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烹飪小百科(三)
蔬菜烹調之竅門:蔬菜適宜先洗后切蔬菜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物質易于溶解在水中,尤其是維生素C。經過測定,切好的蔬菜用清水洗,其維生素C可損失60%。此外,切后再洗蔬菜,很容易使蔬菜表面的泥沙粘在刀口上,反而洗不干凈了。
因此,為了保證蔬菜營養素少丟失,食用蔬菜更衛生,蔬菜應該先洗凈,再改刀成形。
干菜要用熱水浸泡干菜,如我們常見的茄子干、豇豆干、扁豆干等,在食用前要用熱水浸泡,而不要用冷水。
因為用冷水浸泡,容易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對人體是有害的。而用熱水浸泡干菜,由于殺滅了干菜中的污染物,基本上不再產生亞硝酸鹽。因此在泡發干菜時,千萬注意不要用冷水浸泡。
烹制綠色菜,不必放醬油:黃瓜、芥蘭、菠菜、韭菜等綠色蔬菜色澤翠綠,脆嫩鮮美。用這些原料做菜時,您不必放醬油。用醬油調味,綠色蔬菜會變得暗淡黑褐,失去原有的色澤。而且濃重的醬油味也會遮蓋蔬菜的清淡、爽嫩口味,影響了菜的整體質量。
烹調蔬菜要旺火速炒:一般來說,新鮮蔬菜在烹制時要用旺火爆炒,而不宜用微火慢炒。其原因是,用旺火爆炒可以保護蔬菜中較多的維生素少受損失。蔬菜在加熱過程中,本身所含的營養素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旺火速炒可大大降低維生素的損失率。其次,用旺火速炒由于溫度高、速度快、時間短、翻動勤,可以保持蔬菜色澤美觀、質地脆嫩、口感適宜。
焯菜不要放堿:焯菜時加入少許堿,能使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芹菜等)色澤碧綠,使原料組織膨脹,易于煮爛,從而縮短烹調時間。但是,從營養角度來說,這樣做會破壞原料中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K等營養物質,嚴重降低了菜肴的營養價值。所以,在焯制蔬菜時,盡可能不要放堿。
蔬菜炒制不宜用油過多:在家庭炒制蔬菜時,無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以適量為宜。如果炒菜時用油太多,蔬菜外部會包上一層油膜,調味后滋味不易滲入,食用后消化液不能完全與食物接觸,不利于消化吸收。此外,常吃油多的菜肴,也會引發各種疾病,對人體健康不利。
焯過的蔬菜存放時要拌些色拉油:焯煮后的蔬菜,如果不能立即烹調使用,稍作存放時要拌點色拉油,原因是蔬菜經沸水焯煮后,質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存放不當極易變色、枯萎。如果拌點色拉油,則能使蔬菜色澤鮮艷美觀,不變色,又能隔絕空氣,防止氧化,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防止水分蒸發枯萎。
蔬菜焯水后要立即過涼攥干:蔬菜經過焯水后含有極大的熱量,如果不能迅速地用冷水降溫、過涼,時間一長,蔬菜中的葉綠素會繼續受熱量的影響,變成黑褐色,失去光澤;維生素也會受到熱量的破壞,直接影響菜肴的質量。焯制后的蔬菜迅速過涼,能保持原料質地脆嫩、色澤鮮艷,并且還能保住原料的鮮味,起到定色和保鮮的作用。
蔬菜過涼后還要攥干,因為蔬菜本身含水分較多,不利于烹調。攥干后能除去部分水分,符合烹調要求,烹制時易于著色入味。
葉菜巧去葉酸:葉類蔬菜含有較多的草酸,這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物質,能影響人們對鈣、鎂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烹制葉類蔬菜時,需先放入沸水中稍燙片刻,用冷水過涼后再烹制,此法可除去大部分草酸,且能保持葉菜的營養成分。
豆類蔬菜要煮熟:對于一些豆類蔬菜,如四季豆、扁豆、豇豆等,必須煮熟后食用。因為沒有煮熟的豆類中含有皂甙和血球凝集素等毒素,人食用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頭暈、頭痛等癥狀,所以必須徹底加熱、煮透,以破壞這兩種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