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帝山往西南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皋涂山。薔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諸資水。涂水也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集獲水。山的南面有很多的細丹砂,山的北面有豐富的銀礦石和金礦石,山上有許多桂樹。山上有一種白色的石頭,名字叫礜,把這種石頭做成藥可以毒死老鼠。山上有一種草,形狀像藁茇,它的葉子像葵但是葉子的背面是紅色的,它的名字叫無條,把這種草做成藥可以毒死老鼠。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鹿,長著白色的尾巴,后腳像馬蹄,前腳像人手,有四只角,名字叫玃如。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字叫數斯,吃了這種鳥肉能治愈脖子上的頸瘤病。
黃 山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①,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②。有鳥焉,其狀如鸮③,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
注釋
①黃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黃山,蘭州靖遠縣東百七十里之沙石原也。”
②■(mǐn),古傳說中的一種野牛。
③鸮(xiāo),俗稱貓頭鷹,非常兇猛。
譯文
從皋涂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黃山。山上沒有任何花草樹木,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箭竹。盼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赤水。盼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牛,全身烏黑,大眼睛,名字叫■。山上有一種飛鳥,形狀像貓頭鷹,青色的羽毛,紅色的嘴巴,有人一樣的舌頭,會學人說話,名字叫鸚■。
翠 山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①,其上多棕柟,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玉,其陰多旄牛、麢②、麝③;其鳥多鸓④,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
注釋
①翠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翠山在鎮■營西北古城土司地,莊浪河出其南,東流循長城而東南而南注黃河。古浪河出其北,東流而循長城而東北出塞,潴為白海。兩源形似鳥翠,故山受其名。”
②麢(líng),古代的一種野獸,俗稱羚羊。形狀像羊,但比羊大,經常出沒在山崖間。
③麝(shè),古代的一種野獸,亦稱香獐。
④鸓(lěi),古鳥名。
譯文
從黃山再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翠山。山上有許多的棕樹和楠樹,山下有很多箭竹,山的南面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的北面有旄牛、麢、麝等動物。山中的鳥大多是鸓,形狀像喜鵲,長著紅黑色的羽毛,兩個頭、四只腳,養這種鳥可以預防火災。
騩 山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①,是錞于②西海,無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③、黃金,多丹粟。
注釋
①騩(guī)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馬人立謂之騩。騩山,自大通河以西、湟水以東皆是也。”
②錞(chún)于,原指一種青銅樂器,形狀像圓筒,上圓下虛。本文指的是處于、座落的意思。
③采石,色彩斑斕的石頭。郭璞注:“石有采色者,今雌黃、空青、碧綠之屬。”
譯文
從翠山再往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騩山,這座山座落在西海邊上,山上沒有任何花草樹木,盛產玉石。凄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大海。凄水中有很多彩色的石頭,蘊藏著大量的金屬礦物,還有很多細丹石。
總 觀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①。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②,湯③其酒百樽,嬰④以百珪⑤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屬,皆毛牷⑥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⑦純之。
注釋
①太牢,古代祭祀活動中,牛、羊、豬三牲齊備才稱為太牢。
②瑜,一種美玉。
③湯,通“燙”,本意是熱水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用熱水燙酒。
④嬰,繞,圍繞。
⑤珪,即圭,古代用玉制作而成的禮器,呈長方形,上尖下方。
⑥牷(quán),祭祀時所用的牲畜,色純,形體完整。
⑦等,等級,等差。古代祭祀活動中用不同的祭物、儀式來區分受祭者的等級尊卑。
譯文
縱觀《西山經》這一山系,從錢來山到騩山,共十九座山,沿途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是最大的山,是眾神的宗主,祭祀華山山神的典禮是:用豬、牛、羊三種牲畜作祭品。祭祀羭山山神要用火燭將廟堂照得通亮,齋戒一百天,用一百頭牲畜作祭品,埋下一百塊美玉,燙上一百杯美酒,酒杯上系上一百塊珪玉、一百塊壁玉。其余十七座山祭祀的禮儀都是用一只完整的羊作祭品。照明用的火燭是未燃盡的百草,白色的席子周邊按山神的等級鑲上相應的色邊。
西次二經
導讀
《西次二經》主要介紹鈐山、泰冒山、數歷山、高山、女床山、龍首山、鹿臺山、鳥危山、小次山、大次山、薰吳山、■陽山、眾獸山、皇人山、中皇山、西皇山、萊山的相對位置、相關河流、物產和有關山神祭祀等情況。
鈐山〓泰冒山
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①,其上多銅,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浴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②,多白蛇③。
注釋
①鈐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戶屈戍謂之鈐。鈐山在今鄜州西張村驛,有清水河出西北百里,合兩大源東南流經驛北而南注洛水,狀屈戍形,故名。”
②藻玉,一種玉石,帶有彩色紋理。郭璞注:“玉有符彩者。”
③白蛇,一種水蛇,蛇身呈白色。
譯文
《西次二經》所描述的西部山系的第二組山脈的第一座山叫鈐山。山上有豐富的銅礦,山下盛產玉石,山中的樹木以杻樹和橿樹為主。
