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先生靜靜地聽著漢斯滔滔不絕的談話,時間過得飛快,飛機很快到達了目的地。臨分手的時候,這位先生給了漢斯一張名片,并告訴漢斯,他歡迎漢斯隨時給他打電話。
這位先生從外表來看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年人,因此漢斯也沒有在意,就繼續自己的旅程。
回到家里,漢斯整理物品的時候,發現了那張名片,仔細一看,漢斯大吃一驚,飛機上鄰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資基金管理人!自己居然與著名的投資基金管理人談了兩個小時的話,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漢斯毫不猶豫,馬上提上行李,飛往紐約。一年之后,漢斯成為一名投資基金的新秀。
對每個人來說,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碰上了成功人士,你就會覺得心情豁然開朗、耳目一新,成功的大門也隨之向你敞開。成功人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但很多人卻不能夠得到他們的青睞和支持,這是為什么呢?
怎樣結識成功人士
每一個成功人士在事業成功之前都有一套招納成功人士的謀略。他們慧眼識成功人士,熱誠對待他們,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與此相反,失敗的人士卻往往不識他們的重要性,自以為是,小看成功人士,遠離成功人士。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有多大的實力和本事,你的事業之金字塔終究會土崩瓦解,夷為平地。
那么,如何結識成功人士?如何獲取他們的支持?
主動接觸成功人士
生意場上,初創業者往往起步艱難,如果能得到事業有成人的幫助,一定會飛得快,跑得遠。因此,你的交際圈子中有幾位大老板為你“呼風喚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你這個“小字輩”又如何與他們接觸,并如何讓他們喜歡你呢?
首先,必須掌握大老板的社會關系。大公司或知名老板是很難與一般老板會面的,但是,如果能與他們合作或與他們交上朋友,那真是很榮幸也很珍貴的,因為從他們那里你會大開眼界,學到許多平常學不到的東西。
要與大老板交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們的社會關系。大老板是人,不是神,他們有各種社會關系,有各種各樣的業務,也有各種各樣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別是現代媒體,經常關注一些大老板的情況,你從中定會了解一二。你可以從他的歷史上認識他的過去、他的經歷、他的祖輩、父輩,也可以從他的親屬、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那兒認識了解他。
從業務上了解大老板也是一條好途徑。他經營的業務范圍主要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么地方,這些公司的經營者是誰,他多長時間會查看分公司、子公司,等等。
從興趣愛好上了解大老板。他喜歡什么運動、什么物品、什么性格的人,他喜歡或經常參加什么聚會,他休閑、娛樂的方式有哪些,常到什么地方去,等等。
總之,要結交一個大老板又沒有機會的時候,你不妨從以上幾個方面去了解,總會發現一些機會的。
其次,制造初次見面的氛圍。當你發現了或者創造了與大老板見面的機會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制造一種特殊的會面氛圍。因為,在眾多人物中,也許你本身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說不定連話都跟大老板說不上。
在共同出席的會議或聚會上,選擇位置時,一定要選擇一個與大老板盡可能近的位置,以便他能發現你,并且一有機會便可搭上關系。
同時,要以穿著表現自己的個性,因為與人第一次交往,別人往往是從服飾上得來第一印象。著裝要表現個性、特色,給人舒服的感覺。
要針對大老板關注的事予以刺激,要盡快發現對方關心注意何事,找到適當的話題,抓住對方的注意力,刺激對方對自己的興趣。話語要力求簡潔、有獨創性,使對方產生震撼,留下較為深刻的第一印象。
最后,適當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贏得大老板的青睞。大老板一般都愛才、惜才,如果你一貫表現出對他意見的贊同,不敢表現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會反感你的。因此,適當地表現自己的獨特才干,是會受大老板喜歡的。當然,你不能表現得太過鋒芒畢露,讓人一見就覺得有喧賓奪主之感。
與大老板有過幾次接觸,并感覺到他對你態度不錯,那么別出心裁送贈禮品是聯系大老板情感的重要方式。這要針對大老板的具體情況,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委托他人。不一定昂貴就是好禮品,要贈送,就要送他特別喜愛的東西才是。同時在贈送方式上也要別出心裁,從包裝樣式、贈送儀式都要顯得別具一格。
寫信是交流思想、聯系感情的好方式。隨著電訊事業的發展,電腦技術的開發,很多人的聯系方式都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聯系,很少再看見以書信方式交流了。你用書信方式向大老板請教問題,交流思想,他會感到很親切,所以這是你結交大老板的恰當的方法。
贊美成功人士
在積累人脈資源的過程中,懂得如何贊美別人是討得對方歡心的最佳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適當的贊美,溫暖別人的心,也溫暖自己的心,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贊美是一門學問,其中的奧妙無窮。
“贊美”的實質是能抓住贊美的事物的實質。許多人常犯的錯誤,見了什么都說好,見了誰都說高,有的是不懂裝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語言不到位,說不到點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在書法展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裝懂的人發出這樣的贊嘆:“這字寫得真好!”問他究竟好在哪里,他支吾半天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或者有人慨嘆:“這手字真乃絕活!我一個也認不出來!”如此贊揚,自露淺薄。
