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勝戰計(7)

之后,重耳歷經磨難,終于回到晉國,登上了國君寶座。他抓緊改革內政,擴充軍隊,國力迅速加強。公元前635年,楚國大將成子玉率兵進攻宋國。宋國一面抵抗,一面與晉國商討派兵救援一事。重耳和眾臣商量之后,決定派兵攻打剛剛投降楚國的曹、衛兩國,如果楚軍前往救援,宋國便可以逃過一劫。楚成王聽說晉軍接連攻下了曹、衛兩國,慌忙命令成子玉撤離宋國。成子玉不自量力,私自發兵向晉軍進攻。重耳命令晉軍向后撤退,將士們都強烈反對,“堂堂晉軍在楚軍面前打退堂鼓,這是莫大的恥辱,會讓諸侯嘲笑的。我們應該攻其不備,讓他們措手不及。”大臣狐偃解釋道:“當年國君曾向楚王許諾,如果同楚軍發生沖突,當‘退避三舍’以報大恩。今日我軍暫退三舍,不僅兌現了當年國君的諾言,還可以避開楚軍鋒芒,待其斗志松懈再與之交戰,這樣就可以勝券在握。”晉軍將士一退九十里,在城蹼(今山東省蹼縣南)停下后,列陣等待楚軍。重耳坐臥不安,既擔心晉軍從未與強大的楚軍交鋒過,又害怕諸侯會怪罪他的忘恩負義。忽然,帳篷外歌聲大作,將士們個個士氣飽滿,積極準備迎敵,重耳頓時堅定了與楚國決一死戰的信心。決戰開始,重耳派出一隊精兵強將,駕著戰車猛力沖擊楚軍的薄弱環節。同時,他又指揮一部分主力部隊,假裝繼續退兵,引誘楚軍主力追擊,將其帶入晉軍的埋伏圈,全部殲滅。晉軍取得了全面勝利。

重耳借“退避三舍”從容布陣,正是妙用了“以逸待勞”之計,以靜對動,掌握了主動權,積極調動敵人,待機而動,不僅在敵人疲憊不堪、無以應對時將其一舉攻下,而且因為舍棄了諸多不必要的盲目行動,為晉軍減少了許多無謂犧牲。

埃軍巧妙誘敵

1973年10月8日,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王牌部隊第190裝甲旅奉命從阿里什出發,前往菲爾丹援助那里孤立的以軍,并破壞菲爾丹橋,阻截埃軍前進。第190裝甲旅到達以軍第二道陣地之前,已經與埃及軍隊第二步兵師先頭部隊交鋒,先后從不同方向對埃軍發起了三次進攻。以軍先后有35輛坦克被擊毀,第190裝甲旅旅長亞古里孤注一擲,將剩余的85輛坦克都安置在了第二道防線上。

當時的情況是:以軍坦克孤軍奮戰,沒有炮兵和航空兵支援,遠距離行進之后,已經疲憊不堪;三次突擊受挫,指揮官極度暴躁,急于和菲爾丹橋附近的以軍會合。于是埃軍決定誘敵深入,伏擊圍殲該旅主力。他們首先派工兵營在菲爾丹附近搭建假橋,制造埃軍后續部隊即將渡河的假象,讓以軍錯誤增援,然后將先頭營撤出原陣地,助長敵人的傲慢輕敵情緒。埃軍擔任伏擊的部隊出于隱蔽考慮,只攜帶了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等輕型反坦克武器,并在道路兩旁二三百米處挖掘了單兵掩體,利用沙丘進行掩蔽。不出所料,以軍第190坦克旅被埃軍的種種假象迷惑,亞古里命令集結的全部坦克向埃軍伏擊陣地高速開進。等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埃軍的各式反坦克武器便一齊開火,僅三分鐘時間就將以軍全部坦克擊毀,俘虜了旅長亞古里,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仗。

以色列王牌旅的覆滅,雖然在于它的孤軍冒進,但更主要的是埃軍指揮員善于采用“以逸待勞”的策略,在敵人無力反抗,并急于求成之時巧妙地將對方步步引入埋伏圈,進行猛烈攻擊。“以逸待勞”,不僅己方省時省力,還能給對方以有力的打擊,是戰爭中一計實用性很強的謀略。