從鈐山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泰冒山。山的南面有豐富的金礦,山的北面有豐富的鐵礦。浴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東流入黃河。浴水中有許多的藻玉,還有很多白蛇。
數歷山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數歷之山①,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其木多杻橿②,其鳥多鸚■。楚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注釋
①數歷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數歷,子午山南分水嶺也。自嶺而南,其西注涇諸川四源均列,象積禾,故曰數歷。歷者,數積禾也。其川即程水矣。”
②杻(niǔ)橿(jiāng),杻樹,外形像棣樹,葉子細。橿樹,木質堅硬,古代常用它來制造車子。
③楚水,《五藏山經傳》卷二:“楚當作濋,即沮水。”
譯文
從泰冒山再往西一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數歷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下有豐富的銀礦,山上的樹木以杻樹和橿樹為主,山中的飛鳥多是鸚鵡。楚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渭水。楚水中盛產一種白色的珍珠。
高 山
又西百五十里高山①,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②、雄黃③,其木多棕,其草多竹④。涇水⑤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釋
①高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高山在邠州北四十馀里,今曰撫琴山,暖泉所發。”
②青碧,一種青綠色的玉石。
③雄黃,也叫雞冠石,一種礦物,能從礦石中提取。古人常用來消毒、殺蟲。
④竹,這里是指一種低矮叢生的小竹。
⑤涇水,《五藏山經傳》卷二:“涇,逕也,過也。凡溯涇者自渭直西北得暖泉水,其正流乃在西;又循流直西北得楊晉水,正流乃在東,更北行而西北凡三百馀里,入水溝門,更東北十數里入紅德川,又改由耿家河直北百六十馀里,盡于三山堡,又改東北十數里得天池。乃正源每進輒過,故是水旁源通,可名涇水。”
譯文
從數歷山再往西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高山。高山上有豐富的銀礦,山下多產青玉和雄黃,山中生長的樹木多是棕樹,草多是小矮竹。涇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東流入渭水,涇水中多產磬石和青玉。
女床山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①,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②,其獸多虎、豹、犀、兕。有鳥焉,其狀如翟③而五采文,名曰鸞鳥④,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女床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女床之山在鳳翔府西,雍水所枕也。”
②石涅,又稱石墨,是一種黑石脂,古代用來畫眉,也可用作黑色染料。
③翟(dí),一種長尾山雞。
④鸞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吉祥鳥,屬于鳳凰一類,會自歌自舞。
譯文
從高山往西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女床山。山的南面有豐富的赤銅礦,北面盛產石涅。山中的野獸以老虎、豹子、犀牛和兕居多。山中有一種飛鳥,它的形狀與雞相似,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它的名字叫鸞鳥。這種鳥一旦出現,天下便能安享太平。
龍首山〓鹿臺山
又西二百里,曰龍首之山①,其陽多黃金,其陽多鐵。苕水②出焉,東海流注于涇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臺之山③,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牛、羬羊、白豪。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④。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
注釋
①龍首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龍首之山在今隴州西北白巖鋪之北,所謂隴頭也。”
②苕(tiǎo)水,呂調陽校作召水。《五藏山經傳》卷二:“其北柳家河出焉,東流右合二源象手招之形,故曰召水。”
③鹿臺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鹿臺山在靜寧州東曹務鎮,鎮北有好水河,東自隆德縣合四源西南流,象鹿首角。鎮西一水西流入之,象鹿之陰,故曰鹿臺。今沁水縣南桑林河所出之山古名鹿臺山,取象與此同也。”
④鳧徯(fú xī),古鳥名。
譯文
從女床山再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龍首山,山的南面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的北面有豐富的鐵礦。苕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東南流入涇水,苕水中有很多美玉。
從龍首山再往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鹿臺山。山上盛產白色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銀礦,山中的野獸以■牛、羬羊、白豪居多。山中有一種飛鳥,形狀像普通的公雞,卻長著一副如人的面孔。它的名字叫鳧徯,它的名字就是通過它的叫聲來命名的,這種鳥一旦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戰亂。
鳥危山
西南二百里,曰鳥危之山①,其陽多磬石,其陰多檀②楮③,其中多女床。鳥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釋
①鳥危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屈吳之山東南四十里許為道安古城,有三水合西流象鳥翼,西會玉河,又西北注消河,即首經棼水所注之赤水也。翼謂之危者,張若人升危也。”
②檀,檀樹,檀樹的香味能驅蟲防蟲,木材是制作衣柜等家具的上好材料。
③楮(chǔ),又叫構木。
譯文
從鹿臺山往西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鳥危山,山的南面有許多磬石,山的北面生長著許多檀樹和楮樹,山中還有很多女床草。鳥危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赤水,鳥危水中有許多細丹砂。
