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平凡的生活中遇見幸福的自己(3)
書名: 遇見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個理由作者名: 德芬本章字數: 5750字更新時間: 2014-01-23 15:42:07
缺乏信心是悲觀人的通病。所以樹立信心是從悲觀消極情緒走向樂觀積極情緒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樹立信心呢?主要是要去體驗自己的成功。通常來說,大事難度大,失敗的機會多,做成功所需的時間也要長。所以悲觀者不妨先選擇小事、容易做到的事,因為這些事容易成功,容易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成功中培養自己的興趣,由于屢屢成功,信心也就樹立起來了,一件一件的小成功累積起來就可成為大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要給自己一定的獎勵,如對自己說聲:“好樣的”“誰能說我不行”“干得不錯”等等。若能做到持之以恒,件件小事都達到目標,成功信心就樹立起來了,樂觀情緒就會自然產生。
▲面對急功近利的情緒,你需要放下浮躁
◎沉穩者易勝,浮躁者易敗
從前,有一個沉穩者和一個浮躁者一起,在一座高山上偶然與酒仙邂逅,并且得到酒仙教給他們的一種釀酒的妙法:選端陽那天成熟的米,冰雪初融時高山流泉的水,蒸熟后,放入千年紫砂土筑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看見朝陽的新荷覆蓋,密封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雞叫三遍后方可啟封。兩個人都表示得此仙方,一定會釀造出世上最甘醇的美酒。他們說到做到,在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齊了所有的材料,連同夢想一起調和,密封在陶甕里,然后潛心等待。
兩個人終于等到了第49天,他們太激動了,以致夜不能寐,等著公雞打鳴。兩個人感覺在等了很久很久以后,傳來了第一遍雞鳴;又等了很久,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遍雞鳴到底什么時候才會響起呢?其中的浮躁者終于忍不住了,他想雞鳴兩遍和三遍并沒有區別,于是打開了他的陶甕,沉穩者雖然也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卻還是咬著牙,堅持等到第三遍雞鳴。結果怎么樣呢?先打開陶甕的,里面是一汪清水,里面的酒和醋一樣酸。而堅持到雞叫三遍的人,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賜佳釀。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撒完草籽,幾只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沒關系,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半夜一場大雨,弟子沖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沖走了。”“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不難看出,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后的豁然開朗;而徒弟常常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他的心態顯然是浮躁的。
浮躁之人面對成功容易忘乎所以,精神亢奮,甚至失去起碼的理性和判斷;同樣,面對失敗也容易自暴自棄,甘于沉淪,甚至會放棄進一步的努力。此外,浮躁之人也常常靜不下心來,他們耐不住寂寞,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心浮氣躁,無恒心,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不安份;總想投機取巧,既要魚也要熊掌;從來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喜怒無常,自尋煩惱;等等。
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幸福、快樂和成功的最大敵人,是一種沖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負面心理表現,其特點主要有:
1.心神不寧:面對急劇變化的局勢,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
2.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3.盲動冒險:由于集中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違紀犯罪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盡管如此,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在浮躁地追逐中,讓煩亂的心緒擾亂了自己的心靈。只有想辦法放下浮躁,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在靜謐和安詳的氣氛里,你才能獲得靈性的指引和幸福的感覺。那么,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放下浮躁呢?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與人比較時要做到知己知彼
從個人主觀方面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氣死人”。通過攀比,對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于是浮躁之心油然而生。所以,要想放下浮躁,就得克服盲目的攀比心理,做到與人比較時“知己知彼”。這是因為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舉個例子,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進行比較,如此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浮躁之感自然不易產生了。
2.處理事情之前進行自我暗示
處理事情之前,心中默念“沉著”“再沉著”“冷靜”“再冷靜”。在暗示下,慢開口后動手,這樣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3.培養行動的計劃性
