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梁思成林徽因的李莊歲月

  • 愛心向陽
  • 羅鳴
  • 6685字
  • 2020-05-20 09:18:16

梁思成(1901—1972),籍貫廣東新會,生于日本東京,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林徽因(1904—1955),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梁思成的妻子。他們夫妻在抗日戰爭期間,從1940年到1946年間,在宜賓李莊工作生活了艱苦而難忘的6年歲月。

志同道合結良緣 動蕩年代來李莊

1901年,梁思成出生于日本。1924年他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赴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系碩士,繼而就讀于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的東方藝術專業。與他同行的是一位被稱為“曠世美麗、才華絕代”的姑娘——林徽因。林在賓大美術系讀學士,后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研修舞美設計。

梁思成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筑學而學建筑的,因此,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興趣、共同的事業,成就了他們的情感和一生的美好姻緣。

1928年3月,梁思成與林徽因這對戀人終成眷屬,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接著他們利用蜜月期間,按照其父梁啟超的安排,到達歐洲參觀考察了希臘、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著名古建筑。

梁思成他們親眼看到國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護,許多學者在對它們進行專門的研究,而對比自己的國家,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祖先留下了如此豐富的古建筑遺產,如今卻是滿目蒼涼。于是,同年8月回到祖國——北京。

他們回到北京后,林徽因在協和醫院生下女兒,取名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父親梁啟超“飲冰室”書房雅號。梁思成一家居住在北京東城北總布胡同,梁先生的書房樸素而高雅,他們婚后甜蜜幸福地生活,但偶爾也因為一些學術上不同觀點發生爭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們也常因一件藝術、一首詩句的評論而發生小吵,他們夫妻的平凡生活,常常演繹文化情趣的情景劇目。

說來也怪,梁思成、林徽因長期在海外生活,是喝過洋墨水,吃過洋面包的,然而他們更鐘情的卻是中國民族的建筑和藝術。婚后夫妻二人致力于建筑事業,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筑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古代建筑,從此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梁思成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這是專門從事對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的學術機構,他擔任法式部主任,從此投入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他們的足跡遍及中國15個省的200多個縣,測量、攝影、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達2000余處。珍貴的龍門石窟、敦煌壁畫任意被盜賣,被搶劫,千年文物流落異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風雨飄搖之中。只有少數外國學者對它們進行過一些考察,而國內學者反而無力從事研究,甚至中國人學習自己祖先的文化遺產都要依靠國外編著的書刊,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狀況。

梁思成深深感到這是一種民族的恥辱,他下定決心: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一定要寫出中國的建筑史。從1931年起,他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去。因而,他就把近代的科學方法應用到研究中國古建筑上,到處進行實地的考察、調查和測繪。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辦的“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邀他出席會議,他堅決不與侵略者同流合污。7月7日盧溝橋一聲炮響,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北京不久將被日軍占領,中國營造學社被迫南遷。梁思成從四川考察回北京后,于是,他就帶領全家和領導的中國營造學社,歷經千辛萬苦,長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達昆明……

1939年秋,梁思成帶領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從昆明入川。他們沿著岷江、嘉陵江和川陜公路,考察了30多個縣,在南溪開明紳士羅南陔等人的引薦擔保下,1940年初冬,中國營造學社一行來到了李莊鎮上壩村安營扎寨。

當時的李莊卻成了與重慶、成都、昆明齊名的大后方文化中心。自“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16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莊,使李莊成為抗戰文化中心而聞名遐邇。當時的李莊盛名遠揚,據說在當時寄一封國際郵件到中國,只需寫上“中國李莊”4字,即可準確無誤地送達。

上壩村,當時只是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距李莊鎮有兩里路程。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地處長江邊的李莊遠離紛飛的戰火,用廣闊的心懷接納著八方來客。不過,在李莊人的眼里,這些外來人非常神秘。他們發現,這些人的院子門口平常有守衛,出門也都是四五個一路,穿著西裝,舉止行為跟本地人很不一樣,還經常說洋文。尤其是住在上壩村一個院子里面的人總拿些骨頭、老房子的殘片回去,周圍村民就覺得又晦氣又害怕,因為他們實在不知道營造學社是做什么的?后來跟他們漸漸熟悉之后,才發現這些人文雅親切,有頗多學問,于是釋然,就主動與他們開始往來。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從此在李莊工作生活了6年,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一道度過了一段艱苦而難忘的歲月。

生活艱辛病魔纏身 有愛相伴演繹浪漫

梁思成一家住在上壩村一個叫月亮田的地方,這就像他們夫妻的生活一樣,是一個浪漫而又富有詩意的地名。租住的農舍,竹墻外涂了一層薄薄的泥巴,墻縫里能透進皎潔的月光,屋頂的席棚歷史悠久,經常有老鼠和蛇等小生靈“客人”光顧。

