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平凡的生活中遇見幸福的自己(2)
- 遇見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個理由
- 德芬
- 5467字
- 2014-01-23 15:42:07
3.在一張白紙上清晰地寫下你的目標,并經常復習
拿出一張夠大的白紙,在紙的左上方寫下你的目標,記住目標訂立的原則:可量化、可分解執行,而且一定要有時間限制。
我的終極奮斗目標:
我的10年奮斗目標:
我的5年奮斗目標:
我的3年奮斗目標:
我今年的奮斗目標:
我這個月的奮斗目標:
現在,想像完成目標后的喜悅,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目標實現后的美麗圖景里。在訓練后的每天里,你都要做一次這樣的“美夢”,以后每周日的晚上或當你勞累時,也都要看一遍,以此來刺激你的目標意識。千萬不要有負面抗拒思想,遇到困難的時候,念你的目標,想與別人吵架的時候,也馬上念你的目標……
4.向親朋好友們聲明你的奮斗目標,以時刻監督自己
現在,對著鏡子手握拳頭,把自己今年的奮斗目標大聲喊出來,并向親朋好友們聲明自己的目標,至于聲明的方式,可以口頭表達,也可以通過撰寫新浪、搜狐、天涯社區、騰訊空間日志傳達你的意愿,還可以借助時下最火爆的微博,等等。這樣,在向目標的前進中就會時刻督促自己。奮斗目標對人來說有強大的激勵作用,會讓你的人生更明確,當你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之后,你就能實現自己更遠大的目標!你要時刻告訴自己,“我能行!”
5.排夢想目標的優先順序
例如,你現在想在同一個月內要房子、要車子、要業績上升……那時間一定無法分配。
6.找出核心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最大障礙
自我設問:“當我實現了哪一個目標夢想之后,那其他的目標是否都可以跟著實現呢?”如此,你就能明白自己的核心目標在哪里了。之所以要找出達成目標的最大障礙,是因為當你克服了達成目標中最大的障礙,其他一切都將變得簡單。
7.制定方法與步驟,并付諸行動
為你夢想制定好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并采取大量的行動。計劃越詳細,你成功的幾率越高。有好的方法和步驟,不付諸行動,一切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面對心里的殘垣斷壁,你需要放下消極
◎世上沒有什么不可能
年輕的拿破侖?希爾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后丟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整個的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現在,我們給出的建議是,你要從你的心中把消極的“不可能”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消極的觀念永遠拋棄掉,而用光輝熠熠的“可能”取而代之。
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只要你抱著積極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那你只有嘆息命運不公,并且越消極越平庸!
記得有位哲人曾這樣說,心里開出一朵花,則世界皆是花;心里殘垣斷壁,則世界也破敗不堪。的確,這個世界其實就是自己的心創造出來的。如果你想做一個幸福的人,那么,請讓積極戰勝消極,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下面是一些著名的成功人士培養積極心態的建議,如法操作,將有效幫助人們戰勝消極。
1.切斷和你過去失敗經驗的所有關系,消除你腦海中的那些與積極心態背道而馳的所有不良因素。
2.找出你一生中都希望得到的東西,并立即著手去得到它,借著幫助他人得到同樣好處方法,去追尋你的目標。
3.培養每天說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話或事,你可以利用電話或一些簡單的善意動作達到此目的。比如,給他人一本勵志的書,就是為他帶來一些使他生命充滿奇跡的東西。日行一善,可永遠保持無憂無慮的心情。
4.使你自己了解一點,打倒你的不是困難和挫折,而是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所抱持的心態,訓練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的處境中都能發現與困難和挫折等值的積極的一面。
5.和你曾經以不合理態度冒犯過的人聯系,并向他致以最誠摯的歉意,這項任務越困難,你就越能在完成道歉時,擺脫掉內心的消極心態。
6.改掉你的壞習慣,連續1個月每天減少一項惡習,在1周結束時反省一下成果。如果你需要顧問或幫助時,切勿讓你的自尊心使你止步。
7.要知道自憐是獨立精神的毀滅者,請相信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8.用你全部的思想做你想做的事,不要留半點思維空間給胡思亂想的念頭。
9.使自己多多活動以保持自己的健康心態。畢竟,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調,要讓你的身體和你的思想一樣保持活動,以維持積極的行動。
10.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開闊的心胸包納所有事物,同時也應與各種人接觸,學習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要求他人依照你的意思行事。
11.你應承認,愛是你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藥物,愛會改變并且調適你體內的化學元素,以使它們有助于你表現出積極的心態,愛也會擴展你的包容力。接受愛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你自己的愛!
