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飲食的文化選擇能影響人類社會,對特定食物體系的分析能幫助我們理解這一特人群的運作。

——胡伯特

1948年,一位高鼻梁、藍眼睛的高個子美國人來到華北晉東南地區,他帶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革命的熱情不遠萬里來到這片熱土。那時這里正展開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他把所見所聞、點點滴滴詳盡地記錄下來。于是,將近20年之后便誕生了《翻身》這本著作。1971年,中美關系復蘇后,韓丁(Willam Hinton)終于得以再次踏上張莊這塊土地;經過多次考察,他書寫了《深翻》,記錄下合作化和“文革”時期的張莊。多年以來,韓丁往返張莊30多次,把張莊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2004年5月15日,韓丁在美國的家中接待前來探望他的張莊老書記后不久,突發心臟病去世。

2006年深秋,我獲得保送研究生的機會,很想讓趙旭東老師做我的導師。第一次見面,趙老師問到我的籍貫。我說是山西長治,趙老師便推薦我看《翻身》這本書。我一讀這本書,立即被它吸引住了。這本書從社會學、人類學和歷史學視角,似小說般娓娓道來,把張莊的一個時代風趣而又樸實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最令我激動的是,因為長治是我的家鄉,韓丁筆下的那些文字很多都可以在我的經歷里找到原跡。家鄉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的變化,是我親身經歷的。變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這使我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沖動,想去描述、分析現在的家鄉、現在的張莊。本書正是這十余年來我對張莊的關注、思考和數次回訪的結果。

食物像空氣一樣必不可少。在整個社會系統中,食物卷入到各個層次和各個角落,在社會和文化建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食物本身就是乾坤,卷入到社會和文化建構中的食物也是社會和文化的反映。正因如此,我們透過食物即可看到整個社會及其變化了的和未變化的諸多特征?!斗怼分忻鑼懯澄锏牟糠钟绕湮摇5刂鞅幻鑼懗尚拗L指甲、吃白面饃的人,而貧農則“吃不到什么”。地主剝削雇農的表現之一便是地主吃面條,而雇工只能吃小米或玉米。農民打倒地主“翻身”后,首要的便是分糧食,其他物品也是折合成糧食來分配。(韓丁,1980)(1)我是本地人,對這里有著很多兒時記憶。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做飯者幾乎都是家庭里年紀最長的祖母。她坐在灶火旁為大家舀飯,卻要等候大家都吃飽后才開始吃,剩下多少就吃多少。從這些例子中,我隱約看到食物不僅具有飽腹的功能,背后還有著濃厚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負荷。

社會學、人類學對于食物的關注由來已久,成果卓然。在當前現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少學者已對飲食及其文化發生的變遷有所考察。但就國內飲食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來看,對人們飲食和社會生活的微觀考察相對較少。在長治張莊,飲食文化有多種表現形態。例如,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張莊,按照傳統,產婦產后一個月內只喝小米粥;而現在產婦則要一天吃二十多個雞蛋來補身體。再如,在張莊,一個人吃得越多越被稱贊,而在其他地方似乎吃得適量甚至少才被人肯定。正如涂爾干和莫斯對原始分類的考察一樣,社會事物的分類可以有多種形態,并不一定是基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質”性質。在這里也是如此,似乎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并不是由食物本身的性質所決定。而毋寧說,食物本身并沒有多少所謂本質的性質,更多的是由人加之其上的。這種人為的賦值如何呢?這些問題把我引向對飲食問題的探索之路。

通過食物這個“透鏡”,幾乎可以觀照社會、文化及其變遷的所有方面。(郭于華,2006)我們圍繞食物選擇和偏好這一主題,對一個學術名村進行重訪,與以前所做記錄相結合,將有利于了解我國北方鄉村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社會變遷。這將反映北方農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文化的流變,進而通過微觀層面的變遷歷史增進我們對一些經濟社會制度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亳州市| 鄂州市| 改则县| 唐山市| 资讯 | 德化县| 清水河县| 裕民县| 甘南县| 漳州市| 武义县| 苍南县| 新沂市| 庆安县| 广元市| 泉州市| 泽州县| 塔城市| 广宁县| 安庆市| 铜梁县| 淮安市| 乐昌市| 承德县| 上虞市| 太和县| 达州市| 禹州市| 长白| 武隆县| 三台县| 黄梅县| 武义县| 大石桥市| 边坝县| 安宁市| 株洲市| 章丘市| 都江堰市|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