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6評論

第1章 親情教育:教育,以愛開始(1)

愛是一切溝通的前提,也是說服與教育的前提。父母對孩子都有一種天生的原始之愛,可是,這種天然的愛有時候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愛,也需要理智,也需要講究技巧。

孩子的真正快樂

偉偉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今年6歲了。對這個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視其為掌上明珠。由于家里比較有錢,偉偉要什么爸媽就給買什么,想去哪兒玩就帶他去哪兒。他的爸媽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兒子過得快樂些。但是,偉偉仍然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經常沖著父母發脾氣。

偉偉的父母不知道偉偉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什么都不缺,兒子還是這么不快樂。

有一天,偉偉突然吵著要去學鋼琴,偉偉的爸爸一聽,馬上去為兒子買了一架鋼琴,并且還專門為他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可沒想到的是,偉偉只有三分鐘的熱度,學了兩天就說學夠了。后來,偉偉又要學畫畫,要報幼兒園的美術學習班。偉偉的媽媽很支持,兒子既然有這方面的興趣,當然要正規地學!為此,特意高價請來美術學院的資深老師單獨授課。可是,像學鋼琴一樣,只學了三天,偉偉又不學了。對于偉偉的這種情況,他的父母很惱火,于是就責備了他兩句,沒想到,他就又吵又鬧地哭個沒完。

偉偉的父母由此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孩子沒什么長性,不管學什么都不會成功。

后來,偉偉父母的一個朋友來做客,問偉偉為什么想學鋼琴和繪畫,但學了兩天卻又不學了,偉偉這才說出了原因:鋼琴、繪畫班里有許多小朋友,我想,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肯定會很開心的。

孩子的心聲讓人感到心酸。在他的父母和其他人看來,他似乎得到了一切想要的東西;可是,他并不快樂。

佛里森是一個10歲的法國小男孩兒,有一個8歲的妹妹,爸爸是一家公司的工程師,媽媽是一名家庭主婦,這是一個典型的法國中產階級家庭。家里沒有很闊綽的擺設,兩個孩子的吃穿住用也很一般,沒有很多零花錢,也沒有很多玩具。可是,兩個孩子每天都是一副很快樂的樣子。原因何在呢?因為對于佛里森和妹妹來說,爸爸媽媽很少對他們嚴加管教,不論他們想做什么,只要和父母商量一下,爸爸媽媽一般都會同意。很多時候,他們是在按照自己的興趣做事,父母不會過多地干涉他們。所以,對于佛里森和妹妹來說,雖然家里并沒有很多錢,可他們的童年過得快樂而幸福,因為他們擁有很多的自由,很多的玩伴,很多屬于孩子的樂趣。

通常情況下,國內的一些父母更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培養,卻對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國外大多數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與智力方面的培養之外,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興趣、孩子的愛好和孩子的自由。他們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相對于學習來說,孩子自己所擁有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情緒對他獲得快樂有著更重要的影響。而保持身心愉快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為此,作為父母,可以試著從下面這幾個途徑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

第一,讓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很多父母總是在孩子歡呼雀躍的時候嚴厲地大喝一聲,讓孩子總是無法盡興。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管教有方。可是由此帶來的將是孩子熱情與活力的喪失以及心情的壓抑。但孩子畢竟需要盡情地去玩耍,能有自己的空間,按照自己的意愿與節奏進行探索世界的活動,這一切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第二,讓孩子笑出聲來。

讓孩子笑出聲來,這對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十分有益。有一些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種嚴肅的形象,他們以為只有如此才有尊嚴。其實卻不是那么回事。讓你的家中充滿笑聲,經常給孩子一個擁抱,所有的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好的愛的表達。一個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對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不要只放在心里,如果愛他就要表達出來。

第三,不要對孩子苛求完美。

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十分有限,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父母千萬不要過于追求完美。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與批評指責的話,就會大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他失去自信。下一次當你再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他的年齡有關?10年后他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嘮叨個沒完。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總比他把襪子放在哪里重要得多。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一個玩伴,一個的玩具,一堆沙子……都會帶給孩子無盡的快樂,而在父母眼中,所謂的物質財富并不能為孩子帶來更大的快樂。

如果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會幫助他成就一個快樂的人生。把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吧。

“蘋果教育”

15歲的小剛喜歡說謊,而這與他小時候母親分蘋果有很大關系。

一天,小剛的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小剛一眼就看中了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小剛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小剛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卻被弟弟搶先說出了口。媽媽聽了,瞪了弟弟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小剛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小剛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小剛。