12.對于善意的批評應采取接受的態度,而不應采取消極的反應,接受學習他人如何看待你的機會,利用這種機會做一番反省,并找出應該改善的地方。別害怕批評,你應勇敢地面對它。
13.以相同或更多的價值回報給你帶來益處的人。
14.避免任何具有負面意義的說話形態,尤其應剔除吹毛求疵、閑言閑語或中傷他人名譽的行為,這些行為會使你的思想朝向消極面發展。
15.信任和你共事的人,并承認如果和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你信任時,就表示你選錯人了。
16.言行舉止象你希望成為的人。許多人總是等到自己有了一種積極的感受再去付諸行動,這些人在本末倒置。積極行動會導致積極思維,而積極思維會導致積極的人生心態。心態是緊跟行動的,如果一個人從一種消極的心態開始,等待著感覺把自己帶向行動,那他就永遠成不了他想做的積極心態者。
17.準備一張白紙,寫下困擾自己的消極想法。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你一直在努力說服自己不要相信這些想法,你也試圖擺脫掉它們。現在,想象這些想法就像拔河比賽中和你在繩子另一端的競爭對手,針對每一個負面的、消極的想法,捫心自問:
——“我想要有這種想法嗎?”
——“我想要練習有意識地觀察這個想法,讓它存在嗎?”
——“我希望這個想法主導我接下來的人生嗎?”
——“對于采取一些行動來拓展我的生活,我準備好了嗎?”
——“這個消極的想法會阻礙我做哪些事情?”
——“我希望在擁有這個想法的同時,也能做我想做的事嗎?”
18.經常使用自動提示語。積極心態的自動提示語是不固定的,只要是能激勵我們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的詞語,都可以作為自我提示語。拿破侖?希爾曾列舉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提示語,以供參考:
——人的心神所能構思而確信的,人便能完成它。
——如果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就能夠做到。
——我心里怎樣思考,就會怎樣去做。
——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變得更好而又更好。
——現在就做,便能使異想天開的夢變成事實。
——不論我以前是什么人,或者現在是什么人,倘使我是憑PMA 行動的,我就能變成我想做的人。
——我覺得健康!我覺得快樂,我覺得好得不得了。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這一類自我激發性的語句,并融入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保持積極心態,抑制消極心態,形成強大的動力。美國億萬富翁、工業家卡耐基說過:“一個對自己的內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對他自己有權獲得的任何其他東西也會有支配能力?!碑斘覀冮_始運用積極的心態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時,我們就開始成功了。
最后,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誰想收獲成功的人生,誰就要當個好農民。我們決不能僅僅播下幾粒積極的種子,然后指望不勞而獲,我們還必須不斷給這些種子澆水,給幼苗培土施肥。倘若疏忽這些,消極心態的野草就會叢生,奪去土壤的養分,直至莊稼枯死。所以,我們要照看好生機勃勃的莊稼,避免給野草澆水。
▲面對多愁善感的情緒,你需要放下悲觀
◎不要讓悲觀的情緒靠近你
蘇東坡被貶謫到海南島,島上的孤寂落寞,與當初的飛黃騰達相比,判若兩個世界。但蘇東坡隨后一想,宇宙之間在孤島上生活的也不只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島,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螞蟻,當它爬上一片樹葉,這也是它的孤島。蘇東坡覺得,只要能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機會,隨遇而安,就會有快樂和幸福感。所以,身在島上的蘇東坡每吃到當地的海產,他就慶幸自己能到海南島,享受這人間美食。
喜怒哀樂人皆有之,有的人以樂觀為主,而有的人以悲觀為主。無論樂觀或悲觀都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后來逐漸形成的習慣。有實驗證明,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因此不容易生??;一個悲觀而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經系統不但會讓他老是使用負向思考的神經變得越來越悲觀,而且在每天憤憤不平的時候,神經細胞又不斷地分泌會讓細胞凋亡的神經化學物質。所以,當人長期處于悲觀而憤怒的狀態時,可說是在慢性自殺。
因此,我們要放下悲觀,變得樂觀起來,隨時保持肯定的態度,以便身體發揮自然的免疫力。正如一位智者所言:“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頭腦,時時說好話、想好事,就能轉否定為肯定。我們應該教育自己身體的細胞,保持肯定的思想,這樣一來,不管我們想什么好事、說什么好話,我們的頭腦、身體以及無數的細胞都會馬上聽從,自己才是最好的良醫。”
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使自己放下悲觀,變得樂觀起來呢?
