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用對方法,掌握交際主動權(1)

——18歲以后懂點社交心理

人際交往的過程實則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你來我去,你言我語。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則很懂得方法、技巧,表現得積極主動,四面出擊,八面神通;有的人則表現得較為怯懦,不敢主動與人結交,總是處于人際交往中的被動、狼狽的狀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社交中游刃有余,掌握交際主動權,那么18歲以后就學點社交心理吧!

主動引發一場談話

當你對做父母的人稱贊他們的孩子,甚至表示你對他孩子感興趣時,那么孩子的父母很快便會成為你的朋友了。給他們一個談論其孩子的機會,則他們就會很自然而又無所顧忌地滔滔不絕了。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渴望友誼,希望能打開對方的心靈之門。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談的,有的人比較沉默寡言,雖然有交談的欲望,卻不知從何談起。這就需要其中的一方改變態度,率先向對方發出友好信號,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達到交流的目的。

假若你的一個話題使對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無論他是一個如何沉默的人,他都會發表一些言論的。因此你在談話的停滯之中,一定要想法尋找并且不斷地激起對方的興趣,使談話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在與人交談時,有些人常常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很有水平的話,以顯露自己的本事。但是,你沒有顧及到對方,對方在你的這種示強形勢下會怎樣呢?他當然是不甘示弱,也會比你更加努力地找一些更加有水平的話。他找出了之后,你又怎么辦呢?是不是又要搜索枯腸去尋找很有水平的話呢?這樣循環往復,你倆就不是在交談,而是在斗智。在交談中,太有水平的話有時會給對方造成壓抑,使得交談難以進行下去。

實際上,要進行一次談話并不是困難的事。人與人之間一些簡短的寒暄就能引發談話。每個人都可能流于平俗,都可能涉入到那簡短的談話,只談論一些既缺乏機智又毫無意義的事情。然而這種短暫的交談對于正式交談的順利啟動卻是必要的。

引發談話的目的是必須讓對方說話,而切忌將談話引入死胡同。如不能說諸如“今天天氣真好!”之類的話,而應該問對方:“干什么工作?”“是哪里人?”這樣對方必須回答干什么工作,是哪里人,而不會用“是”或“不是”將你打發。

在開始談話時,要準備經過一個“預熱”的階段。沒頭沒腦地就開始一次意味深長的交談是不明智的,不要期望一開始就像老朋友見面一樣。

短暫的交談不僅能為你引發一次談話,而且可以用來為進一步的交談預熱,引導對方為進一步的交談作好充分的準備。然后在這種交談中觀察別人的興趣。這正如點篝火,不必期望用一個火把開始,只需有一根小火柴就行了。只要方法得當,這一根小火柴就能讓篝火熊熊燃燒……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交談的過程中也不要太掉以輕心,更要避免在談話中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人們往往從始至終只對他們自己、他們的工作、家庭、故鄉、理想感興趣。其實,像“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向他人傳達了你對他感興趣的信號,結果必然會使別人也對你感興趣。

在提出這個簡單的問題之前,你只需要在心里給自己提一個問題:“通過交談我究竟想得到些什么?”是想表現和炫耀自己呢?還是想與別人做成交易,讓別人在議定書上簽字,并得到他的準許和友善呢?很多人在與人談話時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談自己感興趣的事,而不去談別人感興趣的事。你談自己感興趣的事,雖然自己興高采烈,但別人卻不一定會高興,那你要求別人辦事、請別人幫忙,以及你談話的目的又怎能達到呢?

如果在與人交談時,必須在極其短的時間內說出對別人的要求,以及向對方說明如此做了以后,他們能夠獲得什么樣的利益時,你千萬不能婆婆媽媽地為一些瑣屑的細節所羈絆,只要簡單地說出你的主張就行了。

★ 社交學提醒您:

主動引發一場談話,就是要學會把握交談中的主動權,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找交談的切入點。找到了一個好話題,就能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使雙方的談話更加融洽自如。

學會投其所好

澳大利亞有一份很有名的報紙,前幾年報社總編輯換人,新來的總編輯資歷不深,甚至“連采訪的大車都未坐過”。那些大牌記者對他頗不服氣,其他人對他也不看好,甚至想把他“轟走”。但這位總編輯正是利用了投其所好的策略反敗為勝的,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在“就職演講”中含笑對各位同事說:“我知道我來此就任,別說是做總編輯,就是當資料室職員也不夠資格,因為關于資料的管理方面,我只略知一二。所以我有一種意愿,希望坐坐新聞記者的大車,同時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車就可以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信賴,將來去銀行請求與他們合作,替本報同事辦一種接近市區的購房分期付款……”

話還未講完,席上已經是一片掌聲,大家都擁護他上臺了。他知道自己的前任就是因為住房問題沒有解決好才下臺的,而這些老記者最關心的莫過于此。他正是抓住了這個要害,才找到了立足的基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并且對和自己擁有同一愛好的人總是有一種特別的好感。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人人都喜歡“投其所好”的特點,自然能夠給別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與其交往也會輕松自如很多。當然,投其所好的關鍵是要了解其所好是什么,只有抓住了所好,才能讓別人高興,才能掌握交際的主動權。這樣對方才能對你有比較深的印象,才能視你為自己的人,最后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與其交往的目的。

我國臺灣有位女明星需要一兩個短劇本,她希望日本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能夠為她量身創作。這位作家學貫古今,文筆風趣,但他的脾氣很古怪,一般人的約稿經常被拒絕。

這位明星打電話給她的朋友,請教該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要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些什么短劇呀?”

