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13)
-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 凡禹 燕君
- 5459字
- 2014-01-17 11:55:13
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是培養孩子幽默感的心理前提。哲人卡萊爾有一個有趣的說法,他說真正的幽默不是發自頭腦,而是發自內心。所以我們要養成孩子良好的情緒,引導孩子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樂觀面對現實,不怕失敗;教導孩子善于體諒他人,學會雍容大度;讓孩子信任自己,對自身的發展充滿希望。孩子多一分樂觀、豁達、自信,就多一分幽默。
2、鍛煉敏銳思維。幽默常常需要機智。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讓孩子觀察事物時有獨特的角度,不因循守舊,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新穎。培養孩子深刻的洞察力,可以讓孩子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質,以恰當的比喻,詼諧的語言,將幽默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幽默是一種智慧、博學的表現。幽默感必須建立在豐富知識和活潑語言的基礎上。一個人只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做到談資豐富,妙言成趣,從而做出恰當的比喻。一個人只要有鮮活的語言、豐富的詞匯,才能表達幽默的想法,達到幽默的效果。
因此,要培養孩子幽默感必須讓孩子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廣泛涉獵,充實自我,使孩子不斷從各類書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從名人趣事中擷取幽默的寶石。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幽默故事,機智故事,腦筋急轉彎等等,訓練孩子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孩子語言的豐富性。學校可以組織有關“幽默故事”寫作或講述的比賽,這對培養孩子幽默感大有裨益。
3.父母的幽默素養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們強調的是父母的幽默素養和行為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孩子學會幽默,父母必須懂得幽默。
父母要有良好的幽默素養。父母的幽默決不是油腔滑調,也非嘲笑或諷刺。浮躁夸飾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低級趣味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父母只有富有愛心,富有激情,知識淵博,平等對待孩子才能幽默。在幽默中,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愉悅、心理上的放松與理智上的啟迪,讓孩子在會心一笑中獲得許多意味深長的感悟,真正感受到幽默之美。
4.鑒賞幽默作品。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有較強的幽默領悟力。欣賞幽默作品是提高孩子幽默的領悟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愉悅孩子情緒、啟迪孩子心智的妙方。幽默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漫畫、故事、詩歌、音樂等。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來自孩子生活、為孩子所喜聞樂見的優秀幽默作品,供孩子欣賞。比如給小朋友講述一篇名為《珍珍姑娘》的故事:“有個叫珍珍的小姑娘,吃東西十分挑剔,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結果變得又瘦又小又輕,被螞蟻抬走。她在音樂會上唱歌比蚊子聲音還小,在運動會上……”故事用夸張的對比勾勒出珍珍這個形象,會讓孩子們覺得十分可笑。孩子們很快意識到挑食的壞處,在笑聲中受到了教育。此外,啟發孩子幽默的領悟力還可以留心收集一些優秀孩子漫畫,制成掛圖引導孩子欣賞,視覺幽默理解力很強的孩子,漫畫一掛出就會引得他們哈哈大笑。
5.鼓勵孩子大膽表現自己的幽默。隨著孩子對幽默作品的興趣和領悟力的提高,我進一步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幽默。講述、表現是提高幼兒幽默能力的法寶。我和孩子在表演區的“星星小舞臺”里開設一個“開心快車角”,在四周貼上各種夸張的笑容圖,并特制兩個開心話筒,供孩子們自由表達。孩子們爭著上臺講述各種來自畫冊、電話以及生活中的小笑話。文棋說了一則小笑話,一個孩子抱著沒氣的氣球對著老師大叫:“老師,我沒氣了!”平時不善言辭的新梅也講了一位愛花的老伯撐著雨傘到雨中澆花的小幽默。孩子們在“開心快車角”既鍛煉了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膽量,又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在妙趣橫生的話語中陶冶了情操,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
自從我有意識給予孩子幽默的熏陶后,從孩子那開心、愉快的笑聲中,從那一張張日漸開朗的笑臉上,從日益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從自己更加寬容、超脫的心境中,我看到了幽默的力量。大家不妨一試,定有裨益。
總之,父母要善于藝術而幽默地和孩子相處。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嚴肅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嚴謹,幽默的父母培養的孩子機智。如果父母幽默的帶著和藹的微笑和孩子交流,容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但愿我們的素質教育增添一些幽默伴隨孩子成長。
★藝術才能,讓一切更精彩