阿軍“設陷”巧奪優勢

1980年,蘇軍動用了一千多門大炮,試圖用火力優勢攻下阿富汗。然而令他們大失所望的是,阿富汗游擊隊并沒有被嚇倒,相反,他們逐步掌握了蘇軍的作戰方式及特點:蘇軍每次進行“圍剿”,都是步兵在前面沖擊,炮兵在后面支援,步炮協同作戰、步步逼近。針對這種作戰方法,游擊隊決定迅速切斷敵人步炮聯系,采用先避開敵人步兵,將炮兵一舉消滅的戰術予以還擊。

很快,阿軍便選定地形險要、怪石嶙峋的潘杰希爾山谷作為伏擊敵人的有利戰地。為有效打擊蘇軍的炮兵,游擊隊在谷地深處部署了少數兵力作為誘餌,以吸引敵人主力,而近百名攜帶爆破武器的游擊隊員則埋伏在谷口兩側的灌木叢中,隨時聽候命令,將敵人主力一舉殲滅。

初冬黎明,自信滿滿的蘇軍以一個營的兵力,在二十多門大炮的支援下,向谷地撲來。游擊隊的“誘餌”兵力迅速與敵人步兵交鋒,且戰且走,順利將敵人步兵引向了谷地深處。此時,仍在原地射擊的蘇軍炮兵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遠離了步兵。時機已到,埋伏在谷口兩側的游擊隊員立即發出行動信號,迅速向敵人炮兵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肉搏戰,游擊隊員用大刀、長矛和火槍,將敵人殺了個血肉橫飛,還將一包包烈性炸藥塞進了敵人的炮膛,隨著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蘇軍的大炮一瞬間全都變成了廢鐵。等到敵人步兵趕來救援時,在他們面前的已經是一堆堆大炮殘骸和蘇軍士兵的尸體,而阿富汗游擊隊早已經勝利轉移了。

原本處在“弱勢”的阿軍,主動采取守勢,積極防御,有效地調動蘇軍在對己方有利的戰場上四處奔命,等蘇軍孤立無援、銳氣減退時,迅速轉守為攻,乘機出擊取勝。適時地掌握主動權,伺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就可以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創造決勝機會。阿軍的這招“以逸待勞”,成功地變劣勢為優勢,便弱勢為強勢,變被動為主動,絕地反擊,勝券在握。

■ 商家活用 ■

玫琳·凱開門迎員工

20多年前,玫琳·凱創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公司。一直以來,她都秉承讓員工直呼她姓名的習慣,希望公司里所有的人都能通過互相稱呼名字來增進彼此的感情,營造和善、輕松的工作氛圍。玫琳·凱還親自招募并訓練每位新職員,并在每個月舉辦的新員工講習會議上致上一段簡短卻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幫助他們清除緊張感,然后在一種活躍的氣氛下,講述公司的發展歷程。玫琳·凱的理想與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員略有不同,她希望充實公司每位員工的生活,不僅是在經濟上,更重要的是在情緒和精神上。玫琳·凱希望他們都能喜愛自己的工作,同時也歡迎他們隨時向公司領導提出意見和批評。在短暫的演講中,新員工不斷地稱她為阿什女士,她總是很耐心地解釋:“請你們叫我玫琳·凱。我不要你們當我是公司的董事長,把我當成你們的朋友好了。當你們覺得需要我時,記住我的門總是敞開的。”

一個優秀的管理人員,首先必須讓自己融入團隊之中,敞開心扉去接納每一位員工,對員工關注和喜愛,才能收到同樣的回報。一位員工講述了一次被老板冷落的經歷:周六早上,當他開車經過經理家門口時,經理正在整理草坪。由于他剛搬到此地,所以很高興看到熟人。他立刻把車開進車道,搖下車窗跟經理打招呼,“您好嗎?”他問經理,“您知道嗎?我們還是鄰居呢,我就住在兩條街外。”沒等他再說話,經理便很不友好地說:“你最好搞清楚,雖然我們是工作關系,但這并不表示我們可以像鄰居一樣來往,而且我從不和部屬私下交往,所以請你以后不要再拜訪我了。”這位員工頓時又尷尬又失望,盡管經理在公司和他裝作一副什么事都沒發生的樣子,但他已經完全沒有了工作熱忱。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但是,有些管理人員有意采取的“門戶緊閉”的管理哲學的確讓許多員工情緒低落,疲于工作。很多時候,只是簡單地和每位員工都打聲招呼,點頭微笑一下,都可以讓員工精神煥發,無形中增加他們的工作斗志,對企業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那些領導和員工不相往來的公司,就如同是一家擠滿了陌生人的百貨公司,誰會為這樣的公司拼盡全力工作呢?

