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與權力:一個華北村莊70年飲食生活變遷
- 郭慧玲
- 830字
- 2020-05-06 18:21:10
一、張莊與回望
張莊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現為長治市郊區馬廠鎮下轄村。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部,位于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對河南、河北、陜西關中地區而言,這里都是居高臨下的。故在戰爭時代,山西在政治軍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同時,因為有太行山、呂梁山等天險為屏障,山西較少受到戰亂和天災波及(游自熒,2017),所以經濟文化一度比臨近的平原發達地區。但明清以后,山西逐漸失去了政治上的地位,農業和經濟文化也逐漸被臨近的平原地區所趕超,因為高原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如平原優越。但由于山西煤多、鐵多,發展重工業的條件較為優越。晉商的發展也與這里的自然資源有關,他們販賣山西解池的鹽,潞安府的潞綢、煤、鐵等,再把長江下游的布運進來。(譚其驤,1981)
自然和歷史條件使山西成為重要的移民遷入地。歷史上中原漢民族與北方各少數民族不斷交融,山西是人口流動最為頻繁的地區。在這些移民中,遷入要多于遷出,他們深深地扎根于此。“人從土地里出生,食物取之于土,瀉物還之于土;一生結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復始。”(衛才華,2008)長治張莊正是這塊地域上的一個村落。
張莊,占地面積2700畝,是馬廠鎮22個行政村之一。馬廠鎮原是一個草木茂盛、池水豐富的沼澤地帶,為天然的牧馬場地。康熙年間,潞城縣官為發展農牧業,將一些有勞力無土地又愿意墾荒的人遷到這里,移民逐漸增多形成村落。(要英民,2007)張莊位于長治市區北十公里,北鄰長北地區,南與本鎮李村溝接壤,西與富村鄉漳移、富村相望(要英民,2007),東面是田地和三座小山,分別叫作大岡山、二岡山和三岡山。近年,三座山由于開采石灰石已基本被削平,但二岡山歷史上曾是有重要軍事地位的“三垂岡”。后唐莊宗李存勖曾埋伏于三垂岡之下,贏得“三垂岡大戰”。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對此曾有記載,清代詩人嚴遂亦有七律《三垂岡》。(楊子才,2001)雖然張莊本村內并沒有煤礦,但周邊卻有儲量較大的煤礦和鐵礦。故而,張莊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甚至性格傾向都受到這種地理資源條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