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抱怨有因:與其抱怨,不如改變(3)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 水中魚
- 5720字
- 2014-01-15 19:35:37
但是,接著在福勒的生活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他試圖銷售刷子。就在那時,福勒受到了激勵。從而開始認識到他的最初的三份工作對他都是不適合的。
因為他不喜歡那些工作。
那些工作并非自然而然地來到他的身邊,自然而然地來到他身邊的工作是銷售。他立刻明白了:他會把銷售工作做得很出色,他喜愛這種工作。所以福勒把他的思想集中于從事銷售工作。
他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員。他在攀登成功的階梯時,又立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經營買賣,這個目標就會十分適合他的個性。
阿爾弗拉德·福勒停止了為別人銷售刷子。這時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高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銷售額開始上升時,他就在一所舊棚屋里租下一塊空間,雇用一名助手,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則集中精力于銷售。那個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孩子取得了什么樣的結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擁有幾千名銷售員和數百萬美元的年收入。■
一份合適你的工作才會讓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你創造更大的輝煌,書寫更大的成功。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做適合自己的,哪怕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能讓你發揮天分,你就能成功。福勒不就是從推銷刷子開始,最終締造了一個刷子王國嗎?
如果你失去了一份沒干好的工作,這不是敗局的來臨,而是希望的開始,你有希望開始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時需要經過好長一番摸爬滾打的。正如作家賈平凹曾深有感觸地說:“要發現自己并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3年時間啊!”所以成功需要耐心和不間斷的探索。
達爾文曾對詩歌產生過興趣,年輕時每天上午背誦幾十行詩。不過,他很快發現自己“詩才”平庸,就轉向生物學了。
馬克思也曾想當詩人,當他發覺自己寫詩不怎么樣的時候,就轉向社會科學研究方面了。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發覺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生意失敗的人:冷靜思考,重新再來
■曾丹是湖南長沙人,南下海南時恰好趕上“圈地熱潮”,抓住機會大撈了一把,最風光時名下的房地產價值近兩個億。但在隨后的泡沫破滅中卻又一切化為烏有。2000年2月,她依托以前的朋友到了美國紐約。如果想謀求一份安穩的工作,在紐約應該不難。但曾丹已經對自己再去打工很不習慣了,甚至感到無比痛苦。于是,每天想做的就是去尋找和抓住那些“快速賺錢的商機”。開中國畫展、開餐館、開咖啡廳、做房屋中介、開各種類型的小公司……結果折騰了半年,每一件事都以失敗告終,剩下的一點錢連最廉價的公寓也租不了,成了紐約街頭一名地地道道的流浪者。這個時候,她想:“紐約不是我的地方,但看來我要死在紐約了。”
