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革命先驅李碩勛

  • 愛心向陽
  • 羅鳴
  • 6948字
  • 2020-05-20 09:18:16

李碩勛(1903—1931),四川高縣人。我國青年學生運動領袖,中共早期參與領導軍事斗爭的先驅之一。1926年與趙君陶在上海結婚。1928年5月赴杭州,曾任浙江、江蘇、“兩廣”黨組織領導人之一。1931年6月,任中共廣東省軍委書記,受黨的委派,前去海南指導武裝斗爭。他抵達海口后,因叛徒出賣而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東較場英勇就義,時年28歲。2009年,李碩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青年時代出色組織才能 一舉成長為全國學生領袖

1903年2月23日,李碩勛誕生在高縣慶符鎮一個開明紳士家庭。5歲時就讀私塾,6歲起讀小學,12歲進入縣立高等小學。他在這里讀書時,就演繹過許多“愛憎分明、正義之舉”的少年故事——

一次,駐慶府鎮的舊軍隊,有一個士兵抓了學校老師的雞,老師敢怒不敢言。而稚嫩的李碩勛知道后就勇敢地站出來,立即跑到駐軍營房里,與連長據理力爭,毫不膽怯。在事實面前,最后他們只能把士兵抓的雞清查出來,歸還了老師。

又一次,學校的一位李老師,常出面干涉士兵擾亂治安的行為,就被人誣陷窩藏子彈入了牢房。又是這位少年李碩勛,經過“偵察”,發現了窩藏子彈另有其人。旋即,他前往駐軍營房,把發現窩藏子彈的人舉報了,才讓李老師得以無罪開釋……

目睹帝國主義入侵、山河破碎和軍閥混戰的局面,李碩勛從小就萌生了習武從軍的愿望,立下了“吾不欲為學者,愿成功一事業”的遠大志向,懷揣正義之舉、熾熱的愛國熱忱,一步步地踏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5歲的李碩勛赴成都報考四川講武堂,因不到16歲未被錄取,便考入儲才中學,開始尋求救國真理。在“五·四”運動時期,受新思想的影響,他效法當時的革命者,剪去長發,換上短裝,舞槍弄棒,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迅速成長為四川學生愛國運動的骨干,帶頭參加學生運動,組織號召同學們鬧學潮。

學潮越鬧越大,惹怒了當局,當局就對李碩勛等人發出通緝。省立一中老師惲代英得到這一消息后,并悄悄為他們辦理了轉學證,設法把他們安全地送出了成都。

1920年春,李碩勛棄武回鄉,入敘聯中學讀書,被選為“聯中”學生會常委。在宜賓讀書時他發動領導開展抵制“仇貨”的運動,組織學生上街宣傳游行,到各商店收繳那些奸商的日貨,把學生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影響很大。

在宜賓求學一年后,李碩勛就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學校。在這里他開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和惲代英翻譯的《政治斗爭》等進步書刊。從此,逐漸地樹立起新的人生觀和理想追求。

在十月革命勝利鼓舞下,李碩勛與老鄉陽翰笙等發起成立“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李被當選為四川省學生聯合會領導人,積極組織學生反對舊思想、舊道德、舊禮教,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在省立一中讀書時,李碩勛帶頭反對軍閥強占校舍、爭取教育經費獨立的斗爭,引起軍閥當局的極大憤恨,當局就再次通緝李等人,李不得不又離開成都赴北京……

李碩勛到北京入弘達學院學習,與陳毅一起開展學生運動。李始終站在追求先進思想、先進文化的前列,又以此指導武裝斗爭。

在北京求學一年之后,李碩勛考入培養革命干部的搖籃——中共創辦的上海大學,并被選為學校聯合會代表。他與人一起創辦《中國學生》周刊,發表“民族解放運動之中國學生”等等反帝反軍閥斗爭的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

特別是在蔡和森、惲代英等共產黨人的指引下,李碩勛悉心研讀馬列的大量著作,進一步地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他還經常到工人夜校幫助工人學文化,提高工人階級覺悟,組織學生、工人、商界罷課罷工斗爭。在學生、工人的集會上,經常能看到他動情演講的身影。在這期間,他成長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和黨的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在上海求學奮斗中,李碩勛認識了同為川籍的女同學趙君陶,后來結為革命伴侶。

