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模式:從豐田主義到特斯拉主義,埃隆·馬斯克的工業顛覆(思想會系列)
- (法)邁克爾·瓦倫丁
- 1030字
- 2020-06-09 18:02:10
2.精益生產、準時制和增值
第三次工業革命初期,貿易往來急劇增加,全球供應鏈體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其必然結果是,工業零部件的運輸距離越來越遠。但隨著經濟逐漸金融化,以及人們對快速響應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物流失敗的風險和運營資金的壓力刺激大多數公司提高運營效率,以避免這種不受拘束的全球化擴張讓企業無利可圖。在這種背景下,有一個系統顯得尤其與眾不同,它就是豐田系統。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研究員在美國加州弗里蒙特的新聯合汽車制造公司(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c,NUMMI)工廠開展了一項研究,外界偶然從他們的研究成果中發現了豐田系統。比較有趣的是,該工廠曾隸屬通用汽車公司,后于1984年被豐田收購。而極具象征意義的是,到了21世紀,特斯拉將該工廠收入麾下。
豐田系統的高效率體現在兩大支柱、三大基礎和一個基本原則——消除浪費,這也是“精益生產”得其名的原因。
豐田系統(豐田主義)的第一個支柱是準時制:生產鏈的每一個環節在恰當的時間為客戶生產恰當的產品,從而使庫存達到最小,使運營系統靈活化,以面對客戶需求的變化。這個原則看似簡單明了,實施起來卻很復雜。它要求企業擁有高度嚴謹的管理制度,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并解決問題,以避免整個供應鏈在短時間內中斷。準時制的關鍵在于五個要素:建立持續流、實行單件生產、根據客戶需求按節拍時間生產、拉動式生產,以及物流鏈的全局管理。準時制的最終目標之一是避免大批量,大批量可以提高機器的局部效率,但限制了整體生產流程的速度。盡管如此,很少有企業在推行準時制時能夠達到這一終極目標,生產數量通常從最少10件到數千件不等,具體取決于不同行業,總體的平均數量大約為100件。
豐田主義的第二個支柱是“自衝化”,追求產品零缺陷、零返修,相當于質量維度的準時制:不讓次品流到下一個環節,一旦出現異常,整條生產鏈停產。避免有缺陷的零部件(具有大批量存在的可能)流到最后一個生產環節,從而降低質量風險。
這兩個支柱與豐田主義的終極目標相對應:關注最終客戶,最大化增加產生附加值的時間。準時制生產,即避免生產過剩,以及避免用公司的資源創造不能出售的產品。無法出售的產品則意味著100%的浪費。同樣,自衝化生產,即避免質量缺陷流入下一道生產工序,也是在避免生產無法向客戶銷售的產品。為了讓每一位員工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創造附加值,豐田公司列出了八大浪費。八大浪費具有教育意義,有助于向每位員工解釋在日常工作中,應該盡量減少或避免的事項(見圖3.1)。

圖3.1 豐田主義所針對的八大浪費
資料來源:Womack及Jones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