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財富生命遠勝于倫理綱常(2)

胡雪巖猶豫、躊躇了很久,最后放棄買火炮。原因是浙江已有一個炮局,由龔振麟、龔之棠父子主持。浙江炮局主要就是制造土炮。他們制造的土炮自然趕不上西洋的“落地開花炮”,但畢竟是自己造的炮。胡雪巖認為,如果他買進西洋炮,由于西洋炮威力大,質量好,必然要頂掉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因而也勢必侵害炮局的利益,引起炮局的妒忌。龔氏父子本來就得浙江大吏黃撫臺的重用,他們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影響,大肆挑剔買洋槍洋炮的弊端,反對浙江購買洋槍洋炮。如此一來,不僅洋炮買不成,連洋槍恐怕也買不成了。胡雪巖基于對這種世故人情的考慮,決定舍炮而不買,只買洋槍,這樣就避免了對炮局利益的觸及,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經營項目,另辟市場,不至于引起同行的反對。

龔氏父子對胡雪巖的做法大為感動,視胡雪巖為真心朋友。

雖是同行,卻能做到和平共處,這是胡雪巖為了生意的成功而尋求的外部環境。他的以槍舍炮的做法,看似縮小了自己的市場,卻是為了開辟另一市場而做出的必要讓步,在這一新市場上,他不會遭到反對,也沒有競爭,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經營空間,更大地贏得利潤。

一行生意,同行之間由于經營內容的相同,也就意味著要分享同一市場。對同一市場的分享,也就是利益的分享,因此同行間的競爭也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而為了各自利益,同行間互相忌妒到傾軋、競爭,成了同行間的常事。在競爭中或者一方取勝,另一方被迫稱臣;或者兩敗俱傷,第三者得利;或者一時難分勝負,雙方維持現狀,醞釀新的一輪競爭。這似乎是我們都能理解的,也似乎是我們大家也都能認可的市場規律。

然而胡雪巖走的卻是第三條路。他時時顧及到同行的利益,既為別人留余地,也給自己開財路,保持了穩定的經營,達到了雙贏的局面。

2. 保證漕糧北運,義交江湖朋友

在胡雪巖生活的時代,經商必然要面對一種特殊的勢力,那就是江湖幫派力量。在晚清亂世中,江湖幫派力量因社會管理的混亂和社會矛盾的激化與復雜而生,逐漸成為社會上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當時的時代,要行商,一定要與江湖勢力打交道。

胡雪巖面臨的幫派勢力,既包括漕幫這樣的舊勢力,也包括像小刀會這樣的新勢力。胡雪巖從來沒有以改造天下為己任,所以他對小刀會,則像對待太平軍一樣,通過幫助官府來鎮壓他們,以保證自己的商業利益不受損害。對漕幫,以取得信任、共同活好的態度處之。

胡雪巖是如何結交江湖力量的呢?他善于對癥下藥,抓緊一個“義”字,給予對方充分尊重,并曉以利害,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王有齡初到海運局,便接到漕糧北運的任務。糧運關涉到地方官的官聲,所以督撫黃宗漢催逼甚緊,前一年為此還逼死了藩司椿壽。

按照胡雪巖的主意,這個任務說緊也很緊,說不緊也不緊。辦法是有的,只需換一換腦筋,不要死盯著漕船催他們運糧,這樣做出力不討好;改換一下辦法,采取“民折官辦”,帶錢直接去上海買糧交差,反正催的是糧,只要目的達到就可以了。

通過關系,胡雪巖找到了松江漕幫管事的,名叫尤五。

談生意過程中,胡雪巖發現,雖說漕運漸衰,漕幫勢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運輸安全諸方面,還非得漕幫幫忙不可。這是一股閑置起來有待利用的勢力,運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順遂,處處受人抬舉;忽視了這股勢力,一不小心就會受阻。

況且各省漕幫互相通氣,有了漕幫里的關系,對王有齡海運局完成各項差使也不無裨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王有齡也不至于受捉弄,損害官聲。

所以和尤五打交道,胡雪巖不但處處留心照顧到松江漕幫的利益,而且盡己所能放交情給尤五。加上胡雪巖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說話之際特別留意,給尤五的印象是,此人落門落檻,值得信任。

有了這個印象,“民折官辦”購糧一事辦得很順手,尤五也把胡雪巖尊為門外兄長,凡事請教。

后來表明,尤五這股江湖勢力給胡雪巖提供了很大方便。胡雪巖在王有齡當任時做了多批軍火生意,在負責上海采運局時,又為左宗棠源源不斷地輸入新式槍械彈藥,假定沒有尤五提供的各種方便和保護,根本無法做成。