這里遠離都市文明,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川南雨水多、陽光少,長年累月下來就變得潮濕骯臟,一股陰濕的尿臊氣味,像云霧一樣彌漫在小城上空,白天常常浮云蔽日,晚間,又經常飄著連綿細雨。

首先要解決生活的基本問題,那就是要去挑水。吃水用水要到村外的水塘去挑。梁思成從來沒有挑過水,當然他也不能讓愛妻去挑,只能自己學著挑水吃用。他挑著兩只空水桶上路,還能“輕巧”行走。但當他挑著裝有水的水桶時,走在環繞水田的小路上,一不小心就“扁擔挑缸缽——兩頭滑脫”了。當然,挑的次數多了,這也不是“高科技”,他還是慢慢學會了挑水。

當然,梁思成還有就是要修爐灶、搬運煤塊、干著各種家務雜活,解決基本的生活所需。

林徽因來到李莊就身患有病,她一般都在家里不出門,白天就買一些粗米雜糧做飯,夜幕中就在“菜油燈”下,學著為孩子們縫制穿的衣服、布鞋。

營造學社屬私人機構性質,當時幾乎徹底失去了經濟來源。梁思成到重慶教育部申請到的少量研究經費,難以保障學社成員的基本生計。后經批準,把他們編入“體制內”,這樣每人每月可以領到一點固定的薪水。在動蕩歲月里,最重要的供給是每個月發放的口糧,他們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解決溫飽問題,往往有時一日三餐只能吃一個“烤紅苕”、一碗稀飯、一碗青菜、一碟泡菜。

在這樣生活拮據、日子艱難中度日,可以想象他們當時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苦?尤其像林徽因這樣一代才子佳人,竟然落到了如此窘迫的困難境地,一個大學者的太太、美女竟然干起了女傭干的活兒,而梁思成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學著蒸饅頭、做飯,還從當地老鄉那兒學會了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醬。

梁思成愛吃甜食,但這里除了土制紅糖之外,沒有別的甜品了,林徽因就學著用當地的甘蔗做成紅糖,當成果醬抹在饅頭上,遞給心愛的丈夫說:請用“甘蔗醬”。

當梁思成在一次山窮水盡的地步時,他就率性步行到宜賓,去當鋪把自己的衣服當了,便將陪伴多年的派克金筆和手表,換成兩條草魚拿回家,對妻子微笑詼諧地說:“把這派克筆清燉了吧,這塊金表拿來紅燒?!?

生存尚且艱難,但還能克服,可他們一家人都有病在身,這就只能用堅強的精神支柱,來對抗病魔的侵襲了。

林徽因患了嚴重肺病,不停地咳喘,長年臥床不起;梁思成年輕時因車禍受傷,后遺癥不時發作,患了脊椎軟組織硬化癥,行動極為不便,經常痛得不能坐立,身體極度的虛弱,體重只有40多公斤;他的弟弟梁思永已身患肺結核,梁家貧病交加,生活難以為繼。

當時李莊沒有一家醫院,沒有一個正式醫生,沒有任何藥品。他們家里唯一的一支溫度計已被用壞了,大半年時間里,梁思成只能用手當作溫度計,為妻子不時量著體溫。還有妻子每天要打靜脈注射,他就學會了為她注射。

幾個月的時間里,林徽因的病越來越嚴重了,很多時候只能躺在床上,經常大口大口地咯血,生命幾乎瀕于絕境。以前她那美麗的容顏,轉眼間像變成了一個憔悴蒼老的女人。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間。

見到梁家生活如此困境,他們的好友費正清就多次勸他們去美國治療和工作,都被他們婉言謝絕了。還有當時美國有好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也來函邀請梁思成一家去美國工作和治病,也都被他們堅定地一一回絕了。對此,梁思成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國難當頭,我們絕不離開祖國,假如我們必需死,也要死在刺刀或炸彈下,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這對夫妻,面對困境絕境,心是如此的坦然,態度是如此的超脫。生活的苦難不怕,病魔纏身也可戰勝,體現出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骨氣!

