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成功法則——左右成敗的潛規則(1)

詹森效應

——心理素質決定成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學生在高考中卻屢屢失利;有些實力相當強的運動員卻在賽場上發揮異常、飲恨敗北……“實力雄厚”與“賽場失誤”之間的唯一解釋只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

有些人平時“戰績累累”、卓然出眾、眾星捧月,這會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之賽場的特殊性,社會、國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劇,心理包袱過重,如此強烈的心理得失困擾自己,怎么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產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比如要參加一個演講比賽,在下面練習時講得很好,可是到了比賽的關鍵時候發揮失常,沒有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出現詹森效應。

詹森是一名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難看出這主要是壓力過大,過度緊張所致。

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詹森效應在學生的考試過程中也屢見不鮮,特別是學生在參加大型考試中,由于壓力過大等原因,有些學生到了考場上一敗涂地,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然而缺少鼓勵,使得孩子壓力過重,導致考試落榜或失利。孩子的心理素質是考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注意加強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平時心態要穩定,心胸要寬廣,能裝下大事,能穩住神,只有這樣才能考慮周全,處世穩妥,化險為夷。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關鍵。人生一世,每一個決定,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句話的得失成敗均懸于此。

什么樣的心理素質是否健康和良好的?

衡量心理素質是否健康和良好的標準。

一、智力正常。

二、善于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三、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四、人際關系和諧。

五、可以能動地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

六、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七、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凡符合以上標準的人都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競爭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心理調解能力。

鄧亞萍的人生是燦爛的,是輝煌的,無論是作為一個運動員還是作為奧委會的官員,以及新任職的團干部。每每提起她,人們總會想到她在賽場上的關鍵時刻,總能沉著冷靜,最終贏得勝利。她自己也曾經說過,其實技術有時是不分上下的,這時靠的就是心理素質。

鄧亞萍以150cm的弱小身軀,打破乒壇歷史,化不可能為可能,在運動生涯中拿到132個冠軍。她以永不服輸的精神,24歲時從26個字母開始把小學三年級的學歷刷新成清華學士、諾丁漢碩士、劍橋博士,取得一步又一步的成功。她總結了自己成功秘籍就是,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一定要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就是戰勝敵人。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是努力了,對待結果,一定要有顆平常心。

心理素質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與否,因此,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即要能從成功的巔峰走出,也要能從失敗的沼澤走出,只有這樣才能積極邁向新的成功。

從前有兩只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里玩,它們站到一個壇子沿上跳舞時,不小心掉到里面。里面裝的是黏糊糊的油,它們想跳出來,但油太黏,壁太滑,幾經嘗試,沒有結果。

青蛙甲邊游邊想,看來今天是沒希望了,怎么也出不去了,反正也沒希望了,還游什么呢?這樣想著,四肢越發劃不動。

青蛙乙想到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可還是繼續游游看吧,也許會找到辦法。四肢雖然很累了,可它還是堅持游著。邊游邊想,只要還有力氣,不管怎樣,我都要游下去。邊游邊說:“我從來沒有在油里游過,今天算是知道了其中的滋味,這倒是健美的好方法。如果每天都在里面游一刻鐘,我就能成為最健美的青蛙。”說著說著,還唱起它最喜歡的“呱呱”歌,不由得忘記了疲勞。

后來,青蛙乙踩在黃油上跳出了壇子,唱著小曲慢慢悠悠獨自回家了。

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本身的技能以外,那就是自信,信念的力量能使人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信念是戰勝困難的勇氣。奮斗的過程也是一個挑戰,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重新站起來,需要勇氣,更需要信心。信心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為了取得事業奮斗的前進力量,我們就必須懷抱一個樂觀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礎。有人說:信任你自己,你的每一顆心都朝著這根弦跳動。”

瓦倫達效應

——怕輸不會贏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后果,太在乎別人的閑言碎語、說三道四,太在乎現在和未來的一切,可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

人的大腦成天被各種欲望塞得滿滿的,身體被壓得氣喘吁吁的,在這樣的重荷下,事情往往做不好,結果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而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心理學把這種現象叫“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效應”來自于美國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瓦倫達的故事。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后來,人們就把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大腦里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誡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里”時,他的大腦里就會出現“球掉進水里”的情景,而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時候球大多會掉進水里。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避免產生瓦倫達效應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事要專心

瓦倫達沒能成功地完成走鋼索是與瓦倫達不能專心致志有關聯的。專心致志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有意注意是一種主動地服從于一定活動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控制和支配的。瓦倫達這種有意控制被其他因素所干擾,沒把注意力集中在走鋼索上,而是想著不能失敗的結果上,注意穩定性沒能發揮好,最終發生了這樣的后果。注意穩定性是指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因此,我們平時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

二、技能的熟練程度要不斷提高

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不集中與他的技能熟練程度有關,熟練度提高了,做任何事都會游刃有余,這就可以減少注意的緊張性,注意力便會集中起來,為成功做打下了基礎,反之就會影響發揮。

三、要有強的抗干擾能力

如果在從事某項活動時腦子里一直想著成功的喜悅與表揚,或失敗后的痛苦與冷眼,那么,這一活動就很難順利完成。因此,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排除一切雜念,不要被其他因素干擾、所左右。

四、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要以必須贏這樣的結果來論英雄,也不要想著借此揚美名,而是要與平時那樣有一顆平常之心,這樣,反而會取得成功。一心想揚名、掙錢的人,由于動機強度太強,行為往往會出問題,要么不協調,要么出偏差。只有把心放在一種平靜悠然之中,人的最大潛能才能發揮出來。現實中的大量賽事,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有了平常心,才有可能產生瓦倫達效應。

過于強調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下面的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有個少年想成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問大師:“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師回答說:“至少10年。”

少年說:“10年時間太長了,如果我付出雙倍的努力,需要多長的時間?”

