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約翰·洛克:全面教育法(2)
- 名家教子書:世界經典
- 張振鵬
- 4873字
- 2013-12-31 15:06:00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應該把自己想得太好,把自己的價值估計過高;也不應該因為自己具備了一些長處而別人沒有就自以為具有優(yōu)勢;要安守本分,謙遜地接受別人給予的評價,不必急于表現(xiàn)。
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有些時候我們應該拿出行動,別人也期待我們走上前去,那時我們就要自信,無論在誰面前都應當從容地表現(xiàn),不要驚慌失措,對別人要按照身份和地位的具體情況給予尊敬和保持適當的距離。
洛克曾說,有些人,尤其是孩子,常常在陌生人或長輩面前表現(xiàn)出一種羞怯態(tài)度,他們的神情完全失態(tài),在慌亂中把持不住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來,就算做了也做得不優(yōu)雅,不自然。醫(yī)治這種毛病的基本辦法,就是通過練習,讓他們養(yǎng)成優(yōu)雅自信的習慣,必須多交朋友。
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禮儀培養(yǎng)。禮儀的培養(yǎng)指的是要讓孩子學習禮貌、禮節(jié)和風度,懂得人情世故,會待人接物,要文質彬彬,高雅友善。
很多人都有禮儀不周到的毛病,洛克認為,這主要是從以下幾種不良品性中產生出來的:
1.天生粗暴的性情,會讓一個人對別人沒有一種尊重的優(yōu)雅態(tài)度,也會讓他不尊重別人的氣質傾向和社會地位;
2.輕視別人,或者缺乏應有的敬意,會讓一個人從言辭、神情或者姿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不管對什么人都會表示輕蔑,總會讓對方感到非常不舒服;
3.非難別人,老是看別人的短處,揶揄和當面反駁對方,這和禮儀是完全相悖的;
4.刁難別人也是和禮儀背道而馳的一種過失,因為它不僅時常伴隨著沖動和令人生氣的言語舉止,更是當我們對別人感到惱怒時,施加給對方的一種無言的責備;
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也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孩子普遍存在著一種毛病,喜歡在別人正在說話的時候去插嘴,去打斷別人說話。這種方式只會讓聽者感到厭煩,從而讓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為了讓孩子避免禮儀不周,父母一定要時刻注意,不要讓孩子受到上面不良品性的影響。
智育同樣不可忽視
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熱愛知識、尊重知識的態(tài)度,發(fā)展孩子的能力,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從而能夠主動獲取知識。
智育是洛克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學問對于德行和智慧都是有幫助的,可以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在洛克看來,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
洛克提出,學習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使年輕人精通任何一門科學,也不是擴大心智所有知識,而是打開他們的心智,裝備他們的心智,增加心智能力。他認為,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熱愛知識、尊重知識的態(tài)度,發(fā)展孩子的能力,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從而能夠主動獲取知識。
為了培養(yǎng)具有真才實學的、全面發(fā)展的紳士,洛克為孩子選擇了包含大量實用知識在內的科目,如自然、地理、天文、算術、舞蹈、音樂等等。
洛克認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教給孩子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父母要盡可能帶著孩子到郊外去,利用實物向孩子講述各種有趣的故事,涉及到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等所有的科學領域。
比如,你和孩子到郊外去,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進行剖析,砸碎一塊巖石進行觀察,窺視小鳥的窩,觀察小蟲的生活狀況等,進行各種研究。可以給孩子講述青蟲變成美麗的蝴蝶的故事,還可以對孩子講述螞蟻和蜜蜂的生活規(guī)律,研究這些小動物的集體生活等等。
物理學、化學和數學乃至天文學等方面的啟蒙教育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開始。作為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對各種科學的學習興趣,但是千萬不能填鴨式地強行灌輸。
洛克認為,要讓孩子學習地理,因為去了解地球的形狀、世界幾大洲的位置和分界,以及某些國家的位置和國界,是一種視覺和記憶相結合的訓練,孩子肯定會高高興興地去學、去記住的。他還認為,孩子學習歷史時應該和地理同時學。