做一個贊美者,要懂專業知識。“隔行如隔山。”現代社會中專業分工很細,各專業相對獨立,自成相對封閉的系統。如果知識面狹窄,無疑就成了“門外漢”,空懷一顆善良的心,卻找不到贊美的話題。
首先,要善于使用專業術語。術語是構成一門學問的細胞,是其基本構成要素和基本概念。
其次,對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詣,你的贊美才會令人接受,并視你為知己好友。
贊美者還要表現獨具慧眼。獨具慧眼的贊美者善于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優點、長處和意義。
再次,了解引以為榮的事。
人不是歷史的符號,但在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又滿載著歷史記錄,其中不乏自己引以為榮的事情。對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較高的評價,如果能夠得到衷心地肯定和贊美,更是讓人高興和自豪的事。
如何求成功人士幫助自己
有時你看準的人,他卻不一定愿意與你相處,與你共事,為你效勞。怎么辦?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更沒有感動不了的人。你求人幫助,尤其求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那些身懷絕技的人,那些個性特異的人,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清光緒某年,鎮江知府大人想為他的母親做80大壽,消息傳到周炳記木號,周老板愁眉頓開,高興萬分。周老板為何高興?原來那時鎮江木號的木材,大部分堆在江里。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納幾千兩銀子的稅貼。木號的老板們為了放寬稅貼,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禮獻媚。可這位知府自稱清正廉明,所贈禮品均拒之門外。
周老板正在設法尋找接觸的機會,聽說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壽,頓時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對老夫人的話是百依百順。只要打動了這位老夫人,也就等于說服了知府大人。
周老板派人打聽老夫人喜歡什么,得知她最喜歡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來的鮮花呢?周老板靈機一動,有了辦法。
老夫人做壽這天,周老板帶著太太一行早早來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一下轎,丫環們就用綠色的綢緞從大門口一直鋪到后廳,周太太在地毯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開”到老夫人的面前,祝老夫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老夫人聽了笑瞇瞇的,連忙請他們入席。
宴席期間,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換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繡著一種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繚亂,眉開眼笑。直到宴席結束,周太太才說請知府大人高抬貴手,放寬木行稅貼。老夫人正在興頭上,忙叫兒子過來,吩咐放寬周炳記木號的稅貼。既然母親開了“金口”,孝子不能不點頭答應。
從此,周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來都“借花獻佛”。那孝順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難違,就對周老板另眼相看。
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為你做貴人的,這就要想辦法,讓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像周老板就很會想辦法,他先從老太太入手,給知府大人施加壓力,使知府大人不得不做自己的貴人。
當然,這種逼人上轎的辦法,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并非最善之策。如能在滿足對方需求的前提下,讓對方自愿效勞,是為上策。
直接請求人幫忙,如果未蒙應允,于事無益,心中反而留下芥蒂。不妨利用機會,請第三者幫忙說合,一來成功的機會更大,二來也可以避免下不來臺的尷尬。
蔣介石去世那年,蔣緯國的軍銜是中將,這已是他當上中將的第14個年頭。根據國民黨的規定,當了14年中將若還未晉升為上將,則應強制退役,軍銜也隨之取消;上將則是終身制。時任總統的蔣經國并不打算給蔣緯國晉銜,為此蔣緯國不得不另想辦法。
蔣介石的喪事結束,宋美齡準備赴美國定居。臨動身那天,蔣氏兄弟前往送行。蔣緯國特地提早趕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裝的習慣,穿了一套軍服,還佩帶了全套勛章勛標,一進門就向宋美齡行軍禮。以前,蔣府每年逢蔣介石、宋美齡的生日,除夕吃團圓飯,端午節和中秋節都要聚會,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齡對蔣緯國的舉動覺得奇怪。
蔣緯國一本正經地解釋道:“再過不久,我就沒有資格再穿軍裝了,今天給媽媽送行,特地讓媽媽看看我穿軍裝的模樣。”宋美齡追問道:“為什么?”蔣緯國就簡單地說了一下軍中強制限齡退役的制度。
宋美齡從來不問軍中之事,限齡退役這種事,她還是第一次聽說,于是問道:“那何敬之(應欽)為什么可以繼續穿?”蔣緯國說:“那是上將,終身制。”宋美齡終于明白了。
這時,蔣經國也到了。蔣緯國一見他,也站起來行了個軍禮。蔣經國皺皺眉頭道:“在家里干什么來這一套?”蔣緯國還未回答,宋美齡已經開腔了:“緯國做軍人還可以嗎?”
