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抱怨有因:與其抱怨,不如改變(4)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 水中魚
- 5546字
- 2014-01-15 19:35:37
這雖然有些夸張,但是效果應該是明顯的。一旦女兒對父親產生了內疚,他會盡全力去讓父親高興,滿足她的要求。在其他情況下也是一樣,如果別人對你產生了內疚,他會全力去挽救。小“情緒”,大作用。
★受到排擠的人:主動愛,才能得到愛
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人緣,處處受到排擠和冷落,那么他很難辦成一件事情,甚至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受到歡迎,是我們做成許多事情的前提,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到處受歡迎呢?
生活奉行的是對等原則,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如果我們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甚至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要使別人重視你,首先要重視別人,對別人感興趣。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的人,也不會有人關心他。不對別人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
■有一次吉索亞在新西蘭大學選修一門短篇小說寫作課程。在課程中,柯里沃雜志的主編到班上講課。他說,他拿起每天送到他桌上的數十篇小說,只要讀幾段,就能感覺出作者是否喜歡別人。“如果作者不喜歡別人,”他說,“別人就不會喜歡他的小說。”這位激動的主編,在講授小說寫作的過程中說:“我現在所告訴你們的,你必須對別人感興趣,如果你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小說家的話。”
如果小說寫作真是如此的話,你可以肯定,待人處世尤其是如此。斯頓最后一次在百老匯上臺的時候,吉索亞花了一個晚上待在他的化妝室里。斯頓,被公認為魔術師中的魔術師。前后40年,他到過世界各地,一再地創造幻象,迷惑觀眾,使大家吃驚得喘不過氣來。共有6000萬人買票去看過他的表演,而他賺了幾乎兩百萬美元的利潤。
吉索亞請斯頓先生告訴他成功的秘訣。斯頓的成功與學校教育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成為一名流浪者,搭貨車,睡谷堆,沿門求乞。
他告訴吉索亞,關于魔術手法的書已經有好幾百本,而且有幾十個人跟他懂得一樣多。但他有兩樣東西,其他人則沒有。第一,他能在舞臺上把他的個性顯現出來。他是一個表演大師,了解人類天性。他的所作所為,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語氣,每一個眉毛上揚的動作,都在事先很仔細地預演過,而他的動作也配合得分秒不差。除此之外,斯頓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他告訴吉索亞,許多魔術師會看著觀眾,對自己說:“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們騙得團團轉。”但斯頓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走上臺,就對自己說:“我很感激,因為這些人來看我表演,他們使我能夠過一種很舒適的生活。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們看看。”他宣稱,他每一次在走上臺時,都是一再地對自己說:“我愛我的觀眾,我愛我的觀眾。”
吉索亞認為,斯頓的成功秘方就是如此簡單,那就是對他人感興趣。這就是一位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魔術師所采用的秘方。■
對別人表示你的興趣,你的關心,不但可以讓你交到朋友,了解他人,表示對他們的興趣,是得到重視和歡迎,贏得成功機會的外在起點。
當別人感到有壓力郁悶時,當別人無助時,你的一句輕輕問候和關懷無疑是最好的靈丹妙藥,即使治不好他的心病,也能減輕他的痛楚。在工作或者生意交往中,不要限于工作或冷冰冰的談判,要給人一些出人意料的各方面的關懷,往往能使對方感激備至,銘記在心。
紐約的一家北美國家銀行出版的刊物中,登出一位存戶羅絲的信。
“我真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欣賞您的員工。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得有禮、熱心。在排了長時間的隊之后,有位員工親切地跟你打招呼,真是令人感到愉快。去年我母親住了十幾個月的院。我經常碰到一位員工瑪蘿,她很關心我母親,還問了她的近況。”
羅絲是否會繼續和這家銀行往來,實在是不用懷疑了。能關心對方的親人,往往比關心對方本人還使人感激。
華斯特屬于紐約市一家大銀行,奉命寫一篇有關某一公司的機密報告。他知道某一個人擁有他非常需要的資料。于是,華斯特先生去見那個人,他是一家大工業公司的董事長。當華斯特先生被迎進董事長的辦公室時,一個年輕的婦人從門邊探頭出來,告訴董事長,她這天沒有什么郵票可給他。
“我在為我那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董事長對華斯特解釋道。華斯特先生說明他的來意,開始提出問題。董事長的說法含糊,概括模棱兩可。他不想把心里的話說出來,無論怎樣好言相勸都沒有效果。這次見面的時間很短,沒有實際效果。 “坦白說,我當時不知道該怎么辦,”華斯特先生說,“接著,我想起他的秘書對他說的話——郵票,12歲的兒子……我也想起我們銀行的國外部門搜集郵票的事——從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上取下來的郵票。”