接下來就應該開始學算術了。算術能力是心理自然具有的、最容易的、最初的抽象推理能力。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都用得著它,幾乎沒有什么事情可以絲毫不用算術。算術對一個人來說,是不怕懂得太多太深的。孩子有了數數的能力,就應該叫他每天練習數數;他會了加法和減法以后,他就可以利用它進一步去研究地理。先把兩極、氣候帶和經緯線都讓他弄清楚,然后就可以教他經緯度,讓他學會用地圖,從地圖上經緯度的標記去了解每個國家在地球上的位置,學會到地球儀上去找出那些國家。會做這些事情后,他就可以自由地研究地球儀了。
下一步就可以教孩子認識各種星座的形狀和位置,先在星圖上教,然后再指著星空教他辨認。等到他能把星座弄清楚后,就可以給他解釋各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之類等天文學知識。這些知識有利于開發(fā)孩子的悟性,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當然,這些知識相對較復雜,所以要想讓孩子牢記這些知識,就要鼓勵他不斷進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教別人。
再接下來,孩子就可以學幾何了。洛克認為,修辭學和邏輯學沒有必要深入研究。不過,他有一套自己獨特的鍛煉孩子口才的方法:讓孩子給別人講他們知道的故事,然后糾正他們敘述結構上的明顯錯誤,等他們按照修正后的結構講故事后,再把細小的錯誤給他指出來,這樣逐步改正。當孩子學會了講故事,父母可以讓他們把故事寫出來。
洛克認為,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父母還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比如,讓孩子學習舞蹈,可以讓他獲得優(yōu)雅的儀態(tài)和氣質;培養(yǎng)孩子去欣賞音樂,可以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加幸福……
另外,洛克還主張讓孩子學習兩三種手工技能,至少要精通一種。他認為,讓孩子去學手工藝有兩種好處:一是學到的這種技藝本身就是有用的;二是練習手藝的過程本身,就是在調劑身心,有益于身心健康。他提倡的技能技巧有園藝、木工、油飾、雕刻等。
健康的身體非常重要
擁有身體和精神雙方面的健康,就可以擁有一切;而如果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就算得到了一切也沒有用。
洛克非常重視健康教育,提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
他認為,擁有身體和精神雙方面的健康,就可以擁有一切;而如果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就算得到了一切也沒有用。在精神方面不盡健全的人肯定不能找到完美的途徑把事情做得漂亮;而如果天生體質不盡如人意,再有能力也注定做起事來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呢?對此,洛克提出了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議:
別給孩子穿得過暖或過緊
孩子剛生下來時,臉部的耐寒能力并不比身體的其他部分更強。后來,臉之所以比其他部分更能耐寒,只因為總是露在外面而習慣了溫度的變化。只要從小就形成了習慣,有許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孩子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穿著過緊的衣服,對身體百般約束,長大后很少能有健美的身材,尤其是女孩子。
學會游泳
孩子長到了能夠游泳的年齡,而且又有人教他的話,理所當然地應該學會游泳。會游泳除了讓孩子獲得一種技能以備不時之需外,對于健康也十分有益。但有一點父母要特別注意,當孩子運動后渾身發(fā)熱時,千萬不要讓他跳入冷水游泳,否則會生病。
多進行室外活動
多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可以讓他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對身體大有好處,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越在戶外多活動,孩子就長得越健康,適應力就越強。
讓孩子自然成長
很多父母過早地就規(guī)定“男孩不能玩布娃娃”、“女孩一定要文靜”等家規(guī),這種情形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某種潛力的萌芽。如果父母用性別的枷鎖把孩子禁錮起來,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都限制在各自的性別范圍之內,這很容易使孩子的思維活動變得僵硬。
清淡飲食有益健康
孩子最好吃清淡的食物,少吃肉。早餐晚餐給孩子吃牛奶、酸奶、稀粥、面包、蔬菜最合適。需要注意的是,每種食物都要清淡,最好不要放糖,一切刺激性的、能使人興奮的東西最好都要盡量避免。孩子的所有食物中,鹽都不可以多放。
正餐時,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如果孩子在正餐之外還要吃飯,那就準備好新鮮的干面包。
睡眠一定要規(guī)律
睡眠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是孩子最應該多多享受的。孩子在幼小時應該多睡覺,但長大后,就不該再放任他睡懶覺。要讓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但要保證睡眠充足。另外,孩子睡的床應該是硬的,不要鋪過厚的褥子,睡硬床有助于孩子身板長得挺拔。
輕易不要吃藥
