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六項”廣告行動,鋪天蓋地、排山倒海。僅用了一周時間,“野馬”便轟動了整個美國。據說,“野馬”上市的第一天,就有400萬人涌到福特代理店購買。“野馬”的策劃有方和顯赫成績,使得艾柯卡一舉成為“野馬車之父”。艾柯卡巧用“借刀殺人”一計,向市場發起的強有力的宣傳攻勢,幫助福特公司化險為夷,而且他也被破格提升為福特集團總經理,被眾多美國人譽為傳奇式的英雄人物。
■ 處世活用 ■
朱元璋巧除敵將
1357年冬,陳友諒手下的勇將趙普勝將朱元璋的愛將俞廷玉殺害。朱元璋心痛萬分,決定借陳友諒的手除掉趙普勝。于是,他派出一名說客,潛入安興城,故意結交趙普勝的門客趙盟。說客竭盡全力,漸漸與趙盟拉近了關系。一天,說客故意將一封朱元璋寫給趙盟的信交給趙普勝,讓趙普勝心生疑惑,很快疏遠了趙盟。趙盟此后坐臥不安,無奈,只能和說客一起逃到應天歸順了朱元璋。朱元璋格外優待趙盟,賜給他重金,并讓他回陳友諒軍中散布謠言,將趙普勝的逆反之舉大肆宣傳。
陳友諒聽到傳聞后,將信將疑,于是派使臣去趙普勝營中探聽虛實。趙普勝是一個武將,自恃戰功,素來對使臣傲慢無禮,對陳友諒也不是很尊重。使臣回到營中,把趙普勝的狂妄自大都匯報給了陳友諒,陳友諒氣不打一處來,于是親自率領重兵來到安興城。趙普勝慌忙前去迎接,卻被陳友諒的親兵一舉拿下,趙普勝還沒有來得及辯解,就已經身首異處。
朱元璋能夠順利除去趙普勝,得力于他兩次妙用“借刀殺人”一計。先是巧妙地借用計謀破壞了趙普勝對門客趙盟的信任,利用趙盟的失意,用謠言中傷趙普勝,成功地破壞了陳友諒和趙普勝的關系,然后借陳友諒之手,殺死了毫無防備的趙普勝。趙普勝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屈死,陳友諒還在為自己及時鏟除了叛逆而暗自慶幸!這兩個人,一個失去了性命,一個失去了大將,損失慘重,而幕后的策劃者朱元璋卻在一邊坐收漁翁之利,甚是歡喜。
史思明巧脫身
史思明是少數民族突厥人,以作戰勇猛、足智多謀而聞名遠近。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至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謹慎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聰明的史思明一本正經地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奚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就會惹來滅族之禍。”奚王信以為真,馬上用貴賓的禮節接待他。奚王害怕唐朝的勢力,決定派100人和史思明一起前往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大多沒什么用,這樣的人怎么能去見大唐皇帝呢?我聽人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怎么不讓他去呢?”奚王聽從史思明的意見,讓瑣高和他手下的300人跟隨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一行人快到盧平的時候,史思明秘密派人報告盧平守將裴休子:“奚族人派來的精銳將士馬上就要到了,他們聲稱來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盧平,你要做好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先除掉他們。”裴休子信以為真,在奚族人進入盧平后,一舉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精光,單單留下了瑣高。史思明把瑣高押送到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那里。張守珪見奚族人中最勇猛的武將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覺得史思明為唐朝立了大功,便立即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對史思明大加贊賞。此后,史思明被張守珪器重,并在張守珪的保薦下,見到了唐玄宗。唐玄宗賜座給他,稱他是世間奇才,并授予他大將軍、北平太守的職務。