小次山〓大次山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陽多堊①,其陰多碧,其獸多■羊、麢羊。
注釋
①堊(è),可用來涂飾的有色泥土,有紅、白、青、黃等多種顏色。
譯文
從鳥危山再往西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小次山。山上有很多白玉,山下有很多赤銅礦。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白色的頭,紅色的腳,它的名字叫朱厭。這種野獸一旦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戰亂。
從小次山再往西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次山。山的南面有很多堊土,山的北面有很多青綠色玉石,山中的野獸以■牛和羚羊居多。
薰吳山〓■陽山
又西四百里,曰薰吳之山①,無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陽之山②,其木多■③、枏、豫章,其獸多犀、兕、虎、犳④、■牛。
注釋
①薰吳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薰,炙手也,古作‘熏’。吳,音虞,嘩也。山在今且隆城以西,其南洮陽諸水象火熾,其北大夏諸源象炙手也。”
②■(zhǐ)陽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同砥。砥陽,砥水之陽也。砥水在河曲北岸,今大哈柳圖河也。導源小圖爾根山,東流南折而西受北來二小水,又西南屈曲,西入河,其形似砥刃之狀。”
③■(jì),古木名,也稱水松,形狀像松樹,有刺,有很細的紋理。
④犳(zhuó),古代的一種野獸,身上有類似豹的花紋。
譯文
從大次山再往西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薰吳山。山上沒有任何花草樹木,但蘊藏著豐富的金礦和玉石。
從薰吳山再往西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陽山,山上的樹木大多是水松樹、楠樹、樟樹,山中的野獸大多是犀牛、兕、老虎、犳、■牛。
眾獸山〓皇人山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眾獸之山①,其上多■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黃金,其獸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②,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釋
①眾獸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今為阿穆尼達爾嘉山,在西寧府南二百里。”
②皇人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皇,同煌,即今之石流黃,此經所謂青雄黃也。皇人之山,今名喀爾藏嶺,明《志》謂之熱水山,在青海東北。”
譯文
從■陽山再往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眾獸山。山上有豐富的■琈玉,山下生長著很多的檀樹和楮樹,山中的野獸主要是犀牛和兕。
從眾獸山再往西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皇人山。皇人山上有豐富的金礦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的石青和雄黃。皇水是從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赤水,皇水中有很多細丹砂。
中皇山〓西皇山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①,其上多黃金,其下多蕙棠②。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③,其陽多金,其陰多鐵,其獸多麋④、鹿、■牛。
注釋
①中皇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山在大通河北岸直肅州東南三百里阿木尼岡喀爾山之脊也,蓋亦以生煌得名。”
②棠,指棠樹。
③西皇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山在今嘉峪關東五十馀里,俗呼硫磺山。”
④麋(mí),俗稱“四不像”,一般認為它的角似鹿非鹿,它的頭似馬非馬,它的身似驢非,它的蹄似牛非牛,所以稱它為四不像。是我國的特產動物,野生種現在很難見到。
譯文
從皇人山再往西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中皇山。山上有豐富的金礦,山下生長著很多蕙草和棠樹。
從中皇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西皇山。山的南面有豐富的金礦,山的北面有很多的鐵礦,山中的野獸主要是麋、鹿和■牛
萊 山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萊山①,其木多檀楮,其鳥多羅羅②,是食人。
注釋
①萊山,古山名。《五藏山經傳》卷二:“即陰得爾圖拉山也。萊,草名,葉似麥,實如青珠,其根醫家名麥門冬,洮水眾流象之。”
②羅羅,古鳥名。
譯文
從西皇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萊山。山上生長的樹木主要是檀樹和楮樹。山中的鳥多為羅羅,這種鳥是會吃人的。
總 觀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于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①,白菅為席。其十輩②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③,毛采。
■
注釋
①少牢,古代祭祀時只用豬和羊就為少牢。
②輩,類,其十輩神,指上面提到的人面馬身的十個神。
③鈐(qián)而不糈,這里是指祈禱時不用精米。郭璞注:“鈐,所用祭器名,所未詳也。或作思訓祈不糈,祠不以米。”
譯文
縱觀《西次二經》這一山系,從鈐山到萊山,共十七座山,沿途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有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馬的身形。還有七座山的山神是人的面孔牛的身形,都有四只腳,一只臂膀,拿著拐杖行走,這些就是飛獸之神。祭祀這些山神時,用豬和羊作供品,擺設供品的席子是用白茅草做成的。祭祀那十個山神時,在供品中,只有一只雄雞,也不用米,毛物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
西次三經
導讀
《西次三經》主要介紹崇吾山、長沙山、不周山、峚山、鐘山、泰器山、槐江山、昆侖丘、樂游山、蠃母山、玉山、軒轅丘、積石山、長留山、章莪山、陰山、符惕山、三危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山的相對位置、相關河流、物產和有關山神祭祀等情況。
崇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