胡雪巖也很注重培植漕幫勢力,和他們共同做絲生意,給他們提供固定的運送官糧、官方物資的機會,組織船隊等,只要有利益,就不會忘掉漕幫。

有了漕幫的認可,胡雪巖也就在亂世中有了“黑”社會力量的靠山,這也是胡雪巖保證其商業能順暢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3. 學西人之長,洋人也值得一交

晚清社會是一鍋大雜燴,復雜得很。晚清之際,正是中華帝國的多事之秋,國勢的頹微,洋人的入侵,把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攪成了一鍋粥。

但是,不管世道怎么亂,一個商人總是免不了要和洋人打交道的。

對于洋人和洋務,胡雪巖因為身處沿海,最先看到洋人的堅船利炮,最先與洋人打交道。當然,這里邊也有利益的考慮,而且自始至終,胡雪巖商業利潤中很大一部分,都來源于他購買軍火、購買外國機器、籌借洋款的活動中。

胡雪巖最密切的一個洋人朋友叫日意格。他是一個法國軍官,曾就讀于法國瑟堡海軍預備學校和法國海軍學院。后在炮兵部隊服役,參加過與俄國爭奪土耳其的克里木戰爭。因作戰勇敢,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稱號。

同治五年(1861年)十月,日意格被任為浙海關(寧波)稅務司。剛一上任,寧波即被太平軍李世賢部攻克。日意格關閉浙海關,前往上海。

在上海,日意格作為翻譯人員參與了“中外會防公局”的策劃,介入鎮壓太平軍天國的活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胡雪巖結識了他。

同治六年(1862年)春,日意格擔任一支小炮隊的指揮官,執行肅清上海周圍百里以內的計劃。隨后,日意格重開浙海關,同時向當地官府和法國海軍基地司令建議,組織一支小規模的軍隊以清除寧波周圍的太平軍。

日意格把自己的想法說與胡雪巖后,胡雪巖非常贊同,于是二人聯手,募集華勇幾百人,組成“常捷軍”,日意格任副班領。

“常捷軍”參與了攻占余姚、奉化、上虞、紹興等的戰斗。1864年,日意格統率“常捷軍”前往湖州助剿太平軍。于八月底攻占湖州。后又參與了攻打杭州的戰斗。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胡雪巖與日意格和左宗棠會晤,提出法中在寧波合伙辦造船廠。后左宗棠入閩,他們又參與了左宗棠和德克碑醞釀的造船計劃。

1866年7月,清廷批準于閩省開辦造船廠。胡雪巖邀請日意格前往福州,同左宗棠酌定保約一件,條議十一款,合同規約十四條。后擇廠址于馬尾,開始建造船廠。

在此期間,胡雪巖與日意格同心協力,協助左宗棠、沈葆楨做了如下事務:一、籌建了一座近代化的船舶制造廠;二、負責招募海員,采購機器,設備和材料;三、造成近代艦船十五艘,兵艦十艘,商船五艘;四、開設船政前后學堂,培養造船、設計、駕駛、輪機四個專業的學生和藝徒。

作為左宗棠的最主要助手,胡雪巖充分吸收西方辦海軍的先進經驗。馬尾船政學堂采用法國教育體制,把船舶工程學校與海軍學校合二為一,是一所按技術分設專業的近代高等院校。該局設立前后學堂,前學堂學制造,由法國人教;后學堂學駕駛,由英國人教。陸續畢業的學生共628名(一說629名)。從1876年起,還先后派三批優秀學生68人(一說111名)赴歐洲深造,學習造船、駕駛、化學、冶金、地質等學科,培養高級技術人才。這批留學生學成歸國后,大都成為造船專家和海軍骨干,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海戰英雄鄧世昌、林永升等。

4. 行商天下,朋友遍及四海

在胡雪巖的商業帝國內,他的朋友遍及各行各業,有幾個重要人物是非常顯眼的。官員如郁四、刑師爺、王有齡、左宗棠、何桂清、徐用儀等;商界名流如龐二、德國人福克、英國人凱密倫等;優秀員工代表劉慶生、古應春、陳世龍、黃儀、老張、裘豐言、周一鳴、周少棠、汪惟賢等。

胡雪巖的朋友,都是能夠對他的生意提供幫助的朋友,為著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合作,雙方互惠互利,互興互榮,以利益為紐帶,謀求對方的支持與幫助。這就是胡雪巖的所謂“靠朋友”。胡雪巖一向認為生意場中,無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處都是敵人,既然大家共吃這碗飯,圖的都是利,有了麻煩,最好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勁,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他的“替朋友著想”,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充分揣摩對方的需要,照顧對方的利益,并對對方施以恩惠。在他看來,自己的生存發展靠的是朋友,為了贏利還需為朋友著想,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羅尚德存錢一事便是胡雪巖贏得朋友,又獲得朋友支持的一個例子。

