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旦
梁正旦①,使北使乘車至闕下②,入端門③,其門上層題曰朱明觀。次曰應門,門下有一大畫鼓④。次曰太陽門,左有高樓,懸一大鐘。門右有朝堂,門辟,左右亦有二大畫鼓。
北使入門,擊鐘罄,至馬道北、懸鐘內道西北立⑤。引其宣城王等數人后入⑥,擊罄,道東北面立。其鐘懸外東西廂,皆有陛臣⑦。馬道南、近道東有茹茹、昆侖客⑧,道西近道有高句麗、百濟客⑨,及其升殿之官三千許人。
位定,梁主從東堂中出⑩,云齋在外宿k,故不由上閣來。擊磬鼓,乘輿警蹕l,侍從升東階,南面幄內坐m。幄是綠油天皂裙,甚高,用繩系著四柱。憑黑漆曲幾n。坐定,梁諸臣從西門入,著具服,博山遠游冠o,纓末以翠羽、真珠為飾,雙雙佩帶劍,黑舄p。初入,二人在前導引,次二人并行,次一人擎牙箱、班劍箱q,別二十人具省服,從者百馀人。至宣城王前數步,北面有重席為位,再拜,便次出。引王公登獻玉。梁主不為興r。
魏使李同軌、陸操聘梁s,入樂游苑西門內青油幕下t。梁主備三仗u,乘輿從南門入,操等東西再拜,梁主北入林光殿。未幾,引臺使入。梁主坐皂帳,南面。諸賓及群官俱坐定,遣中書舍人殷靈宣旨慰勞v,具有辭答。
其中庭設鐘懸及百戲w。殿上流杯池中行酒具x,進梁主者,題曰“御杯”,自馀各題官姓之杯,至前者即飲。又圖象舊事,令隨流而轉,始至訖于坐罷,首尾不絕也。(《禮異》)
【注】
① 梁:永元三年(501),蕭衍乘南齊君臣殘殺之際,自襄陽舉兵東下,攻占建康(今江蘇南京),于次年稱帝,國號梁,建元天監。歷四帝,共56年(502—557)。史稱蕭梁。正旦:正月初一。 ② 北使:指東魏使者。東魏是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不愿做高歡的傀儡皇帝,到長安投奔宇文泰,高歡遂立元善見為帝(孝靜帝),并從洛陽遷都于鄴(今河北臨鄣西南)。歷一帝,約十七年(534—550),史稱東魏。闕:王宮門前兩旁的高建筑物,中間為道。 ③ 端門:梁建康宮城的南門。 ④ 畫鼓:有彩繪的鼓。⑤ 馬道:宮中允許上馬的地方。 ⑥ 宣城王:指蕭大器(523—551),字仁宗,梁簡文帝蕭綱長子。中大通四年(532),封宣成郡王?!读簳肪戆擞袀?。 ⑦ 陛臣:皇宮前夾殿陛而立的警衛官員。 ⑧ 茹茹、昆侖客:指今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如扶南、丹丹等)來的使者。 ⑨ 高句麗、百濟客:指今朝鮮半島來的使者。 ⑩ 梁主:指梁武帝蕭衍(464—549)。 k 齋在外宿:梁武帝天監十八年(519)受菩薩戒后,吃齋素食,住在很小的便殿內。 l 乘輿:皇帝坐的車子。警蹕:皇帝出入,左右侍衛為警,止人清道為蹕。 m 幄:帳篷。 n 憑:靠。o 具服:朝服。博山遠游冠:秦漢以后沿用的一種帽子?!稌x書·輿服志》說:“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則以翠羽為,綴以白珠,其馀但青絲而已?!?p 舄(xì):一種加木底的雙層底鞋。 q 牙箱:盛牙旗的器具。班劍箱:盛木劍的器具。漢制,朝服帶劍,晉以后,代之以木,稱班劍,南朝則作為儀仗。 r 不為興:不起身。 s 李同軌:同軌(499—546)體貌魁岸,學綜諸經。天平中,轉中書侍郎。興和中,兼容通直散騎常侍,使梁。武定四年卒,年四十七?!段簳肪砣?、《北史》卷三三有傳。陸操:操字仲志,代(今山西大同)人。仕魏,兼散騎常侍聘梁,使還,為廷尉卿。后徙御史中丞。天保中,為殿中尚書卒?!段簳肪硭末枴ⅰ侗笔贰肪矶擞袀?。 t 樂游苑: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城北玄武山南,是梁朝的皇家園林。青油幕:以青綢為幕,供迎賓之用。 u 三仗:皇帝的儀衛,一為供奉仗(以左右衛為之),二為親仗(以親衛為之),三為勛仗(以勛衛為之)。 v 殷靈:殷靈當為梁中書舍人,生平不詳。 w 百戲:散樂雜伎。 x 流杯池中行酒:指曲水流觴,即在環曲的水渠旁宴集,水渠中放置酒杯,杯順流行至前即取飲。
【評】
夏歷正月一日稱為元正,又稱正旦,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每年正旦,朝廷都要舉行朝會,各國間有時還會派出使者前往祝賀,稱為賀正旦使。這里記載的是東魏派李同軌、陸操為使者,來到梁朝參加元正朝會的情形。據《北史·李同軌傳》,李同軌于興和中使蕭衍,興和只有四年,既稱“興和中”,很可能是興和三年(541),即梁武帝大同七年。《梁書·武帝紀》說:“七年春正月辛巳,輿駕親祠南郊,赦天下,其有流移及失桑梓者,各還田宅,蠲課五年。”看來這一年還是值得慶賀的。
元正朝會的慶賀儀式,西晉的《元會儀咸寧注》中曾有過詳細描述,梁朝儀式與西晉大體仿佛。東魏來使先是入宮朝見梁武帝,然后到樂游苑欣賞樂舞雜伎。梁宮城有三重,所以使者先入端門,再入應門,后入太陽門。外賓除東魏使者外,還有東南亞和朝鮮半島的客人。內賓則由梁武帝長孫宣城王蕭大器率領,前后升殿的官員達三千多人,可見規模甚大。梁武帝持齋守戒,平日居住便殿,故朝會時從東堂中出來。參加慶賀的官員一律朝服盛裝,依次入班,輪流向梁帝敬酒獻玉,梁帝宣旨慰勞使者,主賓各有應酬。最后是殿上演出百戲,賓主在進行曲水流觴之戲。環曲的水上浮具繪有圖像故事,首尾不絕,亦是曲水流觴的又一景觀。總之,此時正是“五十年間,江表無事”的梁朝全盛時期,元正朝會也就顯得格外隆重和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