技術員甘鴻終身難忘,當時他和柳傳志一起出差,為了省錢,他們到中科院的香港辦事處住宿,可是屋里只有一個床位,甘鴻自然想著要領導優先,但柳傳志這個領導和常人眼里的領導不一樣,生活中他從不把自已放在領導的位置,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盛氣凌人;相反他總是謙遜禮讓地尊重每一個人。讓老技術員沒想到的是,柳傳志去找來一張油布鋪在地上睡,堅持讓年紀較大的甘鴻躺在床上。
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在評點當代企業家時,曾戲稱柳傳志作為中國的企業領袖,已經可以“把自已的像掛在墻上供人頂禮膜拜了”。
生活中很多人以為偉大是領導別人,這實際是錯的。當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時候,你便失去了所有領導別人的資格和能力。當一個人準備走向偉大的時候,那就要先把自己管理好。管理好自己的時候,才取得了領導的資格,在組織中成為最好的成員。大家才會信任你,才敢把命運寄托在一個首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身上。
要把自己管好并不容易,因為人發現錯誤大部分都在事后,都是在損失之后才反思出來的,管好自己就是要及時發現錯誤,并且及時修正過來,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要管好自己,管理自己首先要心態管好。就是要把意念管好,不要心猿意馬,不要患得患失?;嫉没际У娜?,往往慢半拍。要把自己管好,先把自己定位好,定位好之后才有定力,的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能管理好自已,那么所創造的工作業績則是不可估量的。
柳傳志曾在《我做企業和個人做事的一些原則》中說:“我以前脾氣大——員工說是有魄力,但如果一級一級都靠發脾氣來貫徹指令,氣氛太糟糕,企業需要濕潤的空氣。為了企業,我決定從自已做起,也經過了很多磨煉。今天我不會輕易動怒,雖然內心仍然很性格,但為人處事確實能夠心平氣和。現在除了我老婆,沒人說我脾氣壞?!币粋€人無論做人或做事,自已對自已的評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外人如何評價你和你做過的事。外人的褒貶評價,自己只做參考,當你心明鏡的時候,你能分得清正確的,或者錯誤的。
柳傳志的謙恭是很多人公認的,和他有過接觸的人都會有同一種感覺,那就是朋友的感覺,這種感覺“欺騙”了好多人,總能讓人不由自主地站在柳傳志的角度、站在聯想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是柳傳志成功的所在吧,他的魅力就是能夠讓一個“很遠”的人感覺和他“很近”,愿意同他站在同一條戰壕里奮軍作戰。聯想能夠做到今天的規模和柳傳志這種嚴于律已,謙和待人的做人做事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在聯想企業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做電腦,它向各個領域延伸,它的趨勢是不可估量的,柳傳志的自我管理在其中卻是占居了決定作用,但他認為,一切成就來源于整個團隊。
★第二節:年輕人更能體現自我價值
聯想集團在20歲生日時,做出并購IBM(PC)業務的沖天之舉,實現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大跨越。2006年3月聯想成為都靈冬奧會的贊助商,在國際市場叫響了中國計算機品牌。8月,又爆出戴爾亞太區的四位高管投入聯想的火辣新聞。聯想集團在國際化道路上的步子越來越大。聯想控股所屬的其它四個子公司,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在多領域、跨國經營方面也蜚聲中外,與聯想集團成為五朵并蒂蓮讓世界矚目。
聯想這家創建于1984年11月,當時只有11人的小公司,為何能如此快速地向國際化、多元化發展?這得益于柳傳志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把年輕管理者推向第一線的人才戰略?,F在,許多聯想青年人擔負起高層管理的重任,在IT服務、投資領域、房地產經營方面再顯不凡身手。聯想是中國人的驕傲,是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成功典范。
1994年年初,柳傳志組織聯想開了三個月的會,認真討論未來到底怎么做的問題。換了29歲的年輕人楊元慶來擔任這個部門的負責人。1994年3月,楊元慶出任聯想微機部總經理。兩年之后,領導聯想微機在1996年首次勇奪第一,一舉打破了國內微機市場多年以來被國外品牌占據第一的局面。事實證明,柳傳志的這一決策是正確的,從1994年起,聯想幾乎每年都按100%的速度在增長,說明在當時把年輕人推到領導崗位這個做法成功了。針對這一轉折,有人在問楊元慶對聯想的貢獻時,楊元慶避開實際業績不談,卻說是“樹立起了聯想老一輩開拓者對年輕人的信任和信譽”。針對楊元慶的這一說法,柳傳志解釋說,作為老一代創業者,我和其他人一樣對年輕人不是很放心,但是1993年在市場上的失利,讓我充分認識到我們這一代人,在聯想打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奠基性的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創業梯隊的知識結構陳舊,對市場變化反映遲鈍,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如年輕人了,潛在著“老馬可能拉不動大車”的危機,必須大膽啟用年輕人。
曾經有人問柳傳志,如何選撥人才,是“德”重要還是“才”重要?對于熱門行業,企業是不是需要立馬跟進?CEO怎么帶領團隊完成既定的任務?
柳傳志對此這樣回答:首先德才兼備最好,實在不能兼得的時候,應該將“德”放在第一位;如果人才不到位,絕對不動,再熱鬧的行業也不進;再則該做決斷的時候還是要狠一點,當下就要做決斷。
在這個金錢為上、物欲橫流的時代來說,德行在此有了更深意義的理解。國家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中,德,居首位。說明德的重要性所在。是想,無德之人,何以稱才。即使有才,但無德之行,恐怕才能只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災難。德的具備,是才的前提。德才兼備之人,只要能抓住機會就會大有作為。
2006年11月柳傳志在接受《東方企業家》的采訪時說:“求實是我很看重的,說話做事要實際。再接下來是創新。公司每年都有新人來,和社會接觸很多,但社會不求實的東西又挺多。這么說,做事情是否腳踏實地,是很基本的要求。還有一點,學習能力要強,領導把大方向看清,但具體戰役怎么打并沒有形成思路,讓年輕人去做而這些年輕人能很快上手,做得有聲有色,這樣我就會欣賞不已?!?
楊元慶和郭為是聯想的兩位領軍人物。
柳傳志曾這樣描述發現兩個年輕人的過程,一是在實際的運作中來考察他們是否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楊元慶還是一個事業部經理的時候,聯想代理的一家國外品牌邀請他去夏威夷開會,但他把機會讓給了一位下屬。當時柳傳志問他為什么,他說,“對方其實是請我們去玩一次,跟工作沒有什么關系,還不如在家里干點事情?!倍诋敃r,出國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公費”的機會,趁機還可以游山玩水,也從勞累的工作中解脫兩天,這樣的機會不可多得,沒有人不想去的,何況到手的好事呢!但是對于楊元慶來說卻是那么的淡然,不為所動,在他看來那是件華而不實的外衣,沒有呆在家干點實事更來得實際一些。正是這種務實的精神讓柳傳志對這位年輕人另眼相看,同是也為楊元慶后來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郭為則是連續犯錯誤,經常挨罵,但是進步也很快。第二是在業務上提供不同層次的舞臺去鍛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