然而上天總是要給人最后的機會。也許正因為到了窮困潦倒的時候,曾丹才有了“機會”去和美國窮人一道光顧“9毛9”店買一些生活日用品,也才有了心情去親自體驗美國“勞動人民”的消費心理。她知道,這些“9毛9”店里的貨,都是由一些很會做小數點算術的猶太人、西班牙人從世界各地收來的便宜商品。因此在體面人看來,到這里買東西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
在若干次光顧“9毛9”店撿了不少便宜之后,一次,曾丹突然想知道店老板是從世界上哪些角落撈來這些“價廉物美”的東西。她隨手拿起了一袋毛巾,在包裝袋接近底部的地方發現了一行很小的字:“Made In China”。翻遍了店中所有商品,幾乎全都是“Made In China”!接下幾天她跑遍了紐約幾乎所有的“9毛9”店,發現情況盡皆如此。
“中國制造的小商品原來在美國已賣得鋪天蓋地,難道我作為一個從中國來、了解中國的人,還不能從中找到發財的機會?”曾丹感到眼前亮起了明燈。
她找到一個規模很小的華裔日雜品批發商,對他說:“我們合作成立一家進口公司吧。我回大陸去直接從廠家采購,保證比你現在的進價低很多。而你負責這面的分銷,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雙贏’!” 批發商遲疑了一下,說:“行,我們就去注冊一家公司。但我最多出3千美元。” 于是曾丹開始了走家躥戶、“舌戰鄉村”的艱難旅程:“我是美國紐約一家貿易公司的中國直接總采購……喏,這是我的名片,護照……你們看看我帶的樣品能不能做……什么,我要的貨價太低、量太少?第一次合作畢竟要試一試,我們公司要貨量肯定會很大,并且是長期的……貨到紐約碼頭,我們提貨時即付款怎樣……這樣,我們最多先付5%的定金……”
4個月的輾轉煎熬,扣除成本后,她第一個集裝箱所得不過1萬2千元人民幣,平均每個月才3000元,還不如打工呢。但是,曾丹卻十分興奮:如果我能快速地重復這一過程,情況會怎樣?她由此看到了一扇正在開啟的大門……
一年不到,曾丹的公司即從“點對點”模式發展為“點對面”模式:她在美國的固定合伙批發商從原先的一個發展為多個。到現在,美國的固定合伙批發商發展到10多個,日本和韓國的批發商也開始向她頻頻示好。至少在中美兩地的“螞蟻外貿”領域,曾丹已小有名氣,大家都喜歡和她做生意。
這種“點對面”位置的確立,保證了曾丹訂單倍增,業務量不斷加速向上,而她始終只用自己的信用或少量定金,就能保證整個鏈條正常運作。2002年,像她這樣與在家工作的“SOHO”沒什么兩樣的螞蟻公司,居然已突破1000萬人民幣的銷量。■
我們時常對“事后諸葛亮”非常不屑,但實際上這對反敗為勝是十分必需和必要的。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轉移市場,就能重獲生機和希望。“疾風知勁草,歲寒知松柏”,作為一名精明的商人,就要能在身處逆境之際,經得起暴風雨的襲擊,然后冷靜地分析周圍,認識自己從頭再來。
另外,生意場中的各種人際關系是你重振雄風的重要資源,生意不成,友情在。一份勝似生意的收獲。一份穩定的友情關系,讓你受益終生。很多人在創立事業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與某人的一次不愉快,就將這人打入自我思維的“冷宮”,這是很不理智的。因為一次合作不成功,還有下一次。如果你能大度一些,不計前嫌,與人保持友誼與聯系,就是在為自己存儲下次合作的希望。它將帶給你驚喜的回報。
威廉姆·弗洛姆描述了他在廣告行銷事業中的一次大革新,證明了“生意不成,友情卻長存”的事實。
我們代理一家電腦公司的廣告。在我們加入之后,他們的事業突飛猛進。我們工作努力,制作了一個聰明的電視廣告,強調這家電腦公司的長期信譽與領先地位。看起來似乎也可以為我們的廣告公司帶來大筆收益,廣告已獲得許可。突然間,在4月1日,我接到董事長電話,說電腦公司已經賣給新老板。他自己也有一家廣告公司,他們不需要我們了。起先我還以為是愚人節開的玩笑,但不是,這是事實。這消息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不單是從營利的角度來看,也因為我和該電腦公司的廣告部門已經結下了牢固的友情,特別是和業務部副總經理與廣告部經理,一時的分開的確有點舍不得。