小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也學會了說謊。

一位美國的名人講述了自己小時候母親分蘋果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媽媽拿來幾個蘋果,他自己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他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誰修剪得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三個人開始比賽剪草,到了最后他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他十分感謝母親。因為母親讓他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上面這兩個分蘋果的故事,給我們三個方面的啟示:首先,教育孩子不要違背天性,扭曲人格;其次,要能夠根據孩子的需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與教育,使孩子深刻懂得索取與付出之間的關系;再次,要讓孩子懂得與別人進行公平競爭。

不可否認,上例中那位中國母親的觀念是正確的,但她的方式卻有待商榷,畢竟孩子學會了以說謊的方式獲取自己所要的東西。

通常,小朋友相處的時候,常聽到站在身后大人說:你是姐姐,應該讓著弟弟,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家長認為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照顧小的,而從來就不管公平與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尋求一種為人上的公平,給孩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也就如上述第二個例子中的美國母親那樣,蘋果究竟分給誰并不是那位母親說了算,而是給了孩子們一種公平競爭的機會。母親如此做,大家都會非常的努力,同時輸者與贏者都會有良好的情緒。因此,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贏得了蘋果的哥哥在后來能夠正常發展。

孩子能否得以健康的成長,正是緣于生活當中類似一件一件小事的積累,最終才形成了他們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家長通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用一句話歸結就是:生活無小事,孩子無小事,教育無小事。

同樣是兩位母親給孩子分蘋果,所采取的卻是不同的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帶來的是不同的結果,這個結果應該給為人父母者以啟迪。是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隨意對待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且,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光有好的教育觀念、想法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教育方式,把握好教育時機,只有將兩者統一起來,對孩子的教育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

有一次,小王到友人家串門,見友人的兒子正悠閑地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VCD動畫片,并且把聲音開得很大,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突然,碟卡住了,孩子的父親趕緊拿出來用水沖洗,再用干凈的布擦干,可還是放不出來。小孩子不依了,非要求父親馬上去店里調換。于是,不敢怠慢的父親急急忙忙為兒子租回了新的片子,滿足了兒子的要求。看到這一幕,小王默然了。有什么辦法呢?因為這一切都是這位父親自愿做的,沒有人強迫他。這位父親坦言,電視機基本上讓兒子霸占了,因為兒子特別喜歡看電視。為了孩子,做父親的只好忍痛割愛,給孩子看電視讓路。有時候他實在想看電視,只好等兒子睡著以后才敢放小音量看一回。孩子的霸氣可見一斑。

小約翰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天,全家人吃飯的時候,媽媽做了一盤小約翰特別愛吃的菜。于是,吃飯的時候,小約翰就不停地吃。后來,小約翰覺得菜放得離自己有點遠,夾著很不方便,就把盤子端到了自己跟前。正當小約翰要吃時,他的父親卻將盤子放回了原來的地方,說:“菜是讓大家吃的,雖然你很愛吃,但也不能放到自己跟前獨自一個人吃。”說完,父親就夾了一些菜吃起來,其他人也都不再理小約翰,該吃什么就吃什么。很快,小約翰最喜歡吃的那盤菜就快沒有了。小約翰一看爸爸不但端走了盤子,還把自己訓了一頓,而現在,其他人又快把菜吃完了。于是,就開始哭鬧起來。他以為,這樣父親就會把菜重新放到自己面前。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父親卻說:“約翰,現在是吃飯時間,如果你只是哭鬧而不吃飯,過會兒我們吃完以后就會把餐桌收拾干凈的。”說完,又開始吃起飯來,而其他人也都不管小約翰,只顧自己吃飯。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美國的父母同樣也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歸愛,他們不會總是抱著、盯著孩子。在美國,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用刀叉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一個人或和小朋友一塊兒,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游的時候,會很放心地把很小的孩子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在別人家。家里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拉著孩子不離自己的身邊。他們從來不會把孩子當作家庭的核心,更不會時時事事圍著孩子轉。

