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品 德(3)

父母之于子也,生之,育之,保之,教之,故為子者有報父母恩之義務。……故子而逋父母之負者,謂之不孝。此私德上第一大義,盡人能知之者也。群之于人也,國家之于國民也,其恩于父母同,蓋無群無國,則吾性命財產無所托,智慧能力無所附,而此身將不可以一日立于天地。故報群報國之義務,有血氣者所同具也。茍放棄此責任者,無論其私德上為善人為惡人,而皆為群與國之蟊賊。……明乎此義,則凡獨善其身以自足者,實與不孝同科。——《新民說·論公德》

父母對于子女,有生他們,養他們,保護他們,教導他們的責任,所以子女有報答父母之恩的義務。……子女如果逃避對父母應負的責任,就稱之為不孝。這是私德上的第一大道理,是人人都能知道的。群眾對于個人,國家對于國民,其恩情與父母對于子女的同樣的道理。沒有群眾就沒有國家;沒有國際家,那么我們的生命財產就無所依托,智慧能力就無所依附,由此人們將一時一刻都不能立于天地之間。所以報答群眾、報答國家的義務,是有血氣的人共同具備的。隨便放棄這項責任的人,無論在他私德上是善人或是惡人,他都是群眾與國家的蟊賊。……明白這個道理,那么凡是以“獨善其身”為滿足的人,實際上他與不孝是同一類。

編者手記

梁啟超繼承了儒家的傳統學說,認為“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提出“孝于親,忠于國”,指出這是“報恩之大義”。父母從小把我們拉扯長大,辛勤的照顧我們。從小,如果生病,最著急擔心的就是父母 ;孩子出門時,父母又會想孩子是否安全 ;出門辦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兒是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時時刻刻都牽掛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他是怎樣照顧我們的,那么我們今天長大成人了,有沒有想到父母年紀大了,而我們是否盡到孝心?如果父母健在,以盡到孝道,要好好地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已經不在,我們也要這樣經常地想念他們,做到我們作子女應盡的責任。

☆☆孝心無價 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后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編者手記

孝順,主要源于與生俱來的血緣親情,源于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與父母對子女之愛一樣,是人性中最為璀璨的光輝。《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生我養我,經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又費了多少心血;他們愛護我、教育我、養活我、呵護我,不厭其煩地進進出出始終懷抱著我。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父母對于我們恩重如山,我們欲報之情、欲報之恩,是永遠沒有辦法報盡的。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心就是美德 【美】埃德溫

我外婆已經九十四歲了。耳朵也快聾啦。我們大聲嚷嚷地對她說話,她也無動于衷。有時候,她孩子似地要求我們干這干那,干我們辦不到的事情;有時候,她沒頭沒腦地弄得我們無法安慰她。她可真難相處!

在外婆生活顯然不能自理的時候,她被搬到我父母寬敞的房子里來了。他們照顧了她多年。但外婆總惦著她從前的那個小屋和清閑的日子,盡管她在那兒非常寂寞。現在,只要高興,她就會回去看看。

外婆的視力、聽力和腳力都明顯開始衰退了。我們召開了多少家庭會議來討論如何處置。不言而喻,誰也不想跟她一塊過。我們談到把她安置到養老院,可這種想法行不通。盡管外婆在那兒可以跟許多與她同年齡的人在一起,可一想到跟她的家人少見面,她就心碎了。而且,象樣的養老院花費很大,便宜的養老院又沒人想去。

媽媽直截了當地說,不能讓外婆在養老院里過世。到了那個時刻,外婆可以住在她家里。外婆十八歲時就不得不輟學來侍候她年邁的父母。她盡心竭力地照顧他們,直到他們過世。媽媽是不容她自己的母親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謝世的。我對母親這種決定極為欣賞。對她來說,這不是一件好辦的事,然而卻是一件明智的事。在許許多多人冷漠地擺脫對他們上了年紀的父母的責任時,我媽媽卻是帶著極大的勇氣站出來的。

在許多國家,從所謂原始文化到高度發達的文化,家中最老的人是被奉為一家之尊的。他不當家后,家庭的其它成員就會照料他的余生。我聽說,若干年前,在一些文化落后的社會中,老人是被送到荒野,讓他們死在自然手中的。雖然這聽起來既殘酷又沒心肝,我有時卻想:這種辦法是否比我們今天把老人安置在陌生的環境中,讓他們在寂寞與困惑的心情下度其殘年更為無情呢?