生意沒了,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感到失敗。我們雇傭該公司的廣告部經理來我們公司的會計部門服務,結果是一大成功。因為他熟知電腦業,能協助我們接續失去的生意。我繼續和業務部副總經理保持聯絡,直到他離開那家公司。他最后做到希爾羅斯商業中的總裁,今天是我們的大客戶之一,在規模以及來往金額上,都比先前那一家大得多。
生意沒了,你可以再找;錢沒了,可以再賺;但一分深厚的友情不能斷。要經常與重要的或有能力、有潛力的人物保持聯絡,贏得他們的認可和好感。將來他們為你帶來的好處,遠遠比你眼前的豐厚。把目光放的遠一點。
★與人較量的人:勇于打出“談判”這張牌
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名譽、地位、金錢、愛情、自由……人的欲望總是無法滿足的。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想要的東西必須靠自己的勇氣和努力爭取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每時每刻都在與別人進行較量,談判就是這樣一種較量。這種較量的要點是:讓別人支持我們從他們那里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就那么簡單。現實世界如同一個巨大的談判場,生活經常給我們打擊,使我們的理想破滅,這時候,我們更要勇于打出“談判”這張牌,爭取我們想要的東西。
生活中,你總是與其他人發生一定沖突,如家庭成員、朋友、競爭對手、上司,或者是有權力的人。如何處理這些沖突,不僅決定著你能否成功,還關系著你能否享受愉快、舒適的生活。生活的贏家,不僅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善于談判。
工作時,你在不停地談判——盡管你有時并沒意識到這一點。假如你想要你的建議被采納,你就需要與老板談判,讓他覺得你的建議是迎合他需要的,并符合整個組織的當前利益。倘若你的建議確實是個好點子,但你缺乏談判技巧,不懂得包裝你的概念,便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談判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常常比你意識到的要多得多。你不僅和你的老板或你的下屬談判,還得和同事、顧客、小販、供應廠商、銀行、律師,甚至工商局、稅務局、衛生管理局、法院等國家機構談判。因為要達到目的,你需要許多人的合作、幫助、支持。必須指出,這些人的地位身份各不相同,你必須運用談判技巧才能贏得他們的幫助和支持。因此你更應該學會很好地進行談判。在事業和生活中的有效談判,將助你成功。
掌握談判的技巧,一般有三個決定性因素:
信息:你了解對方的背景、需要、目的和軟弱處所在嗎?還是對方更了解你?
時間:對這一較量,你有時間、上級或組織給你的壓力嗎?有最后期限的約束嗎?對方有嗎?
權威:對方比你擁有更多權威嗎? 對方對他人、事件、自身和環境的控制能力都在你之上嗎?
談判通過掌握充分信息,分析時間,運用權威,來影響行為,使事情按你的期望發展。權威在上面三個因素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是你談判能力最集中的體現。談判似乎可以讓人掌握自己的命運,可見懂得談判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怎么樣才能控制事物的主動權呢?利用情緒策略,可以加強你控制事件的主動權,使對方無法正常思考,認識不到事情的真相。他們會對自己說:“哦,只能這樣,這件事沒有別的辦法。”下面舉例具體解釋一下。
1.沉默
■一對夫妻已經幸福地結合了幾十年。當他們有爭執的時候,妻子不吵也不鬧,她的最高策略總是沉默、再沉默。因為丈夫在外的時間太多,你一定能理解他的弱點。假設他作了一個月的外地考察,懷著對愛和感情的渴望回到家里。丈夫急切地走進家:“喂,喂,我回家了,親愛的!人都在哪兒呢?”
沉默……
等了一會后,丈夫又試了一次:“嗨,是我回來了。家里有人嗎?”
沉默……
終于,好像做了一次無止境的拖延以后,妻子出現了。她似乎對丈夫的到來很冷淡,一點也不感興趣。不過,丈夫還是沖向她,并且告訴她:“親愛的,是我!我回家了!”
“出什么事了,親愛的?有人病了嗎?有人去世了?有什么不對頭嗎?你怎么不理我呢?”
