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遇到同學聚會、朋友結婚之類的,楊某都很積極地參加。但現在楊某卻因為長期派駐外地而很少參加了。但這次一個舊同事的婚禮搞得大張旗鼓,雖然楊某和這位結婚的同事只是偶然謀過面,但是懷念以前的公司,也想見一見老同事,于是楊某還是參加了,畢竟,用禮金換來和老朋友的一聚也是件高興的事情。赴宴的前一天,楊某家里還出了點事情,當時有些想放棄,但是已經應承的事情還是最好信守諾言。到了婚禮現場,有一點點失望,好幾個答應要來的同事都沒出現。但是宴席上碰到一個剛回國的前同事,正在找工作,而楊某那時的公司也正在招人,于是相互留下聯系地址。之后,這位前同事順利通過面試,又成為了楊某的同事。他入職半年后,楊某收到了推薦獎金,六千多元,而這推薦獎來源于那次婚禮,但那次婚禮,楊某只是付出了禮金兩百元而已。
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都與他的人脈關系息息相關。沒有人際交往人們不知道會面臨什么樣的遭遇,沒有人際交往又何談家庭、社會和國家,更談不上個人的“錢途”和發展了。
莫洛擔任美國摩根銀行股東兼總經理的時候,年薪高達一百萬美元,后又擔任了美國駐墨西哥大使,一時在美國聲名鵲起。但最初僅僅是一名法庭書記員的莫洛,后來緣何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呢?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就是他被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看中,被推上摩根銀行總經理的寶座,一躍成為全美商業巨子。據說,摩根銀行的董事們選擇莫洛擔當此重任,不僅是因為他在企業界享有盛名,更因為他在企業界和政府官員中具有好人脈。
人脈越寬,路子越寬;朋友越多,賺錢的機會自然也就越多。幾千年來,這已經被無數的經驗和教訓所驗證。一個優秀的人,往往能影響他身邊的人,能接受他們,使自己與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好。好人脈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們挖掘人生金礦的必經之路!
人脈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一個小國的國君,他要出門到遠方去。臨行前,他把自己身邊的三位信臣召集起來,按照各人的才干,給他們一些銀子。后來,國王回國了,就把大臣叫到身邊,了解他們經商的情況。
第一個大臣說:“主人,你交給我;5000兩銀子,我巳用它賺了4000兩。”
國王聽了很高興,贊賞地說:“好,你既然在賺錢的事上對我很忠誠,又這樣有才能,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
第二個大臣接著說:“主人,你交給我1 500兩銀子,我巳用它賺了1 500兩。”
國王也很高興,贊賞這個大臣說:“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給你管理。”
第三個大臣來到主人面前,打開包得整整齊齊的手絹說:“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500兩銀子還在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聽說您回來,我就把它挖了出來。”
國王的臉色沉了下來,說道:“你這又愚又懶的大臣,你浪費了我的錢!”