胡雪巖為了贏得朋友,在阜康錢莊開業的時候,自己墊錢給一些大官的太太、小姐、少爺等各存了二十兩銀子,也給黃巡撫的仆人劉二存了二十兩銀子。劉二拿到存折,不僅馬上在阜康錢莊存進一百八十兩銀子,而且向他的朋友羅尚德宣傳胡雪巖的為人——守信用、講義氣。羅尚德本是清軍綠營的一個小軍官,利用各種手段攢了一萬一千兩銀子,聽說胡雪巖的為人厚道,連夜取出全部銀子拿來存,且聲明不要存折、不要利息。

胡雪巖對于羅尚德,不僅話說得漂亮,而且條件優惠:三年定期,期滿后本利共一萬五千兩銀子。這樣,如果羅尚德回鄉,正好可以還清他借的一萬五千兩的債務。

胡雪巖這樣為朋友著想,也是有考慮的:軍營官兵們馬上就要開往前線打仗,他們身上的錢往哪兒放?一聽羅尚德的宣傳,定會拿來存入阜康錢莊。

羅尚德后來在戰場上陣亡了,他死之前交代了兩名軍中的同鄉,拜托他們將錢轉給老家的親戚。胡雪巖查證這兩名同僚的身份后,沒有任何刁難就把本金加上利息悉數交出。

胡雪巖的舉動經由羅尚德兩名同僚轉述后很快就在軍中傳開了,于是綠營軍的官兵紛紛將積蓄存入阜康錢莊。

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伙計發展成雄踞一方的老板,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依靠朋友卻是不容忽視的一條。

三 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親人

對于一個商人來說,能夠幫助他的人越多越好。但是,很多人都把握不好任人唯才還是任人唯親。胡雪巖的做法是,盡量不讓親屬插手生意,除非他有特殊的才能或財勢。

中國人有一種保守思想,自己發達不是真本事,讓親人朋友都能沾上光才是一種榮耀。所以才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原本是一個帶有諷喻意味的成語,是對“一人得勢,與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的不良的社會風氣的一種諷刺。例如,霍光當權之時,把兒子霍禹、兩個侄孫、多個女婿,還有數名堂弟、外孫等都安排在重要崗位,分別把持各方面權力,以至于“黨親連體,根據于朝廷”;王政君當了皇后,結果王氏一門全都飛黃騰達,把持朝政幾十年,甚至弄出來一個不倫不類的“王莽新政”;武則天掌握了大權后,李氏皇朝差點易手武氏家族;楊玉環“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官場與生意場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很多人生意一旦做起來,在用人方面首先想到的就是起用自己的親戚,尤其是一些與錢財相關的工作,更是非自己人不用。還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做生意賺了錢,應該幫襯一下親戚們,給他們找份差使就是最好的幫助。因為是自己人,所以自己對他們格外放心,認為他們絕對不會背叛自己。

可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人讓他們在生意上栽了跟頭。

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胡雪巖確實高明,他沒有犯“任人唯親”的錯誤。即使最親的人,他也要戴上“有色眼鏡”細細地察看,對自己的事業沒有幫助的人,會讓他們站得遠遠的。

1. 親屬再親也要明算賬

胡雪巖出生于安徽省績溪縣東南的湖里村。家有弟兄四人,胡雪巖是長子。在他1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到了母親那柔弱的肩上。胡雪巖很孝順,看著母親受苦受累心里難受,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就到杭州一家錢莊當學徒。他機敏勤勉,深得老板的器重,以后就逐漸地發達起來。

在胡雪巖的白銀帝國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從掌柜的到跑堂的,一水兒的外姓,居然沒有一個胡氏本家的人,這是因為胡雪巖最不喜歡在親戚中選拔用人。或許是歷史的教訓太過深刻,或許是現實太過殘酷,讓胡雪巖產生了決不能使自己的親人蹚進這種渾水之中的想法。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胡雪巖這樣做都是極具智慧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肃宁县| 蓬安县| 金门县| 永靖县| 利辛县| 巍山| 凤山县| 康平县| 钦州市| 江都市| 米林县| 清新县| 酉阳| 浏阳市| 鹤庆县| 互助| 灌南县| 南召县| 绥江县| 呼图壁县| 大悟县| 沈丘县| 分宜县| 钟山县| 阜阳市| 泸西县| 贵德县| 阿图什市| 本溪| 中卫市| 绥江县| 安庆市| 东城区| 林周县| 三门县| 鸡东县| 西乌| 会同县| 辽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