很多浮躁的情緒,都是在事前準備不足或計劃不周的情況下發生的。比如,出現事先沒有料想到或沒有考慮好對策的困難時容易急躁,步驟混亂等。所以,培養行動的計劃性能夠使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有效濾去浮躁。
4.投身大自然,放松心情
利用業余時間,去一個幽靜的地方,與世隔絕一天,把思緒好好理一理。或者盡情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沉浸在山清水秀的美景之中,這樣會讓人的心胸變得開闊起來,濾去浮躁。
▲面對缺乏自信的心態,你需要放下自卑
◎每個人都應該自信滿滿地去生活
瑪麗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著頭的。
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很漂亮,瑪麗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瑪麗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瑪麗,你抬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在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不過,瑪麗知道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結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位叫瑪麗的小女孩現在已經是HBO的著名主持人了。
自卑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通常情況下,固執的自卑者總是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在他們的人生字典里沒有“自信”這個詞,他們往往在困難面前退縮,在心儀已久的異性面前抬不起頭,在有錢的朋友面前總是在想自己的囊中羞澀。這些人一旦碰到困難,很容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常常感到自卑的人,他們內心深處往往對自己一直持有懷疑的態度。他們自卑的根源可能來自于他們認為自己容貌丑陋或身材矮小、臃腫,或是自己家庭出身不好、經濟比別人差一些,或是女朋友(男朋友)沒有別人的漂亮和帥氣等等。他們內心深處極度恐懼,擔心這些令自己自卑的弱點被別人看到,遭人嘲笑。自卑的人會臆測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你長得可真夠婉約的!”“原來你們家是貧農出身啊?”“你工作這么多年了,怎么收入才這么點啊?”或是“天哪,你的戀人長得可真樸實,不過跟你恰好般配”等等。
換句話說,自卑讓人低估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質,總是拿弱點跟別人的長處比,從而使自己覺得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什么都不如別人。然后,就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抬不起頭來。概括地講,自卑消磨人的斗志,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還常常伴隨著怠惰,這往往是為了替自己在有限的目標中茍活下去作辯解。自卑不僅容易使人心理活動失去平衡,也是加速人體衰老的催化劑。據醫學院教授臨床經驗,很多人能夠康復,依靠的是病人樂觀的心態,而不僅僅是他們所吃的藥物;而另外一部分病人身體情況也許還不錯,但因為恐懼或者憂慮,反而早早地離開了人間。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放下自卑。只要放下自卑,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的時刻發出光彩,改變自己的一生,甚至影響到別人。當我們學會欣賞和發掘自己,就會發現自己也是一座金礦,其中蘊藏著幸福和快樂的寶藏。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些放下自卑的方法。
1.反復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
放下自卑,就得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不妨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復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開始時可能會感到不習慣,但假以時日,經過幾件成功的事之后,你慢慢就會發現“天生我才必有用”,從而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的自卑陰影,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和愉悅的心情。
2.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一個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表面上看起來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我們應該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評估自己,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并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就能激發自信心,從而奮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優秀的人。
3.不要有太強的榮譽感和虛榮心
自卑與自傲看起來距離很大,實際上卻是孿生兄弟。一般來說,自卑心理強的人往往有過高的自尊心,他們心理包袱很大,不能輕裝前進。在另外一些時候,虛榮心督促人努力奮斗,可是一旦失敗,會比平常還要失望,內心所受打擊也較之平常要大很多。我們必須明白,這個心理包袱是自己背上的,是“自尋煩惱”的結果。所以,我們需要丟掉虛榮心,把戴在臉上的面具徹底揭掉。
4.扔掉身心缺陷的包袱