于是收回他這500兩,給了第一個大臣,并說:“凡是能賺錢的還要多給他,不能賺錢的,原來的也要收回來。”
這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名的“馬太效應”,第一位大臣很會利用手中的現有的資源,使其實現增值;第二位大臣也不錯,是手中資金翻倍;而第三位大臣一葉障目,認為手中的動了就不是原有的了,小心翼翼的藏著,卻不知手中資源的潛在發展。手中的錢就像我們自己所擁有的人脈資源一樣,形不同而質同。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一樣,當你剛剛開始準備創業的時候,或者開展一個項目的時候。你可能沒有錢,沒有設備,沒有技術。不要緊,只要你有人脈資源就行。人脈在現代生活中已經成為創造財富不可缺少的因素。
知識過時,人脈不會過時
很多人,尤其是當代很多大學生,都認為我們在大學或者是研究生學習階段所學到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受益一生。或者是在我們學好一門技術后,我們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是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多元化。因此,我們所學的“舊知識”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是否會有效。如果我們的舊知識不能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那么我們所學的東西就已經過時了。學習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只有在我們不斷的刷新我們的知識庫,不斷的去學習新東西,我們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學習不是成功的唯一保障。局限在自己擁有的知識里,封閉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其實是畫地為牢。上網,結識陌生的新朋友,旅行……經營自己的人脈關系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
有個生意失敗了的老板,他遇到了許多挫折,正準備放棄。 一天,老板看著兒子拿著一個圓規在作業本上畫圓圈,畫著畫著,兒子突然問:“爸爸,為什么圓規的一端老轉不出這個圓。”是呀,圓規為什么老轉不出這個圓。這位父親愣住了。“我們老師說了,圓是一個封閉的曲線。”兒子自己回答說。父親極受震撼,聯想到自己的事業不就是一個自我封閉的圓嗎?這個圓是自己畫的,自己又走不出這個圓。“那么你告訴爸爸,怎么才能走出這個圓呢?”父親急切的問。兒子想了想說:“切線呀!只要找準一個切點,另一端就可以無限延伸。”他茅塞頓開,立馬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顧客,請他們幫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東山再起,成為一位富甲一方的企業家。
只有做一個人脈關系大贏家,才能成為一個財富管道的建造者。
【第七節 依靠人脈提升競爭力】
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過一個問卷調查:“請自閱貴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員工的資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結果是無論什么地區或什么行業的雇主,70%的答復都是:“他們是因為與別人相處不好而被解雇的。”
你要想事業成功,就一定要營造一個適于成功的人脈網絡,包括家庭關系和工作關系。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家和萬事興”。你與配偶的關系如何,決定了你與子女的關系,而家庭關系給我們與別人的關系定下一樣的模式。同樣,我們與同事、上司及雇員的關系是我們的事業成敗的重要原因。一個沒有良好的人脈資源的人,即使再有知識,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間。
人脈寬就有“資源”
人際關系可以說一座讓人終生受用的富礦,編織關系網,就像開發礦藏,開發得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種,你撒下的種越多,收獲也就越多。因此會辦事的人,不僅重視和某個人建立關系,更重視和多數人搞好關系。只有搞好了人際關系,并善于利用人際關系,事情才能辦成、辦對。
心理學家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結果都證明:一個人若是懂得人脈關系網的重要性,那么他與人交往就會越積極主動,其人際關系也會越融洽,就越能適應社會,其工作業績也就越大。
杰克·倫敦童年的經歷貧窮而不幸。14歲那年,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杰克·倫敦瞅空子逃了出來,從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兩年以后,杰克·倫敦隨著姐夫一起來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在淘金者中,他結識了不少朋友。他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大多數是美國的勞苦人民,雖然他們的生活貧窮困苦,但是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倫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來自芝加哥,他的辛酸歷史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書。杰克·倫敦聽他的故事時經常潸然淚下,而這更加堅定了杰克·倫敦心中的一個目標:我要寫作,寫淘金者的生活。在坎里南的幫助下,杰克·倫敦利用休息的時間,23歲的杰克·倫敦寫出了處女作《獵人》,接著寫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心酸生活為結構,因此,贏得了廣大中下層人士的喜愛,杰克·倫敦漸漸走向成功的道路,他的著作在全國暢銷,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剛開始的時候,杰克·倫敦并沒有忘記與他同甘共苦的淘金工人們,正是他們的生活給了他靈感與素材。他經常去看望他的窮朋友們,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憶以往的歲月。
但是后來.倫敦的錢越來越多,他對于錢也越來越看重,他甚至聲明他只是為了錢寫作。他開始過期豪華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的揮霍。與此同時,他開始漸漸忘記他那些窮朋友們。