史思明在與奚族人的斗爭中,沉著鎮定,急中生智,不僅利用盧平守將裴休子殺死了奚族眾士兵,而且精明地獻上才智出眾的瑣高,讓節度使張守珪對他刮目相看,從而輕而易舉地在朝廷謀得了官位和財富。史思明“借刀殺人”,騙過一行人,不僅了保全性命,還意外獲利,可謂深知“借刀殺人”之計的精髓。
張居正借勢秉政
明神宗即位時,年僅十歲,因此由太監馮保幫助佐政。當時的大學士張居正一心為國家社稷擔憂,但苦于沒有大權,便決定私下和馮保密切往來,建立親密無間的關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馮保的幫助下奪得實權。
這時,獨攬朝政的是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總想找機會取代高拱的位置。一天,神宗皇帝早朝后走出大殿時,突然一個男子朝自己徑直走來。左右隨扈急忙上去把他捉住,并在他身上搜出一把利刃。見此人明顯想行刺,神宗不禁嚇出一身冷汗,急忙命令馮保對其審問。這人供出自己叫王大臣,從南方戚繼光營中來。馮保聞言大驚,立即停審,親自前往張居正的住所,詢問該怎么處理此事。張居正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對馮保說:“馮公啊,高拱屢次想把你逐出宮門,如今怎么不乘此良機把他除掉呢?你只要這樣做……”馮保聽后連連稱妙,立刻派親信對王大臣說:“下次審問你時,只要你一口咬定是高拱派你來的,我便赦你無罪,并重重有賞,你要是不從,就重棒把你打死。”王大臣只得答應了下來。審問開始后,馮保一臉嚴肅地斥問王大臣:“大膽刺客,竟然敢行刺當今圣上,還不趕緊交待是誰指使你來的?”王大臣吃盡了皮肉之苦,稀里糊涂地答道:“是你讓我說是受高拱主使來的。”馮保聽后頓時五雷轟頂,旁聽者一片嘩然。馮保連忙宣布退庭。次日再審時,王大臣已中了啞毒,不能說話,馮保不等細問就朱筆一揮,把他推出午門斬首了。
盡管事情最終出乎張居正所料,弄巧成拙,讓馮保很是難堪,但張居正順利地達到了他的目的。高拱看出有人想陷害自己,心里很害怕,于是立刻向神宗請求告老還鄉,讓出了職位。不久,張居正便如愿拿到了執守朝政的實權。
“借刀殺人”之計,或借敵或借友。張居正借友,其實是利用第三者對自己的信任,幫助自己扶搖直上。
英先生計獲雙贏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是當事人不方便當面說明的,但又不能不解決。這時如果巧用、妙用外人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不僅可以將問題游刃有余地解決,還不會傷害自家人的和氣,是一個實用的好策略。
英先生的妻子最近認識了一位同行,交往越來越頻繁,有時候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英先生也接到過幾次這個男人的電話,但每次都是禮貌地把聽筒轉給妻子,很有男子漢氣度。可是一看到妻子和那個男人聊得開心的樣子,英先生就心煩意亂,就連玩自己最喜歡的電腦游戲都心不在焉。可是,因為婚前兩人有“不干涉彼此私事”的約定,英先生始終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阻止妻子,每次都只能這么忍著。
有一天,妻子竟因為要請教一些專業問題把這個男人“請”到了家里。英先生對這位客人表現得非常熱情,又是讓座又是倒水,“經常聽妻子提起你,你們慢慢聊,我出去買點東西。”英先生表現得很灑脫,可是一出門,就怎么都覺得別扭,感覺自己突然成了這個家里的外人了。英先生左想右想,跟那個男人直說吧,怕他跟妻子介意,反而傷了自己和妻子的感情;跟妻子說吧,又怕妻子說自己小心眼兒,這么多年在妻子眼里的大度形象就毀于一旦了。
苦思冥想,英先生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回到家,英先生借故和這個男人閑聊,要到了他妻子的聯系方式。第二天一上班,他就給那位男士的妻子打了個電話,平心靜氣地將自己的顧忌說了出來,對方的妻子也很通情達理,兩人最終達成了共識:不動聲色地拉遠他們的距離。
