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從入門到精通
- 吳曉冬
- 1631字
- 2020-06-29 17:31:03
第四節 價值投資、量化投資以及投資規律
除了和趨勢投資對比外,價值投資和量化投資之間的關系也值得探討。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巴菲特曾經向普通投資者推薦標普500指數基金,2008年也曾經和對沖基金經理進行對賭,賭10年后對沖基金業績表現不能跑贏標普500指數,量化投資的指數基金在價值投資者眼中也可以是很好的。中國近年來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也逐漸獲得投資者的認可。那么價值投資和量化投資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量化投資是指采用定量的方法進行投資分析、決策直到交易的過程。第一類普遍做法是按照指數的構成,完全復制指數或者采用分層抽樣復制指數,從而獲得非常接近指數的表現。這類投資通常被稱為“beta投資”。巴菲特推薦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指的就是這類投資的基金。這類基金通過很低的費率,比相對高收費的投資基金有更優的表現,但是它們本身僅以復制指數為目標,并不追求額外、更好的投資表現。第二類普遍做法是通過一些統計數據,找到一些規律或者邏輯,構建出一個能夠超越指數的投資組合,或者構建出一個能夠持續產生正收益的投資組合。這樣的組合往往是超額投資能力的體現,我們通常稱為具有alpha特征的組合。這樣的組合往往收費較高。第三類普遍做法(也是近年來開始流行的做法),是從第二類的投資方法中抽取出主要的規律成分,用簡單的規則編制成策略指數,然后按照這個策略指數進行簡單復制,獲得收費低廉的指數基金。這類做法既獲得一定的alpha好處,又不需要過多的成本費用。由于alpha是通過構建指數的方法獲得,這種策略指數因此被稱為smart beta。
為什么價值投資者要討論量化投資呢?為什么價值投資者巴菲特會推薦指數基金呢?量化投資尤其是指數基金為什么會成為如今投資的潮流呢?
投資(價值投資)是一個研究、分析到實踐的過程。這里面的每個過程,其實都是可以用數學的語言、量化的方法來刻畫的。量化投資就是把投資或者投機的邏輯,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客觀描述和實現的過程。傳統的投資或者投機方法對于絕大多數交易者而言,應用到投資決策時,包含了很多無用(甚至負作用)的主觀成分。量化投資方法能夠去除這些無用的內容,保留有用的投資邏輯,從而獲得更好的結果。進一步說,即使是極少數具有非常好的業績的傳統主觀投資者,他們的投資業績依然可以被量化投資解釋。采取量化投資的方法進行價值投資,會比主觀的價值投資有更清晰的投資邏輯,更容易獲得好業績。
量化投資雖好,但是依然要遵循投資的規律,而不能陷入純粹的數據挖掘中。量化投資的方法是抽取了數字中包含的規律,把不可量化、不可驗證的成分去除,這是其優勢。但是量化的方法通常都是歸納法,而非邏輯推導,其方法論并不是很嚴密的。它只依賴于量化統計得到規律,是相關性規律,而非因果性規律,因而可能在未來突然失效。價值投資是一種有邏輯性的投資方法,如果量化投資同時結合了價值投資的邏輯性,既有邏輯支持,又有數據支持,那么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尤其是在面臨策略回撤超過預期的不利情況下,無邏輯支持的數據挖掘策略往往沒有足夠的應對措施,而有邏輯支持的策略,能夠進行分析和判定,提出應對措施。
所有的投資規律(或者投機規律),都僅僅是歷史歸納的問題。我們從歷史中學習經驗和規律,并將之應用到未來的投資實踐中。沒有歷史不能指導未來,但是未來也不是歷史的簡單重復,尤其是投資者學習了歷史規律并實踐以后,作為參與者會影響市場規律。投資立足于價值,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哪怕是遇到如2008年那種流動性危機導致的A股股票價格瞬間跌到接近零的情況,股票價格最終也會因為價值規律而回來。價值依然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基礎上,如會計準則和各種制度安排等。如果假設不再成立,那么價值規律也會失效。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有投資邏輯和規律,僅僅是假設基礎上的結果,如果假設成立,那么邏輯和規律適用;如果假設不再成立,那么就不能刻舟求劍、死守不再成立的規律。任何的投資邏輯都一定有其假設,了解和使用投資邏輯,要先了解其假設。了解市場是否符合假設,并使用合適的投資邏輯,是投資必須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