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 (日)加藤諦三
- 1045字
- 2020-06-03 16:31:03
越是對自己很執著的人越是沒有自我
人會壓抑很多東西。例如壓抑自己對父母的恐懼,壓抑自己對他人的攻擊性,或是壓抑撒嬌這種最基礎的欲望。小時候能夠黏著母親撒嬌的人,撒嬌這種基礎欲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后,他們會開始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望。能夠黏著母親撒嬌意味著非常信賴自己的母親,可以安心地在母親面前表現自己,意味著不用擔心母親會拋棄不是“好孩子”的自己。但是,小的時候,因為母親患有神經癥或是其他原因沒有辦法向母親撒嬌的人,他的撒嬌欲會一直留在心底,直到他長大后用一張三十歲成年人的臉去生活。
從欲望充足到越來越習慣于放棄欲望,一個人會變為神經癥性的妥協。但是,他就算長大成人,也會如同小孩子一般,在心底渴求他人無私的奉獻。這全都是因為他對自己未被滿足的欲望的固執。這被稱作自我偏執型人格。我們常說的“我執”也是這個意思。所謂的“我執”,就是指偏執地滿足小時候想撒嬌的基本欲望。
希望他人向自己敞開心扉,希望在人際關系中讓他人主動親近自己,絞盡腦汁地要求人際關系變得親密,都是小時候沒有辦法黏著母親向母親撒嬌,這種小時候的欲望殘留在心底的緣故。
三歲的孩子希望周圍的人都關注自己,并以自己為中心去行動。這種欲望沒有得到滿足而長大的人,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如果別人不以他為中心就會感到不爽。這樣的人就算成年了,還是會想擁有大家都圍著他轉的人際關系。反之,成熟的人,就算自己不是群體的中心,也能微笑著感到滿足。
三歲的孩子在得不到關注時會憤怒地咬對方。但是,三十歲的成年人當然不能這么做。于是,他會把沒有得到對方關注的不滿,變為各種看似有理地找碴兒去糾纏對方。
對人際關系總是感到不滿的人,應該先反省一下自己,心中是否壓抑著撒嬌的基本欲望。如果撒嬌欲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而選擇了放棄這種欲望,那是很勉強的。正因為這種勉強,才會在成年后對人際關系有諸多要求,然后因為別人達不到這些要求而總是感到不平與不滿。
從壓抑著撒嬌欲這點來看,自我偏執、我執、缺乏自我是相同的。撒嬌這種基本欲望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被強制放棄——于是就壓抑了這種基本的欲望——但是人會在潛意識中執著于滿足這個欲望,這就是剛剛所說的自我偏執以及我執。并且因為基本欲望的不滿足,無論到何時,與之年齡相應的高層次的欲望、愿望都不會自然地出現,于是就導致了缺乏自我。
害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欲望而去壓抑欲望的人,容易患上神經癥。
不敢正視三十歲的自己真的會有這樣的欲望,不愿意相信四十歲的自己希望別人能溺愛自己,這么做是在拒絕接受重要的真實的自己。
于是就會患上神經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