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居民高等教育投資收益與風險研究:基于機會平等性視角
- 馬文武
- 905字
- 2020-11-13 09:59:03
0.4.1.3 教育投資收益與風險實證研究方法
國外對高等教育個人投資收益及風險研究中,在實證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對收益及風險的計量方法的研究和改進。
在對投資收益的計量上,由雅各布·明瑟爾(Mincer)發明并不斷改進的明瑟收益率(Mincerian Rate of Return)成為現在使用最為廣泛的計量教育投資收益率的方法(Psacharopoulos, 1994)。雅各布·明瑟爾(Mincer)通過建立一個反映教育年限與收入關系的方程(被稱為明瑟收益方程),在該方程中用教育變量的系數反映教育投資收益率,方程中基本的變量為教育變量和工作經歷,同時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研究需要添加諸如地區、性別、部門等控制變量。雅各布·明瑟爾在他1962年的開拓性論文——《在職培訓:成本、收益與某些含義》以及1974年的論文——《學校教育、經驗與收入》等一系列文章中將這一方法進行了完善
。同時,在其2001年出版的專著《人力資本研究》
中,通過斯密的“補償原理”對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還提出了人力資本掙得函數、影響經濟收入的職業培訓“追趕”時期等概念。明瑟收益率反映的是在相同工作年限下,教育每增加一年而多獲得的收入,也就是教育的邊際收益率。Heckman等(2003)認為明瑟收益方程包含兩個基本經濟含義:第一,它是一個勞動力定價模型或享樂主義工資方程,能夠反映教育和工作經歷這些具有生產力特性的要素在勞動市場上的價格;第二,它代表教育的收益率,可以與市場利率進行比較,用以決定最佳人力資本投資水平。Janmison等(1987)根據農村家庭特點,采用生產函數計量農村教育收益率的生產函數法也是另一種對教育收益率的計量方法。
在對教育投資風險的計量上,有學者將明瑟收益方程中的教育收益率估計出來后,在時間上以其變化程度作為教育投資風險的水平來計量教育投資風險,如Hartog(1993)、Harmon & Oosterbeek(1999)、Walker & Woolley(2002)等就是采用這種方法研究的。還有學者采用分位數回歸方法計量,其中Koenker & Bassertt(1978)首次提出分位數回歸方法。分位數回歸與平均數回歸估計相比,具有兩個優點:一是約束條件減少,由于它允許所估計參數可以在因變量的不同分位點發生變化,故能夠對回歸關系進行更為詳細的特征描述;二是分位數回歸對特異值也更具包容度。Buchinsky(1998)認為在回歸方程中的殘差不成正態分布的情況下,分位數回歸比平均數回歸更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