有著崇高精神境界和執著追求的梁思成、林微困,沒有被暫時生活的困難所嚇倒,沒有被窘迫的日子打垮,反而讓這兩位知識分子,用樂觀與豁達的態度去面對苦難的生活,演繹夫妻相愛的浪漫故事。

太陽光紅紅地照耀在月亮田,天空中的光芒透過房屋的天井,映射到了正在伏案寫作的梁思成身上。這是一個艷陽天,林徽因的身體稍微精神一點,她就給先生端來一杯白開水,然后就開始收拾打理住的兩間簡陋房子。

屋子雖然陳舊,但林徽因總是打掃得干干凈凈,收拾得井井有條。而且,她天性浪漫,喜歡花草,在天氣好時就步出家門,到野外的山地里采擷野花,帶回來插在玻璃瓶里,放在丈夫的桌子上,也裝點在窗臺上,讓他們愛情的小屋,在困境中也呈現出溫馨浪漫的情調。

在那段艱辛的日子里,梁家唯一的特權就是有一盞煤油燈。他們夫婦就經常在煤油燈下談論人生、工作和夢想,當然還在一起享受家庭的幸福生活。如聽聽音樂、畫畫肖像,看看過期的報紙……

當地的人們知道這對夫婦患難與共,拼命工作,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就有不少好心人主動來看望幫助他們。林徽因是位大家閨秀,對鄉親們的態度和藹可親,無比熱情,同當地的老鄉走近了,老鄉也很喜歡同她交往,經常來到月亮田拜望她。

夜幕下,月亮慢慢升起,月光照耀在月亮田,顯現出恬靜安逸。在白天繁忙勞作之后,往往有鄉親來到月亮田,圍坐在梁家門外的土壩里,一邊欣賞著潔白的月亮,一邊同梁思成夫婦擺擺龍門陣、拉拉家常。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姑娘和媳婦,有什么悄悄話總愿意對這位有學問、見多識廣的梁夫人講,哪一個姑娘出嫁辦嫁妝,都找上門來請她幫忙出出好主意。

林徽因與當地人相處融洽,還得益于梁思成的幫助。一次他去外地偶然弄到一些西紅柿種子,林便無償送給當地的老鄉種植。老鄉們發現他們夫婦二人都心地善良,便也投桃報李地視為友好,當然,西紅柿秧苗無意中擔當了營造學社與當地人之間友誼的使者。

艱辛歲月里有愛陪伴 寫成《中國建筑史》彪炳史冊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莊歲月面對生活和病魔纏身的困境,消息傳到了外面,引起了許多舊友的關懷。特別是他們的老大哥金岳霖,對他們奉獻了無私的愛。話雖從頭講起。

“一代才女佳人”林徽因之所以成為林徽因,是她一生離不開梁思成,也少不了徐志摩,缺不了金岳霖。一語道出這三位優秀男兒對林徽因一生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但從排序上看,金岳霖介入林徽因的生活較晚,金是通過徐的介紹才認識林的。金一見林就深深地愛上了她,迷醉了他一生,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拿現代人的話說,金岳霖同梁思成應該算是“情敵”。可他們不但沒有反目成仇,而后來金卻成了梁林名副其實的老大哥。梁家在北京居住的時候,金與他們比鄰,經常在一起聚會。金雖然愛慕林,卻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金岳霖以柏拉圖式的愛戀,與胸襟開闊的梁思成一起共同尊重和呵護著“愛人”。也許除了林徽因,再也沒有一個女人打動過金的心。金終身未娶,且與情敵梁思成比鄰而居,因此在當代文壇演繹了一段愛情佳話。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遷往李莊鎮后,金岳霖此時在西南聯大任教。金借休假的機會度過千山萬水,由云南一路跋涉來到李莊看望梁林夫婦。

當金岳霖第一次從云南來李莊看望梁林夫婦時,此時林患有嚴重的肺結核臥床不起,生活極度艱難困苦。見到林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時間才過去幾月,林就消瘦得十分厲害,蒼白的面容毫無血色,只有那雙靈秀的眼睛還依稀可見從前林的美麗影子,這令金十分心疼。

為了讓林徽因盡早恢復健康,金岳霖就到鄉下買來了十幾只小雞,喂養在月亮田前一塊小小的空地上??粗‰u一天一天長大,金就盼望雞能生下蛋來為林補養身體。

他們三個人住在月亮田,以好朋友相居。梁在工作上遇到的難題也常請教金大哥,甚至連梁和林吵嘴時,也常要金大哥來當“裁判”。

作為梁家座上??偷睦辖?,對林徽因的人品才華贊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老金同樣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間的感情越來越深,特別在金與林之間,已到了心心相印,難舍難離的地步。

每當金岳霖只要一離開李莊梁家時,他就局促不安,就像丟了魂似的。幾十年的柏拉圖之戀,由于長時間的相處,金與林之間產生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火花……

梁思成他們在李莊6年的歲月里,金岳霖一有假期或空閑時間就專程從外地趕來,陪伴著心上人,為他們奉獻心靈上的撫摸,溫暖著他們的心,為林徽因戰勝病魔,在精神上支撐著強大的動力。

他們的“三角關系”,令如今的人無法相信,更讀不懂、也看不明白。我們不敢談論他們的愛情觀,也無意渲染他們感情的是是非非,但是他們3人做事做人和相處之道,令當今人無與倫比,慚愧汗顏。