但是,在國內,孩子是很多家庭生活的中心。家中所有的大人都要圍著這么一個孩子轉。孩子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一個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就拿吃東西來說,孩子要吃最好的,什么流行吃什么,什么高檔吃什么。牛奶、雞蛋、巧克力都吃厭了,海鮮成了餐桌上的家常菜。結果,有的孩子好吃懶做,攝入的能量大于消耗,得了肥胖癥,留下隱患。魯迅有這樣一句名句:俯首甘為孺子牛,用在一些中國的父母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次,中日小朋友一起進行夏令營野營拉練。日方孩子無父母陪同,其中一人還在發燒,但他們都能堅持到底,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中方的孩子則是父母全程陪同。途中,孩子走得累了不愿意走時,父母就上陣了,或背著孩子,或讓孩子乘車,馬馬虎虎走完了全程。這個例子反映出中日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差距。與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嬌生慣養相比,日本人專門將孩子送到孤島上進行生存訓練,期限為三天,只帶少量的礦泉水等食物,以訓練孩子的求生本領。洋為中用,外國人的先進育子經,是很值得中國的父母好好研究、好好借鑒的。

在西方的許多家庭,父母經常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洗碗、倒垃圾等等。而中國的一些父母則是大包大攬,什么事都不讓孩子沾邊,怕累著了孩子。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怎么愛,什么是真愛,這是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思考的。孩子養尊處優,泡在糖水里長大,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會經不起狂風暴雨的襲擊。父母過分地溺愛孩子,是福,是禍?

據說美國鋼鐵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到非洲去探險,他的父母很支持。洛克菲勒一向控制小孩子的零花錢,從不讓孩子亂花錢,對孩子實行企業化管理。在別人看來,洛克菲勒這樣做幾乎有點不近人情。事實上,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更有出息。

作為父母,愛孩子也要把握好分寸,要會愛,真愛,要走出愛的誤區。

媽媽相信你

一天,一位媽媽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要她去學校。這位媽媽趕快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到學校。班主任很生氣地說:“你看你兒子,天天就會瘋打瘋鬧。這次才考了72分,一年級就考這么少,以后怎么辦?”今天我問他在家復習了嗎,他說復習了,還復習到了12點。復習了怎么還考這么少?這位媽媽昨天沒有看到孩子復習,聽老師這么一說,知道兒子學會撒謊了。于是就一臉賠笑地對老師說:“您說得對,我回家好好治治他!”

回到家以后,這位媽媽讓兒子脫掉褲子,趴到床上。孩子一看要挨打,就害怕了,對媽媽說:“我復習了,真的,媽媽相信我。”這位媽媽問:“復習了怎么還考這么少?”兒子說:“我復習的都沒考到。”“這不可能”,媽媽斬釘截鐵地說,并不由分說把孩子揍了一頓。

母親打夠了,可孩子還堅持說:”媽媽,我真的復習了!我想考試時給你一個驚喜,等你睡覺以后才復習的,并且我還寫到紙上了。“

看著紙上兒子稚嫩的筆跡,這位母親終于相信了,孩子只是因為學習不得要領而沒考出好成績。

一位英國媽媽下班回家以后,看到五歲的兒子邊吃面包邊看電視。和孩子打過招呼之后,這位媽媽就到廚房去給孩子準備晚餐。可是,一走進廚房,這位媽媽發現,前天剛買的一大瓶花生醬全撒在了地上。這位母親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做的,因為家里除了孩子沒有別人。于是,這位母親就問兒子是怎么回事。”哦,媽媽,我不知道,放學回來我就沒進廚房,我一直在客廳看電視。“聽兒子這么說,這位媽媽沒有再追問,而是說:”好的,沒事了,媽媽只是想問一下。“兒子出去后,這位媽媽想,到底怎么回事呢?她把地上收拾了一下,開始做晚餐。

晚餐快要做好的時候,這位媽媽看到自家的小貓在廚房的角落里露出了頭,并且朝著自己叫了一聲,她意識到,可能是小貓把花生醬的瓶子碰倒了,幸虧自己相信兒子所說的話,沒有冤枉兒子。

面對兒子的堅持,那個中國媽媽認為就是孩子的錯,而英國的那個媽媽在聽到孩子說不是自己做的之后,并沒有氣急敗壞地把罪狀強加給孩子,而是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從發現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信口開河起,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度就開始打折扣了。真的需要這樣嗎?實際上,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信任,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14-06-30 11:09:03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安陆市| 霞浦县| 双柏县| 拜泉县| 安吉县| 华安县| 光泽县| 临泉县| 开原市| 金湖县| 海城市| 阜康市| 广丰县| 巴马| 忻城县| 石狮市| 克山县| 仁布县| 望谟县| 龙游县| 景泰县| 五华县| 滦南县| 屯昌县| 长丰县| 荥阳市| 博乐市| 鞍山市| 青田县| 七台河市| 宾川县| 德化县| 三门峡市| 台北市| 大方县| 武邑县| 凤台县| 兴国县| 蓝山县| 子洲县|