曾經有一位男士走進美國某大公司,他在招待處找了個位子坐下,招待員彬彬有禮地走上前去問道:“先生,我能幫您忙嗎?”“不用了,謝謝!我只是進來換個電池。我整天拜訪各家公司,但遇到的人都不太友好,有時候態度還真是惡劣。但當我走進這里,每個人都在由衷地笑臉相迎。”他停頓一下,又加了一句:“就好像沐浴在陽光里,讓人渾身舒暢!”“就有如沐浴在陽光里”,誰不喜歡這樣呢?這正是“大門敞開”哲學的最終目的,讓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備感親切。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在員工面前樹立威信,實施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取得最佳經營的重要手段。而一說起威信,人們便很快想到一副難以接近、生冷僵硬的領導形象。事實上,威信不只是建立在嚴厲的管理制度和一絲不茍的執行制度上,它更應該存在于友好、親善的處事行為之中。等級森嚴的管理制度無疑可以幫助公司管理員工,提高生產能力,然而,它也很容易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要想高效、有力地創造管理及生產效應,就應該做到和員工保持盡可能親密及頻繁的接觸。

玫琳·凱的開門政策深得人心,“開門”就是在說:請進來,我在這兒歡迎您。這種方式很好地拉近了主管和員工之間的距離,談話也就自然會坦誠得多,便于主管及時了解并處理員工的各種問題,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主管與職員關系生硬而不和諧,員工的工作熱情自然會明顯降低,直接影響生產進度。瑪麗·凱深得人性化管理的精髓,抓住了管理成功和商戰取勝的關鍵依賴要素——人,為他們創造了足夠寬松的氛圍,以增加員工的工作熱情,為企業的壯大養精蓄銳。一旦時機成熟,玫琳·凱的公司便極有可能在激烈的商戰中占據優勢。與許多公司忽略人性化管理,一味追求業績,短期受益,卻無法長期健康運營相比,玫琳·凱可謂以小變應大變,以靜制動,“以逸待勞”,更為高明。

華為低調煉內功

作為民企華為的老總,任正非的低調在行業內是眾人皆知的。他本人從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總是構筑起一張無形的自我保護網,讓自己置身于媒體所能觸及的范圍之外。以至于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任正非是在刻意地避開媒體,與媒體保持距離。迄今為止,媒體對任正非的信息捕捉,都完全靠華為有選擇地對外公布,因此,任正非本人的生活細節還沒有一家媒體能夠掌握,更沒有一家媒體能夠報道出來。任正非和華為也因此被外界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讓記者永遠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華為的電信設備在國際、國內市場稱霸多年,但是在公開場合,華為從來不以第一自居,也從不張揚地打廣告,因此人們只能偶爾通過新聞里華為在某國中標或在做某項并購交易的消息來猜測華為成功的秘訣。2001年,中國電信市場分拆重組、全球電信市場萎靡不振之前,許多IT企業相繼上市,華為卻堅持不上市,不給媒體炒作的機會。

任正非處在暗處,媒體在明處,媒體對他“霧里看花”,他卻通過各種途徑密切地關注著媒體的動向,這樣既利于保護自己,又方便瞅準時機主動出擊,有時還可以借用媒體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他深知在中國,企業家與媒體最好的關系就在若即若離的策略中,既不能過于親密也不能過于疏遠。因此任正非可以這樣讓媒體永遠無法炒作他的生活細節,而他則隨時自由地駕馭媒體。華為欣賞“群狼戰術”,技術上的大投入保證了狼的攻擊性,而遠離公眾、回避媒介的做法則是“狼行成單”的必然。2003年在媒體公布的中國電子行業企業百強排行榜上,華為的營業額排在第7位,但利潤卻是前三強海爾、聯想和TCL相加的總和,并連續多年占據利潤第一的寶座。華為越是遠離媒體炒作,就越是能得到媒體和企業界人士的熱烈追捧。任正非對內部員工做的文章,也被日本企業界人士當成是研究中國管理的重要文獻。