許多在養老院住的老人都是體弱多病的,他們掙扎著求生。想想吧!如果你的兒女把你交給完全陌生的人去照顧你的起居,你對生活會感到多么誠惶誠恐!而更使人不堪忍受的是,你的自尊心將受到極大的損傷。

我媽媽精力充沛,又很能干。她展望未來,曾做了很多長遠計劃。可總有一天她也會變得衰弱,也會有這么一天,她五個孩子之一,或許就是我,會意識到照顧年老父母的日子來了。我們常常談起這些事情,我開玩笑地對媽媽說,我會把她帶到山上,就扔在那兒。這時,媽媽就講了下面的故事回答我: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看見自己的父親用力拖著一個大籃子,步履蹣跚地在街上走著。當他走近父親時才看出:籃子里是他老祖父。

‘爸爸,你把爺爺帶到哪兒去呀?’年輕人問。

‘我把他帶到山谷去,’父親答道,‘他老朽啦,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我準備把他扔到峭壁底下去。’

‘行,爸爸,你只管往前走吧!’年輕人又加了一句,‘不過你可別把籃子也一塊扔掉,將來我還要拿它來裝你哩。’”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弱起來。我們希望,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不要忘記——孝心就是美德!

編者手記

父母撫養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這是最基本的道德。孝有兩方面:一是養,二是敬。養是贍養父母,敬是尊重父母。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有以養,不敬何以別乎?”能養而不能敬,也非盡孝之道。養是物質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所以,對父母不僅要做到“能養”,還要“敬”,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自己的父母,你便不會總為自己推遲行孝的舉動而尋找借口。愛父母就像愛自己的孩子,只有這種付出才是真正的孝。感恩父母,孝心無價,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弱起來。我希望,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都不要忘記——孝心就是美德!

☆☆子欲養而親不待 梅丹妮

皋魚年輕時周游列國,尋師訪友。因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父母相繼去世,皋魚痛哭于道旁:“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后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閑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言罷,立槁而死。

第一次看到這段故事時所受到的震撼,至今猶依稀記得。那時我總是在想,這是怎樣的痛楚,使得話語中的悲傷在歷時幾千年后,仍能扣動后來人的心。

我相信每一顆熾熱的心都曾經默默地許下宏愿——在自己衣錦還鄉后,定要讓為自己操勞一生的父母住進豪華的房子,日日享受山珍海味。遺憾的是父母總是衰老得那樣快,他們大多等不到孩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做子女的所構想的美好愿景,還來不及實現,就成了一紙空文。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暫,有著鴻爪雪泥飄萍之末的孱小和飄忽,生命的無常總是讓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留下的便是一生的悔恨與無奈。

不要再推脫說自己工作繁忙,不要以為每周打個電話回家便是對父母的關心,不要以為純粹的贍養父母便是盡了孝道。昔日子游問孝,孔子回答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就是說在許多人認為孝就是能養父母,讓父母吃飽。其實你養狗養馬也要讓它們吃飽,如果說只是給飯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什么區別呢?孔子的話固然有些犀利,但古之道德仍能給今之人一定的啟示——就是對待父母一定要有報恩的心。

上了年紀的人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證,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懷。不要因為他們說話遲緩而不耐煩,多想想你呀呀學語時,是誰在一字字的教你發音;不要因為他們慢慢咀嚼食物而煩躁,多想想你沒長牙齒時是誰耐心地喂你吃飯;不要因為他們的嘮叨而厭煩,多想想他們以前是怎樣指點你成長。

趁著父母身體康健時多盡孝道,也許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也許只是幾塊他們愛吃的點心,也許只是一句貼心的問候,這些東西在父母的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因為不管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希望這句古訓,不再在我們生活中演繹。

編者手記

很多時候,年輕的我們很容易就忽視了父母的身體,總以為父母還年輕,會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會一直健康地活下去,讓我們在他們衰老的時候再去好好地表達我們的孝心。可是突如其來的疾病和災禍如驚雷,也許瞬間便會將我們美好的愿望轟得無影無蹤。人去了就再也不能回來,你的遺憾不能有一個來世給你補上。