“我希望他替我寫男女別戀,不過要有新的內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這樣很好,他以前寫過不少這類的東西,你只須說知道他寫過這些劇本,十分崇拜他就行。”

過了兩天,這位明星給她朋友打電話,很高興地說:“他不等我提出要求,就答應替我寫兩出短劇了。”

她朋友說:“你們晚餐時,你一直在談論他過去那些得意之作,是嗎?”

“你猜得對,我主要是講他的作品在臺灣地區如何受人喜愛。”

這位女明星運用的是人際交往中的迎合別人興趣的藝術。無獨有偶,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位。

小林是一個汽車銷售員,做事非常有頭腦,他的銷售成績在公司里始終排在第一位。有一次,另一位銷售員對他說:“你的銷售成績是咱們公司的NO.1,但是,你敢不敢去啃一塊硬骨頭?”“硬骨頭?怎么說?”“在咱們市里,有一個怪人——專門搞玉米研究的老吳頭,自己的公司已經上市,但他每天到田里工作都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咱們幾個兄弟想賣給他一輛汽車,不過可惜的是,兄弟們忙活了幾天,別說汽車了,連老吳頭的面都沒見著。你有沒有把握賣給他一輛汽車?”

小林還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難題,以他的性格當然不會錯過了。回到家里,他馬上搜集老吳頭的材料,準備第二天就會一會這個怪人。

說老吳頭是怪人還真不假,小林給老吳頭打電話,他通常會掛掉;登門拜訪,他根本不見;小林又托人介紹,他把介紹人也拒之門外。

小林不死心,又詳細地查看了一下老吳頭的資料,終于發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線索:老吳頭很喜歡釣魚。

事不宜遲,小林馬上置辦了一套釣魚的工具,用了兩天的時間進行練習,終于練得似模似樣了,于是他就每天到老吳頭釣魚的地方等他。但是,老吳頭來了之后,小林又假裝視而不見,專心釣自己的魚。開始老吳頭還有點警覺,一連幾天都是這樣,老吳頭就有點好奇了。

小林細心觀察,發覺老吳頭時不時地就向這邊看一下,明白老吳頭已經對自己感興趣了,于是就上前搭訕,并請教老吳頭關于釣魚的技巧。這一下,老吳頭可打開話匣子了,講得滔滔不絕,而小林則聽得津津有味。

才一天,兩個人儼然是一對老朋友了。后來老吳頭不光買了小林的車,還介紹了很多人給小林認識。

的確如此,閉上眼睛回想一下,無論我們是求人辦事也好還是向人推銷產品也好,是不是摸清楚他的喜好,然后有針對性地去做比較容易辦成事情。

比如,我們創業需要融資,想從一個有錢人手里拿到大筆的資金,而他又是出了名的“性情古怪”,如果從正常的程序談判、協商,可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并且一無所獲。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他的興趣喜好,恰到好處地投其所好,贏得他的歡心和喜愛,此時,再拿出來早已經準備好的計劃書或者策劃方案,他就會高高興興地幫我們提供資金,并且很容易、很快。

如果他喜歡古董,我們就送上罕見有品位的古董珍品;如果他喜愛字畫,我們不妨帶上傳世名作作為見面禮;如果他喜歡踢足球,我們不妨效法——高俅,獲取“高官”;如果他喜歡飲酒作樂,我們就順水推舟陪他喝個夠。投其所好的關鍵是,了解其所好是什么,只有抓住了所好,我們才能夠掌握交際的主動權,才能把事情辦好。

★ 社交學提醒您:

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喜好。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人人都喜歡投其所好的特點,自然能夠給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與其交往也會輕松自如很多。只要他高興了,事情就好辦了。

學會問話,讓他人多說話

和人交談,最忌諱的是我們自己口若懸河而對方沉默不語。所以,我們不光要打開自己的話匣子,還應該巧妙地打開對方的話匣子。打開對方話匣子的最好方法是提問。光是自己不斷地說話,是無法了解對方關心的問題的,所以讓對方多說話非常重要。

我們要善于提出一些問題,然后用心地傾聽對方的答復。除了用心傾聽之外,還要不時地插入一些問題進一步詢問。掌握主導權,一步一步借題發揮,在詢問過程中漸漸了解對方關心的內容,而且以此為重點讓話題繼續進行。這樣一來,對方就會饒有興趣地侃侃而談,這是讓談話熱烈進行的秘訣。