“第二天早上,我再去找他,傳話進去,我有一些郵票要送給他的孩子。我是否很熱情地被帶進去呢?是的。他滿臉帶著笑意,客氣得很。‘我的喬治將會喜歡這些,’他不停地說,一面撫摸著那些郵票,‘瞧這張!這是一張無價之寶。’”
“我們花了一個小時談論郵票,瞧他兒子的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我所想要知道的資料全都告訴我——我甚至都沒提議他那么做,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訴了我,然后叫他的下屬進來,問他們一些問題。他還打電話給他的一些同行,把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全部告訴我。以一位新聞記者的話語來說,我大有所獲。”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經常給下屬一些富有人情味的關懷,必然會得到尊重和愛戴,你的團體將富有凝聚力,即使在危機來臨時,也能齊心協力地克服。要表示你的關切,這和其他人際關系一樣,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使付出關切的人有成果,接受關切的人也一樣。多關心一下他人吧,你會得到比那多很多倍的關愛。
★焦慮不安的人:有意識地讓自己放輕松
很多人一直是一帆風順的,沒有受過什么重大的挫折。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一直充滿自信,精力充沛,富有理想的人,當他的事業出現危機時,所有這些全變了。他覺得疲憊不堪,情緒低落。對工作失去了興趣,一切事情都令人不快。煩惱無法從腦海里驅走,即便回到家里也是心煩意亂以致不想見任何一個人。夜里失眠不能入睡,白天萎靡不振。就連自己也無法理解自己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如果你不太在意這些小小的不如意,也就不會這么煩惱了。當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危機的負面影響時,就會產生焦慮。焦慮進一步侵害你,各種問題越來越多。造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不得大病才怪。
那么,過分焦慮究竟會帶給人哪些影響呢?
1.心理方面
若危機壓力的心理反應持續存在,可導致思維過度集中于憂慮的事情,以致人們總是認為事情糟糕極了,擔心事情不可救藥了,并且自信心也下降,自卑感增強。從而常常采用消極的思維方式。心理暗示是十分重要的,消極的處理事情只會讓事情更糟糕。由于長期地忍受著擔憂和焦慮,會對情緒產生影響。易激怒、持續的害怕和悲觀沮喪等。當我們處于這種情緒狀態時,會認為對所面臨的感到無能為力,并且當我們感到應付乏力時,焦慮就會輕而易舉地壓垮我們。
2.身體方面
消極的思維方式又會給身體的變化帶來惡性循環,處于長時間的危機壓力狀態之下,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反應,會演變成全身性的肌肉不適。這可能導致頭痛,肩部、背部及胸部的疼痛,吞咽困難,胃部痙攣,四肢發抖和無力。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心慌、血壓升高、頭暈、視力模糊、耳鳴等。呼吸加快時會引起眩暈、惡心和呼吸困難。長期的壓力還可引起消化系統障礙,出現諸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胃痛等癥狀。汗液的過度分泌,一般來說是無害的,但可能使人緊張不安。而自身又會常常產生這種想法,“胸部感到疼痛肯定是得了心臟病!” “這種感覺無法忍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了!” 這些想法延長了身體的不適感。也許本來根本沒病,硬是被自己想出病來。
3.行為方面
當一個人長期地處于煩躁不安和緊張狀態時,會不斷地消耗人的精力,使人疲憊不堪,從而無法處理危機情境。你無法擺脫這種困擾,只能麻痹自己,逃避現實。有時,你可能借助于吃東西、抽煙或喝酒來安慰自己。這雖能在某種程度上使自我感覺好一些,但在身體健康上必然要付出代價。然而,通過逃避獲得的解脫常常是暫時的,逃避會使人喪失信心,以致更難面對困難和壓力。而且還會損害自我的主觀幸福感,最終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
大家知道,危機反應本身也會使人感到痛苦和煩惱。究其原因也許是由于所出現的身體變化令人驚慌,或是由于擔憂的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損害了處理問題的能力,或是由于自信心的不足不敢面對和消除害怕。但不管是何種原因,當壓力的刺激反應造成較多痛苦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種“危機——痛苦”的惡性循環。我們可以看出,當危機反應被激發后,進入這一惡性循環可使危機反應持續存在,并不斷加重。而這循環過程中就產生了易怒、憂慮等不良心理情緒,使人解決問題能力不斷下降,問題越來越糟。
很多時候,事情并不可怕,是我們自己嚇自己。一些想法會加重我們的危機感,引我們走向走投無路的境地。妨礙我們做事和成功。
4.夸大其詞
這是指過分夸大消極或可怕的體驗的一種觀念。夸大化思維常常與過分概括化、任意的推斷同時存在。大家都知道“杞人憂天”吧?那就是這類思維方式的結果。夸大化思維這種人過分關注和夸大自己的小小失誤和過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想法:“我絕對不能完成不了這個任務。非黑即白,過分概括化,經理必將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人。任意的推斷,我將失業,大難臨頭!”當然,這些想法將會提高自身的壓力,增加思維紊亂出現的可能性。應激的提高還妨礙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激起更強烈的憂慮和害怕心理。
5.死到臨頭
