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勝考試焦慮:如何在考試時保持冷靜、自信和專注
- (美)本·伯恩斯坦
- 2860字
- 2020-05-21 10:43:58
考試應激
現在,無論你想取得哪種資質——從駕駛執照到醫師資格證書,從公民身份到大學學位——考試都是必經之路。然而,對許多人來講,橫亙在這條道路中間的便是考試造成的應激。
應激是一種壓力、心理負擔和苛求。低水平的應激不會構成問題,甚至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適當水平的應激是必要且有益的。然而,當你的應激水平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你便會感到緊張、沮喪且不知所措,伴隨而來的通常還有疲憊。考試應激會以一種特有的方式引起人們的不適。每個人在考試前、考試中和考試后都會體驗到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
在考官發放試卷前,你坐在教室里,各種各樣的想法在你的腦海中飛馳而過。首先,你因為迫切希望能有一個好的表現而感到壓力很大。在此時此地,你必須運用自己的全部學識來幫助自己在考試中獲得成功。你清楚自己必須在短短幾分鐘內迅速回憶所學的知識并做出推理。你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所有問題。你意識到勉強使思維高速運轉會對自己的表現造成負面影響。這種緊張感曾經促使你答錯某些題、漏答一些題甚至沒能理解某些問題。環顧四周,你非常清楚這間教室中的其他人都是你的競爭對手,并且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中,你感到孤立無援。你能隱約看到考試失敗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你的自我形象會因此受損,未來會因此遭受負面影響,并且在今后面對其他考試時,你的自信心也將大打折扣。
上述內容僅僅描述了發生在考場里的狀況。在考試之前,狀況又是怎樣的呢?無論身為高中生、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可供你徹底理解并記憶考試所需內容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僅如此,你還會不時感到需要記憶的內容超出了自身的信息存儲量。我曾經聽到有人說:“我的大腦已經沒有存儲空間了!”有時你會開始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真正的興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它們并為問題找到答案,但不幸的是你沒有時間享受其中的樂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將信息塞進大腦。
當然,在備考的過程中你不能將生活中的其他事棄之不顧。你仍然需要接電話、遛狗、做家務,并且偶爾進餐。之所以強調“偶爾”是因為,人們因考試應激而喪失食欲的事例屢見不鮮,為此失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與之相反,也有一些人會在考前出現嗜睡的狀況。他們認為自己必須在考試中表現出最佳水平,隨之而來的緊張情緒使得他們希望從考試乃至外部世界中逃脫,并借此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在深陷考試焦慮時,盡管你清楚自己曾多次全身而退,但這種認知對現狀顯得于事無補。每當面對這種壓力時,你都感到自己身臨絕境,并且每次出現這種情況時,你都認為只有自己身陷苦戰——“在其他人看來這很可能是小菜一碟”“我永遠無法理解這些知識”“對別人來講這并非難事”。隨著消極的想法像滾雪球般積少成多,你將徹底陷入恐慌。
或許在考試結束時,你終于松了一口氣,但這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可能只會持續短短的幾秒。在離開考場時,大多數人都會因自己在考場上的表現而感到惴惴不安——“我是否正確理解了第23題的題意”“我的解答會不會是答非所問”。這種做法毫無意義,并且鑒于你不能返回考場且從頭再來,這種做法只會徒增你的無助感。你對自己的考試表現的評估甚至與實際情況差之千里,這是因為在焦慮情緒的影響下,很少有人能準確地記住自己的答案。
盡管如此,你仍然會在腦海中不斷重放自己在考場上的表現,并且徒勞地希望自己能再獲得一次機會,以發揮出更高的水平。你戰戰兢兢地向其他人打聽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但由于人們傾向于低估或高估自己,因此你遲遲不能準確地把握狀況。接下來,你會開始控制損失。你會著手制定策略以在下次考試中改頭換面。你會嘗試盡早開始學習,關閉手機,以更加親和的態度對待老師,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或許你會向任何一個愿意傾聽你的人哭訴自己在考試中糟糕的表現,以獲得對方的同情和理解。還有些人在考試后感覺很糟糕,回到家便躲在房間里閉門不出。在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中,他們任憑災難性的想法如潮水般涌入腦海。他們開始為最糟的結果做準備。“我將不得不中途輟學。”“我對現狀束手無策。”“我必須搬到別的州生活,因為我永遠無法通過本州的州立考試。”
在上面的描述中,是否有一項與你的情況相似?如果有,你便是上千萬每天都在經歷此類波折的人之一。考試的發展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穩定且持續不斷地覆蓋更為廣泛的領域的同時,考試也在逐漸成為一種更普遍的“選拔”工具——考試既可以決定哪些人能夠獲得就業機會、晉升和各類資格證書,也可以決定哪些人能夠升入大學或研究生院。除此之外,考試也被越來越頻繁地用于決定人們薪酬的關鍵因素和衡量個人能力的標尺,甚至最終將影響你在世界中所處的位置。
為了滿足我們的文化中存在的對參加更多考試并取得更優異的成績的偏執,在世界范圍內,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應運而生。它向人們推銷并出售書籍、音頻資料、線上資源和一對一的輔導服務,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人們為考試做準備。應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增長產業,它的蓬勃發展毋庸置疑。
應試產業以這樣的方式為人們提供幫助:通過記憶和練習來熟悉一門考試。與此同時,該產業忽略了從最初的學習階段逐步走向參加考試的完整過程,而正是這一過程更能令人們滿足,并且使人們的能力越來越強。熟悉考試的內容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它難以有效地消除造成考試應激的根本原因,這些原因包括焦慮、缺乏自信、注意力渙散及絕望感。應試者需要借助符合自身特點的工具來減緩應試過程帶給他們的疲憊感和焦慮情緒,這些工具是熟悉考試內容和練習無法提供的。
為什么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當你參加一門考試時,你在考場中的內心感受和你保持踏實且專注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考試成績。你需要明白的是,應試體驗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考試的結果。
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應激水平影響表現。這一現象在很多領域中廣為人知,在體育運動中尤為明顯。運動員需要達到適度水平的應激來為自己提供能量,并在此基礎上發揮出最佳水平。然而,當應激水平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無論水平過高還是過低——就會對能力的發揮產生不良影響。這種認識也被稱為“最佳功能區”(zone of optimal functioning)理論。
對每個人而言,實現最佳表現所需的應激水平和不會損害健康的應激水平都不盡相同。有些人需要達到極高的興奮水平才能使自己迅速進入最佳狀態,而對其他人而言,這種水平的應激會使其感到心神不寧、精神緊張,并且徹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最佳功能區,在這一區域中,他們的應激水平處于最合適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個體獲得了適度的刺激,并且因此表現出足夠的創造力和活力,能夠在理性地解決問題的同時通過自己的表現獲得自我滿足感。處于這種狀態的個體的體內不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也不會表現得無精打采,因此能夠以理想的節奏穩步前行。
本書旨在向你展示找到自己的最佳功能區并保持這種狀態的方法。通過閱讀書中的案例并進行練習,你將學會如何掌控應激狀態,而不是受制于它。指望自己不會在考試中產生任何應激反應是不現實的。正因如此,你才需要了解如何將應激控制在最佳水平,以便從中獲得能量并保持巔峰狀態,而不是被它折磨得筋疲力盡,甚至最終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