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關系的力量:讓不熟悉的人幫你成事
- 李維
- 1022字
- 2020-06-03 16:31:31
強關系的共性:人以群分
為何以熟人為主的強關系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呢?這仍然要從信息的獲取層面解釋。在熟人關系網中,傳播最為廣泛的信息經常是同質性的,意味著這個社交網里的每個人都已經知道了。人人都倒背如流,它還在親朋好友間來回傳遞。你想找點新鮮的話題嗎?或者說了解一些陌生的領域,得到一些創新性的機遇?很遺憾地告訴你:
在“人以群分”的強關系網中,使自己的人生取得創新性的突破非常困難!
例如,討論互聯網上流傳的新聞并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見解?在信息傳播與延伸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能單純地考慮信息的傳播速度與人和人之間的聯系方式,還要想到信息傳播的“共性”——傳播信息的這些人是否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與創新能力?同質性是熟人的社交網絡之間最大的特點,有著相似個性的人總會加強相互間的聯系,熟人通過血緣關系、工作、學校、興趣、信仰及其他因素粘連在一起,任何信息在這個社交網中的傳播,都很難得出一個意外的結論。
比如,密友總是支持你的想法,他們提的建議有時正是你想說的;親人則為這種同質性提供精神支持。不是說所有的熟人均是如此,但在大多數的強關系中,我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大家是同一類人”,思維方式、價值觀、理解事物的角度乃至可能采取的策略都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難以創新地看待問題。更多時候,我們是在重復社交網里其他人的想法、計劃、策略或者行動。
因為“人以群分”而“信息趨同”。有相同特點的人聚到一起,結合成了強有力的關系。熟人間的這些共性不僅決定了人們相互聯系的頻率及探討的話題,還決定了他們作為個體如何尋找信息、尋找哪一類的信息。經常聯系的人彼此相似,尋找、消費的信息也是趨同的,沒什么驚喜發生。與此相反,互相有較大差異、交流較少的人之間則能創造更多的不同信息,互補不足。
在同質化的信息環境中,大部分機遇都是重復、陳舊和沒有價值的。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你一定能感覺到,在你與密友、親人的信息互動中,信息就像一張老舊的錢幣,它總是待在那里。三十天前你從某個朋友、親人那里聽到一個工作機會,三十天后再去打探:“有好的工作嗎?”他將對你重述一遍:“聽著,好好考慮一下我說過的……”類似的信息也許有不錯的誘惑力,但對解決問題是沒有價值的。密友之間彼此相似,尋找信息的方向也大體相同。另外一種解釋則是,強關系對一個人更有影響力,所以人們更有可能因此分享來自密友的信息。這導致了我們從強關系的環境中獲取的信息大多是重復的,少有新鮮的稀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