離開了朋友,就離開了寫作的源泉,杰克·倫敦的情緒沉悶、思維枯竭,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著作了。1961年11月22日,處于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杰克·倫敦在自己的公寓里用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杰克·倫敦可謂“成也人脈,輸也人脈”,他的故事發人深思。良好的人脈關系網是提升你的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脈的“水’’決定了你成功的“舟”能走多遠。
晚清亂勢中一幟獨秀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說:“要成大事,先要會做人;而會做人,即是善于在交往中積累人緣。若能做到圓通有術,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上不得罪于達官貴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圓之道,人緣大樹枝繁葉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話下了。”
胡雪巖所說的“人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脈”。人的血脈健康通暢,則人精神煥發、充滿活力。人生成功路上也有一條“血脈”——那就是“人脈”。有了健康通暢的人脈,人生路上的你必定精神煥發、活力四射;反之,則舉步維艱、處處掣肘。
人脈寬的人“運氣好”
有一個關于維克多連鎖店的故事。
維克多是從父親的手中接過這家食品店的,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在鎮上很出名了。維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尋中能夠發展得更加壯大。
一天晚上,維克多在店里收拾貨物清點賬款,第二天他將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關上店門,以便為外出作準備。突然,他看到店門外站著一個面黃肌瘦的年輕人。衣衫襤褸、雙眼深陷,一看就知道是一個典型的流浪漢。
維克多是個熱心腸的人。他走了出去,對那個年輕小伙子說:“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年輕人略帶點靦腆地問道:“這里是維克多食品嗎?他說話時帶著濃重的墨西哥味。“是的”年輕人更加靦腆了,他低著頭,小聲地說道:“我是從墨西哥來找工作的,可是整整兩個月了,我仍然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父親年輕時也來過美國,他告訴我他在你的店里買過東西,喏,就是這頂帽子。”
維克多看見小伙子的頭上果然戴著一頂十分破舊的帽子,那個被污漬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號正是他店里的標記。“我現在沒有錢回家了,也好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餐了。我想……”年輕人繼續說道。
維克多知道了眼前站著的人只不過是多年前一個顧客的兒子,但是,他覺得自己應該幫助這個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請進了店內,好好地讓他飽餐了一頓,并且還給了他一筆路費,讓他回國。
不久,維克多便將此事淡忘了。過了十幾年,維克多的食品店越來越興旺,在美國開了許多家分店,他于是決定向海外擴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沒有根基,要想從頭發展也是很困難的。為此維克多一直猶豫不決。
正在這時,他突然收到一位陌生人從墨西哥寄來的一封信,原來寫信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經幫助過的那個流浪青年。此時那個年輕人已經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在信中邀請維克多來墨西哥發展,與他共創事業。這對于維克多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輕人的幫助,維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連鎖店,而且經營發展得異常迅速。
很多人把維克多的發跡簡單地歸功于“運氣”好,這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我卻更愿意將維克多連鎖店的發展歸功于“人脈”。
人生的路上,有些運氣是揀來的——例如中福利彩票——但那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博弈;有些運氣是時勢造就的——但這需要具有過人的眼光;而有些運氣則是他人給的——這只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助人為樂,廣結善緣!
“關系圈”是力量來源
一個黑白混血兒,一個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環境中成長的人,一個從名牌院校畢業卻投入貧困社區工作的人,一個在大多數人懷疑目光中走向既定目標的人。貝拉克·奧巴馬,已經在美國創造了一個奇跡。接下來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他的這個奇跡得益于自己建立的“關系圈”。
奧巴馬沒有顯赫的政治背景,他所依靠的力量大多來自多年來培養的“關系”,比如他競選陣營的頂級顧問戴維·阿克塞爾羅德,就是他近20年的好友。1992年,奧巴馬參與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競選,與志愿者貝迪魯·薩爾茨曼共事。薩爾茨曼對奧巴馬印象深刻,牽線讓奧巴馬和戴維·阿克塞爾羅德會面,兩人一見如故,阿氏被奧巴馬引為知己,成為其“關系圈”中重要的人物。
奧巴馬的另外一位政壇密友則是已被他宣布為未來白宮辦公廳主任、曾為伊利諾伊州國會眾議員的拉默·伊曼紐爾。比奧巴馬大2歲的伊曼紐爾曾是前總統克林頓的助手,2002年當選眾議員選舉前是眾議院民主黨黨團會議主席,是眾議院第4號人物。
2002年,奧巴馬決定競選參議員。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民主黨政治新星,是因為獲得了總統候選人克里的賞識,受邀在2004年民主黨大會上做主題演講。正是在演講中,奧巴馬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走上全國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