回到家里,英先生的妻子像往常一樣等電話,等了半天沒等到,于是主動打了過去。沒說多久,妻子便掛掉電話,變得失落起來。英先生問她:“怎么了?沒在家嗎?”妻子說:“在呢,說今晚妻子請了客人,沒時間。”英先生一聽,暗暗感嘆自己和對方妻子想出來的招兒還挺管用!于是對妻子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誰能總和你這么聊呀?”以后的幾天,一到兩人的通話時間,不是那位男士家“有事”就是英先生為妻子安排了“節目”,兩個人再也沒有過長聊的機會。很快,英先生的生活恢復了正常,他的心態也平和了許多。
“借刀殺人”,即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可穩操勝券,大大得利,將我方損失降到最低。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平靜幸福的家庭生活,英先生巧妙地利用了對方妻子的類似心態,攻擊了他自己的“敵人”,在維護自己感情利益的同時,也保全了對方的感情,實現了雙贏。
■ 職場活用 ■
小心做了別人的“刀”
此計原來是腐朽的封建官僚之間相互利用、爾虞我詐的政治權術,強調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在對手內部制造矛盾,將其擊敗。在今天,人們作為職場中的個體,同樣要學會識破別人“借刀殺己”的企圖,以防被人利用,做了殺人的刀子。
莫先生原來是一家國有企業的辦公室主任,對廠長忠心耿耿,因此被列為了副廠長候選人。一次,莫先生和廠長、副廠長一起,陪同一位客戶到某飯店吃飯。飯局還沒有結束,副廠長便把莫先生叫了出來,說為了穩穩拉住客戶,做好生意,要給客人找個小姐服務服務。
既然領導都發話了,莫先生也就沒說什么,照副廠長的意思做了安排。吃完飯,莫先生便把客戶帶到包間休息,哪知客戶順便把廠長也拉了進去。沒多久,兩位花枝招展的小姐便翩翩而進。
可是沒過一會兒,警察突然來查,把廠長、客人和兩位小姐都帶走了。事情雖然還算是清白,廠長也并沒有什么過錯,但他嫖娼被捉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事后,廠長暴跳如雷,免去了莫先生的辦公室主任職務,把他下放到了車間。
莫先生現在雖然已經成為個體老板,擁有了不少資產,但那次事件一直都是他心里的痛。直到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是副廠長對廠長有意見,想把廠長的名聲弄臭,而他一不小心成了副廠長手里的“刀子”。
副廠長借他這把“刀”和小姐那把“刀”毀了廠長的名譽,又借廠長這把“刀”免了莫先生的職務,鏟除了“異己”,可謂狡猾之極。
現實職場中,“借刀殺人”的事不在少數,莫先生的教訓是深刻而慘痛的。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遠離別人的矛盾旋渦。否則,就會讓自己的事業走了彎路。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原典
困敵①之勢②,不以戰;損剛益柔③。
注釋
①困敵:迫使敵人處于困頓。
②勢:即兵勢。
③損剛益柔:在敵我總的力量不變時,敵人由優勢變劣勢,由主動變被動,我方自然也就由劣勢變優勢,由被動變主動了。
譯文
對敵人造成圍困的形勢,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靜守不戰的戰略,積極防御,因勢利導,逐漸消耗敵人的再生力量,最后用敵方力量發展的命脈來扼殺它,可使“強敵”受損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這就是“損剛益柔”原理的演用。
■ 解讀 ■
“以逸待勞”,是指當敵方氣焰高漲時,為了避開敵人的鋒芒,有力地增強自己的兵力,首先應該主動采取守勢,進行積極防御的同時,養精蓄銳,有效地控制敵人,巧妙周旋,調動其在預設的戰場上四處奔命,待敵人疲勞混亂、銳氣減退、敵我態勢發生變化時,迅速轉守為攻,乘機出擊取勝。此計強調:要想讓敵方處于困難的境地,不一定只有進攻之法。關鍵在于適時地掌握主動權,伺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積極調動敵人,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創造決勝機會。所以,此計中的“待”切不可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相反,它是積極主動的反擊準備。