任正非在媒體面前的低調,其實是一種“以靜制動”,“以逸待勞”的戰略,而且他很好地把握了低調做事的尺度,沒有像許多中國企業家一樣走向與媒體相處的兩個極端:要么放縱傳播,讓炒作大行其道;要么閉關自守,封鎖消息源頭。華為適時出擊,選擇性地發布企業的相關消息,而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修煉企業內功上,默默做事,一舉成名。運用這種策略,不僅成功地擺脫了外來干擾,而且用“靜”成功地將對手迷惑,為自己的飛速發展爭取到了有利的時間差,傷敵于無形之中。

■ 處世活用 ■

羅斯福巧救英國

1940年12月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在“塔斯卡盧薩號”驅逐艦上悠閑地欣賞加勒比海秀麗的風光,而此時的大洋彼岸,英國軍隊和德國法西斯已經奮戰得不可開交。由于德軍備戰充分,裝備精良,很快,英國軍隊就無力反抗了。正在度假的羅斯福不久便收到英國首相丘吉爾寫來的一封求救信。信中說,英國財政資源枯竭,他們已無法購買作戰的必需品。邱吉爾懇請羅斯福為英國提供幾千架飛機和幾百萬噸船只。

英國和美國的利益息息相關,榮辱與共,這一點羅斯福心里很清楚。但是美國的中立法規定,交戰國一定要用現款購買武器裝備。而且,美國是不允許向沒有償還第一次世界大戰債務的國家提供貸款的。如果救助英國,無疑會違反中立法的這兩項規定,如何說服議會里的那幫人呢?羅斯福為此大傷腦筋。

12月17日,羅斯福為此事專門在華盛頓舉行了一場記者招待會。會上,他向與會者介紹:“保衛美國最好的辦法是讓英國打敗德國。但是,現在讓英國沒有了資金,讓他們拿什么去幫助我們打敗德國呢?”臺下鴉雀無聲。羅斯福知道他們也毫無辦法,便接著說道:“如果有一天,我的鄰居家里失火了。我們兩家只有100米遠,我這里有個水龍頭,只要給他拿去,就能幫他把火撲滅。可是,我總不能在救火之前對他說,伙計,這條管子值15美元,你得先給錢啊。”臺下一陣哄笑。“你們說我該怎么辦呢?”羅斯福問道。有人說:“才15塊錢,給他好了,救火要緊。”羅斯福說:“如果我給他,那今天是水管,明天就有可能是汽車,日子久了,我們家的東西可就全沒了。”臺下又是一陣笑聲。有人說:“還是要給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我可以借給他管子,他用完了再還給我。假如用壞了,他就得照賠不誤。”“這是個好辦法,是聰明人的辦法!”臺下有人喊道。經過這次會議,羅斯福認識到他所推崇的租借法案很有可能在國會通過,這讓他信心大增。不出所料,國會通過辯論,最終以多數壓倒少數的優勢通過了租借法案。1941年3月11日,當羅斯福總統將它簽署為法律時,他極其激動地說:“我們總算有了一個能夠幫助鄰居的好法律。”邱吉爾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萬分:“這太絕妙了,羅斯福所做的一切真是太完美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周宁县| 揭阳市| 长春市| 开封县| 宝丰县| 通许县| 平邑县| 佳木斯市| 江津市| 巫溪县| 西林县| 富民县| 青海省| 鹰潭市| 门头沟区| 织金县| 德保县| 铜山县| 清徐县| 桃园市| 蕉岭县| 闸北区| 抚远县| 沁水县| 名山县| 石楼县| 天等县| 时尚| 夏津县| 武乡县| 祁东县| 水富县| 平罗县| 沂源县| 平原县| 苍溪县| 临洮县| 同心县| 西华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