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婚禮
北朝婚禮①,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于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馀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婿拜閣日②,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至有大委頓者③。(《禮異》)
【注】
① 北朝: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立國于北方,史稱北朝,對應宋、齊、梁、陳迭相更替的南朝。 ② 拜閣:按南北朝婚俗,婚后,新郎禮拜于女家,女家為之宴集,稱為拜閣,亦稱拜門。 ③ 委頓:疲困。
【評】
以前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知道“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是寫婚俗,卻不能產生具體的印象。現在讀段成式的這條記載,什么是“青廬”,為何“牛馬嘶”,一切便歷歷如在目前了。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盛唐時建)還有一幅嫁娶圖,畫面上屋外有青廬,帷布搭成,內有桌椅,客人有坐有站,有一人在跳舞,完全可以作為段成式這段文字的插圖。由此也可以得知,自漢魏六朝迄于唐代,我國北方地區,新婚夫婦的拜堂儀式是在青廬中進行的。
這條記載提及的婚俗還有催妝和拜門。催妝是指新郎帶著親朋好友前往婦家迎親,新婦雖然早已整妝完畢,卻不肯馬上上車,此時新郎便要誦詩或奏樂加以催促,或者如此處所寫齊聲高喊:“新婦子!”催其出來,直至新婦上車。拜門亦即回門,是指婚后數日新女婿陪同新婦回娘家。按照習俗,婦家對拜門女婿可以肆意戲弄,甚至亂杖交加,以致于新婿被打得疲困不堪。如果說催妝是新婦的假意違拒,那么拜門遭打則是新郎獲娶新婦必須付出的代價。追根溯源,這種婚俗應該是上古搶婚制殘留的影子,一方來推遲,女子違拒,家族抵抗,搶婚者自然要遭受追打。
據《酉陽雜俎·續集》卷四,可知這則記載錄自南朝梁、陳間江德藻的《聘北道記》(亦名《北征道里記》)。段成式已然指出:“江德藻記此為異,明南朝無此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