每一個父母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既可以讓孩子得到藝術的熏陶,又可以為孩子的將來拓展更多的生存渠道。因此,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藝術班就成了父母最熱心的事。
亨利·摩爾是英國著名的雕塑家,是20世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之一。這次,他有12件雕塑作品在北京北海公園湖邊展出。
10月的北海公園,柳樹依舊婀娜多姿,秋風襲來,撩起人們無盡的情懷。幾艘船在波光鱗鱗的湖面上蕩漾,勾起我無邊的思緒和暇想,仿佛我跟著船一起在動、在漂;只有那對面巍然不動的白塔,才讓我明白身在何處。漫步在北海湖邊,伴著柳枝、伴著鳥鳴,伴著湖水,伴著亨利·摩爾的雕塑,我仿佛走在人間仙境,仿佛步入藝術殿堂,領略著藝術和自然風光的和諧美。
“媽媽!”是兒子那甜甜的聲音把我拉到現實。他和幾十個小朋友,用畫筆、心和手去勾畫亨利·摩爾雕塑的“母與子坐像”。他的畫接近尾聲時,有一位報社記者想拍兒子的畫和雕塑,他欣然同意了。
他畫完了一張之后,已是中午。我想帶他和78歲的母親去飯店吃飯,他不同意:“不吃,要繼續畫第二張‘母與子臥像’。畫完了畫,四點鐘還要到老師家上打擊樂課。”
我被他的執著深深地感動了,于是給他買來了香腸、炸雞腿、糯玉米。他按時完成了第二張作業。在此期間,我沿著湖邊,一路小跑把亨利·摩爾的其他10件雕塑都攝入了我的相機里。他看著累得狼狽不堪、汗流滿面的我,拍拍我的肩膀,說了聲:“媽媽,辛苦了!”
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被孩子那種毅力和精神所感動,還有那獨特的藝術氛圍,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藝術世界。我以前不知道亨利·摩爾的名字,更不了解他的作品。今天是因為陪兒子,我才認識了他,結識了他的作品,知道了他的作品是從人體結構以及自然物體,諸如石頭和骨骼中吸取了靈感。這些作品是一位極富創造力的藝術家、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對表現形式本身所進行的畢生探索和頌揚。
回到家里,78歲的媽媽仔細地端詳著外孫的畫,在連連稱贊的同時,自己不顧一身疲勞,拿起筆也畫起了素描,并對我說:“我再不畫那些花、草、鳥的畫了,我也要畫點雕塑、名畫……”也許藝術的魅力、藝術的感染力就在于此。
和孩子一起邁入藝術的殿堂,享受那幽雅的快樂!
當孩子看到熒幕上出現碧綠的田野,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伴隨著畫面的變換,聽著優美動聽的音樂,似乎感受到了牧童的愉悅心情,陶醉在美妙的鄉村景色中,禁不住伴著音樂晃動身體。
作為家長,使孩子和藝術結緣,將使他們受用無窮。但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因為家長的漠不關心,藝術的火花無聲無息地被湮滅了;另外有一些家長則希望孩子成名成家,為自己撈來滾滾的財源,使孩子的藝術天賦扭曲了,變形了。
藝術潛能也是特殊才能,特殊才能不等于天才,后天的環境與后天的教育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1.盡量為孩子創造機會。對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熱,要求水準忽高忽低,沒有細微的教育方案,沒有長遠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藝術活動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應該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給孩子科學的指導。孩子一歲時就可以握筆“涂邪”了,將筆和紙交給孩子,特別是把顏色鮮艷的筆交給孩子,不僅使孩子畫一的要求得到滿足,也能刺激孩子視覺的發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鍛煉,促進小肌群的成長。假如此時父母看到孩子因一畫而撕破了紙,筆也扔到地上便訓斥孩子,就會在孩子稚嫩的心靈時種下筆和紙不可隨便亂動的種子,那么,這個孩子長到可以不撕紙的年齡時,已經不喜歡這種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
2.關心孩子的各種興趣。孩子對事物感興趣時,也是最有指導效果的時候,錯過這一時機,將給孩子帶來終生缺憾。日本孩子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腦細胞網絡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地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之前就告終結。
興趣就是對這種潛在的種種細胞給予有效的刺激。如果這種刺激持續則強烈,興趣就會使細胞增加。童稚期,大腦細胞需要多種刺激,從而為具備多種功能作準備。興趣的變化不是壞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加的表現。當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稱。或者想叫父母給他們念書講故事時,父母以“真討厭”“我很忙”的態度予以拒絕,與一個個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滿足孩子的要求相比,其結果迥然不同。
3.讓孩子自發地對藝術產生興趣。父母想培養孩子某個方面的藝術才能,不要過于性急,急于訓練孩子會打亂孩子興趣愛好的臨界期,使孩子永遠地失去某種能力發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結果使孩子逃避超負荷的訓練,因為繁重的、強迫的刺激將使孩子產生厭惡情緒。
4.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樂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時,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贊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父母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