比如說我們想結識一個醫生,而我們對于醫學完全是門外漢,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問的方法來打開局面。“近來患流感的人好像很多,你們大概又忙于替人打預防針了吧?”一個和時令或新聞有關的問題,同時又切近對方的工作,是最得體的。這樣一來,便可以與對方談下去。我們可談下去的內容很多,從流感談到環境衛生、談到SARS、談到免疫、談到中成藥……只要他不厭煩,我們可以一直引他談下去。

如果碰到房地產經紀人,我們可以問他近來國家宏觀調控下的房價走向;碰到家電業的人,則可請教他國產電器和日本電器的性能價格比較;碰到教師,則問他學校的情形。總之,問話是打開對方話匣子的最好方法。

問話需注意的是,要問對方所知道的,問對方最內行的事情。如果我們不確定對方能否回答,那么還是以不問為好。例如,問一個醫生“去年本市患甲肝的病人有多少?”這是不容易回答的。要是對方的答語是“不大清楚”,這樣不僅使答者有傷體面,而且會讓雙方都感到沒趣,因此,要盡量回避這樣的提問。

除此之外,有關宗教及政治的觀點要慎重提問,除非對方是一個專家或權威人物。因為普通人對宗教與政治各有各的立場和見解,他也不知道我們有什么用意,也不知道我們有無成見。聰明的人一般不會明確地答復這種問題,所以不問為好。

有些問題,在我們得不到圓滿的答復時,可以再繼續問下去,但有些問題問過以后就不宜再問。比方說,我們問對方住在哪里,如果他說“在朝陽區”或者說“在海淀區”,那么我們就不宜再問某街某號。如果他樂意讓我們知道,他一定會主動詳細地說出來,而且最后還會補上請我們光臨的客氣話。舉一反三,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是一樣,適可而止,以免誤事。

此外,在日常交際中還要注意,不可問別人東西的價錢,不可問報紙刊物的銷售量(除非知道他的刊物是一流的,使對方說出而無愧),不可問女士的年齡(除非她是60歲左右的),不可問別人的收入多少,不可詳問別人的家庭情況,不可問別人用錢的方法,不可問別人工作上的秘密,如企業股票上市價格等一些商業機密等。

凡對方不知道或不愿讓別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發問。問話的目的是引起兩方談話的興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沒趣。如果我們的提問能使答者滔滔不絕、十分盡興,那便是問話的最高本領。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發問的技巧。

問話是表示虛心,表示謙遜,同時也是表示尊重對方。“幫我把信寄了”就遠不如說“能不能幫忙寄一封信”,后者使人聽了覺得舒服。

同樣,對某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請教別人,自作聰明是最吃虧的。一句坦白的、求教于人的問話,最能博得別人的歡心。

可是怎樣提問呢?問話的方法有很多種,收效各有高低。高明的問法使人心中喜悅,而愚蠢的問話則會使對方失笑甚至反感。

李文宇在一家大公司做客服,剛剛開始接受新的工作時,她的客戶主要是全球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他們談到一些術語和概念,她一開始聽不懂,但她并不會急于向對方弄清楚這個詞的含義,而是很靈巧地向對方提問:“您能否向我介紹一下貴公司talentpool是如何建設的?”于是對方的回答自然讓她明白了很多talentpool的含義。后來,她又在與其他客戶溝通過程中同樣聽到了這個詞,那時她不僅能迅速反應出talentpool的含義,而且她還發現這是一個共性話題,幾乎和所有客戶打交道時都能用。假如當初李文宇只是硬生生地問talentpool是什么意思,我想結果可能是:對方會解釋給她聽,但這樣一來他原先的表達邏輯就被她打斷了,而同時也意識到李文宇對這個行業不了解,于是他可能傾向于少說一些,或者只說淺層的東西讓她知道,而這樣一來,她所能學到的東西就很有限了。

由此看來,問話的方法是值得研究的。美國有些冷飲店因為一些客人喜歡在喝可樂時放個雞蛋,所以服務員在客人要可樂時必問一句:“要不要雞蛋?”某心理學家應邀到一家冰果店里去研究如何發展營業時,他就建議不應問“要不要加雞蛋?”而應問“要一個還是兩個雞蛋?”

在溝通中的問話,最重要的是語氣要溫和,態度要謙恭。有些問話不可自己先表明自己的意見,與其問“你很討厭他嗎?”或“你很喜歡他嗎?”不如問“你對他的印象怎樣?”但有些卻不妨先裝成有“成見”。比如對一個60歲左右的老者問:“你今年也就60歲吧?”比問“你老今年高壽?”要好得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铁力市| SHOW| 日喀则市| 古浪县| 湾仔区| 泽库县| 英吉沙县| 黎城县| 固原市| 青海省| 高碑店市| 时尚| 桓仁| 营山县| 田林县| 金寨县| 财经| 旺苍县| 洛阳市| 汽车| 新邵县| 时尚| 宜兴市| 双桥区| 克拉玛依市| 大城县| 南部县| 中西区| 嘉义市| 闽侯县| 凤台县| 汉阴县| 行唐县| 濮阳市| 开远市| 游戏| 且末县| 墨玉县| 鄂托克前旗|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