我們不能用“有色眼鏡”看待他人,更絕對不能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我們必須知道,社會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懷有同情、關心、愛護之心的。當你用頑強的毅力獲得成果時,社會對你將會更加的尊敬,因此,不必為一些身體的缺陷而背上瞧不起自己的包袱。
5.學會從“小目標”做起
當一個人多次碰壁、屢遭挫折之后,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無能的人,因此便會感到自卑,做任何事情都會懷疑自己。因此,做事情不要太好高騖遠,而要確立合適的目標,從小事上做起,一步一步地去干那些自己能干的事,即采用“小步子”的方式來調適自己的心理。
6.忘掉過去所發生的那些負面的東西
爭取迅速忘掉過去發生的那些負面的東西,努力從過去的心理創傷中擺脫出來,不要總是責備自己。而應該經常用愉快的事情來調節自己。學會改變自己內心的憂愁,這等于鏟除自卑產生的土壤。比如,當你想到過去不愉快的事情時,不妨迅速轉移“目標”,想一些積極快樂的事情和成功的經歷。
7.采用6C鍛煉法提升你的自信度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信念”“自信”,他就會生活在自卑之中,畏畏縮縮,每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過活。因此,提升自信度勢在必行。對此,美國的薩姆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建議——6C鍛煉法。
溝通(communication):有能力表達自己,以獲得自己想要的、需要的和應得到的;
概念(concept):重視自己和自己的生命;
能力(competence):積極地參加各種能帶給自己才能和良好感覺的活動;
貢獻(contribution):通過一些行動,感覺自己有影響力并且促成了一些事情的改變;
管理(control):能夠主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勇氣(courage):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恐懼,做一些明智的冒險。
▲面對極端的自我欣賞,你需要放下自戀
◎“孤芳自賞”自戀狂
有一個留學博士歸來,總感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與別人交往。他總是認為:“我的論文很有價值,我相信,它會在文學界產生極大的震動和深遠的影響。我的導師們對我的文章很不以為然。我知道,他們肯定都是妒忌我的才能。”其實,他的文章只是一篇平庸之作。顯然,這位博士過于自我迷戀和重視自我,屬于典型的孤芳自賞自戀狂。這類人總認為自己將獲得無止境的成功、權力、榮譽;一旦聽到贊美之詞,就沾沾自喜,反之,則會暴跳如雷。
自戀是一種自我崇拜、自我欣賞,是對自己的肯定。自戀這個詞來自一個美麗的古希臘神話: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愛上了自己,每天茶飯不思,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花,后人稱之為“水仙花”。自戀在人性中廣泛存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有自戀傾向,并沒有所謂的對和錯之分。自戀樹立起自尊,沒有自戀就無法建立人的自尊,也就沒有自信。自戀并沒有什么不好,它支持著人有更加堅強的自我。
可以說,自戀好比炒菜用的鹽,少了淡而無味,多了便難以入口。的確,適度的自戀可以使一個人具有非凡的魅力,但自戀地過了火卻容易自傷。
首先,自戀是一種對贊美成癮的癥狀,為了獲得贊美,自戀者會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險而求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知名度,這就走向了自戀的反面:自毀、自虐。
其二,自戀是一種非理性的力量,自戀者本人無法控制它,所以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內心的寧靜,永遠都會被無形的鞭子抽打,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沒有一個可感可知的現實目標。
其三,自戀者也會下意識地明白,總是從別人那里獲得贊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會不自覺地限定自己的活動范圍,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傷及自戀的因素。
其四,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戀者會因為他的自私表現而喪失他最看重的東西:來自別人的贊美,這對他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并且可以使其進入追求贊美——失敗——更強烈地追求——更大的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便是自戀者易患抑郁癥的關鍵所在。
再有,自戀有時會以不可理喻,甚至讓人難受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自戀者時常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總懷疑自己患了任何儀器都查不出來的某種疾病,即使自己都認為這種懷疑是荒謬的也無法擺脫疑慮,成天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面對過火的自我崇拜,我們需要放下自戀。以下策略值得一試。
1.實施橡圈厭惡療法,即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一個強力橡皮圈,一旦在想象中自我迷戀時,就拉彈橡皮圈懲罰自己。經多次反復刺激,能夠有效減輕自戀癥狀。
2.每天發現3個你欣賞的人,持之以恒,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出去;
3.客觀評價自我,接納自己的“普通人”身份;
4.記錄自己每天照鏡子所用的時間和頻率,嘗試逐漸縮減,并適時獎勵自己的進步。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潛伏的自戀傾向呢?請回答以下問題。
1.見到三款又平又靚的鏡子,你會買以下哪一款?( )
A.圓形沒圖案的 B.四方形凈色的 C.有花繞邊的
2.公司每年夏天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你會選擇以下哪一項?( )
A.滑水比賽 B.潛水比賽 C.滑浪風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