不要用給孩子吃藥的方法來預防疾病,這個建議比各種補藥和食品要好得多。因為任何藥物都有毒,千萬要小心用藥。另外,不要看到孩子身體稍微有一點不舒服就請醫(yī)生,濫用藥物。
最有效的獎懲方法
讓孩子知道羞恥和光榮。孩子一旦懂得了受尊重與羞辱的區(qū)別,尊重和羞辱對他們的心理就成為一種最為強有力的刺激。
很多父母把身體上的痛苦與快樂當作獎懲孩子的手段,這是不恰當的,當然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洛克主張,一定要用溫存的語言,耐心熱情的態(tài)度,和顏悅色的勸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兒童的習慣,而不能聲色俱厲、簡單粗暴地責備和訓斥他們,以免傷害兒童的自尊心。
他提出的獎懲方法具有一種力量,一旦發(fā)揮作用,效果是永久性的。這種獎懲方法就是讓孩子知道羞恥和光榮。孩子一旦懂得了受尊重與羞辱的區(qū)別,尊重和羞辱對他們的心理就成為一種最為強有力的刺激。父母一旦能讓孩子愛惜名譽,懼怕羞辱,就等于讓他把握了一種真正的做人原則,這個原則會永久性地發(fā)揮作用,使他們走上正軌。但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洛克認為,只要父母把握以下幾個秘訣,就能夠做到:
孩子比大人更愛面子
對于贊揚,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在比我們想象的更早的幼年時期就具有這一敏感性。他覺得,自己能被別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或者自己所依賴的人看得起,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所以,如果父母看見孩子的行為得體或表現(xiàn)良好,就應該適時地贊揚他幾句;看到孩子表現(xiàn)不好或者做了錯事,除了父母,孩子身邊的其他人,也都用冷淡的態(tài)度對待他,這樣,孩子很快就能感覺到這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
如果這種辦法能堅持下去,收到的效果要比貿然嚇唬或者打罵他要好得多。因為威嚇或打罵用得多了,孩子就不再恐懼。如果孩子的羞恥感沒有建立起來,使用暴力根本就沒有什么用處。所以,父母應該禁止用暴力教訓孩子。
讓孩子懂得,優(yōu)秀的人可以得到可愛的東西
要讓孩子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受到尊敬是令人喜悅的,而遭到羞辱則是讓人感到恥辱的,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覺會在心靈上約束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不同的行為和表現(xiàn)值得讓人尊重或應該遭到羞辱的時候,各種讓孩子覺得可愛的或者討厭的事物就會緊隨其后到來。這時候,孩子就會明白,凡是行為良好、值得人尊重的人,他必然會被每個人所喜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各種可愛的東西;相反,如果有人表現(xiàn)不得體、被人瞧不起,自己不愛惜自己的名譽,他就會遭受別人的輕視和冷淡,結果他就不可能得到他喜歡的東西。
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堅定不移地相信這樣的規(guī)律:惹人喜愛的事物只有品行優(yōu)秀的人才可以得到。這樣一來,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自然的欲望,達成一種積極的效果,借助合理的方式去滿足他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他的優(yōu)秀品行。
不溺愛孩子和無原則地讓步
要想執(zhí)行這種辦法,父母一定要要排除一大困難——對孩子的溺愛和無原則地讓步。孩子犯了過失,遭受到父母冷漠之后,不應該讓他從這種無知的、無原則的撫慰中找到安慰,否則,就一定摧毀他剛剛培養(yǎng)出的品德。
當孩子確實犯了過錯,父母要同時給他冷淡的臉色,不能夠給他同情。直到他自己真心實意地承認過錯,請求原諒,并真正改正了過失,才應該重新認可他。
父母如果能堅持把這種方法執(zhí)行下去,就根本用不著去呵斥或打罵孩子了。孩子也會去尋求自己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從而自然而然地很快就能學會用正確的言行去博得大家的贊許。
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
父母應該與孩子是建立起朋友式的平等的、親密融洽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共同生活的理想方式,而它的形成,要靠雙方的共同努力。
洛克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有起碼的尊重,這種尊重表現(xiàn)出來就是雙方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即使是在家庭內部,父母與孩子也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
有一次,洛克在英國旅游,在一個飯店吃飯時曾經目睹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小男孩,因為姐姐先坐到了一個好座位上而不高興,站在那里不愿意坐另外一個座位。
于是,孩子的母親蹲下去對他說:“其實,這兩個座位是一樣的,對嗎?既然姐姐已經坐下了,你為什么一定要坐她那個呢?下次再有機會讓你先坐,好嗎?”小男孩眨眨眼睛,看看座位,確實沒有什么兩樣,也就坐下來,高高興興地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