金岳霖雖然一生沒能同林徽因生活在一起,孤獨地活到了20世紀80年代,而照顧著他安度晚年生活的人,正是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梁從誡以尊父之禮,稱金岳霖為“金爸”,這讓老金感動欣慰。

話又回說梁思成領導的營造學社,盡管當時的生活景象很差,可他們仍然緊張忙碌地對這里的古建筑進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梁先生對旋螺殿進行多次考察研究,發現這座殿是全木結構建筑,梁架、花紋、天井都極富有研究價值。奇特的是整座建筑二層三檐,沒有使用一根立柱,其力學結構堪稱一絕。后來,梁思成將其寫入《中國建筑史》,并在設計聯合國議事大廳時借鑒了該建筑的力學原理。

考察了奎星閣后,梁思成也給予高度的評價:“奎星閣是從上海到宜賓沿長江岸邊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它的存在也說明了李莊曾經昌盛繁榮。”

另外,還有禹王宮內的九龍石碑,猶如故宮太和殿前九龍石那樣“王冠”上的“明珠”;張家祠的百鶴祥云窗,用整塊楠木雕成,四周有鏤空的祥云襯托,上有兩只仙鶴,每扇窗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李莊這“四絕”,至今被游客津津樂道,便來自梁思成的考察評說。

梁思成和其學生的足跡幾乎走遍了宜賓周圍的古跡,他對宜賓舊州壩發掘的宋墓評價極高:“此墓室內部對于建筑各件之應用,頗能得心應手,而非模仿,在現已發現的古墓中,尚屬孤例?!?

梁思成、林徽因盡管在李莊生活、工作遇到了困境。但他們在金岳霖和其他同事,以及當地老鄉關懷幫助下,心中仍然充滿著理想和希望,有著崇高的精神家園,照樣豪情壯志,滿懷激情。

在李莊,營造學社慘淡經營,歷盡艱難,可梁思成竭盡全力將學社數年積累的學術成果匯集成冊,于1942年,他們夫妻開始撰寫醞釀多年的《中國建筑史》。

在整理資料和寫作時,梁思成身患有病,而林徽因病情更重,可她每天堅持在病榻前,靠在被子上工作,幫助丈夫整理資料,在她的床前床上擺滿了數以千計的照片、草圖、數據和文字記錄。

由于當時沒有電燈,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只能借著菜油燈搖曳的微光,弓著背一字字地書寫。紙張缺乏,就用當地的土紙,或畫寫在包藥的紙上;沒有出版社,他們便自己繪圖編排、印刷裝訂。他們與病魔作斗爭,與苦難拼搏,以超常人的毅力、驚人的意志,寫出了中國第一部《中國建筑史》,其中有關四川的內容大都取材于此。這部偉大的建筑學專著,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一份厚禮。

1945年的一天,遠遠地有警報聲傳來,難道又有空襲?梁思成和他的朋友像獵犬般警覺地豎起耳朵,去捕捉傳來的聲音,對于這種聲音他們十分敏感。如果不是空襲,難道是抗戰勝利的信號?很快,真的傳來了勝利的消息,這消息就像烈火般點燃了李莊——日本投降了!抗戰勝利!戰爭結束了!

林徽因參加歡慶勝利的方式,是坐竹竿轎子到李莊鎮上的。住在月亮田6年間,她從來沒有到過離住地兩里外的李莊鎮。

1946年8月,梁思成帶著妻子和嘔心瀝血寫成的手稿《中國建筑史》,和他們跋山涉水考察的資料,離開了巴蜀之南長江之畔的李莊,離開了那段艱苦卻難忘的歲月,離開了一生癡迷眷戀的月亮田……

1947年,梁思成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和世界著名的設計大師一起討論設計方案時,接受了梁的建議:聯合國大廈的圓頂設計與李莊旋螺殿圓頂的力學原理完全相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也是由梁思成、林徽因為主的“清華大學小組”設計的圖案。此外,他們還為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林徽因英年早逝,1955年病故,時年51歲;梁思成1972年逝世,享年71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和平县| 耒阳市| 大邑县| 乌拉特中旗| 崇礼县| 双牌县| 盐池县| 治多县| 泽州县| 蒙阴县| 习水县| 黎城县| 诏安县| 吴川市| 巴楚县| 嵩明县| 理塘县| 杂多县| 静海县| 电白县| 交城县| 侯马市| 安龙县| 马边| 镶黄旗| 同仁县| 炉霍县| 集安市| 宝兴县| 西吉县| 肃宁县| 徐州市| 玉龙| 鄂托克前旗| 峨山| 巴里| 谢通门县| 鄂尔多斯市| 新丰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