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先祖搬遷情定潮州

潮州市位于廣東省東部的韓江中下游,從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成立古揭陽縣算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它以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文化發達、人杰地靈著稱于世,素有“海濱鄒魯”、“嶺南名邦”的美稱。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將潮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潮州瀕臨南海,自隋以后因潮水往復而得名。相傳有鳳來儀,因而別稱鳳城、鳳樓城。潮州自古以來就是歷代郡、州、路、府治所在地,為粵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潮州北高南低,中部和南部為廣袤富饒的韓江三角洲平原,盛產大米、甘蔗、茶葉、柑橘、荔枝、龍眼等農副產品,潮州北有金山,東有筆架山,西有葫蘆山,浩瀚的韓江繞廓南流,構成三山一水護古城的壯麗圖景。湘橋春漲、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韓祠橡木、北閣佛燈、西湖漁筏、金山古松、鱷渡秋風等潮州八景,更令人流連陶醉。

潮州不僅風光旖旎,鐘靈毓秀,而且是人文薈萃之地。唐宋兩代有十位宰相由于各種原因來到潮州,帶來中原文化,并興利除弊,為潮州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在這里留下了“為官八個月,江山易姓韓”的美談。明清兩代,潮州更是人才輩出,燦若星河;

潮州文物古跡頗豐,城東的廣濟橋則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韓文公祠、開元寺、鳳凰塔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43處。隨著中原人口逐漸南遷和歷代官員被貶至潮州,中原文化與當地文化逐步交融,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潮州文化。潮州音樂、潮州戲、潮州菜、潮州功夫茶、潮州木雕、潮州石雕、潮州抽紗、潮州刺繡、潮州彩瓷等等,至今仍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

此時,李嘉誠又來到了常常讓他魂牽夢縈的面線巷。這里是潮州北門街的中心,他記得自己少年時期就是在這條鋪滿大塊青條石的小街上走過來的。小巷深處那座早已破敗的小院,如今已經不見了蹤影。李嘉誠始終沒有忘記那個曾經給他溫暖也給他憂愁的家。

數十年來,李嘉誠生活在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香港,他身處冗繁商務,奔走于世界各地,可以說得上“戎馬一生”,但是,他始終不能淡忘兒時的往事。尤其潮州城內北門街,還有面線巷那座幽靜的小院以及祖父和前輩們留傳下來的老屋。小院不僅是李氏祖宗傳下的家產,同時也保留著讓李嘉誠終身受用的精神財富!他永遠不會忘記先祖們當年的創業經歷。盡管歷史已如過眼的云煙,在潮州面線巷這座小院看來不留任何痕跡,不過,李嘉誠心靈深處的記憶是難以磨滅的。

李嘉誠的祖上最早定居在河南許昌。大約是明朝末年,河南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災。一個名叫李明山的讀書人因受不了饑饉,決定舉家遷出生活多年的古城許昌。當時的河南災民一般都結伙前往遼河故道的關東,因為黑吉遼三省的廣大沃土可以養人。然而,李明山卻另有主見。他認為;如果隨河南人統統下了關東,那么即便再廣闊的白山黑水也怕人滿為患。于是他與家人計議,決定另辟一條生活的蹊徑:前往福建省的莆田。所以,這就是李氏家族向南遷徙的第一個落腳點。

莆田有一些河南老鄉,這也是李明山一家人當初決定舍東北而改投福建的主要原因。但是,李明山一家在莆田并沒有獲得安身立命的條件。

莆田并非讀書人李明山的再生之地,他原想在此以教私塾為糊口之業,但這種希望很快幻滅。原因是他的河南鄉音使他在莆田當地尋找不到生源。

他的滿腹才學,也因此而不受當地人的青睞,所以他的生活仍然過得相當清苦。李明山畢竟是文化人,久而久之,這里的鄉民們也接受了這位河南秀才,當地一些貧困家庭的子弟也開始接受這位“布衣老師”,李明山就在莆田開辦了一個“大私塾”。李明山認為,他在這里至少比為那些老財主的子弟上課好些。所以,李明山盡管收入甚微,但因有貧民子弟的擁戴,倒也心情舒暢。