死到臨頭是預期到非常可怕、災難性的后果即將發生的一種想法。當一個人總是臆斷事情的發生將會是糟糕之極時,才會導致個體陷入痛苦的情緒體驗之中。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會出現各種各樣想當然的想法,如接到一個打錯的電話,就認為是惡意騷擾。不屑的眼神必定是對自己的一種憎恨或不滿,有一點不舒服就認為活不長了,頭疼是中風的先兆,胸痛意味著心臟病發作,皮膚刺痛或麻木被視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癥,皮膚下的一個小腫塊認為必定是癌癥,喉嚨痛被認為一定是患上了流行性感冒,等等。盡管死到臨頭的思維是一種夸張和極端化的表現,但這一思維過程會立即引發嚴重的焦慮。
6.兩極分化
這是一種以“全或無”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種觀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的單色世界。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沒有中間狀態。當心情不好時,就會說“我的心情總是很糟糕”,而不是“此時我的心情不好,但在他人的幫助下會好起來”;當被別人指出缺點時,就會說“人們總是批評我、非難我”,而不是“他對我的批評,有時是不公正的”等等。這種想法另一種常見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完美,那是無法接受的。”“沒有全對,就意味著失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極易感到不滿,容易受到失敗和挫折的打擊。
7.只看缺點
這種思維方式表現為,看問題時,只看到不足,忽視了積極、有意義的因素,看不到成績和希望,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比如一位學生偶爾被老師批評了一次,就感到抬不起頭,而沒有看到自己在班級里屬于優秀學生之列;一位少女只因為不滿意自己的發型,而把許多同學都說她是美女這一事忘記了。老虎只因為自己不能爬樹,就忘了自己是林中之王。任何一個人,要是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將會缺乏信心,最終影響處理危機的能力。
類似這種亂七八糟的想法還有很多,它只會使你的情緒越來越糟。如何戰勝這些不合理想法呢?首先你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習慣性的不合理思維,有克服它們的明確意識,進行自我提醒,然后積極主動地尋找合理的、建設性的思維代替它們。合理的思維將使你減輕焦慮,心平氣和地應付所面臨的困難。
看下面這個心理測試:
①我所持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②放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③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④出現最糟糕的后果時,如何應付?
⑤看待這個情境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如果你能較正確地回答其中的三個問題,那么你就能克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理解為什么會產生焦慮,減少心理障礙的產生。你可以尋找證據反駁憂慮性思維。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有助于尋找出不合理之處。現在大膽地考慮某一情形的最壞后果。現在制定一個計劃,以應付最糟糕的情形。如果你能應付,就會有信心處理自身的焦慮。請思考一下,自己所擁有的資本和應付技巧,以及過去成功應付的經驗。考慮自己會如何改變這個困難的情境,或改變對這個困難情境的看法。還要考慮,你可從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樣的幫助:可從家庭、朋友或專家那里獲得什么建議?獲得什么支持?同樣,你可能會發現得到他人的建立和支持是非常有用的。 回顧你的思維,試圖建立一種新的、合理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原先的焦慮。這一技巧需要你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在你第一次練習時還會發現它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需要你做記錄。
有意識的讓自己輕松起來,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精彩。
★壓力過大的人:讓自己的身體開始舒緩
人不能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是壓力過大,會使我們的生活昏天黑地。如何減輕壓力呢?身體的舒緩可以帶動心理上的放松,幫助我們消除焦慮。你也許可以用散步、聽音樂、閑看風景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來幫你進行放松,但當這些都不管用時,請試著按以下的方法進行一些專門的放松技巧訓練,這將使你逐步學會放松,減輕壓力,你一定能從中受益的。
1.減輕壓力的原則
(1)既然決定了要練習,就要堅持下去,以形成一種習慣。
(2)每天練習2~3次;練習越多越容易減輕壓力,覺得輕松。
(3)最好選擇安靜整潔的房間,光線柔和,房間周圍沒有噪音,練習時避免他人打擾。
(4)不要在空腹、飽餐后、太熱或太冷的情況下練習,這些情況會使你難以放松。
(5)要穿寬松的適宜練習的衣服,可選擇一種舒適的姿勢躺著,以后也可坐著或站著練習。
(6)要積極主動的練習,這意味著你不會擔憂自己的表現,不會擔憂練習能否達到放松。試著跨出第一步,看看會發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