李碩勛沐“五·四”新風成長,由封閉的四川走向京滬,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成為時代弄潮兒中的佼佼者。由于他的出色領導才能,在第7屆全國學聯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學聯總務委員;在第8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上,李碩勛作了總結全國學聯的組織發展、宣傳學生運動報告,為大革命時期的學生運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這次會議上,他被當選為全國學生聯合會總會長,并且擔任了中共全國學聯黨團書記,成為20世紀20年代中期全國愛國學生運動名副其實的領袖。

從青年學生領袖 成長為卓越軍事指揮員

1926年,李碩勛受中共委派到第4軍第25師擔任政治部主任。這使從小就酷愛軍事、希望當一名軍人,開始了步入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軍事生涯。

李碩勛和師長李漢魂奉國民政府調令,率25師73、74團從武漢到達河南駐馬店后。他們與奉軍第12旅在上蔡發生激戰。李冒著槍林彈雨親臨前線,鼓勵將士發揚猛打猛沖、英勇作戰精神,堅決殲滅來犯之敵,把12旅死死圍困在上蔡城。

一天凌晨,李碩勛率領73團從西洪橋出發,以優勢兵力猛攻位于張莊附近的敵炮兵陣地和指揮所。數小時后,敵防線被全部突破,敵人潰不成軍。李帶領部隊一鼓作氣,又在上蔡以南十里鋪一帶,一舉擊潰來援的段國璋部,爾后與部隊合力進攻上蔡。上蔡守敵已成甕中之鱉,見大勢已去,全部繳械投降。

南昌起義前夕,周恩來就派聶榮臻到25師駐地馬回嶺部署起義。李碩勛等按照“前委”的部署和指示,沿南潯鐵路向南昌開進。他們到達南昌,編入以葉挺為軍長、聶榮臻為黨代表的第11軍,仍沿用第25師番號,由周士第任師長、李碩勛任黨代表、兼任書記等職。

南昌起義后,由于形勢所迫,起義部隊決定南下。部隊要開拔了,可趙君陶懷有身孕,又身患有病,不可能隨隊行軍。李碩勛只好安排妻子迅速離開南昌,返回上海。隊伍開拔前一天的晚上,趙對丈夫說,你放心去吧,我會堅強的,要不是我懷有身孕,行軍不便,我真想與你們一道出征。第二天一早,李告別妻子,帶部隊南下。

25師這次南下擔任后衛,他們撤出南昌后,沿著江西東部的山區,冒著酷暑盛夏行軍,先后經撫州、石城向南挺進,日夜兼程,奔赴起義軍大部隊所在地瑞金。

起義軍占領瑞金之后,敵軍南路總指揮錢大鈞部集結于會昌一帶,桂軍黃紹約7個團聚集在附近的白鵝墟一帶,成掎角之勢,企圖狙擊起義軍。“前委”當即決定:集中兵力,消滅會昌之敵,再揮師南下廣東。

李碩勛、周士弟接到戰斗命令后,他們顧不上休息,馬不停蹄、人不停步向會昌進發。當他們與周恩來會合時,周看著他們風塵仆仆、滿身泥水時說:“部隊很疲勞了,可是會昌一定要打下來,你們有沒有信心?”李碩勛他們當即表態:“我們向黨保證,一定打下會昌!”

會昌戰斗打響了,激烈的戰斗從早晨一直進行到中午,雙方呈膠著對峙狀態。李碩勛的部隊開進會昌城時,聽到激烈的槍炮聲,他就迅速下達了戰斗任務,將師指揮所移至前線,指揮部隊采用迂回包圍、兩面夾擊的戰術,靈活機動地向敵軍發起陣地攻堅戰。敵人遭遇猛烈的攻擊就開始潰退。下午4時,終于攻下了會昌城。

打下會昌城后,部隊本來按原計劃應該翻越廣東、江西交界的筠門嶺,然后下惠州占領東江流域。但考慮到會昌一戰下來傷員很多,而筠門嶺山高路險,帶著眾多傷員行軍困難、運輸不便,給養也成問題,于是做出了向福建挺進的決定。

