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生存還是毀滅:人生終極困境的坦率指南作者名: (南非)大衛·貝納塔本章字數: 786字更新時間: 2020-04-22 23:39:20
人的困境與動物困境
人的困境與更一般的(有感覺的)動物的困境并非全然不同。這些其他種類的動物也受苦,也會死。對于它們的生命也可以提出意義問題,盡管多數人類(包括關心人生意義甚至關心動物苦難的人)很少為動物生命有沒有意義憂慮。
因此,我雖然集中關注人的困境,但這不是說只有我們發現自己處在某種糟糕的情境中。我們的困境的很多特點,在與我們有同一段演化史的其他動物那里也有。實際上,很多物種的困境在很多方面比人類惡劣得多。
試想雞的生命。絕大多數雄性小雞在出殼后一兩天就由于對產蛋業無用而被宰。其他小雞活得稍長,但這無非是拖長了受苦的時間。肉雞被快速催肥,兩個月內就到了屠宰年齡。蛋雞的生命跨度可以用年而不用月來衡量,一般是兩年,但絕大多數蛋雞的生存條件令人發指。它們的生命卑污、粗野、短暫,但絕不孤獨。相反,它們被塞得極為擁擠,這導致了心理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問題。
(人類以外的)很多動物的困境比很多人的困境更惡劣,這不代表人的困境沒有特殊之處。雖然某些動物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但人類這么高的自我意識水平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認知方面正常的成年)人能以其他動物達不到的程度對自己的困境進行反思。人能懷疑自己生命的意義,能考慮自殺。所以,集中關注人的困境,一個不錯的理由是,人的困境具有一些值得審視的獨特之處。
這份關注也有一個實用的理由。如果你想要人們思考困境,就必須選取一種人們關心的困境。而如果根據人類消費肉類等動物制品來判斷,尤其是根據人類消費來自殘忍條件下飼養的動物的制品來判斷,那么大多數人類不太在意動物及其困境。例如動物生命是否缺乏意義這個問題,多數人漠不關心;而若問的是人的生命是否缺乏意義,情況就不同了。捍衛一種對(非人類)動物困境的悲觀看法,很遺憾,不是多數人類關心的事情。相比之下,對人的困境提出一種悲觀看法,則是對大多數人關切之事的質問,從而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