1.要經常期盼成功,不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這是事物本身所決定的。只是樂觀的人是把事物的好處看得多,而悲觀的人則是把事物的壞處看得多。事實上,對任何事情都要多從好的、積極的、樂觀的方面去看,這樣生活才能過得快樂、幸福,才能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信心和決心。
然而,很多人常常有這樣一個習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總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以便當真的失敗后不會感到太過失望,而如果成功的話就會喜出望外。但是心理學家經過實驗發現,這樣反而容易使人產生悲觀情緒。結論認為,失望或失敗的反應來自于每個人的人生觀,那些期盼成功的人對周圍的事物的看法都是積極向上的,而那些總是在事情完成之前就預計要失敗的人看起來是積極面對失敗,但事實上他們的內心仍然希望自己能夠做得很好。
2.做一張“樂觀、悲觀對照表”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一個目標而想去完成時,往往會反反復復地想著“一定能行”或“不,不行”,這種樂觀和悲觀的念頭相互交替著出現。
尤其在自信不足的時候,悲觀的“出現率”會增大,這也是你心中不安的主要因素,同時它還會在行動上帶來阻礙,使你對未來產生猶豫。
要消除這種不安的感覺,美國的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他們的方案:做一張“樂觀、悲觀對照表”。具體做法就是,在一張大的白紙上劃一條豎線,分成左右兩欄,左邊寫上樂觀,右邊寫上悲觀,然后把它貼在家里的顯著位置。每天回家后,面對這張表把心中樂觀和悲觀的感覺如實地寫在表的左右兩邊。全部寫完以后,把悲觀的部分用黑筆一個個地劃掉,同時把悲觀的感覺從心理趕出去,然后看著樂觀的部分,出聲念一次,這樣心中就會和這張表一樣,充滿樂觀的感覺。
這個方法最大的效果在于:心中感到不安時,樂觀和悲觀的感覺常常會不斷地交替出現,若能明確的將它們劃分出來,你心里就有了譜,有時雖然會發現悲觀的因素占多數,但是這也無妨,只要你有勇氣把它劃掉,你就能夠戰勝它,同時還能增加你的自信。
只要了解了這個道理,當然也不必把它非寫在紙上,在腦中、在心里都可以進行。
3.對于事情的成敗,要有正確的歸因論
所謂歸因,是指事后總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悲觀的人總是把成功的原因歸結到消極的既不可靠又不穩定的因素,如碰巧了、走運了,瞎貓碰上死耗子等等;而失敗時又把原因歸結到不可改變的因素,比如“我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我腦子笨”“我能力不夠”等。這樣的人怎么能看到美好的前景和成功的希望呢,因為成功的原因是自己不能控制的運氣或巧合,而失敗的原因則是固定不變的自己腦子笨、能力差等。所以要想樂觀起來,就必須改變上述不理智、不客觀,也是不正確的歸因論,要把一切事情的主要原因歸結到能控制、能改變的因素上來,這樣才能看到希望。
舉個例子,如果失敗了,不妨把失敗歸結為自己努力不夠,粗心大意等可改變的因素,并找出改正的措施,設法改正,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下一次自己加倍努力,想周到全面些就不會失敗了。如果成功了,則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強,腦子靈活、聰明等積極因素上來,這樣能增強日后做事的信心和勇氣,把事情做得更好,心理也就會更樂觀了。
4.遇到困境時,改變應對方式
當遇到困境時,悲觀的人會自責自己無能,陷入自卑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或采取退縮回避的方法來應對,這兩種方式都是消極的,結果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憂傷、埋怨,擔心今后該怎么辦,但又拿不出解決的好辦法來,陷入更痛苦的深淵,從此精神消沉,深深陷入不能擺脫的困境,結果只能是更加悲觀。而樂觀者碰到困境時,能從主觀上思考有哪些做得不夠或是判斷錯誤,找出糾正的方法;同時去找尋客觀的原因,提出如何改變客觀條件避免再出現困境等,自然容易走出困境重獲信心。
5.以“如果A失敗,還有B機會”的想法自我安慰
因某件事失敗而感到失望,是一般人的共同心理,好像其他事情失敗一樣,讓人產生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態。生活中失敗的經驗會使人對現狀感到消極,引起情緒上的反感或各種行為退化現象。發展心理學提出了主觀避免發生“退化”現象的討論,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如果A失敗,還有B機會”,當然目標不只是B,還有C、D等很多,你就會覺得自己完全不必失望和悲觀了。
6.樹立信心,從小目標做起去體驗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