蔣經國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隨口說:“他本來就是軍人,干得很出色呀!”宋美齡問道:“既然他干軍人很出色,為什么要辦退役手續?”蔣經國這才知道是為這門子事,只好說:“緯國中將期齡到了,不過我馬上準備交代給他辦升上將的事。”就這樣,蔣緯國總算從中將升為上將。
蔣緯國升為上將所借之“光”有直接的,比如他的身世,也有其他類型的“光”,如他的口才、衣服等等。具體地講,一個人可借光的來源不一定是直射的,有些“光”雖令人覺得不那么明顯,卻也仍具威力,不可小瞧。
如何說服成功人士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過一句話:“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訣的話,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了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因為這樣不但能得到你與對方的溝通和諒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思想軌跡及其中的“要害點”,瞄準目標,擊中“要害”,使你的說服力大大提高。
曾經有人說,要想讓別人相信你是對的,并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首先必須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就要失敗。可是如果我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找到別人的訴求,又怎么可能讓對方喜歡呢?
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飯店的大禮堂來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去與經理交涉。他說:“我接到通知,有點兒震驚,不過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那樣做。因為你是飯店的經理,你的職責是盡可能使飯店獲利。”
緊接著,卡耐基為他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于辦舞會、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于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飯店,是你花五千元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么哪樣更有利呢?”經理被他說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在于當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那樣做”時,他已經完全站到了經理的角度。接著,他站在經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抓住了經理的訴求:贏利,使經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碼加到卡耐基這邊。
有家電視臺,每周設置一次關于人生問題講座的節目,收視率比其他時段的節目要高出許多。
收視率之所以偏高,當然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觀眾們欣賞節目中的巧妙答話。
大多數有疑難問題而上電視請教的觀眾,在開始時會對解答者所做的種種忠告提出反駁或辯解,并且顯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對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于不知不覺中就會對解答者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頷首稱是,看著電視畫面,覺得比在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還要好。
凡電視臺的主持人或問答者,無不是精挑細選才產生出來的,所以光是聽聽他們的說服方式也獲益不少。
對于不易說服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對方認為你與他是站在同一立場的。通常出現在這類探討有關人生問題的電視節目上的觀眾,以離婚女子占多數。此時負責解答疑難者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我是你,我會原諒你,而且絕不與他分手。
你千萬別認為話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的單純的一句話而已,殊不知它能發揮的效力是多么不可限量!而這也是由于人人都認為“自己是最可愛的”心理所致。
如果你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無意間使用了一些不太妥當的言詞,由于你巧妙地運用這句“如果我是你”,結果就會彌補你言詞上的過失。不僅如此,它還能促使對方做自我反省,并終于感覺到惟有你的忠言,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第三節 陌生人是你的潛在貴人】
對于要不要和陌生人接觸,我們大部分人恐怕從潛意識里面都會說不。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灌輸了陌生人的種種可怕之處,長大之后可能多多少少受到陌生人的騷擾,所以我們在潛意識里面大都形成了對陌生人的抵觸情緒。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面臨著許多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形。你在舉辦一個產品的發布會的時候,你需要面對那些跟你幾乎沒有什么關系的記者;你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你需要面對素昧平生的聽眾;當你一個人出差或者旅游到某地時,你需要面對陌生的當地居民;當你求職面試的時候,你需要面對著陌生的面試官……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你都需要和陌生人交往。因此,我們不得不放下習慣的心理抵觸情緒,開口和陌生人說話,交往。這樣,我們才能從他們那里獲取有益的資訊以及適當的指點,這無疑有助于我們的成功——甚至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成功。
讓陌生人和你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