不料,就在李明山準備在莆田做長久定居之計時,忽然一場人禍降臨了。當時正是明末清初,一天,福州大清官兵突然涌進了小小的莆田古城,他們殺戮的主要目標雖是尚未剪掉腦后長辮子的前明舊兵,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莆田城里激戰不休,雙方官兵死傷無數。百姓房屋競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可憐李明山一家好不容易在莆田城郊建起的一座草房,也在這場災禍中被無情的大火焚燒了。于是,本來已隨遇而安的李明山,不得不再萌生遷徙之念。這樣,李明山攜妻帶子,又不遠千里地向廣東跋涉而來。

這時李明山已經五旬開外,再也不是當年從河南許昌向福建逃災時的年輕人了。從莆田來廣東的一路上,他和家人幾乎奔波了半年,終于在大清元年的入冬時分,來到了東晉時期就小有名氣的古城潮州。這次他選中的落腳點,是在距潮州不遠的海陽縣城,海陽同樣物阜民豐。在李明山眼中,無論潮州還是海陽,都是他從沒見過的人間天堂。如果說在許昌生活讓李明山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在莆田暫居讓這位民間才子獲得了來自社會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經驗,那么在物華天寶的潮州海陽,則讓學富五車的李明山飽嘗了南粵文化的靈秀。

李明山之所以直投海陽,其原因也像他當年從許昌遷往莆田一樣,因為此地有一批同從許昌故里南遷的鄉親們。早在海陽安家立命的許昌親友們,對既有才華又有人情味的李明山的到來,當然是熱烈歡迎的。他們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位老秀才來教,而李明山也渴望再像從前那樣重執教鞭。不幸的是,經過從中原到閩南,再從閩南輾轉來粵東的長途跋涉,等他到達了海陽,已經變得骨瘦腰軟,纏綿病榻。

不過,李明山喜歡潮州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條蜿蜒流過古城的韓江,碧藍透明的江波幾乎可以照見他不再挺拔的身影。再看城外的筆架山和金山、葫蘆山,三峰相連,巔連雄踞,城外群巒蒼翠,樹木蓊郁,把這個在東晉九年建起的古城環繞得如同盆地中的城郭。這在李明山眼里正是人杰地靈的好地方。

李明山不能再以塾師為業,每日以藥代食,自知來日已不多。所幸他看見李家的子嗣們都已長大成人,而且三個兒子都像他當年一樣,雖然生活困境重重,倒也個個知書達理,學問不遜其父。就在李明山落戶海陽的當年冬天,這位生于河南的老學究終于撒手塵寰,駕鶴西去。不過他的后裔們卻從此在這粵東大地上繁衍,成了一方頗有影響的人脈。他就是李嘉誠的先祖。李明山是李氏家族在粵東繁衍發跡的鼻祖,尤其是李嘉誠在香港商界的歷史性崛起,給從河南遷徙而來的李氏家族帶來了新的榮耀。李氏家族第十代傳人李嘉誠,在香港富可敵國,并躋身于世界華人富豪的行列,毋庸置疑,李氏的先祖李明山功不可沒。李明山以后的六代人,當地史冊幾無記載。這是歷史的遺憾,但延至李明山的第七代孫——李鵬萬的時候,一度默默無聞的李氏家族忽然再度生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长岭县| 井研县| 大同市| 丰顺县| 鲁甸县| 鹤岗市| 汝城县| 时尚| 海淀区| 灌云县| 通榆县| 柳河县| 吉木乃县| 德兴市| 郯城县| 靖安县| 信宜市| 福鼎市| 利辛县| 双辽市| 大宁县| 河池市| 江门市| 荆门市| 平安县| 化德县| 武山县| 大方县| 平遥县| 彩票| 安徽省| 遂宁市| 镶黄旗| 绩溪县| 大方县| 汾阳市| 南漳县| 庄浪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