沉默……
她的臉上毫無表情,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他。他在想什么呢?“哦,哦,她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我知道我應該做什么,我應該坦白。我到底承不承認那個錯誤呢?”丈夫很快把一個問題發展成兩個問題。■
當你對別人采取沉默的態度時,你就是在迫使他說話,以便擺脫不舒服的感覺。他們不自覺地給你信息,而本來你是得不到這些信息的。結果,力量的均衡就出現了轉移。
2.生氣
假設你和我們在談判。我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在你的辦公室討論為我們的公司購買計算機軟件程序的事宜。就在我們剛要討論費用的時候,你看了看手表,說:“我們暫停一下,去吃午飯吧?街角有一個優雅的地方,他們認識我,所以我們不需要預訂座位。”
我們被領到你經常坐的位置,看著菜單上昂貴的主菜,要了喝的和吃的。我們的主管問道:“告訴我——這個軟件包,你打算賣多少錢?”你回答:“噢,坦率地告訴你,我想,大約要50萬美元。”主管氣炸了肺,甚至想把你吃掉。他提高嗓門說:“你要干嗎?你瘋了嗎?一個天文數字:50萬美元!!!你以為我是干什么的?開銀行的嗎?”因為每個人都盯著我們,你窘迫地掩住嘴,輕聲說:“噓!”主管將聲音又提高一個分貝:“你一定真的發瘋了!這簡直是攔路搶劫!簡直是強盜!”
你現在真想鉆到桌子下面。因為這家飯店的很多客人不認識他,卻認識你。飯店總管不知所措地看著你,他們的服務員甚至拿著發光的烤羊肉串的叉子,不愿意走近我們——他怕自己受到傷害。你內心知道旁觀者在暗自思忖:“他對那個家伙說了什么挑釁的話?他想騙他嗎?”主管裝作義憤填膺的樣子,公開恫嚇你。如果你還要和他談,就不可能是在公開的場合。但是,如果你在公開場合這么做了,那么完全可以肯定你的期望值要比24萬美元低得多。
3.笑
一陣爆發性的笑聲像日本武士的劍一樣有毀滅性的效果。假設你正在辦一次舊貨展賣。
■一個周末,吉姆順便瀏覽你的商品。你有一架老式雪橇,上面有一張手寫的字條:“稀有古董——競價。”因為《公民凱恩》一直是吉姆最喜歡的電影,他想讓這個很像電影中被稱為“漂亮姑娘”的雪橇的東西屬于他自己。當你走過來的時候,吉姆喊道:“我愿意給你10美元,買下這架雪橇。”
這時,由于某種不知道的原因,你突然笑了起來。吉姆會怎么想呢?“什么事兒這么好笑?……難道是我褲子上的拉鏈開了?……難道是我的價太低了?哎呀,為這架真正的稀有古董,我其實不是真的想出這樣的低價!”■
如果人們真的想要這個東西的話,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表現和老式雪撬的知識確實有把握,才不必提高自己的報價。
4.挑起內疚
聽聽下面這段電話談話,這是一位父親與她的獨立的成年女兒之間的談話。
■女兒:你好,羅伯特!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的女兒,爸爸,您好嗎?我一直想給您打電話,可是總沒時間。
父親:很好——你不必給我打電話。我只不過是你的父親,你為什么要花一角錢呢?
女兒:哦,爸爸,我的工作特別忙。您近來怎么樣?
父親: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會感到怎么樣呢?聽著,這個星期六晚上我要慶祝你25歲的生日。我已經從俱樂部邀請了我最好的朋友們來認識你。我已經讓你媽媽訂了一個漂亮的蛋糕,買了你最喜歡吃的東西,所以……
女兒:可是,爸爸,我這個周末要走。我告訴您關于……
父親:你的意思是說,在你忙碌的計劃中不能分給我幾個小時, 是嗎?
女兒:不是,不是這樣。只是我已經計劃旅行,而且已經做了……
父親:好吧,凱西,我明白了,很抱歉我打擾你。我馬上告訴我的朋友們,你太忙了,沒時間來看我。
女兒:請別這樣說,爸爸——我不是這個意思。
父親:不,我明白了。不要為我擔心,我會設法安排好一切的。法律畢竟沒有規定孩子必須看望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