大使回答:“20年。”

少年又問:“如果我夜以繼日地練習呢?”

大師回答說:“30年。”

少年灰心了,他不解地問大師說:“為什么我每次說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訴我需要的時間更長呢?”

大師說:“當你一只眼睛只顧盯著目標時,那么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尋找道路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你付出了努力,還怕沒有好的結果嗎?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學到了東西。

2001年的時候楊瀾和鄧亞萍一起去莫斯科做申奧的陳述報告,楊瀾問鄧亞萍:“你經歷了這么多場比賽,還有很多大場合,比如這個,你會緊張嗎?”看著大阪等城市的代表陳述都有所緊張,鄧亞萍很淡然地說了句:“想贏就不會緊張,怕輸才緊張……”怕輸的人是不會贏的,因為他沒有考慮為了贏的結果而應該怎樣去努力,沒有輸的勇氣。就拿米盧曾提倡過的“快樂足球”來說,一個人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才可能發揮最大的潛力。

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中,身披第36號的坦桑尼亞男子馬拉松運動員阿赫瓦里不幸在途中扭傷了右腿,無法繼續比賽。

但他拖著一條傷腿和帶血的繃帶堅持比賽。當其他運動員早已沖過終點時,只有他還在夜幕的襯托下,一瘸一拐地緩緩挪向終點,此時,馬拉松比賽和頒獎儀式早已結束。

當他終于跑到主會場時,場內只剩下零散的觀眾。但人們對他的英雄之舉報以了和冠軍一樣熱烈的掌聲。

最終他用時4小時30分跑完全程。事后他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出奧林匹克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名言之一——“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跑到終點,完成比賽的。”他的頑強受到人們尊敬,成為這屆奧運會上最感人的故事。

這個最后一名憑借著自己的堅韌和堅持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敬意。

從阿赫瓦里身上我們看到,做任何事貴在堅持,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同樣會贏得掌聲與喝彩。

蝴蝶效應

——關注細節的變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因為微不足道的小小因素被忽視而引發一連串的巨大而復雜的變化,這種現象被稱為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決定論的非周期流》,里面根據大氣運動的規律,建立了一個簡化的數學模型,三變量的自治常微分方程組,也就是著名的Lorenz方程,Lorenz經過研究發現,當這個方程組的參數取某些值的時候,軌線運動會變得復雜和不確定,具有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也就是初始條件最微小的差異都會導致軌線的行為無法預測。

正是根據數值分析,Lorenz才得出結論說天氣的長期預報是不可能的,形象化的說法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這個發現很多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么能大大遠離呢!

1979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再一次講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后,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都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這一效應的名稱后被廣大的科學家熱衷,也廣泛應用于社會之中。蝴蝶效應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臺100億美元流向美國。法國歷史上就曾演繹過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事件: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非典”的爆發也可以說是一個蝴蝶效應,如果第一例出現時就能遏制住,那么就不會引發全國性的“非典”事件;“甲流”的大爆發,更是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從第一例到現在全球性的大爆發,不僅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恐慌,還引來了一連串的反應,國際旅游業和餐飲業受到嚴重虧損,國際間的交往和溝通受到影響,情感交流受到嚴重的挑戰,擾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秩序等等。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引發全球性經濟發展停滯,很多企業破產,外企撤資、工人失業,銀行倒閉,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等一連串的反應。

我們也不能把“蝴蝶效應”看成一種只會帶來負面的效果的情況,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就有好的結果,反之,就可能帶來壞的結果。

一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只看見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無法成功的。細節是靠日常生活的不斷積累。如果你將其儲備得足足的,那么在機遇降臨的時候,就能夠從容不迫地將它把握。

看下面這個彎腰的故事:

福特大學畢業后,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時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后,他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希望了。

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然后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

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能看到大事,而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

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也相應改變了整個美國國民經濟狀況,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據鰲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福特。

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積極體現,人才競爭異常激烈,競爭者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通過,但是大家卻沒有從細節上注重起來,唯獨福特這樣做了,看似一個小小的彎腰撿廢紙的動作,但它卻帶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成為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因此,我們平時要多注意細節上的東西,關注細節,才能成就大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仁布县| 平江县| 渑池县| 靖边县| 方山县| 抚松县| 自贡市| 宁陕县| 满城县| 淮北市| 翁牛特旗| 南安市| 内乡县| 文昌市| 成武县| 泸西县| 栾城县| 修文县| 兴宁市| 虹口区| 于田县| 汉源县| 汕尾市| 正蓝旗| 安仁县| 周宁县| 安陆市| 托克逊县| 遂宁市| 丽水市| 明星| 沅江市| 隆德县| 图片| 怀化市| 河间市| 尉氏县| 隆回县| 德阳市|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