25師到達廣東省大埔縣的三河壩。三河壩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若敵人居高臨下發起進攻,起義軍只能背水一戰。起義軍到達這里后,主力部隊由周恩來、賀龍等率領,直奔潮州、汕頭。而李碩勛率領的部隊則留在三河壩,以牽制、防御梅縣和閩西方向的敵人,掩護主力攻取潮州、汕頭。

李碩勛在當地農民和船工的幫助下,揮師渡河,在三河壩對岸構筑工事、布設防線,倚仗著奔騰湍急的江河天險,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在會昌城被打敗的錢大鈞部,收集殘兵敗將,補充新兵,增強援軍,于10月1日向留守在三河壩的25師發起了攻擊。李碩勛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次日,錢部經過幾次強攻不下,請求增援。下午大批敵軍從梅縣方向進入三河壩。

當天晚上,幾十只船滿載敵兵,企圖偷渡登岸。見狀,朱德、周士第和李碩勛部署部隊先不要開槍,待敵船劃到江心、實施“半渡而戰”。

第二天拂曉,茫茫大霧籠罩著大地,數十步外不見人蹤影,只聽江水聲。敵人組織了強大的兵力,破霧過江。幸好起義軍早有警惕,打退了敵人潮水般的沖鋒,保衛了陣地。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經朱德、李碩勛、周士第研究,決定不再硬拼,迅速轉移部隊。于是,25師邊打邊撤,擺脫了敵軍的追擊,往東南方向開拔,與主力部隊會合。

為了解決革命前途和部隊向何去的問題,朱德在茂芝主持召開了會議。李碩勛、周士第等20多名軍官參加了這個重要軍事會議。他們在深入分析敵我情況后,做出了“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軍事決議。

當日,李碩勛跟隨朱德率領的第一師從茂芝出發,向湘南進軍,后與黨失去了聯系,部隊就像一群孤兒東撞西碰,缺糧沒藥,饑寒交迫。鑒于李曾在上海學習、工作多年,具有戰斗經驗。朱德就當即決定,派李專程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部隊情況,請示今后行動方向。

192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李碩勛經過一番化裝,打扮成商人模樣,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部隊,告別“鐵軍”,奔赴上海尋找黨中央。誰知這一別,竟成他與“鐵軍”的永訣。

李碩勛日夜兼程到達上海后,就向黨中央匯報了部隊在贛湘粵艱苦轉戰的情況。黨中央根據當時情況,決定把李留在上海工作,先后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浙江省委常委、代理書記等職。

在周恩來、鄧小平等的直接領導下,李碩勛組織發動了大大小小數十次起義和戰斗。他用“鐵軍”指揮官豐富的軍事斗爭經驗,直接領導國統區的武裝斗爭,戰斗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帶……

一次,李碩勛得知江蘇省委秘書處被“捕探”發現,仍奮不顧身趕去收藏秘密文件,在陽臺發現自己被包圍時,就跳到鄰樓才得以脫險。他因過去是學生運動中的風云人物,認識他的人很多,其中有人已經叛變,此時上街活動很危險,他卻全然不顧,經常喬裝打扮后日夜外出。他在白區領導的武裝斗爭,有力地打擊了反革命勢力的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打破了反動派的嚴密封鎖,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反圍剿斗爭。

1930年李碩勛任中央軍委委員,在江蘇省內組織了一系列農村暴動,還在上海各區委內建立了武裝組織,并向部分工人糾察隊員發武器,對敵特和叛徒形成了有力震懾,為保護黨的地下組織功不可沒。

1931年5月,黨中央決定調李碩勛去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政委。李從上海踏上了駛往香港的客輪。當時,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設在香港。他到達香港時,因為工作需要,黨中央把他留在香港工作,任命他為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李碩勛在香港時患病在身,他一邊治療,一邊仍以驚人的毅力,領導開展當地的革命斗爭……

告別“鐵軍”去海南 成了不滅的浩然英靈

1931年夏天,在上海陽翰笙的家門前,來了兩個客人,一個婦女牽著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她的腳邊放著兩只行李箱,是從上海火車站叫一輛黃包車拉過來的。