比爾·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時間如流水,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學習,忙游戲……等成人了,還要忙工作,忙事業。當我們認為擁有了可以孝順父母的能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吃不動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經遠離了塵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能孝敬父母、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地遞減,所以,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吧。如果不能及時行孝,會徒留終身的遺憾。如果沒有辦法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你想要來報答親恩的時候,為時已晚。但愿我們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孝養要及時,不要總是把愛埋在心里,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

☆☆打往天堂的電話 邵云

一個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區旁邊的報刊亭里,報亭主人文叔正在悠閑地翻閱著雜志。這時,一個身穿紅裙子、十五六歲模樣的小女孩走到報亭前,她四處張望著,似乎有點不知所措,看了看電話機,又悄悄地走開了,然而不多一會兒,又來到報亭前。

不知道是反反復復地在報亭前轉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還是她身上的紅裙子特別鮮艷,引起了文叔的注意,他抬頭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小姑娘,你要買雜志嗎?”“不,叔叔,我……我想打電話……”“哦,那你打吧!”“謝謝叔叔,長途電話也可以打嗎?”“當然可以!國際長途都可以打的。”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話筒,認真地撥著號碼,善良的文叔怕打擾女孩,索性裝著看雜志的樣子,把身子轉向一側。小女孩慢慢地從慌亂中放松下來,電話終于打通了:“媽……媽媽!我是小菊,您好嗎?好,我隨叔叔來到了桐鄉,上個月叔叔發工資了,他給了我50塊錢,我已經把錢放在了枕頭下面,等我湊足了500塊,就寄回去給弟弟交學費,再給爸爸買化肥。”小女孩想了一下,又說:“媽,我告訴你,我叔叔的工廠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媽媽你放心吧,我能夠照顧自己的。哦,對了,媽媽,前天這里一位阿姨給了我一條紅裙子,現在我就是穿著這條裙子給你打電話的。媽媽,叔叔的工廠里還有電視看,我最喜歡看學校里小朋友讀書的片子……”突然,小女孩的語調變了,不停地用手揩著眼淚,“媽,你的胃還經常疼嗎?你那里的花開了嗎?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媽,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做夢都經常夢到你呀!媽媽……”

女孩再也說不下去了,文叔愛憐地抬起頭看著她,女孩慌忙放下話筒,慌亂中話筒放了幾次才放回到話機上。“姑娘啊,想家了吧?別哭了,有機會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媽媽。”“嗯,叔叔,電話費多少錢呀?”“沒有多少,你可以跟媽媽多說一會,我少收你一點兒錢。”文叔習慣性地往柜臺上的話機望去,天哪,他突然發現話機的電子顯示屏上竟然沒有收費顯示,女孩的電話根本沒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對不起!你得重新打,剛才呀,你的電話沒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實……其實我們家鄉根本沒有通電話。”文叔疑惑地問道:“那你剛才不是和你媽媽說話了嗎?”小女孩終于哭出了聲:“其實我也沒有了媽媽,我媽媽已經死了四年多了……每次我看見叔叔和他的同伴給家里打電話,我真羨慕他們,我就是想和他們一樣,也給媽媽打打電話,跟媽媽說說話……”聽了小女孩這番話,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鏡后面的淚花:“好孩子,別難過,剛才你說的話,你媽媽她一定聽到了,她也許正在看著你呢,有你這么懂事、這么孝順的女兒,她一定會高興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來,就在這里給你媽媽打電話,叔叔不收你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东城区| 德保县| 四川省| 漳浦县| 五指山市| 澄江县| 永顺县| 精河县| 台湾省| 杨浦区| 商河县| 桓台县| 绍兴县| 宝山区| 阳信县| 乃东县| 镇坪县| 博罗县| 富源县| 丰原市| 绥棱县| 平度市| 商城县| 开鲁县| 鹤山市| 防城港市| 水城县| 德阳市| 东平县| 明星| 隆化县| 海晏县| 金山区| 苏尼特左旗| 海口市| 扶绥县| 荆门市| 桃园市| 汉阴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