戰爭是一種“力”的較量,要運用智慧,削弱、限制敵方的力量,增強己方力量的發揮,才有取勝的把握。“以逸待勞”之計,就是實現“力”轉化的有效方法。以我方的嚴整來對待敵人的混亂,以我方的冷靜來對待敵人的惶恐。總之,想方設法讓敵人長途跋涉,疲于奔命!以自己的從容休整,來對待敵人的筋疲力盡;以自己的物資豐盈來對待敵人的彈盡糧絕。這樣,才能戰勝敵人。
而在現代商戰中,“以逸待勞”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贏大變的策略。此計有以下幾種含義:首先為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要戰勝對手,自己首先要有充足的力量儲備,而當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擊敗對手時,一定不要過早地和對手直接交鋒,而應該積極退守,有效利用時機,擴充力量,使自己由弱變強。總之,時機不成熟時要善于等待時機,可以采取虛于應付、故意拖延等辦法與對手周旋,時機一到,一鼓作氣消滅對手。其次,與對手周旋時要以守為攻。在對手氣勢兇猛時,為了減少自己不必要的棲牲,想方設法讓對手“活蹦亂跳”,以至于體力疲憊,士氣低落,達到削弱其力量的目的。有時候,防守是為了準備更大的進攻,防守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進攻方式,這時的“不戰”好過于戰。積極主動自守的不戰策略,比打斗更能消耗對手的力量,消磨對手的士氣。
當對手運用此計時,我們也應該積極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來應對:首先,先行進入戰場,爭得有利地位。先于敵人進入戰場,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調整,做戰前準備,并全面熟悉環境,控制戰爭的主動權,緊緊抓住戰爭取勝的關鍵要素。其次,靈活多變,以簡勝繁。在戰爭中要舍棄不必要的行動,集中力量完成關鍵步驟,避免多余消耗。此外還要機動靈活,以不變應萬變、以小變應大變,用較少的代價引發敵人的巨大代價。最后,養精蓄銳,削弱敵力。利用疲勞戰術,削弱敵人的力量,并暗中積聚自身力量,占據絕對優勢。
如果此計運用得當,在軍事上便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在商戰及政治生活中,凡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便可從容應對外界的變化。而為人處世中,遇到問題時,要避開矛盾,稍事拖延,待各方面都冷靜下來,時機成熟后再做處理,則更為穩妥。此時的“拖”,并不是懈怠,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解決方式,靜觀事物發展變化,抓住有利時機,將難題徹底解決。
■ 兵家活用 ■
重耳“退”滅楚軍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王位繼承權爭奪內亂,太子申生被逼死,他的弟弟重耳被迫逃亡國外。公元前637年,重耳流亡到了楚國。楚王覺得重耳以后有可能重回晉國奪取王位,因此對重耳非常熱情。
一天,楚成王舉行宴會招待重耳,氣氛十分熱烈。席間,成王見重耳有些醉意,便乘機試探:“公子,如果將來能返回晉國執政,您將怎么報答我呢?”重耳沒想到楚成王會在這種場合提出這樣的問題,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但憑他的政治經驗,他還是很快回答道:“大王,楚國美女如云,金玉珠寶成山,美麗鮮艷的羽毛、潔白細潤的象牙、堅固耐用的皮革應有盡有。傾晉國所有,都比不上貴國一個零頭。”重耳面帶慚愧,稍事停歇又說:“托您的福,重耳如能返回晉國奪得王位,一定不忘您的大恩大德。將來如晉、楚發生戰爭,我一定下令晉軍后撤九十里,以期大王諒解。”楚成王聽了,雖然心里不怎么滿意,也不好說什么。大將成子玉有點氣不過,悄悄對楚成王說:“重耳說話如此囂張,日后一定忘恩負義,大王應該及早鏟除他,不留后患。”楚成王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