此時陽翰笙正欲出門上班,聽到有人敲門聲就順勢打開家門,驚喜地看見來了兩個貴客:“君陶,沒想到是你呀,快請進門。”陽翰笙熱情地把弟妹和侄兒領進家門。

“唐棣華,你快出來看誰來了?”陽翰笙興奮地喊妻子。聽到喊聲唐棣華趕緊迎了出來。她驚喜地看到是上海大學的同學趙君陶來了,就立即伸手提起地上的行李箱:“君陶,我好想你喲,我們終于又見面了。”

小男孩先是怯生生的,站在客廳里一動不動。唐棣華就伸手去摟抱他:“小鵬長得好乖啊,唐阿姨抱抱。”唐棣華就彎腰抱著小鵬,可他有點認生,從唐的懷抱中掙脫出來。

安頓好了趙君陶和兒子,吃了午飯后陽翰笙就外出辦事了。她們兩個同學、好朋友就拉開了家常。

“碩勛現在哪里?”唐棣華問。

“他調到香港去工作了,任廣東省委軍委書記。我們是從北京來的,來上海轉道乘船去香港。”趙君陶說。

“對了,碩勛去香港時來看望過我們。那天他們兩個男人聚在一起,還把歐陽喝得醉醺醺的。”

“碩勛到了香港后,帶信叫我們去看他,我更渴望一家人團圓。”

“這就對了,能過去同碩勛生活在一起,你一方面照料孩子,同時也可以照顧他。他們為了革命,每天都在奔波,真是很辛苦的。”

傍晚,陽翰笙才回到家里,看到趙君陶及孩子,他十分欣喜:“去香港的船票我已經給你們訂好了,明天的。”

第二天早上,他們夫妻帶著歐陽小華,將趙君陶及孩子送到外灘碼頭港口的躉船上,兩個好朋友好姐妹依依不舍地道別。唐棣華仍然站在那里目送著她們上船。

陽翰笙將她們母子送上船。他一手提個行李箱,到了船里把行李放置客輪上,把她們安坐好就準備下船了:“君陶,你到了碩勛那里,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喲,他的身體不好,就辛苦你啦。請你轉告他,一定要先把病治好,才能更好地為革命工作。對了,你一定要代我向他問好,祝福他早日恢復健康!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你們兩個兄弟感情深厚,令我感動。”趙君陶與陽翰笙分別時,不禁兩行眼淚從眼眶里流了下來。見狀,陽翰笙索性轉身就下船了。因為,他最怕女人流淚了。

趙君陶起身目送著陽翰笙下船的背景。她不知道這次與他們分別后,又到何時才能相見?

嗚——船起航了,坐在船艙里的趙君陶眼噙淚花,抱著小鵬,朝他們不停地揮手。待陽翰笙一家人離開躉船后,趙君陶才坐定船艙里,開始憧憬與丈夫團聚的幸福……

7月1日,李碩勛在香港碼頭接到趙君陶和兒子,興奮地說:幸好你來了,如果你們來遲了,我就已經到海南去了。他把妻子和兒子接到在九龍中共兩廣省委軍委機關住下。趙臨時擔任省委軍委秘書。一家人在一起過上了團圓幸福、快樂生活的短暫日子。

趙君陶母子到香港同李碩勛團聚生活還不到兩個月。李的身體還沒有痊愈,他就決定去廣東省內最大的蘇區瓊州(今海南島),策劃組織開展游擊戰。

1931年7月,李碩勛臨行瓊州時,趙君陶雖然感到丈夫此去兇吉難卜,但她還是強忍內心不安,抱著3歲兒子李鵬,前來香港碼頭為丈夫送行。夫妻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10月初,趙君陶從上海去香港4個月之后就返回了上海,又帶著兒子來到了陽翰笙的家。

唐棣華見趙君陶滿臉憔悴、身心疲憊的樣子,比幾個月前消瘦了一圈。小鵬也悶悶不樂地依偎在她媽媽的懷中,歐陽小華叫他出去玩,他也搖頭不肯。

唐棣華見到她們這個模樣,滿腹疑惑,這母子倆不是說到香港碩勛那里去嗎?咋才4個月就又回來了?但看到她們憂傷不快樂的樣子,唐也不好貿然詢問原委,馬上端來熱水請她們洗臉凈手,讓她們上樓到臥室里先休息,自己則到廚房去準備最好的晚餐。