在培養孩子藝術才能的過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重要,關鍵在于理解與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發現、啟發、引導、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也不要自暴自棄,作為父母,應該從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尋找教育的責任。
★領導能力,讓孩子從容一生
傳統觀念認為,領導力是天生的,但是我們現在知道,領導力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得到,這就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學校已經把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引入正常教學實踐中,中國的許多教育專家也越來越重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他們發現在領導者的能力中,大多都是可以通過對孩子的培養獲得,比如胸襟開闊、能與人合作、能支持別人等。這也給家長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指明了道路。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應被視作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從小鍛煉孩子的領導才能,讓他們能夠在群體中脫穎而出,使他們能夠帶領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業,對社會對個人都非常有幫助。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能夠領導人們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兵兵心里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自己能當上班干部。可是,從入學到小學畢業,老師從來沒有任命過兵兵擔任過任何職務。這讓兵兵心里一直很郁悶。
升入初中,新學期開學。班里面公開投票選擇班干部,兵兵竟然被意外地推舉為數學小組長。他欣喜萬分,比當了班長的同學還要高興。他覺得自己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可了。
放學后,兵兵迫不及待地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我太高興了,告訴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媽媽笑著問:“你考了100分嗎?這么高興?”
兵兵搖搖頭,嘆了一口氣,對媽媽說:“媽媽,你怎么整天只關心分數呢?我今天被同學們投票選舉為班里的數學小組長了!”
媽媽并沒有被兵兵的喜悅感染,反而冷冷地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大喜事呢?不就是一個小組長嗎?又不是班長,當個小組長有什么好驕傲的!”
兵兵火熱的心情頓時仿佛被冷水當頭一澆,興奮一掃而光,心里既難過又悲傷。
兵兵媽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渴望當上班干部,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態。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被同學們選為小組長了,心里面有很多的興奮和高興,想與媽媽分享。可是,孩子心中特別珍惜和倍感驕傲的事情,在媽媽眼里卻如此不值一提,甚至還遭到媽媽的刻意貶低,孩子如同被當頭打了一棒,熱情的火焰迅速熄滅,信心也會迅速坍塌。這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沒有天生的領導者,只有后天造就的領導者。那些掌管著某一組織、負責著某一居民區及帶領著某一運動隊的男人與女人,都是盡心盡責的家長們所培養出的領頭:這些家長們無不遵循了用于培養領導者素質——智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的簡單準則。他們的孩子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他們會堅持自己的信念,拿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領導能力無論是在目前,還是在將來,都能讓人受益匪淺。無論男孩子或女孩子,如果能在班里及課外活動中表現出較強的領導能力,那么這要比他或她表現出較高的智力或考出較高的分數,更準確地預示著他或她成年時的成功。
是否能夠在自己所管的4至5歲的孩子們中間,辨別出哪些是領頭的孩子。答案是絕對的。這些孩子都比較自信,尊重成年人和與自己一般大的其他孩子,樂意讓別的孩子和自己一塊兒玩玩具,有幽默感,表現出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好奇心。他們總是最先開始做某項事情,其他的孩子們則在一旁觀望,然后在他們的帶領下跟著做。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熱情極具感染力。
那么,你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呢?以下所講述的八條秘訣供你借鑒。
1.做一位積極推動孩子前進的家長。孩子的自信心來自于家長首先告訴他或她:“我知道你完全能夠做這件事!”等他或她把事情做完之后,家長再告訴他或她:“你做得棒極了!”
從孩子開始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家長就應當樹立他或她的自信心。當孩子蹣跚地走到你的懷抱中時,他或她就贏得了人生路上的每一個勝利;而你對他或她的緊緊擁抱,就會讓他或她體驗到成功的歡樂。當這些形成良性循環的時候,他或她也就會接連不斷地取得成功。
2.讓孩子們積極探索。一個小姑娘,在自家院內的泥坑里使勁地挖著一塊石頭。當她費力地把那塊石頭挖出來后,拿著它高興地跑到了爸爸跟前。“爸爸!你快看看,我挖出了一塊非常漂亮的石頭,”她激動地對爸爸說。他的爸爸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很隨便地說道:“你只是挖到了一塊帶著泥巴的普通石頭。”女兒聽爸爸這么一說,滿臉的興奮轉眼間不見了。她把手中的那塊石頭扔掉,然后垂頭喪氣地走進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