自從李碩勛調到香港后,陽翰笙就沒有得到李的任何消息。這天黃昏時,他回家后聽妻子說趙君陶母子從香港轉來了。他很高興,緊接著隱隱覺得情況有些異樣,但他沒有說什么,只好幫助妻子擺好飯菜,才叫客人起床下樓吃晚飯。

他們在一起吃晚飯時,陽翰笙明顯感覺趙君陶的情緒十分低落,也不愿意開口講話。他以為是趙坐船暈船,或許是在香港時他們兩口子鬧了別扭,趙生氣而走的。

待小孩們都去臥室睡覺了,3個大人才回到客廳,擺談起分別后的一些事情。趙君陶突然從衣包里拿出一封信,遞給了陽翰笙。陽翰笙接過信一看——

陶: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們長別。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死后尸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勛。1931年9月4日

“這是這么回事喲?君陶,你快說呀?”陽翰笙看過李碩勛寫給趙君陶的信后,方知碩勛被捕遇難了。

“碩勛已經犧牲了!”趙君陶說了這7個字時,就再以忍受不住“哇——”地痛哭起來。

“什么?你說碩勛已經犧牲了?”陽翰笙和唐棣華兩人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時發出懷疑的怒目。

“9月5日,碩勛在海口東較場被敵人槍決了。”趙君陶說完這句捂在胸口的話后,她像終于得到了釋放,更加“哇哇哇”地放聲慟哭起來。

他們知道了李碩勛英勇就義的不幸消息,陽翰笙一下子就癱軟了,雙手緊緊捂著頭頂,發出了一個男人“嗚嗚嗚”沉痛悲泣的哭聲。

唐棣華也是滿臉淚水。她來到趙君陶面前,幾乎是跪在地上,摟抱著自己的姐妹,想用自己的身體為其分擔一些悲痛,兩人摟在一起,放聲哭泣起來,讓淚水釋放出心中的悲涼……

陽翰笙深深地垂下了自己的頭,眼淚從眼眶中噴涌而出,串串滴落到自己的大腿褲子上,一會兒就打濕了一大片。仿佛世界在他心中一下子垮塌——老鄉沒了!同學沒了!兄弟沒了!戰友沒了!

萬分悲痛的情緒,從低谷慢慢回升。他們3人哭累了,釋放完悲哀的苦水,過了良久,陽翰笙才從趙君陶淚眼婆娑的講述中,得知李碩勛英勇就義的一些細節。

李碩勛在海口下船后,住進秘密聯絡的旅社準備接頭時,因被叛徒出賣,他不幸被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入獄后,因自己的身份已被敵人所知,為了保護組織的安全,他“自認不諱”。他自知敵人手辣心狠,為了不連累家鄉親人,他改名李世勛,改了籍貫地址,并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在獄中,李碩勛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打得皮開肉綻,腿被打斷。但他毫不動搖,立場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貳,誓不降敵。與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英雄豪氣。

9月4日,李碩勛在即將慷慨赴義的前夕,從獄警那里要來筆墨,在一張信箋上匆匆給妻子寫下遺書。這封遺書幾經周折,終于送到還在香港的趙君陶手中。

9月5日,腿骨被敵人打斷了,無法行走的李碩勛被國民黨用竹筐抬到海口市東較場刑場。英勇就義前,李碩勛大義凜然,振臂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壯懷激烈的口號聲震蕩碧海藍天。一代英豪,壯烈殉國,英名永憶,浩氣長存。

李碩勛以28歲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壯麗的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邛崃市| 牙克石市| 翁源县| 巴青县| 广西| 木兰县| 曲沃县| 万山特区| 塔河县| 临沂市| 攀枝花市| 原阳县| 汉寿县| 区。| 凌源市| 阜南县| 綦江县| 石楼县| 阿拉善左旗| 洪湖市| 前郭尔| 石门县| 响水县| 绩溪县| 东阿县| 鸡西市| 隆安县| 武穴市| 瑞金市| 长阳| 贺州市| 涪陵区| 云霄县| 昌吉市| 常德市| 栾城县| 二手房| 海南省| 康保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